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维的三种形式_如何培养理性
理性思维的三种形式_如何培养理性
理性思维是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性思维则主要是通过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与方法,去归纳和总结。理性思维的形式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理性思维的形式的资料,仅供参考。
什么是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就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的、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思维是感性思维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人们凭借抽象思维把握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思维以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为特征,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对象和内容.
理性思维的形式
1、概念: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以归纳性、总结性为手段);
2、判断:判断是展开了的概念,是对某一事物内部联系作出肯定与否定的论断的思维形式.(以性质判断为手段);
3、推理: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能反映出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内在联系推导发展趋势为手段);
感性思维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各种感官产生的感觉在头脑中产生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它只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尚未达到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经过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过程,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由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有性质的不同,但又互相连贯,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联系起来.理性思维必须依赖于感性思维,否则就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而感性思维必须发展到理性思维,才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
如何培养理性思维
理性是人类的的一种心理活动或一种心理过程,这种心理活动起源于生活实践中的挫折、失败经历,在这些经历的反复刺激下人类的意识中留下了心灵伤痕,此后每逢这些挫折、失败的表征出现时在条件反射的作用下人们就会自觉地采取规避的行为,以避免重滔失败的覆辙。这种规避挫折与失败的心理活动即所谓的“理性”;
——培养自身理性思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人生目标使个体在规划人生的同时可以更为理性的设计思考自己的未来,初步尝试性的选择未来适合自己从事的事业和生活,及早(以学生时代为起点)开始培养自己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最终实现自己想成为的那一个人(理想形象);
——2、建立良好的个人风险管理机制
——个人风险管理是指对个体对自身的人际交往和置身环境的风险进行主动识别、评估的基础上,对潜在风险的人事关系、环境作出预防性的安排措施,以应对潜在风险的发生,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结果,以便于以最小的成本最大的实现自身的权益保障。从置身的人事环境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发现自身行为与环境的内在联系、效果及运行机制,对自身行为风险的管理达成预见性的、有效的应对和管控,从根本上杜绝盲目的言行和冲动,从而避免由于不当言行对自身目的的实现所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3、工作和生活拥有明晰的行动规划
——行动规划是将“理念”从“静态”转变为“动态”,将具体的工作或事务按照事理逻辑联系形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工作细节与措施,并在实际的工作中按照排序逐一执行。已达成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目标管理原则;
