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让语文也疯狂学习

时间: 炳剑632 分享

  思维导图逐渐成为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并逐渐意识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思维导图在语文中有哪些的作用呢?本文是小编整理思维导图让语文也疯狂的资料,仅供参考。

  思维导图让语文也疯狂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几个字的事,但是语文所蕴含的却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在三大主科中,地位最尴尬的当属语文了。说起来,语数外都是主科,通常人们还把语文放在最前面。可是实际上,三大主科中最不受重视的便是语文。看看现在社会上的补习班吧:选择补数学外语的一大把,而选择补习语文的则寥寥无几。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们的语文成绩都好得不得了,不需要补习。而是大家普遍认为语文成绩的高低与补习与否没有太大关系。

  这种看法究竟对不对呢?

  首先,我们要承认这些观点之中的合理性。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具有知识点分散、考试范围宽泛、考查方式灵活等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导致语文的教材与考试之间关联的松散性。对于最顶尖的学生来说,数学保证次次接近满分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仅仅一个见仁见智的作文就足可以大大降低出现满分的几率。

  因此,有些人用“墙里开花墙外香”来形容语文:认真学习的学生未必能在语文考试中拿高分。而那些平时不怎么听课的学生反倒有可能在语文成绩榜上名列前茅。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先来分析语文考查内容确定性较强的部分。

  首先是古诗文的背诵。古诗文背诵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多读几遍就记住了。虽然效果还可以,但效率太低。使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古诗文可以大大提高我们记忆的效率和效果。比如我们想记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可能你已发现,这首诗使用到的所有词汇都是名词,而且它们都是可以顺利转化成图像的。你能想到怎么画枯藤吗?小桥和流水呢?用思维导图把它们画出来应该不是很难吧?

  总的来说,用思维导图记忆古诗文的要领就是:找出这些诗文中最核心的关键词,然后把这些关键词转化成图形。尽量把这些古文当成故事,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故事画出来,然后对照着这些导图故事去记忆,效率会大大提高,而且不容易忘却。

  接下来就是字词了。这些知识点都比较零碎,不过还是有规律可循。我们可以把字词分成现代文字词和文言文字词。其中,文言文中的字词数量有限,用法也是比较有规律。我们可以根据词性或者作用的不同对这些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分类。至于现代文中的字词,也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不过需要多花一些力气就是了。

  最后是语法。语法也可以分为现代文语法和文言文语法两部分。和英语一样,语法部分是最适合用思维导图去归纳和整理的部分。一旦把整个语法都画成思维导图,你便可以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感了。

  接下来我们可以谈谈语文中比较不确定的部分。和所有的语言学科一样,语文的学习也需要语感。培养汉语语感的方法和培养英语语感的方式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四个字:“多读多写”。

  这四个字可谓是语文学习的四字真言。所有遵循这四个字去做的人,语文成绩不可能很低。很多后现代著名作家理科学得都不怎么样,但是语文成绩却非常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巨大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但对于无意于在文学领域获得专业发展的同学来说,这么做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我们必须要寻找一条捷径尽可能在短时间内阅读最多的读物,思维导图就是这样一条捷径。

  通过画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把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书都可以画成思维导图。在有了导图作为引领框架的基础上再去阅读,效率可想而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其中的一部分精读,还可以对某些部分略读,个别地方甚至还可以越过不读。这些都取决于对文章和书本的整体把握。而完成这项任务,没有比思维导图更胜任的了。

  语文考试有法可循:在考试中,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都是必考的题型,而且占了很大的比例。很多同学都是像看小说一样把试题中的文章从头看到尾,结果看过了之后仍然是一头雾水,摸不出要领。我们完全可以先用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些试题画一张小型思维导图,先理清文章的脉络,在整体上和各部分的关联上对这篇文章形成整体印象。这种印象恰恰是最常考查的重点。之后再按照试题的要求仔细阅读相对应的段落。这样做题看似比常规做题多出一个环节——画导图,但实际上却节约了不少时间,大大提高你做题的命中率。

  以上是对语文基本功中“多读”二字的注解。剩下的自然是“多写”了。先用导图搭好文章的骨架,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填充血肉了。有思维导图帮忙,就永远不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而且思维导图也是控制写作字数的一个绝佳工具。你可以根据导图随时调整各部分的文字比例。用思维导图写作的好处,只有亲自尝试过的人才会知道。

