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周边旅游景点有哪些
如果你打算在哥本哈根停留,那么你怎么规划自己的行程安排?那些非去不可的地方,那些期待已久的目标,应该去哪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哥本哈根周边旅游景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哥本哈根旅游好玩的地方
罗森堡宫
罗森堡宫俗称“玫瑰堡宫”,1606年2月,克里斯蒂安四世在哥本哈根东北面的城墙外购置了46块私人土地。他将这些土地联合起来建成了一个花园,也就是后来的罗森堡宫花园,并于1607年在园中建成了一个两层楼高,顶部装有塔楼和旋顶的亭子。后来不断扩建,除了丹麦皇家的建筑师Hansvan Steenwinckle用荷兰文艺复兴所惯用的红墙缀以灰色沙石的风格在城堡的东面加建的一个塔楼外,其他的建筑可能都是克里斯蒂安四世设计的,并且他很可能监督了整个建筑的施工。直到1648年在卢森堡辞世,国王都非常钟爱这里。
整个城堡被一条护城河围绕,北面的吊桥是通向城堡的主入口,通过建在城堡南面花园内的“绿桥”可以离开城堡。罗森堡宫在初建成时,是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1705-1707年,弗雷得里克四世在对宫殿进行重新装潢时,加入了许多巴洛克风格的元素,将“长厅”的装饰改造成为现在人们看见的反映战争和政治主体的绘画穹顶,华丽到质疑人生。
1710年起,由于弗雷德里克宫的建成,罗森堡宫不再作为皇家住所。
1838,宫殿整体被改造成了历史博物馆,主要景点是国王加冕的长厅。长厅外有3只银狮子守门,内有著名的洛森堡挂毯。挂毯从1693年起就悬挂于长厅之内,向世人炫耀着克里斯蒂安五世在1675-1679年间斯堪尼亚战争(Scanian War)中得胜的情景。
在宫殿中,游客还能看到皇后卡罗琳·玛蒂尔与医生约翰·弗里德里希·斯楚恩希的肖像画。卡罗琳·玛蒂尔德嫁给了精神失常的国王克里斯蒂安七世,却与国王的御医约翰·弗里德里希·斯楚恩希坠入了情网。由于克里斯蒂安七世病得无法治理国家,斯楚恩希统领丹麦近两年。1772年,斯楚恩希被捕,最终被送上了断头台,皇后卡罗琳·玛蒂尔德也被流放到了德国北部。斯楚恩希的原版肖像是由汉斯·汉森(Hans Hansen)在1824年所作,皇后卡罗琳·玛蒂尔德的原版肖像成于1771年,宫殿内悬挂的肖像则是出自画家延森·尤尔(Jens Juel)之手的复制品。
玫瑰堡地下还有个地宫珍宝馆,除了徽章、器皿、宝剑,还有一些珠宝项链、耳环、配饰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收藏着一顶皇冠,纯金打造不说,上面还镶满了璀璨夺目的各种宝石,闪闪惹人爱,还有镜子可以供游客从反光观看皇冠底部等细节,360度感受皇室的壕气。
罗森堡宫和阿美琳堡宫严肃的卫兵不同,罗森堡宫的卫兵穿著迷彩服,表情也更加柔和。罗森堡的西面的植物园免费开放,是一个不怎么被旅游攻略提起的隐秘景点。在那里可以看到当地的各种植物与花卉,还可以在温室与热带植物近距离接触。
罗森堡宫前是皇家公园,夏天的时候在公园里躺着晒日光浴,或者坐在草地上跟朋友闲聊,是典型不用加班的哥本哈根人的生活。
吉菲昂喷泉
吉菲昂喷泉,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是丹麦雕塑家昂拉斯·蓬高(Anders Bungaard)铸造的。最初的设想是设于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上,后来因为广场上已经有了铜龙雕塑,就将地点改在现址长堤公园。以不加班著称的丹麦人将民族精神贯彻到底,耗时约十年,于1908年竣工并揭幕。
吉菲昂喷泉距离小美人鱼不远,是哥本哈根最大的古迹。
欧洲的喷泉建筑多数都和神话故事有关,吉菲昂喷泉也是如此。吉菲昂是北欧神话中的一位女神,一生未婚,但她却同大力神生下了四个儿子。古代瑞典有个叫戈尔弗的国王,答应吉菲昂女神可以从瑞典国土上挖出一块土地送给她,挖到多少算多少,但限时为一昼夜。吉菲昂女神就把她的四个儿子化为四头牛,大力神的儿子真的很大力,仅一天就用犁从瑞典国土上挖了一大块土地,吉菲昂把它移到海上,从此,瑞典的国土上留下了一个维纳恩湖,而挖出来的土地就是现在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因此,对于丹麦人来说,吉菲昂就是丹麦版“女娲”,是丹麦的创世纪女神。
昂拉斯·蓬高根据这一神话铸塑了吉菲昂喷泉。女神左手扶犁,右手执鞭,驾驭着四条铜牛拼力耕犁,四条铜牛躬身抵角,栩栩如生,水从牛鼻和犁铧间喷射而出。