——4、行为处事拥有条理分明的层次感
——在人们的日常事务中有些事情必须及时办理,有的则事情不那么急,可以缓办,所以人们在日常事物的处理过程应当根据事务的轻、重、缓、急状况加以区别对待,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这种处理事务方式就是条理性。
——在对待同类事务上采取轻重不同的处置分量,使着力正好达到预期的不偏不倚效果,这种分寸拿捏得当的处理事务程度就是层次感;
——5、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通俗地来说“逻辑思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人们在遵守自然规律与社会法则的前提下运用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并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智能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只有借助逻辑思维特有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律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6、最后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机制
——情绪管理是指用心理科学的方法有意识地调适、缓解、激发情绪,以保持适当的情绪体验与行为反应,避免或缓解不当情绪与行为反应的实践活动。包括认知调适、合理宣泄、积极防御、理智控制、及时求助等方式。通俗地来说情绪管理就是使个人冷静、喜怒不行于色。
——因此,理性的人首先是具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因而其行为是经过理性规划的。所以是很珍惜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外界事物只要是与他的人生目标、具体生活没有必然联系自然就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理性的意义就是最大限度地避免挫折、失败与追求时间效率。
理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概念与逻辑
一般思维,习惯并满足于对现象的描述,因为处理现象,是思维最轻松最简单的方式,其思维过程只是将一列现象排列起来而已。而“排列”反映的,是世界中最直接最简单的,几乎可以用眼睛就能看出的一种关系。所以,对现象的描述,无需思维的特别训练,是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的思索。
我们却天真地认为,停留在这种思维的描述阶段,就可以认识所有的真理。而世界上,在这种思维所表达出不同的思想,只是对现象次序的排列不同而已,而这种“排列”依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在中国文化的氛围内,又只是我们的一种情绪或道德。
所以,我们辨别一种“排列”的真假标准,就成了藏于我们心中的激情。因此,我们拥护什么或反对什么,一种表达意愿式的口号语言,就足以让我们停止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了,比如个体与社会谁更重要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自信而武断地下出任何自己愿意接受的结论。
可见,我们的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面对任何问题,都可以无休止的争论而永无结果。而真理所表达的,应当是事物深层的比之现象或机械的外在“排列”更为恒定的规律。因此,对人类认识来说,世界的真理,不是对一种对繁杂的现象世界的描述,以及对这种描述所做的简单的外在整理。而道德思维,在人类智慧发展过程中,恰停留在对繁杂世界的外在整理阶段,没有能力深入到世界本性之中,只是用“应该”和“不应该”,去外在地规划世界,这种思维的兴趣是世界的“高尚”,而不是世界的“真相”。道德思维,总立脚于他的习惯和他熟知的方式。因而,他所接受的知识,也总是基于他的心理愿意或者能够接受的东西。这种封闭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一个人的一生,都对与他心理“不符”的东西视而不见。
道德思维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一种高尚的激情中,于是一种在先的意愿,就无法不成为思索的方向,因此,这种思维就成了一种自我封闭,对世界没有认知功能的思索。或者说,这种思索产生的只是一种徒有其名的思想,面对世界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情绪,将人类的智慧降低到了它最原始的状态--犹如对图腾的坚信与膜拜。
理性思维的情趣,不是自我心理的意向,而是客观对象的内在规则,哪怕是对“人”的理解,这种思维也会将“人”放到一个客观的位置之上,对人的各种欲望也要作出一种合乎客观规则的解释。理性思维这种对客观真实的兴趣,使它很难将自己的思索,封闭在自己的主观意愿之中。因此,对世界客观性的认知趋向,是理性思维有别于道德思维的最基本方向。
所以,阐述理性思维,应当从“真实”开始。智慧的本质就是求真,而最真实的莫过于这个世界的规则。