  不是做不到,只是自己没去尝试。语文并不是像我们认为的考高分只能凭运气,其实语文考试也有技巧,重在积累。

  用思维导图学习语文

  在三大主科中,地位最尴尬的当属语文了。说起来,语数外都是主科,通常人们还把语文放在最前面。可是实际上,三大主科中最不受重视的便是语文。看看现在社会上的补习班吧:选择补数学外语的一大把,而选择补习语文的则寥寥无几。即便和物理化学这样的理综合科目比起来,语文都不占什么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们的语文成绩都好得不得了,不需要补习。而是大家普遍认为语文成绩的高低与补习与否没有太大关系。即便勉强补习了,成绩也未必有多大变化。

  这种看法究竟对不对呢?

  首先,我们要承认这些观点之中的合理性。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具有知识点分散、考试范围宽泛、考查方式灵活等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导致语文的教材与考试之间关联的松散;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语文成绩的不确定性。对于最顶尖的学生来说,数学保证次次接近满分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语文就不好把话说得那么满了。仅仅一个见仁见智的作文就足可以大大降低出现满分的几率。

  因此,有些人用“墙里开花墙外香”来形容语文:认真学习的学生未必能在语文考试中拿高分。而那些平时不怎么听课的学生反倒有可能在语文成绩榜上名列前茅。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上述说法是普遍存在于家长和学生中的对语文的一种误解。语文的考查范围尽管十分宽泛,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考查范围。其知识点虽然松散,却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我们的策略是,尽可能将语文考试中最具确定性的考查内容牢牢掌握好,并尽可能降低其他考查内容的不确定性。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总结做题技巧,然后拿高分。

  我们先来分析语文考查内容确定性较强的部分。

  首先是古诗文的背诵。传统的古诗文背诵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多读几遍,熟了就可以背了,背得多了就记住了。虽然效果还可以,但效率太低。使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古诗文可以大大提高我们记忆的效率和效果。比如我们想记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怎么办呢?可能你已经发现了,这首诗使用到的所有词汇都是名词,而且它们都是可以顺利转化成图像的。你能想到怎么画枯藤吗?小桥和流水呢?用思维导图把它们画出来应该不是很难吧?

  总的来说,用思维导图记忆古诗文的要领就是:找出这些诗文中最核心的关键词,然后把这些关键词转化成图形。尽量把这些古文当成故事,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故事画出来,然后对照着这些导图故事去记忆,效率会大大提高,而且不容易忘却。 转自:www.jiyifa.com

  接下来就是字词了。这些知识点都比较零碎,不过还是有规律可循。我们可以把字词分成现代文字词和文言文字词。其中,文言文中的字词数量有限,用法也是比较有规律可循的。而凡是可以归类或者呈现出规律性的知识点,都是思维导图可以大展拳脚的地方。我们可以根据词性或者作用的不同对这些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分类。至于现代文中的字词,也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不过需要多花一些力气就是了。

  最后是语法。语法也可以分为现代文语法和文言文语法两部分。和英语一样,语法部分是最适合用思维导图去归纳和整理的部分。一旦把整个语法都画成思维导图,你便可以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感了。

  接下来我们可以谈谈语文中比较不确定的部分。和所有的语言学科一样,语文的学习也需要语感。培养汉语语感的方法和培养英语语感的方式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四个字:“多读多写”。

  这四个字可谓是语文学习的四字真言。所有遵循这四个字去做的人,语文成绩不可能很低。很多后现代著名作家理科学得都不怎么样,但是语文成绩却非常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巨大的阅读量和写作量。对于这些热爱文学,并打算以文学作为职业的人来说,把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上是必需的。但是,对于无意于在文学领域获得专业发展的同学来说,这么做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我们必须要寻找一条捷径,尽可能在短时间内阅读最多的读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之内写作最多的文章。思维导图就是这样一条捷径。

  通过画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把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书都可以画成思维导图。在有了导图作为引领框架的基础上再去阅读,效率可想而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其中的一部分精读,还可以对某些部分略读,个别地方甚至还可以越过不读。这些都取决于对文章和书本的整体把握。而完成这项任务,没有比思维导图更胜任的了。

