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初级职称论文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老师是学生的影子。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教师初级职称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教师初级职称论文篇一
浅谈中学教师素质
[摘要] 中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素质事关百年大计。笔者在本文中具体分析了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为基本层次的素质模型。
[关键词] 中学教师 基本素质 学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学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对于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素质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过硬的政治素质
教师的政治素质包含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师德、职业道德。
政治思想素质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政治思想素质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决定着教师的政治信念和宗旨,制约教师的道德规范,影响着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及自身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该把教书育人看作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度的政治热情,积极负责地从事着平凡而光荣的教育工作。
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教育观念和理念。就当前教育改革特别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民主观念、人本观念、终身观念、未来观念以及教学中的新的教材观、教师间的合作观、新的评价观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
职业道德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二、渊博的知识涵养
教师的知识素质主要包含专业技能知识、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的知识,渊博的教师素质是教师实现其社会自身价值的直接能力。
现代教师要加强学习,形成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完整的能力结构。教育是超前的事业,现代教师不但要适应教育的今天,还要面对发展的未来。教育内容的社会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人口、计算机、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教育,并渗透环境、交通、能源、国防等教育。在多学科对同一学生的施教过程中,要求各学科教师要有相互配合的意识,应善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应当有较成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具备较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与教的心理、知识生成的原理、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具备维护自我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分享研究成果,善于汲取他人的成果,丰富更新自己的观点,使自己总是站在科学前沿。要从“应试教育”的巢臼中走出来,转变教育观念,抛弃传统陈旧的教法,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业务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为你的才能所吸引,心悦诚服地“跟你学”。
三、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素质
我国古代的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他认为教师应始终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心态。在我们今天看来,这实际上是在告诫教师,在工作之余,别忘了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应及时调整修正,并进一步充实完善自己。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教师应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的牵引。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这应该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教师要自加压力,树立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开拓进取,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把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实现敬业到精业的突破。
自我认知能力。教师要发展自我,首先要有清楚的自我意识,发现自己的优势、长处,以及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便于更好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自我调节能力。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自我教育能力。人类已进入学习化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这种能力的本身就意味着学生要成为自我教育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成为自我教育者。教师要想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他首先就应该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
四、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健康的身体素质是教师诸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教师思想政治、道德、科学文化、能力、心理等各种素质的物质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作保证,会导致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即使有再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据调查,58%的教师自我感觉身体状况一般,18.7%的教师自感身体比较差,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的教师仅占20%。而在自感身体比较差的教师中,26~35岁的占19.4%在各年龄中最高,其次为36~45岁,占19.3%。而这两个年龄段的教师正是社会、学校、家庭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尤其值得关注。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绝大多数人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呵护备至,却忽略自己的心理健康,或者把心理健康问题当作身体疾病来对待。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一个人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
教师要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只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显然是不行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好坏。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同时更要具备渊博的交叉学科知识,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更能教会学生积极地生活和拥有良好的心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顺清.论中学教师的素质及培养途径[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233-234.
[2]刘宪军.郑州市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教师初级职称论文篇二
教师引线,学生穿针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将知识点的产生、发展、应用,以及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等组成一条明确的路线,使学生通过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在老师的精讲点拨下,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将数学知识“穿针”在一起,形成数学解题通法和数学知识体系。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引线 穿针
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育教学中如何真正地落实这一教学要求,是教育行政主管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在具体教学中,针对我校实际及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具体情况,尝试“教师引线,学生穿针”的教学方法,课堂效果良好。
一、教师引线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将知识和问题适时、适法地有序导出,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范围和思维路线,力求在短暂的45分钟课堂内,使学生快速地浮现数学表象、产生数学直觉、展开数学想象、探求逻辑证明,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1.何为线。教师引的“线”,本文指课堂教学中具体的学习内容、思维方式等。教师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内容按其产生的背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情况,引出一条针对学生学习的方法线,使学生能够快速地开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例如,我在对“函数”进行章节复习时,首先使学生明确初高中数学教材中对函数这一概念定义的区别与联系、函数对应与映射对应的区别与联系,然后在了解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方式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学习函数的有关性质,就轻松得多了,就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开展数学思维和数学建构方面的训练。
2.如何引。“教无定法”,如何设计最佳的教法、学法,因时代、环境而异,因不同学生而异,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教师需认真研究教材。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本质,以问题或问题串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一切概念、公式、定理、方法等都是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我们通过问题,可以去建构数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所提出的假设或猜想,去验证假设或修正猜想,形成数学表述,建立求解方法或数学理论。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函数定义域这节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函数的定义域?
(2)我们已学过的代数式有哪些类型?
(3)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代数式无意义,什么样的代数式无实数意义?
然后让全体学生自学教材,在课本中,学生首先找到“定义域”的概念叙述。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去质疑。依据三个问题的有机串联,采用师生互问互答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探索在“大问题”中还包含哪些“小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入问题的核心,使学生最终明白:“学数学就是为了要解决问题。”
3.何时引。一般情况下,在开始上课后,应立刻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教学地位及目标,这样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学习交流。在指导学生解题方面,可安排在课中。对一些教学重难点的学习,也可安排在临近下课的前几分钟,给予适时精讲、恰当点拨,这样可指导学生学解题。例如,在一次习题课上,我曾讲评过这样一道习题:“已知:二次函数f(x)=x2-2(a-1)x+5在区间(-2,5)上是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这是一道较容易的题,大多数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均得到正确答案。我在处理这一题时,首先在黑板上画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中间画一条直线表示其对称轴x=a-1;然后用手势将已知区间(-2,5)从左到右逐渐“平移”到(a-1,+∞)的范围内。说:“让不应该动的区间动起来,让应该动的函数图像不动。”这样,一图示、一手势、一句话,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式题:“已知:二次函数f(x)=2x2-4x+1在区间上(a,a+2)单调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问:“谁动谁不动?”“动和不动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在解题后,给同学一点提示,可开启他们想象的空间、激发他们对数学愉悦学习的心理。
二、学生穿针
教育的大目标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中介,是人的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数学的最大价值是发展人的思维,使人们变得聪明,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指导学生“穿针”。爱因斯坦曾说:“知识是会忘记的,留下来的是教育。”
指导学生穿针,即为指导学生将同类或不同类的若干知识点撮合到一起,形成知识链条或知识体系,尤其在综合应用时,应避免墨守成规,要展开想象的空间。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引线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技能的穿针能力。
例如,已知:α,β是三次函数f(x)=x+ax+2bx的两个极值点,且α∈(0,1),β∈(1,2),a,b∈R,求的取值范围。
分析:
(1)求导:f(x)′=x+ax+2b.
(2)依题意知:α,β是方程x+ax+2b=0的两个根.
(3)方程转化为函数:h(x)=x+ax+2b的两个零点α∈(0,1),β∈(1,2).
(4)依函数h(x)建立不等式组:h(0)=2b>0h(1)=1+a+2b<0h(2)=4+2a+2b>0.
(5)明确的几何意义:定点(1,2)与可行域内动点(a,b)连线的斜率.
指导学生按照以上方法、步骤,学会分析、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综合知识点的整合应用及解题设计;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学会自己穿针。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穿针,要求教师对高中数学的整体结构要把握得当,课堂教学能做到有效性;能揭示数学的本质,抓住数学的核心;理清数学过程的主线,注重教学运用的设计;着重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会建构数学新概念、数学思想新方法,教师的引线要做到明明白白。对学生,既要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培养抽象思维、开启发散思维,又要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交流、沟通。这样,学生才能将老师的引线准确地穿针。
看了“教师初级职称论文”的人还看:
2.初级职称技术论文
3.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