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思维能力
通过一个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就可以看出这个领导者的能力水平。毕竟一般是领导动脑子的,吃瓜群众傻干就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领导者的思维能力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领导者的思维能力
换位思维
有一句话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明人的本性就是为自己多着想。但是作为领导者,必须克制这种本能,要多为他人着想。也不并不是你利他,但是你一定要理解他,从而让组织利益的满足带来个人利益的满足。要知道,领导者领导的组织中的每以个人都是自私的。你不换位思考,怎么领导得了?
换位思考比较难,人们往往以己度人。虽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实际上全心为别人还是很难的。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那么以己度人就容易理解错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同的君子想法也不一样。所以,换位思考的升级版,就是以人度人。以人度人比较难,不如直接问:你要啥?
有没有遇到喜欢给你夹菜的人?估计他给你夹的菜不一定是你爱吃的,但是很十有八九是他爱吃的。自己给自己夹菜才是最有效率的。
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去想?
我不可能是他,以他的性格和价值观,他会怎么想?
你怎么想?(直接问)
目标思维
其实世界上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做的大多数时,都是漫无目标的。即便你可能在认认真真打的工作,也可能是认认真真的混日子,都是为了做而坐。我问过很多人,结婚的,没结婚,为什么要结婚?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很作时候我们走着走着,就忘了初衷。“不忘初衷,奋然前行”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需要不断问:为什么?怎么做?注意,顺序不要颠倒。
内省思维
内省思维就是自我反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领导者比大圣人忙,三日一省比较合理。
领导者可以定期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我是不是轻重缓急不分了?我是不是太作了?太自我膨胀了?我是不是得过且过了?我是不是太软弱了?
在关键事件发生之后,要问自己:为什么成功(或失败)?有哪些外在(内在)因素?这些因素是什么?知识?技能?策略?经验?努力?能力?以后怎样做得更好?
怨天尤人是内省思维的反面。就是是抱怨环境因素,就是抱怨别人。遇到这种情况,要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不对的地方?
面对关键决策和重大取舍,要问自己:我是谁?要什么?
前瞻思维
规划未来的人很牛!小主管看眼前,中层看一年,高层看三年,企业家看十年,政治家看五十年。对过去不满意却偏偏生活在回忆过去的人很悲催!我们应该把8/10的时间生活在现在!1/10在过去(9成经验积累+1成怀旧),1/10在未来(9成在近期规划,1成在中远期规划)。领导者并不比一般人更能预测未来,他们只是为未来做准备。要思索未来做什么,事半功倍,曲突移薪为正策。
在战略思维方面,一个是大局观,一个是前瞻性。二者未必同时,但是前瞻优于大局。
领导人应具备的能力
展现坚定的伦理观、提供安全感
在三项得分最高的特质中,这个主题结合了其中两项:“伦理道德标准高”(有67%的受访者认为重要),以及“清楚传达期许”(56%)。
整体来说,这些特质是要创造出安全、信任的环境。领导者如果能有高伦理标准,会让人觉得他公平处事,信任他(及其部属)会遵守游戏规则。同样地,如果领导者能清楚传达期许,就不会让人觉得有突如其来的要求,也能确保大家能有共识。员工在感到安全的环境里能够放松,大脑也就更能投入社会参与、创新、创造,发展抱负。
神经科学也证实了这一点。脑中的杏仁核一旦觉得安全受威胁,就会让动脉变得更“强健”,好应付或战或逃而增加流往四肢的血量。在这个状态下,我们暂时无法取得缘脑(limbic brain)的社会参与系统、以及前额叶皮质的执行功能,也就妨碍了创意及追求卓越的动力。从神经科学的观点,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员工能在深层感到自己是安全的。
但究竟该怎么做?这种能力的重点,在于所做所为要与自己的价值观一致。如果下决定的时候觉得会违反自己的原则,或是虽然心中感到不快、却仍然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或许就该重新找回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了。为此,我替客户设计了一项简单的“快闪”活动。想像一下,时间“快闪”到自己的葬礼,众人对你的悼词内容会是什么?你喜欢这些内容吗?透过这项活动,能让你更清楚自己觉得什么比较重要,再依此来做日常决定。
想增加员工的安全感,就该在沟通时特别着重让人感觉安全。做法之一,就是在一开始就先指出并冲淡那些大家担心的结果或后果。我把这称为“让空气清新一下”。举例来说,要讨论一项出错的项目,可以开头就说:“我不是要怪大家,只是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授权让员工自我组织
