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APP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浅析校园APP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一般地说,传播和灌输本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切阶级和政治集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指导,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核心,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等。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校园APP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析校园APP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全文如下: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自媒体”进入了高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自媒体的“去中心化、交互性强、传播迅速、内容良莠不齐”等信息传播特点,对高校思政工作模式带来了冲击与挑战,教育者对新媒体时代下层出不穷的信息媒介应对不暇,对大学生舆论的掌控和动态的掌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育者“必须不断吸收新观念,增强及时发现、运用新载体的敏感性。”[1]不断开发新的教育载体,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和实效性。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快创新,迅速在瞬息万变的网络媒介中占据主导地位。校园APP在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也容易被大学生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重视校园APP建设,让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
1 利用校园APP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 校园APP发展速度较快
APP是互联网应用与服务APPlication的简称,指代可以在手机终端运行的软件,即手机应用程序。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4.8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91.1%,智能手机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智能手机聚合了传统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互联网媒体的优点,并且集成无线传输的功能,使得手机具有便携、内容丰富、高速传播等特点,高校大学生接受能力强,热衷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智能手机在大学生当中的持有率较高。2012年开始,市场出现一批APP生成服务供应商,安米、简网APP工厂、追信等,这些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就是让非程序员的用户自助建立属于用户自己的智能手机应用,对比以往投入资金、技术成本高的模式,此种服务免费、自助式、无需过多技术,极大地拉低了开发APP的技术门槛和成本要求。
因此,部分高校开始开发使用具有特定功能的面向特定群体的校园APP,例如清华大学的“清华在线”、复旦大学的“i复旦”、厦门大学的“厦大包打听”、同济大学的“微同济”等等,甚至一个学校里存在多个院系、个人生成发布的APP。这些校园APP可以提供校园资讯、信息查询、生活服务、本地交友等服务,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可和喜爱。其次,近年来各类大学生技术竞赛、创业竞赛中都开设了APP专项,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也极大地加快了校园APP的发展速度。
1.2 校园APP满足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必须通过载体来传递信息,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且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运用和控制,并且能够联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当前,校园网站、论坛、QQ等平台已经难以满足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又容易受到内容量的限制,而校园APP可以随意自设版块、推送信息,既可以推送简讯,又可以推送长篇文章、视频、语音,还能聚合互联网资源,并且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内容,既有延展性,又有个性化,在开发者的操控下,传递的消息可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手机传播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作为其他媒介普通受众的群体在手机传播中很容易就能转化为主动的传播者。”因此,校园APP满足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承载性、中介性和可控性,同时具有导向与养成的功能,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给大学生,从而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 校园APP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困难
2.1 应用认识不足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面临新媒体时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不具有掌控信息的敏锐性,刚刚意识到微信、微博的重要性,还未顾及校园APP的潜在作用和价值;有的学校没有官方的APP,也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开发的APP进行管理,导致现有APP发布的学校信息缺乏权威性,并且存在大量的虚假、诈骗、色情、暴力等内容,管理后台的过度公开也导致学生信息安全的风险增加;有的学校虽然开发了APP,但功能单一,样式简陋,信息更迭速度缓慢,开发者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APP的功能开发联系起来;而思想政治教育者懂得的技术较少,平时要应对繁重的事务性的工作和各类平台的信息维护,无暇开发、经营校园APP。
2.2 内容吸引不足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都需要负载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这种信息往往不是直观而外显的,而是让受教育者在接受组织者的引导、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接受信息。通过对当前校园APP的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校园APP主要以提供学校新闻资讯、获取讲座信息、了解自习室分配、查看校园地图,学习、生活、休闲服务为主,虽然有巨大的信息量,但这些内容都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即使有的校园APP开设了思政类的版块,也仅仅是将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简单照搬,内容枯燥晦涩,无法和大学生的思想紧密结合,对社交版块内容过度地限制和封堵,导致学生无法通过表达观点来宣泄情绪,使得很多开发初期十分火爆的校园APP逐渐失去吸引力。
2.3 优势不能发挥
校园APP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的优势在于时效性和互动性,这就需要教育者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挑选合适的信息,并且根据手机的特性设置活动,编写具有吸引力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同时,还要要时刻保持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对学生在校园APP中反馈的情况及时进行解答,对学生舆论的采集、分类、总结、引导、疏通,同样需要较强的责任意识。由于当前高校鲜有专职开发管理校园APP的思政教育者,思政教育者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事无巨细地对大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但面临新媒体技术,尤其是校园APP这种即时性强、互动性高的载体,客观上无暇,主观上无力进行运用,这使得校园APP的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
3 利用校园APP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3.1 建立校园APP组织建设
要发挥校园APP的思想政治教育良好作用,首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组织制度,要确保建立专职的机构对校园APP进行开发与管理,要建立一支熟悉新媒体技术、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思政工作队伍,包括工作在高校党委、团委的宣传部门、教务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岗位的一线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为校园APP提供优质、权威的信息来源,有充足的时间、精力、经费去开发适合校园APP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同时,“随着信息量的日渐增加,当前大学生似乎开始设置信息屏障,只对那些自己想知道和感兴趣的信息表示关心,突显了学生信息接收的主动性。”[3]因此,建立校园APP收集、掌控学生舆论,及时疏导,可以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渠道。其次需要建立管理制度和责任机制,对现有校园APP进行整合,掌控信息发布渠道,对内容的审核、编辑要严谨,确保承载内容不失真,学生信息安全不泄露。对校园APP运营的频次、质量、参与、反馈设立量化考核制度,综合学校、社会、学生的评价,对校园APP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3.2 完善校园APP内容建设
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激发了大学生的兴趣,才能增强校园APP的吸引力和用户粘性,要保证校园APP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运用,就要对承载的信息进行加工,避免生硬、枯燥的信息长时间占据主要版面,“手机文化能为大学生提供一种图文并茂、声情交融的感受,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便于大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进行理论学习、升华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熏陶。”
可以将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聚合,推送微信、微博、校园本地中的热点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图片、微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现出现,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原创精神,鼓励学生在校园APP中发布消息,营造气氛,张扬个性,展现自己。在校园APP建设上,多采用时尚、娱乐、现代的元素,发挥隐性教育的特点,有意识的培养大量意见领袖,在考试信息、就业信息、学术讲座、校园娱乐新闻等贴近学生利益的本地信息中渗透教育信息,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
3.3 加强校园APP推广
载体是要能够联系教育主客体,让每名大学生使用校园APP,才能发挥校园APP的教育作用。因此要在校园APP的开发、运营中不断加大宣传和推广,可以将传统的QQ、微信、网站消息统一地公布到校园APP中,避免大学生注意力分散,通过教务系统的整合,还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课部分内容开设在校园APP当中,学生必须要在校园APP中完成相应的内容才能获得课程考核。此外,对运营稳定、管理成熟的校园APP可以进行商业推广,引入电子商务的合作会扩大校园APP的影响力,从而通过更多的表现形式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4 结语
近年来,校园APP发展势头迅猛,由于其本地性突出,准入门槛低,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需求强,校园APP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影响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重视其发展,在手机领域尚未形成成熟规模的时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挥手机APP的优势,贴近社会发展实际、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贴近大学生发展需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