吉菲昂喷泉还被称作哥本哈根许愿池,去游览时别忘了带上硬币许愿哦。
哥本哈根的酒气
哥本哈根人有一个传统:在漫长阴暗的冬季过后,人们会在春天到来的第一天,聚集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新港运河(Nyhavn),享受一罐冰冷的啤酒,庆祝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光。
啤酒围城
丹麦人是维京人的后裔,在哥本哈根北部的赫尔辛格克隆堡宫(Kronborg Castle)里,哈姆雷特的传说与维京人的航海博物馆,引来不少观光客的驻足。在维京人的信仰中,死去的鬼魂会升上瓦尔哈拉的英灵殿,这是北欧神话主角兼死亡之神奥丁接待英灵的殿堂,在那里等待他们的是一头巨大的山羊,但产的不是乳汁,而是喝不完的啤酒。于是,在克隆堡宫博物馆内的蜡像雕塑中,时常可以看见身穿海魂衫、手里握着报纸与啤酒的维京海员。
也许是纬度的关系,北欧人都生得高大,食量自然不小。丹麦的美食常以熏制、烤制、腌制、生食或是发酵食物为主,一些特制的食物也许会让亚洲游客在品尝之后连吐舌头,当地人对于这些“重口味”的食物却钟爱有加,坐在餐桌前,犹如丹麦电影《芭贝特的盛宴》(Babette's Feast)中的食客。“善于航海的国家,总是能优先品尝到全世界的美食,但是丹麦的冬天实在太冷了,我相信一些人的舌头被冻得麻木,于是,早期的烹饪者加强了各国菜品的特点。”在一间名为“哥伦布”的小饭馆中,操着一口意大利声调的店员,颇有些得意地介绍起经过当地人改良的各地食物。“葡萄酒有时候行不通,啤酒、烈酒才和这儿的天气一样百搭,哥城的人喜欢为餐桌上的每一盘菜配上一杯不同的啤酒。”
每年11月中旬开始,便会有挂着丹麦国旗的马车出现在街上,他们大多装载着嘉士伯或是乐堡啤酒(Tuborg),扮成圣诞老人的车夫还会发放免费的啤酒给路人。这项传统始于1990年,当时的乐堡啤酒为此推出酒精浓度为5.7%的圣诞啤酒,并为其取名为“圣日”(Julebryg),还有一些啤酒常被冠以“暴风雪”(Snestorm)或“飘雪”(Snefald)之名;不久,嘉士伯还专为女士推出酒精度为4.6%的节日啤酒。酿酒师莫顿·伊布森(Morten Ibsen)说,丹麦的酒吧会在12月的第一个周五正式推出圣诞啤酒。“前一晚,全城的交通警察都会为次日的狂欢拟定控酒计划。”
据说,在北欧还有一种关于啤酒的“疾病”——恐空杯症(Cenosillicaphobia)。当饮酒者举起杯子开始喝酒时,恐惧逐渐袭来,他们看见杯中的液体开始被空气取代,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窒息感。一位哥城的酒吧老板说:“我偶尔会关注一些常来我这儿光顾的‘酒腻子’,其中还有几个年轻人,他们每次都会给自己点上双倍数量的啤酒,我想,这大概是他们需要总有一个杯子保持着满酒的状态。我观察过那些人,有些人会留一杯酒到最后喝,还有些人会故意留下半杯酒才离开。有时候,我会尽快收走这些‘强迫症’桌台上的空杯,免得这些人在我的地盘犯病。”
一年前,曾有这样一则新闻,嘉士伯啤酒厂的数百名员工因不满公司颁布的“上班禁酒令”开始罢工。此前的“酒令”规定,每名员工每天可以在工厂免费喝掉3瓶啤酒,嘉士伯的工人也一直坚持并珍惜着这项规定。但是在新酒令颁布后,原本随处可见的免费啤酒被换成了矿泉水和饮料,工人们只有在午餐时间才可以到饭堂里喝到一瓶啤酒。据说,啤酒公司在此前就打算取消驾驶员的这项权利,但是没有成功,于是嘉士伯公司在所有的卡车上安装了“酒精锁”,当驾驶员的血液里含有超过法定0.5%的酒精时,货车根本无法启动。
在嘉士伯的员工看来,饮酒上班一直是嘉士伯公司的传统,自建厂初期,工人们在清晨时分便可享受2升的啤酒,用来搭配早餐。这使得一大批懂酒的“嗜酒”人士成为了这家啤酒坊的员工,凭借着“酒腻子”们对于啤酒的执著,嘉士伯很快成为最受当地人推崇的“精神饮品”。今年,当啤酒厂的工人谈起去年的罢工时,不禁莞尔一笑,但也决心“誓死捍卫”这来之不易的“最后一瓶”。
哥本哈根历史
12世纪时洛斯基勒的阿布萨隆主教在此筑起要塞,它不仅是丹麦王国,也是北欧的门户,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整个城市洋溢着的浪漫气息迷倒了所有前来游览的人。趣伏里公园和小美人鱼像可以说是哥本哈根的象征。还有世界第一条步行街斯特洛伊艾,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会让并不喜欢购物的人也为之动心。富有魅力的不仅是购物,逛逛博物馆和美术馆,在露天咖啡座或餐馆略事休息,感受这里的历史和文化,会使您的旅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