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儿童 > 儿童安全教育的误区

儿童安全教育的误区

时间: 冰芝869 分享

儿童安全教育的误区

  儿童安全教育存在的误区主要有哪些呢?90%的父母却还在这样教孩子!下面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儿童安全教育的误区,90%的父母却还在这样教孩子!

  1、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针对儿童的人为侵害多为熟人实施。据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该中心针对近年来340个儿童遭受性侵害案件的统计发现,68%是熟人作案。

  而儿童诱拐及绑架等人为侵害案件,超过61%以上为“熟人”所为。

  2、和父母走散了,站在原地等

  孩子理解的原地与父母理解的原地是同一个概念麽?况且孩子理解的原地是从发现找不到父母开始,被动等待真的是最好的方式么?

  跟孩子提前约定好走散后的具体等待地点,或让孩子牢记父母手机号码、在走散后主动告知所在位置信息要有效得多。

  3、需要求救时,先找妇女和老人

  大家往往觉得,妇女和老人更值得信任,而在拐卖儿童的各类刑事案件中,实施主体多为妇女。

  而老人由于信息反馈能力差与自身的力不从心,无论从精力、体力或者是意愿上都不是最好的求救对象,无法快速带领孩子脱离险境。

  在求助时,如按照群体>个体、聚焦对象求助>散焦式求助的方式求助,获救可能性往往大得多。

  向一群人求助获得帮助的概率要大于向单个的人求助,因为随从效应下人更容易响应。

  向情侣求助的概率往往比较高,情侣中的女性会有天生母性情节、更容易帮助孩子,而其中的男性出于恋爱期的雄性荷尔蒙分泌因素、而更愿意出手相助。

  4、你要不听话,就会和电视里的小朋友一样被怎样怎样!

  恐吓式教育往往具有惊人的逆反效应或过度防御效果。家长越是禁止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吸引力越是强。

  而且过度紧张的家长也会教育处过度紧张的孩子,会损害孩子的阳光心态。我们在训练中碰到过一个真实案例,有个孩子跟父母走散后,周围人跟他说,“把你爸妈的电话给我,我帮你联系他们”.

  结果孩子义正言辞反馈,“滚开!我爸妈不让我跟陌生人说话。”有警惕意识是好的,可过度防御只会适得其反。

  5、当有陌生人夸赞孩子时,你会很警惕吗?

  有人夸你孩子的时候,孩子也可以友好的跟陌生人说谢谢。

  但要告诉孩子,遇到以下几种“陌生人”时,要多加警惕。一是向孩子求助的人。如果有成人请孩子带路等,应立即保持安全距离,或拨打110请求帮忙。

  二是要带孩子去玩的人,三是叫孩子名字的人。家长不要让孩子的名字出现在衣服外边、背包等地方。四是告诉孩子家里有紧急情况的人。

  要明确告诉孩子,无论任何情况都不能跟别人走,可请警察帮助。五是说话的时候总是伸手摸孩子的人。

  平时,要和孩子一起演练安全距离的控制,在“陌生人”触摸自己的时候,迅速退后。

  6、要有安全意识,粑粑麻麻觉得你安全意识还不够

  家长们包括学校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的理解就是把成人的安全知识说给孩子听,不断地重复,希望孩子能够记住。

  但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些成人可以理解的安全知识,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当他们真的遇到复杂的实际情况的时候,他们真的能记住么?

  他们就算是记住了,真的可以用么?看看我们现在成年人都会被层出不穷的骗局所欺骗就知道了,如果要按自己的安全知识来防范,永远只有四个字“防不胜防”。

  所以建立正确的安全距离,让孩子设定清晰的规则,与不恰当的接触和危险的环境保持相当的距离,就有更大的可能远离侵害。

儿童安全教育的误区相关文章:

1.儿童安全教育故事

2.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3.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4.关于安全教育的论文精选

5.幼儿安全教育笔记3篇

2750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