  在考试中,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都是必考的题型,而且占了很大的比例。很多同学都是像看小说一样把试题中的文章从头看到尾,结果看过了之后仍然是一头雾水,摸不出要领。我们完全可以先用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些试题画一张小型思维导图,先理清文章的脉络,在整体上和各部分的关联上对这篇文章形成整体印象。这种印象恰恰是最常考查的重点。之后再按照试题的要求仔细阅读相对应的段落。这样做题看似比常规做题多出一个环节--画导图,但实际上却节约了不少时间,因为在以导图为引领地图的前提下,你无需反复阅读同一个段落,思考问题的时间也会少很多。更重要的是,有思维导图的帮助,可以大大提高你做题的命中率。

  以上是对语文基本功中“多读”二字的注解。剩下的自然是“多写”了。还记得如何用思维导图写作文吗?忘记的话请重新翻看前面的章节。先用导图搭好文章的骨架,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填充血肉了。有思维导图帮忙,就永远不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而且思维导图也是控制写作字数的一个绝佳工具。你可以根据导图随时调整各部分的文字比例。我平时写文章都是用思维导图画出框架,然后再动笔的,其中也包括你们正在阅读的这本书。用思维导图写作的好处,只有亲自尝试过的人才会知道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探微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an)提出“维导图”这一图示理念之后,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成为众多成功人士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并被誉为“2 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在英国,思维导图被列为国民中小学必修课程,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的教育机构也对该课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在我国,思维导图仅在个别企业、社团进行团体会议、经验分享时使用,而在学校教学中却难得一见。笔者在学习、研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深感其对提高学习效果有一定积极作用,且它在提升个人思维能力、记忆力等方面的作用也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有关“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提法。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思维导图的有关内[1]容并探究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 思维导图的概述

  (一)思维导图的创制

  思维导图,在我国台湾地区称为心智图。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造,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组织性思维工具。

  在《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中,托尼·巴赞介绍了思维导图的诞生。书中称他从小喜欢学习和记笔记,但是在十几岁时却“发现了一个悖论”,即笔记记得越多,他的记忆力越差。于是,巴赞改变了记笔记的方法,“开始在关键的词语和观点下面画上红线,并将重要的地方画上方框。”这一做法确实提高了他的记忆力。在之后的学习中,巴赞又发现,他和绝大多数人一样都拥有那种“挤成一团的、单色的、单调的笔记”,大家的大脑里都“存在一个巨大的障碍,需要用新的笔记方法和新的思维工具来清除。”为此,巴赞开始学习以心理学为主的一切“能够学会的学科”,并在达·芬奇的那些充满“图形、代码和连线”的“涂鸦”笔记中获得启迪,创作出了第一副思维导图。并应英国广播公司的邀请“制作了一个关于思维导图的半小时的电视节目”[1]。从此思维导图名声大噪。

  (二)思维导图的基本理论及特征

  1. 思维导图的基本理论

  思维导图是按放射性思维特征绘制而成,并将其可视化的一种手段。托尼·巴赞认为放射性思维(Radiant Thinking)“是一种新的、以大脑为基础的高级思维形式,而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形式。”②它把注意的焦点设置在图的中心--中央图形上,并由此开始,把联想和想象所产生的思维结果(文字或图形),作为与中心图形相关的一级子中心用随意的线条将其与中心相连,作为一个分支。一级子中心可以成为下一级联想和想象的起点。依次不断扩展,逐步形成一张思维导图。下图就是本文的一张思维导图。

  除了放射性思维的理论外,思维导图得以建立的科学依据还有“脑科学、大脑神经生理学、学习和记忆的心理学等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加利福尼亚的罗杰·斯伯里教授公布的左右脑功能分类。”[2]思维导图正是利用图像、色彩、空间等要素并与文字结合来刺激大脑,以此把零散、繁多的知识结构化,快速建构在人的认知、记忆系统中。

  2. 思维导图的特征

  托尼·巴赞在《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对思维导图的特征概括如下:[3](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主体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

  (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三)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

  托尼·巴赞在他的书中详细列出了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4]1. 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有空白。

  2. 用一副图像或图画表达中心思想。

  3. 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

  4. 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次类推。

  5. 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

  6. 在每天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7. 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托尼·巴赞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特别强调了使用图像和颜色的重要性。因为,这些要素在左右脑分工中属于右脑的敏感对象,易于刺激右脑运动,激活长期处于“休眠期”的大脑右半球,并协同左脑一起认知、记忆对象,达到全脑开发、利用的功效。此外,在托尼·巴赞看来,每一个图形,相当于1,000个词汇,这样一副“思维导图仅有10个图形,却相当于记了10,000字的笔记!” [4]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领域,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来使用,我们会发现它与我们已经使用的概念图有些“形似”,那它们的关系怎样呢?魏书生在多年前提出了“语文知识树”的概念,那“知识树”又与前两者有何关系呢?我们有必要辨析一下三者的关系。