受访者认为第二重要的领导能力,就是要提供清楚的方向,但同时允许员工自己安排时间和工作。
领导者不可能事必躬亲,因此重点就是要分配权力,相信离现场最接近的判断。
研究一再指出,团队得到授权,就会更有生产力、更主动,能提供更好的顾客服务,工作满意度更高,对于团队和公司也更投入。然而,许多领导者还是不愿让员工自我组织。这种抗拒的心态,是因为他们以为权力是种零和游戏,不想看到他人犯错,也害怕手下的决定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想克服对于交出权力的恐惧,第一步就是先去感受自己觉得地位受到挑战的时候,身体上会有什么压力反应。如上所述,如果人感觉到威胁,就可能引发争斗、逃避,或是杏仁核停止反应。好消息是我们可以训练身体,在压力升高时放松、而非防卫。将目前的情况与过去做区分,和别人分享一下你心中最担心的结果、而不是一心想掌控一切。
建立联系及归属感
领导者如果能够“时常并且开放地沟通”(能力特质排名第6)和“让人感觉荣辱与共”(排名第8),就能为联系打下坚实基础。
人类是种社会的动物,希望与彼此联系,也希望有归属感。从演化的观点,在满地都是掠食者的时候,联系在一起就能提高存活率。研究显示,感觉与他人有联系,也能提升生产力、在情感上更快乐。举例来说,科学家发现,工作场所的情绪是有感染力的:员工如果看到其他同事互动不愉快,也会觉得情感空虚匮乏。
从神经科学的观点,“创造联系”就是领导者第二重要的工作。想要彻底发挥出前额叶皮质的高阶功能,除了要感觉安全,还要感觉受到他人的关怀。
有些简单的办法,能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对人微笑、能够叫出他们的名字、记得他们的兴趣和家人的名字。和他们说话的时候要专心,清楚要求团队成员互相协助支持。另外,挑某首歌、某句格言、某段旋律或某种仪式来特别代表你的团队,也能强化这种联系。
对新想法持开放态度
究竟“能灵活改变意见”(能力特质排名第4)、“能接受新点子、新方法”(排名第7)、“让员工可以安心尝试错误”(排名第10)这三件事有什么共通之处?答案是,如果领导者有这些长处,就能鼓励学习,否则就可能扼杀学习。
要承认自己犯错并非易事。这里有部分问题同样出在压力对大脑功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这次是妨碍了学习。研究学者发现,遇到威胁时,流往大脑的血液会减少,减少周边视野,好让我们更能面对眼前的威胁。举例来说,学者就发现运动员在比赛前一刻,周边视野明显缩小。虽然这样的隧道效应能让运动员更专注,但对我们来说,也就是将新概念和方法排除在脑外。这时,就算已经看到有不同于自己想法的证据,想法也更不容易改变,也就让学习难如登天。
想鼓励员工学习,领导者自己就得态度开放、愿意学习(以及改变)。可以试试看,讨论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预设议程或结果,等到所有人都发言过,再做最后的决定,而且要让大家知道你已考量过所有人的意见。这样一来,就能够引出更多元的想法。
想要学习,就不能害怕失败,但如果我们总是不断要求交出成果,就可能让员工抗拒改变。为了解决这种矛盾,领导者必须营造出鼓励接受风险的文化。方法之一,就是进行控制变因的测试,能够承受小规模的失败、快速得到意见回馈并加以修正。
能鼓励成长
最后一项主题,则是“承诺对员工持续培训”(能力特质排名第5)以及“协助员工成长为下一代领导者”(排名第9)。
所有生命,天性都期望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并透过培养、教育,希望让后代得到最大的成功机率。反过来说,接受培养教育的人则会产生感恩的心及忠诚度。想想看那些你最感谢的人:父母、老师、朋友、心灵导师。很有可能这些人就是对你付出关怀、教导了你某些重要的事情。
如果领导者对员工的成长有所承诺,也能引发同样的原始情感,让员工想有所回馈、愿意多付出一些来展现感激或忠诚。用恐惧来领导,则会引发压力,进而妨碍大脑的高阶功能;只要改用感恩的心来推动,工作的品质就会大有不同。想激发出手下团队的最佳表现,就该保护他们、支持他们的培训及升迁、尽力协助他们的重要项目。
领导者应有的哲学思维能力
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是因为他眼界开阔,有宏观视野,有战略头脑,能够把高度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总之,他必须比一般人高明一些。否则,他就不能当领导,也不配当领导。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这样的领导才能呢?这当然需要许多方面的努力,不过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出路,就是认真加强哲学学习和研究,经过严格的思维方式训练,使自己具有现代领导者应有的哲学思维能力。
一提起“哲学思维能力”,不少人可能会有几分神秘感。其实,哲学思维能力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只要我们对哲学有了基本的了解,对哲学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我们对哲学思维能力的结构和本质,就会有明确的认识了。根据对哲学思维方式主要特征的认识,从现代社会领导实践出发,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现代领导者所需要的哲学思维能力,总结为理论概括能力、逻辑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几个方面。
01
首先,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通过学习哲学,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概括能力。
