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
小升初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升入初中,在语文上最大的变化就是接触了文言文这种题材的课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小升初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小升初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常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3.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4.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5.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6.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学好初一文言文的建议
第一步:不求甚解识大意。当拿到一篇文言文时,我们要先粗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会的字词跳过去,直接阅读下文。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一篇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二是当遇到不会时,学生会纠结在那里,失去了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那么,当我们大致读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还是不能完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咬文嚼字解字词。第一遍粗读之后,不会的字词就像是平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样,把我们的双脚咯的生疼,在这一步中,我们要扫除这些限制我们的障碍,彻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在这一步中,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积累这些字词,为以后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深入思考求真意。我们阅读文言文是为了读懂它,并且明确它告诉我们的关于人生的道理。我们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这种智慧往往通过文言文和汉字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应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初中文言文的重点句式
1.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也”来表示。
例: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
此为何若人——《公输》
为与此同类——《公输》
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七)、用“是”表示判断。
例:
斯是陋室——《陋室铭》
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八)、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
例:
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猜你感兴趣:
4.文言文要怎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