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教育 >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教案及原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教案及原文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教案及原文

  对于语文课文的教学,语文教师往往在课前要做好怎样的教学准备工作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教案,欢迎阅读!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教案

  教学目标:

  1、养成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3、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引导自学 以读促悟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 圈点批注 合作探究 总结提升。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课件出示):说一说,这可能是谁的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检查课前预习——我来考考你

  1、字词预习检测。指名读一读,纠正字音。

  2、课文初读感知。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2)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份?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

  三、自主学习

  (一)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

  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按照提示要求填充:本文写了( )的一双( )

  手。(谁的一双怎样的手)

  (二)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动起你的手来。

  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再读课文

  ⑴用曲线画出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批注。

  ⑵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可以用“这是一双 的手,你看:“ ”的句式交流。

  2、我来为张迎善这双“手”建档案。

  主人: 身份: 手感: 手的肤色

  手指: 纹络: 掌面: 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 手的别号: 手的价值

  3、纵观档案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

  4、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年轻的张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

  5、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对这双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请再次用“这是一双 __ 的手”的句式,谈谈你的深层感受。

  6、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你觉得这一结尾有何妙处?

  7、欣赏图片体会贡献。

  四、深入探究,赏析“一双手”

  1、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却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多角度的描写、语言、修辞以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2、学生汇报,师总结。

  五、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

  1、读了文章,你一定对张迎善同志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之情,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么请你也选择一种方式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

  3、课堂总结。

  张迎善是具有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张迎善的热爱、敬仰和赞颂之情。

  六、作业

  1、仔细观察父母亲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2、收集一些像张迎善那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的事例。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原文

  我握过各种各样的手——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

  1988年5月,小兴安岭上的积雪化净了,树木睁开了惺忪 的睡眼,林区人抗镐 上山。

  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在山场我握过一只手,我敢说,今后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再提到它,就能马上说出。那是天下第一奇手——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是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有得逞。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他松手了,我低头去查看他的一双手。翻过手心来,掉过去看手背。

  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络纹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 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1000多棵。”

  一天能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卷米尺。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着,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在1981年至1985年间就造林33垧 ,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 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 300立方米,枝丫3 500层积 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教学反思

  《一双手》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第一处多次运用了比喻句,这些打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第二处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

  《一双手》这篇文章尽管朴实无华,但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透过一双手,体会出林业工人张迎善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凡之中的伟大,并产生敬佩之情实属不易。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紧紧抓住文中描写“手”的外形,以及形成这双手的原因几段文字,借助看、比手的模型这种方式,让学生在静心回想中调动起对鼓皮、干蘑这些事物已有经验的体会,感受张迎善这双手的与众不同,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之中关注数字描写,在圈画、演算中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将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个看似普通实则不普通的林业工人――张迎善在学生的心目中立了起来。

  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代教,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课前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在预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学扫除障碍(生字、词语意思、熟读课文、主要内容等),初读课文后,针对文章内容进一步质疑,并帮助学生梳理质疑,以此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质疑中明确学习的方向。


看了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教案及原文的人还看:

1.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

2.四年级下册语文《渔歌子》教案

3.四年级下册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4.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四教案设计

5.四年级下册语文辅导计划

6.S版语文课教案:火烧云

227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