  二、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知识树辨析

  (一)思维导图与概念图辨析

  概念图即概念关系图,它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是建立在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础之上,“是一种用图表的形式表征知识的技术,是一种按照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将一个概念和与其相互关联的其他概念组织在一起形成概念网络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概念之间的关系可视化。”[5]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主要区别在于:[2]1. 理论基础不同

  思维导图已在上文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概念图创制依据主要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新信息的获得,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与学生新习得观念相互作用。

  2. 图表特征不同

  概念图“是一种多线程的流程图”,“表达由起点到终点的事务发展过程和推理过程”,而“思维导图注重表达与核心的主题有关联的内容,并可展示其层次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强调的是人们的思想发展的过程的多向性、综合性和跳跃性。”概念图是按照重要性程度由上至下形成呈网状分布。思维导图“通过与中心的核心主题的远近来体现内容的重要程度”,呈放射状分布。概念图中的节点代表的是概念。思维导图中的节点代表的是关键词或者是代表关键词的代码、图像等。概念图往往反映的是人的思维结果,思维导图反映的是人的思维过程。

  3. 制作过程不同

  思维导图从一个主要概念(中心图)开始,在联想或想象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将次级中心一一绘制出来,并用曲线将其连接起来,线上的文字是提示性的。概念图则是先把所有概念罗列出来,然后把诸概念建立起逻辑层次关系,线上文字是概念、判断性的。

  (二)思维导图与知识树辨析

  知识树是由魏书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语文教学中的两个特点:“第一,每篇课文,即使是最浅显的课文,人们都能够围绕它设计出成百上千道考试题。第二,即使是千古名篇,讲课时如果将其略去不讲,那么期末或升学考试成绩,优秀学生照样优秀”[6]而提出的一种构建语文知识的图示结构。它由4部分知识(基础知识、文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与写作知识)构成树的四大枝干,并由此四大枝干在依次分化出22项131个知识点,从而统摄所有初中语文知识。

  魏书生的这棵“语文知识树”的实质就是一种图式。图式是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一个知识单元,它包括与某主题相关的一套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构成了感知、理解外界信息的框架结构。”按照加涅的观点,图式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图式含有变量;图式具有层次;图式能促进推论。

  准此三个特征,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语文知识树”。首先,就变量而言。“阅读与写作”枝干下包含材料、表达、体裁、语言、结构、中心六项,它们是每一篇文章都不可或缺的要素;而这六项的下一级,诸如体裁形式、表达方式、结构特征等,则视具体的文章而有所取舍。故后者属于知识树中的“变量”。其次,就层次而言。知识树从一开始绘制就形成了主干与枝叶的层次性,表现在它由4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组成。高级层次统摄低级层次,且不同抽象水平的图示也可以相互嵌套,如语音知识可以嵌套在基础知识的图式中,而基础知识的图式又嵌套在语文知识树中。最后,就促进推论而言。如在名词图式中,通过其被嵌套在实词图式中,我们可以推论出名词一定要有实在意义等特征。

  在语文知识树与概念图、思维导图的关系辨析中,我们认为语文知识树是概念图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概念图与思维导图又是图式理论下的孪生兄弟。知识树旨在用“一张地图”将初中语文知识完整的涵盖在其中,把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些目的正符合概念图加强调概念间的连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之理解的作用。另外,知识树是一种呈网状、由主干到枝叶、反映学生知识学习、思维结果的图式,是概念图要素的表征,异于思维导图呈放射状、由中心图形到次级中心、反映思维过程的特征。

  三、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提出“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为了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所采取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将课文划分成几大段落,然后概括段落大意,进而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它是建立在一种线性思维基础之上的思维过程,不符合人类思维的本来面目,学生在使用时更是时常处于“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的困境之中,尤其是篇幅较长、理解难度比较大的课文,这种情况更是普遍存在。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克服学生记忆方面的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激发学生去更多的思考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内容,从而拓宽文本的深度和广度。这一切的积极功效都来自于思维导图所拥有的激发放射新思维、提高注意力、延长记忆力的独特功效。

