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职称论文>

高校职称论文发表刊物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高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学习啦小编整理了高校职称论文发表刊物,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高校职称论文发表刊物篇一

  浅议高校教师职业压力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教师承受的职业压力日益增大,心里压力已不堪重负。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形成原因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压力 原因 方法

  在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方面,优秀的高校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起到了核心作用,但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进行,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日益凸显。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严重困扰着教师的身心健康。

  一、造成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原因

  (一)客观方面

  第一、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一直都是知识文化的象征,尤其是高校教师,而教师在享有社会声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压力。正是由于教师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的那种为人师表,学识渊博、有教养的这种印象,使的社会对教师抱有绝对的、完全的希望,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第二、由于高等教育的改革,现代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悄悄发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学生成为高等教育的主体,造成了部分学生心理上的变化,认为教师就是一个打工者,颠覆了传统的一种师生关系,许多教师辛辛苦苦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却往往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而这种颠覆也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现代教育介体日新月异,不断更新的现代教育技术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学习上的压力,所以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知识,然而网络的高速发展,使的教师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通道,教师的权威性正在丧失,社会作用也收到了严峻的考验。

  第四、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高校改革的深入,教师一方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量压的教师身心疲惫。

  第五、目前,很多高校对教师除了教学、人事管理外,还对教师科研学术、授课任务、课题研究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并以此与职称评审挂钩。对于教师来说,就意味着每年在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在一定级别的期刊或杂志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并进行课题研究,而有些院校在职称评审、晋升职务、课题研究的安排上要论资排辈,这种现象造成了学术科研上的被动,特别给年青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主观方面

  第一、人际关系是教师互相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工作生活进行的顺不顺利,幸不幸福的重要决定因素。高校中人际关系盘根错节,相当复杂。同事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同事之间相互疏远,冷漠;不健全的考核方式使得教师与领导之间关系不和;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多,得不到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支持,这些都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成为教师工作压力的重要来源。

  第二、个人承受能力不同。部分教师把压力看为成功的垫脚石,化压力为动力。而另一部分教师承受不起压力,把它看的很重,比如教师自己认为是一名好教师,能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实际学生不喜欢他,那么他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心里压力,导致工作不积极,难以承担教学任务,这样很容易被压力打倒。

  第三、不善于缓解压力。有些高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善于心理调节,他们会认为高校不适合他们发展,薪水太低,环境太差,而又缺乏上级领导的关心,同事间的同情和理解,往往会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压力。

  二、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有效方法

  (一)社会层面

  社会应以正确的眼光看待教师,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时间紧,社会不能一味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而应当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对教师的物质奖励,谅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空间。

  (二)学校层面

  第一、以人为本 尊师重教。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高校管理活动要围绕教师社会地位,发展贡献展开,加强以教师为本的理念的宣传,明确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把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整体发展结合起来,加大对教师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改善生活待遇。学校各级领导要深入关心爱护一线教师,及时了解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凝聚力。

  第二、“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这样在教师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与领导、同事、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教师感到有一种归属感。

  第三、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一是要创造良好的办公氛围,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专心上好每一堂课;二是营造自由的学术气氛,有利于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三是改善办公和教学硬件,不让设备问题出现在教学中。

  (三)自身层面

  第一、高校教师要勇于直面现实压力,提高自己的心里调节能力,面对压力时稳住心态,做出判断,并采取积极地缓解压力的行动,发挥自身优点,有效地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多进行体育锻炼,劳逸结合。

  第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关系影响一个人的心里健康,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不仅能够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还能够交流教学经验,起到互补的作用,这样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更多有效地帮助,顺利的完成工作。在生活遇到困难时,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帮助陷入困境的人,使他们尽快的走出困难。

  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普遍存在于各高校中,处理好这一问题,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良好的教学质量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为教师教学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国辉.高校教师的压力现状与对策[J].论坛,2007,(1).

  [2]梁颖,蔡承智.减轻高校教师压力的策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

  [3]苏静.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2007.

  [4]颜建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8).

  [5]原春琳.大学堂震荡[N].中国青年报, 2003.