我们常常能够看到,那些高明的领导者,他们的讲话或者文章,很善于把一些散乱的、原始形态的思想材料,归纳为几个精炼的、简明扼要的理论观点,使人一目了然。相反地,我们有时也会发现与此相反的现象,即一些领导人,往往是说起话来,杂乱无章,使人抓不住要领,写起文章来,像开杂货铺,使人感到茫无头绪。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区别呢?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基本的哲学素养,没有必要的哲学概括能力。
作为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是从总体上、宏观上来把握世界的,而且反映的是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最一般特征。这就是说,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系统性、全面性,归根到底是理论上的概括性。所以,进行哲学思维训练,就是要不断增强我们的理论概括能力。就此而言,领导者在进行实际的领导工作过程中,就是要能够把那些凌乱的、不系统的思想资料,通过哲学层次的概括,使之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具有更强的概括性。
02
其次,通过学习哲学,增强自己的逻辑表达能力。
那些杰出的领导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都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且条理分明,有很强的说服力,有人把这个特点称之为“强有力的逻辑力量”。反之,人们也会发现,有的领导者说起话来,语无伦次,甚至词不达意,不知所云,使人越听越糊涂;还有一些人,说话或者写文章,往往使人感到强词夺理,说服力很差。领导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除了思想政治素质、语言文字修养等方面的缺陷之外,缺乏基本的哲学思维训练,逻辑表达能力差,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说过,逻辑为哲学提供了研究方法,正如数学为物理学提供了研究方法一样。他的一个结论是,逻辑是哲学的本质。古代以来,哲学发展的历程说明,逻辑思维是哲学与其他科学相区别的一个主要特征,也是它作为思维方式的一个特殊功能。这里所谓的逻辑思维,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遵循思维的一般规律,运用概念或者范畴,进行推理,按照逻辑规则作出判断,提纲挈领,得出准确的结论。这样的思维才能保证论述的清晰、明确、正确,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具有比较强的说服力。思维严密、表达准确,必然能使自己的演说或者文章雄辩有力。须知,这要求领导人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03
再次,通过学习哲学,增强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我们有些领导者,掌握的情况不少、对数字和细节也相当熟悉,但是,说起话来往往是就事论事,罗列一大堆事实。因此,表达的观点往往很肤浅,抓不住问题的要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这就是因为他们始终停留在事情的表面现象上,没有能够抓住事情的本质。可想而知,抓不住事情的本质,就很难说清事情的真相,这样,就不可能认识到事情发生的真正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进行自觉的哲学抽象思维能力训练,增强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从根本上说,哲学就是力图透过表象的帷幕认识那非表象的东西。具体一些说,就是人们把自己所掌握的原始材料,进行清理,剔出那些无关紧要的、表面的东西,对那些主要的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凝结出相应的概念。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得出一些根本性的观点,从而使人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这就是具有哲学头脑的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正确的概念,是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结果,它有高度的抽象性质,但是,它使人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刻了。比如说,时间和空间,这是对物质及其永恒运动的一种抽象,时空概念,使人们对物质运动的认识,更加深刻了;马克思经过艰苦的学术研究,运用“商品”、“资本”、“剩余价值”等抽象概念,构筑起了《资本论》的理论大厦,为人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同样的,“市场经济”、“企业”、“民主”、“法治”等抽象概念,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本质,认识得越来越深刻了。所以,领导者要走出肤浅,思想深刻,就必须认真学习哲学,积极训练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看过“领导者的思维能力”的人还看了:
3.怎样发展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