人的认识,之所以困难,就在于对人来说,世界是以直接性和间接性的方式存在的,而首先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就是它的直接性。直接性的存在,是呈现于人的感觉面前的表象,因而它完全局限于具体环境的不确定之中。这些感性之物,在人类心灵上的投射是杂乱的随机的,其存在自身固定的属性或本质,在人类感官所接受的信息之中也无法直接凸现出来。从而,对存在本质的认识,就需要一个思索的过程。思索,就是对那些看上去孤立的感性之物,寻求一种存在的更加坚固和持久的客观属性。这种寻求是艰难的,需要一种反反复复的过程,因此有的哲学家将思索,形象地称之为“反思”。
反思的过程,就是在事物变幻不停的表象背后,寻找其固定不变的属性。而一切存在的属性只有在同其它存在的关联中,才能呈现出来,因此事物的属性本质上表现的是一种关系,因而也是一种规则。反思的最初结晶,就是形成新的概念,也就是说思索的过程就是孕育概念的过程,而概念本质上又是用一种词汇对事物属性的一种定义,因此概念包含的就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关系”特征。对一系列感念的综合思索,也就必然是对概念进行一种合乎它们自身“关系”的一种联结,这种由事物自身属性所表达出的联结之网,就是我们常说的存在“逻辑”,因此概念是逻辑思维的根基,逻辑思维又是 理性概念思索的必然结果。可见,真正的“逻辑”,不是一种主观技巧,而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属性。理性思维的一切秘密,全部包含于这依据客观逻辑的思索之中。它包括了对事实或真实的热爱和以及对概念和逻辑关系的不停的深化和修正。
但道德思维惧怕“反思”,便用“神圣”去禁锢人们的思想,让人的思维在一股强大的情感面前,止而怯步。所以,中国人如果对一些问题胆敢产生什么想法,就会在心中产生“大逆不道”的感觉。所以,在中国人的大脑中,很难形成面对现实的概念,我们的思维也就难以是一种客观逻辑的表达。我们的思维能满足于口号式的方式(比如,我们的思索和论文,总是缺少一种推论的过程,只是一堆并列的结论,将这些结论联结起来的又只是一种愿望或激情。因此,我们的思想永远可以随意的听取各种各样的“号召”),就是因为我们缺少逻辑思维。所以直到今天,我们的大脑,依然可以令人惊异地容忍各种“思想”中的逻辑混乱。
理性思维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它对真实(世界真相)的热情,另一个就是它运用的是逻辑方式。
当然,在理性思维中,并不能保证“概念”和“逻辑”永远是健康的。西方的哲学史告诉我们,逻辑的理性思维,其承载的内容同样可以是虚幻的。
我们已经知道,概念,就是对感觉之物所形成的一系列表象的一种反思,它的内容因而不是对表象的直接陈述,而是表象“背后”的规则,也就瞬间万变的表象中较为持久乃至“永恒”的东西。因此,每一个概念,本质上反映了人们对存在认识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种程度。所以,每一种概念,对人的认识来说,都不是最后的固定的,而是开放的和发展的,人们依据概念对事物的逻辑思维,因而也需要随着人们对事物的不断认识加以调整和发展的。一种封闭的逻辑推论,不管多么完美,其结果也可能是错误的,因为这种逻辑思维所依据的概念,由于自身的封闭性,不能准确地表达出发展中的现实,其结论也就失去了现实的真实性。比如,马克思依据他的“剩余价值”这一概念,推论出了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必然崩溃,就是因为他将“剩余价值”封闭成为一种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概念,并按照这一概念自身单一的逻辑,推论出资本主义资本运转的一种灭亡趋势。然而,“剩余价值”所表达的逻辑趋势,还要受到社会发展和人性的影响,因而他的目的和趋向,就越来越无法再表现为一种单纯的,“资本”向少数人的疯狂积累和增加。所以,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剩余价值”与“资本的积累”,也越来越具有全社会的特征,并为全民所享用,因此,马克思说表达出的“剩余价值”的内在矛盾,也就大大地缓解了甚至消失了。所以,人类在认识世界中,概念面对现实的开放性,比逻辑上的完美还要重要。因此,理性思维中的“概念”,一旦封闭起来,不再从现实的历史中汲取营养,“概念”就会成为一种虚幻的词汇,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不再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比如黑格尔式的“绝对精神”),其随意性同样可以达到道德思维的程度(黑格尔用他的“绝对精神”,就很容易又很“逻辑”地推导出专制的“合理性”)。
另外,一种道德思维在接受理性思想的时候,首先就会本能地将理性概念封闭成一种“名词”性的词汇,屏蔽掉理性思想中的客观逻辑,使那些本来包含着世界确定信息的概念,变成了一种情感性的符号,然后随意地将其编织成一句句神圣的口号。随之一种理性思想所承载的一个客观世界的逻辑信息,就被道德思维清除地无影无踪。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不管是“接受”还是“拒绝”,采用的都是这种方法,就是先将对方僵化成和自己一样的模式,就开始再“自然”不过对其表示“歌颂”或“反对”。可见,一种开放的客观性概念,才是一种健康的理性思维得以存在的根基。