  高校职称论文发表刊物篇二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浅论

  摘 要:自从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拟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为主题,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产生的根源及缓解的对策,以期为了解并缓解我国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随着高校扩招,当前有大量的青年老师进入到高校中,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受多元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正遭受着职业压力的困扰,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种热情逐渐消失,不少教师安于现状、平淡无为,看到学生就感觉到头痛,甚至产生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想法。这些现象都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

  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描述与界定职业倦怠这一现象。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惫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源于心理的疲乏,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二、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1. 社会因素

  社会公众对教师的角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路人,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教师为了成功扮演这些社会角色,不自觉的将社会的期望值转变成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自觉意识,他们为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一旦发现“完美”的目标不能如愿时,心理上就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此外,学校教育一旦出现失误或偏差,教师很可能首当其冲,成为被指责和怪罪的对象,强大的社会舆论导致教师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2. 专业能力因素

  随着新教学观念的引入,教师面临着教学方式的变革,必然要求使用新材料、应用新方法、讲授新内容,这要求教师的知识、观念、方法、手段都要充实和更新。教学方式的变革与专业知识的快速更新让教师应接不暇,知识更替的繁重让教师心理压力极大。

  3. 学生因素

  当前我国高校的扩招行为,使得一些考分很低的学生也可以进入到高校来学习,这些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我学习、自我约束的能力都很低,其管理难度非常大,常常弄得教师精疲力竭,管教学生困难已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纪律性差,同时也表现出对教师不尊重的行为,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有效地进行控制,教师就无法实现自己的课堂计划,教学成了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工作。这种身心投入使教师感到极度疲惫,有一种极大的挫败感,并且还会剥夺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成就感。

  4. 学校管理评价系统、科研、岗位工作量因素

  随着高校扩招,许多学校的师资结构不足,没有专任的实训老师,教师的上课任务越来越重,同时还有任务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由于精力有限,疲于上课,备课时间越来越少,讲课质量越来越差,创造性的讲课活动几乎没有。教师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应付上课上和学生管理上,科研活动等流于形式。而学校的管理评价系统对老师有严格的评价体系,除此之外还要让教师接受学生的评判,教师既要有学识,又要风趣,还要关心时事、与时共进,才能得到学生的肯定,这些要求都使得老师感到压力很大、困难重重。

  此外,工作环境不尽如意,工作待遇差也影响着教师的心理。缺乏社会支持、淡漠的人际关系、组织公平性差、决策参与度低等因素,也与职业倦怠有着密切关系,与校领导或同事之间缺少沟通等因素,很容易使教师产生压抑感,无归宿感,这样也会导致倦怠的产生。

  三、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策略

  当教书育人者倦怠于备课、授课的时候,教育目的就坠入低谷。为了尽可能的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可以从教师自身和外部环境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1.正视心理压力,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心理学家薛利曾指出:“完全脱离压力等于死亡。”人应该在一定压力的情况下生存,适应压力对于我们发挥工作学习中的潜能是有帮助的。所以,教师面对压力应该多运用积极认知方法,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这样可以增强信心、保持情绪饱满。

  2.建立科学的人性化管理机制

  人的生存和发展同样需要内在基础和外在条件之间的和谐,科学的人性化管理机制,是高校教师发展和发挥才能的外在条件。高等学校目前建立的各项考核制度,在规范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避免“物极必反”,防止极端化倾向。我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苏东水先生曾经指出:管理的特性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化、人性化管理机制,是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外在控制手段及人性化的调适方法。

  3.切实落实职业培训

  教师工作积极性低,情绪不稳定,责任心差,不仅是工作态度问题,也是由于他们的工作压力太大造成的。高校应该构建宽松的环境以促进教师发展,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意愿,确定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和发展目标,为其提供培训和自我发展机会。只有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才能得到增强,职业倦怠才能得到较好的改善,才能提高对改革的适应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

  4.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没有好的人际关系,整天工作在沉闷的环境里,心情郁闷,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作为管理者,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重视职工心情、态度这类精神上的因素。

  5.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

  教师的收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让青年教师的付出与收入对等,让青年教师能够把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这有助于青年教师提升自身的职业荣誉感,工作成就感,更加珍爱教师职业。

  综上所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的管理者和相关政府部门,都应该重视教师职业倦怠的现实情况,并且寻找策略逐步解决此问题,使教师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参考文献:

  [1]曾玲娟,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3,(11):8.

  [2]王斌华,教师评价制度[J].外国教育资料,1995,(1):28-43.

  [3]齐琦.教师职业倦怠危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8):267-268.

  [4]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5):567-572.

  看了"高校职称论文发表刊物"的人还看:

1.浅析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论文

2.浅议高校职称评审工作论文

3.关于高校职称评聘工作的若干思考论文

4.从职称评定看高校人才评价的弊端论文

5.大学教师职称评定浅议论文

2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