  如下面一例:[7]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的中心是“雨”,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雨,首先是联想雨,接着是听雨,最后写公寓时代,听不到雨遗憾,每一方面又分几个小点来写,为了便于表达,用思维导图来说明:

  此外,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赵英芳、吕明、黎加厚主持的《思维导图在上海实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抽取上海市沪太新村第一小学三年级六个平行班学生参加实验所得到的结论表明:“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学生,其创新思维的流畅性明显高于未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学生,即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固定时间内想出想法的数量明显多于未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学生。这说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流畅性。”[8](二) 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使用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一直是令学生、老师、家长操心最多也最为头疼的一项内容,大家都在抱怨学生没有可写的,写不出东西来;尤其是现在,学生越发缺少广泛的社会生活实践,每日只是在学校与家之间往返,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虚拟世界,形成了思维单一、积极性普遍不高等现象。

  如何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怎样才能让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与独特感受倾注于笔端或者采取其他工具将其表达出来呢?“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语文课程目标又如何实现呢?

  思维图式之于写作教学同样具有较大的功效。在作文构思阶段,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整理有关材料。先将作文题目或主题以一合适的图形至于纸的中心位置,然后展开联想,思考与中心图有关的的内容、材料,并对思维结果加以调整,最终形成一张作文的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时,也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共同绘制作文的思维导图,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思维广度和写作的积极性。作文时,学时按照思维导图行文,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这方面的效果已有成功的实验加以证实。《“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写议论文”案例研究》一文,为我们介绍了新加坡三所中学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写议论文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实验结果显示,“用思维导图来教学生写议论文能提高学生作文素质和作文态度;尤其是有利于成绩中下等的学生,越是非重点学校的学生实验效果越明显。写作前的分组讨论、老师的教导、分组完成思维导图、课堂报告和同学之间的辩论都能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素质。”[9](三) 思维导图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使用

  托尼·巴赞设计的思维导图,如今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各类社会人士在进行主题演讲或即席演讲时使用。其原因有有以下三点,首先,思维导图打破了演讲稿的线性模式,代之以形象的图形,把演讲者从宣读者的角色中解放了出来,将其至于真正演讲者的位置,听者也不会听到那些令人厌烦而枯燥的宣讲;其次,演讲者不必因不停低头看讲稿而与听众失去50%的交流机会,在演讲的表现力上打折扣;再次,思维导图用一种“全景图”的形式,可以方便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随时增加或者删除某些信息,更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信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都对口语交际提出了如下要求:“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查学生参加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取代演讲稿,指导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怎样表达思想和与听众沟通方面。此外,思维导图特别适合于学生即席演讲,因为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却撰写演讲稿,如果采用思维导图来为发言做准备,不仅可以使发言条理,也可以锻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

  (四) 思维导图在其他方面的使用

  除了上文所提及的思维导图的应用外,其在语文教学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多,如:

  1作为课件使用。

  教师可以在课前或在课上制作思维导图来展示课程内容。课前制作,教师有较充分的时间准备导图的制作与完善,也节约了课堂时间;课上制作虽然占用了一定的课堂时间,但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头脑风暴”中形成更具创新性、实用性的思维导图,也使学生形成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的双主体。

  2作为复习材料使用。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作为复习工具,引导学生对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提高记忆力,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性。当然,我们也可以把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作为学生复习语文知识的一种工具。

  3作为学生的课堂笔记。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作为笔记,符合托尼·巴赞创制思维导图的初衷。利于学生听课,而不必因记笔记而无法听老师的讲解,也利于学生形成筛选意识,将老师所讲的内容经过筛选,提取关键字,做成课堂笔记。

  4用于小组的合作式的学习。

  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绘制一副某一主题的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头脑风暴”式的操作模式,并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合作的品质。

  四、 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其自身的缺陷及使用中的问题更是不容讳言的。如,思维导图在使用的范围上,更适合于数、理、化等学科,而对于像语文、英语这样的课程,其效果较差。再如,思维导图用在学校教学中,师生必须用一定时间来学习思维导图的有关理论并熟悉其制作方法,这无形中给本已十分紧张的教学进度制造了一个难题。

  虽然思维导图在我国还处于引进阶段,教育系统对它的价值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我们看到,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开始深入研究、推广思维导图,也有不少思维导图软件面市,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思维导图将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发挥重大作用。