所以,理性思维,虽然以逻辑为其根本手段,但千万别忘记,概念面向现实的开放性,才是理性思维最大的秘密。迄今为止,对理性思维最有力的批判,可能都源于理性思维极易产生的这种“忘记”,比如对逻辑主义和决定论的指责(实际上是对一种不健康的理性思维的指责)。理性思维,也应当是一种谦虚的思维,因为它应当懂得,没有任何概念是可以固定而不发展的,基于这些概念的逻辑思维,也永远不可能得出最后的真理。另外,如果说真理是对现实规则的一种准确反映的话,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在这个宇宙中,存在的规则也是不断被创造和发展而出的,宇宙的演化,就是不断创造出新的存在、新的规则的过程,只是因为这“新”与“旧”都无法超脱这个整体宇宙的本性,进而任何有限的存在,都无法避免地有着这个宇宙的烙印。因此,在人类有限的真理中,同样蕴含着永恒的真理,理性思维不仅要谦虚还要有自信,即使那有局限性的逻辑思索,同样包含有这个宇宙中最坚实的成分。比如,牛顿力学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更大的局限性,但在地球上,牛顿力学仍然表达出了一种坚实的现实逻辑,依然不愧为真理的称号。所以,理性思维认为人类认识每一步结果,都可以称之为真理,只是永远不是最后的真理,再比如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不会因为我们今天可以对它做出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解释,就彻底放弃马克思所揭示出的“剩余价值”在资本运作中的基本逻辑,相反我们之所以有比马克思更丰富的认识,正是基于马克思最初对这一问题的现实探索。真理的发展,在理性思维中,不是推翻前者,而是在不断纳入现实的新鲜血液中,调整和丰富前者。
所以,真理就是一种不断前行的阶梯,即使较低的阶梯也奠基于现实的土壤之上,只是更高的阶梯在展望现实的大地时,有着更辽阔的视野,也有着更明晰和准确的预见性,这也就是我们要对真理进行不断探索和不断发展的意义。那些迷恋于传统和旧有思想的思维,无异于将自己的生存,羁绊于一种面对世界不再发展和提高的视野之中,其面对的真实也只是一片狭小的空间。有时,落后之所以可以让人容忍,是因为落后并不是 让人生存于虚幻之中,它同样给人一种真实感,只是这种真实展示出的是一种狭小时空中的真实,而身居于这种落后境遇中的人们,由于心灵只能接受这种狭小时空中的信息,因而也无法感受到这一环境的局限,所以落后的民族落后的社会,也可以非常“充实”的生存着,而且也不缺少激动人心的激情,表达的当然不是体现人类更高智慧的价值,可能只是原始宗教般的“牺牲”和“奉献”而已。理性思维彻底解放了人类的智慧,它让人类永远不再满足和停留在一种有局限的真实之上,它的开放性,又让人类永远无法忽略自己 面前的局限,因而,“超越”是理性之人最基本的冲动,这同中国文化中的“守护”本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我们也感受到了中国思维中的非理性特征。因为,中国式的道德思维不懂得,真正的人类思想,正是基于一种客观的、开放的并蕴涵着一种逻辑关系的理性概念。中国的道德“概念”,如果一开始,多少还起源于一点客观性的话,那么它始终缺少的就是“开放性”和“逻辑性”。所以,中国文化的道德观念,很快就从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灿烂之光中,坠入固执而愚昧的长夜里。其结症就在于,中国人的思想,不能随着现实的发展而发展。
理性思维是有内容的思维,它必须依据事物的内在规则进行,因而,它就是一系列逻辑的推导过程,这一推导过程的单元,就是依据现实而形成的概念。与此相比,道德却可以随意无束,因为它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只需要像狂奔的海浪一样,一个激情推出一个激情就足够了。所以,道德辩护士们,总是不觉地用一种嗓门越来越高的方式,来对付他的“敌对者”,因为他的情趣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要在激情上压倒对方。
然而,任何存在都是有内容的,理性思维就是对这些内容的意识,并按照内容的自身规则去理解对象。现实的内容,在理性思维中进一步的表现就是概念,对概念的进一步思索,就是探究感念之间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表达,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的一种“逻辑”。所以,逻辑不管表面上带有多么浓厚的主观色彩,它本质上表达得都只是一种客观规则。没有理性逻辑思维,也就等于没有存在内容的思维。凡是没有对其内容进行思维的存在,就是我们没有理解的存在。没有理解的存在,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在我们“视线”以外的存在,因此这种存在对我们有什么结果,是我们无法预知的。我们与这种存在的关系,也就会处于被动之中。比如,我们不能对“国家”和“道德”进行客观的逻辑思索,那么他们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让我们无法抗拒的外在力量,就如面临一种无法阻挡而闯入我们心灵的东西,我们只能用战栗和习惯来接受它们对我们的控制。我们之所以在现实中对这些“控制者”,并没有感到多大的恐惧,是因为“闯入者”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成了我们心灵的“霸主”,改变了我们心灵的自然结构。