  谈思维导图对语文能力培养的作用

  语文能力是一种认知能力,即理解所呈现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内容并用口头语和书面语表情达意的能力,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指口头语和书面语,阅读和习作,教学、自学和互学,一般和特殊等能力的和谐发展。而思维导图是一个直观、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以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有效的方法驾驭整个范围的皮层技巧--词汇、图形、数字、逻辑、节奏、色彩空间感,利于思考、探究和联想,能够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全方位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能力的学习基本遵循着 字-词-句-篇 这一学习规律。将思维导图引入语文教学,将有助于学生理顺这一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形成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一、思维导图现音形,多管齐下学生字

  汉字学习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学习生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但汉字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者数量繁多,采用传统的对比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学生易产生厌倦畏难情绪。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运用文字和图片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形式,能够在辅助汉字学习时化静为动、化繁为简,把静止、繁琐的汉字形象化、简单化,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新鲜感受,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记忆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语文一年级上册中《口耳目》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在分类学习象形字的字音、字形,理解字义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图片直观感受到汉字发展的脉络,理解汉字从古至今发展的来龙去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更发展了学生的汉字学习能力。

  二、思维导图促组词,拓展思维扩词量。

  传统的词语教学只是让学生围绕着单个生字进行组词,不够形象直观,很难让学生保持兴趣,而思维导图强调学生思想发展过程的多向性、综合性和跳跃性,在绘制思维导图组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绪任意驰骋,一边思考一边 涂鸦 ,其乐无穷,不仅丰富了学习方式,充分刺激大脑,更提高了学生对词语学习的兴趣。

  在以 打 为关键字,指导学生进行组词、接龙的过程中,教师还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和总结性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使之尝到克服困难的满足与愉悦,感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对词语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词语学习的能力。

  三、思维导图辅造句,创造思维得发展

  造句是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加工组合的技能。作为意义建构的主动学习者,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已经接受了很多知识,要使学生将多种信息和所学目标有机联系,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句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好关键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思维导图以其图文并茂、简洁美观的特性,能够利用形象思维把学生带到有意义的语境中,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强烈愿望,发挥想象力进行造句,从而成功地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技能运用,从学习生字、丰富词语的阶段飞跃到创造语句的阶段。

  下图中所示的 卫生 一词,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便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基于 卫生 的不同含义,造出精彩的句子。

  四、思维导图解篇章,脉络清晰助读文

  教师利用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讲授课文,能够引发学生对学习篇章的兴趣,行成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加强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而在指导学生整理思路开启灵感的同时,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则能够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的流畅、科学、有效。

  笔者在进行生本实验教材第六册课文《六月花神》一课的教学时,指导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理顺课文脉络的同时,展开了一系列的资料收集,充分整合研读了与课文相关的资源,教师在此基础上再相机指导,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这样使学生在把握篇章主线的同时,有效锻炼了其快速阅读和信息整理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加以内化。这样通过思维导图学习篇章,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篇章结构、深刻理解内容,必将为其将来的篇章写作打下基础,促使语文学习能力进一步发展。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庞杂繁芜的语文知识时掌握方法把握主线,并充分挖掘学生智力潜能,提升思考技巧,发展学生的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使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猜你喜欢:

1.思维导图让语文也疯狂

2.思维导图教你词汇练习

3.使用思维导图的一些体会

4.用思维导图做主题阅读

5.思维导图学习的心得体会

6.思维导图比记笔记的好处

思维导图让语文也疯狂学习

思维导图逐渐成为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并逐渐意识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思维导图在语文中有哪些的作用呢?本文是小编整理思维导图让语文也疯狂的资料,仅供参考。 思维导图让语文也疯狂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思维导图教你词汇练习
    思维导图教你词汇练习

    摘要:小型思维导图是思维导图的胚胎形式。尽管这种思维导图是小型的,可是,它的含义却非同一般。为了做下列练习,你得准备一些钢笔和一个思维导

  • 思维导图与英语教学完美融合
    思维导图与英语教学完美融合

    摘要: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既运用左脑的词语、数字、逻辑等功能,同时也运用右脑的色彩、图像、符号、空间意识等功能,将思维痕迹用图画和线条

  • 如何让学生画出高中语文好成绩
    如何让学生画出高中语文好成绩

    摘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取代演讲稿,指导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怎样表达思想和与听众沟通方面。 高中语文对于学生思维

  • 高中语文教学与思维导图的关系
    高中语文教学与思维导图的关系

    摘要:在阅读、写作或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记录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依其内在逻辑关系或者使用者的特定需要,对有关资料进行重组

17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