就像一种昆虫在另一只昆虫身上强行而巧妙产下了自己的卵,而背着别人卵的昆虫,只会更加拼命地采集食物,因为别人的孩子也在汲取它体内的营养,它会一直如此昂奋的生存,直到寄生在它身上的别人的孩子变大而将它杀死,吸进它最后的体液,让它像一张纸一样飘失在风中,它感受到的都只是一种生命的“自然”终结。所以,我们也会为我们根本不理解的“价值”奔波一生。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对存在于我们心中的生存意义,进行思考,就像那种昆虫一样,无法鉴别哪是自己的身体哪是别人的卵,那么,奔波了一生,也可能只是别人的机器。因此,凡是没有经过我们思考的东西,我们都有权拒绝。而那些“神圣”之物,之所以能毫无顾忌地控制我们,凭借的就是我们无法对它们进行理性思考。
当然,我们要为此找到一种可以洞察真实的思维方式。因而我们要研究人类的各种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把各自的人们引向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比如,只是一种想象的世界,还是一种可以验证的世界。面对世界,一种可以验证的思维,才会是一种趋向世界真实的思维。验证思维,依据于两点,一是现实的结果,一是逻辑的推导。这种思维,虽然依然存在局限,但他是人类迄今为止探索世界的最好方法了,它至少让人类的智慧,不再停留或满足于一种主观幻想之中。逻辑思维的特征,体现为两个“验证”,一个是自身的“自圆其说”,另一个是与现实的符合,而这两种“验证”,都源于将思维规则客观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思维的规则,反映的必须是客观世界的原则。因此,在西方哲学史中,即使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如果习惯于或尊重逻辑思维,都会本能地将唯心主义客观化,由此产生了大批的所谓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反之,在中国,由于不尊重理性逻辑,即使那些尊重“实际”的思想家,最后也摆脱不了过于“主观”地看待人生和世界。这就在人类思想史上,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的“唯心”主义,总比中国的“唯物”主义,更加注重世界的客观规则,比如,他们的“上帝”竟说出了人类生命最根本的规则:人人平等,而我们那位看上去更尊重实际的孔子,却将人主观地禁锢在违背人性的不平等之中。中国的道德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感性思维,而感性思维面对的是世界的一种直接的存在,因而它的思维结构是直观的、非逻辑的,其表达方式必然是情绪的,因此一个以感性思维为特征的民族,常常会以情感上的神圣性,作为思维判断的最终基础。所以能让这个民族昂奋起来的,常常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而是几个充满感情的口号。因此,伦理道德,就成了感性思维的最高情趣。世界的真实,就是世界的规则,所以只有重视世界规则的逻辑思维,才有可能理解世界的真实。
正是逻辑的理性思维所具有的这种特征,才让西方文化同中国文化有着截然相反的命运。理性思维无论从内容上(面向现实开放的概念)还是从形式上(对概念之关系的联结,即逻辑),都蕴含着对世界规则(真实)的关注。因此,理性思维虽然经历了巨大的波折,但它在面对世界中,总有巨大的调整能力,它让人类的智慧不停地从一个阶段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因为,趋向于世界秩序的逻辑思维,只有在现实中寻找依托,于是发展的现实与人类的智慧,在西方历史中,越来越走向一种良性的共同向前迈进的循环。中国的道德思维,由于以“神圣”为依托,而“神圣”的根本特点就是凝固不变,因而中国人的思维便以“尊古”和“坚持”为根本特征,中国人面对世界的智慧,也由此几千年都没有丝毫的进展,进而中国的社会结构凭借自身文化的力量,也不可能有丝毫的进步。
因此,理性思维最伟大的意义,就在于它让人类的智慧,开放于世界之中。可见,在人类智慧的历史中,所产生的最大愚蠢,也莫过于对人类的思维加上各种各样的限制了。假如在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毫无羞色的提出,什么不可以讨论,什么不可以讨论,简直就是对人类智慧的羞辱。在世界文明中,由于中国文化对开放性智慧的藐视,使它显得异乎寻常的愚蠢,也使得它的国民心智,依然游离于世界秩序或规律(真实)之外。
非理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
主要特征:
1.绝对化要求:
是指个体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必须、完全、应该、理应,务必、完全、绝对;情态动词
2.过分概括化:
以偏概全.一旦转向他人就一味责备,并产生愤怒和敌意,与表白型多话同时出现.从不、总是、老是、无法、非常、永远、几乎没、毫无价值、一无是处、一点也不;副词
3.糟糕至极:
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预期的非理性观念.不容易、一团糟、毫无希望、困难重重;形容词
理性思维相关文章:
2.什么叫理性思维
3.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