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政工论文 > 大学政治论文范文赏析

大学政治论文范文赏析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大学政治论文范文赏析

  大学生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大学生能够在人生最黄金的阶段,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走入社会之时,有更高的追求,能够在事业上开展出新的天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大学政治论文范文赏析,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大学政治论文范文赏析篇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探索

  【摘要】高校要想完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把握住思政教育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这样才能不断加强工作的时效性,创新出适合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红色主旋律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思维的创新,加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大科技创新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增添新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77-02

  国家十分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此制定了相关的指导思想,就是为了让高校的思政教育能够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原则,不断创新。虽然在新形势下,大学生都能够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由于国际发展的动荡,会让大学生的思想受到社会思潮的波动,进而让自身的发展走错了方向。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时事教育,让学生了解新形势,能够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以全新的格局要求自己,为国家做出贡献。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能够达到学生主动为国家着想,那么教育就是有感染力的,是成功的,祖国未来的发展也就充满了希望。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切入点

  在心理学中学到一个知识点,就是只有不断的需求才能创造出价值,才能让思想有明显的提高,如果了解了自身的需求,那么就会采取一定的行动去完成这个目标。也就是说,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采取的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为他们做好相应的工作,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1.学习与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大学生能够在人生最黄金的阶段,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走入社会之时,有更高的追求,能够在事业上开展出新的天地。要想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在提高他们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政教育就是要满足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要求,根据国家提出的方针,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才能有更大的积极性,在学习时,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当然思政教育知识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思想,只有用思想决定行为,才能在各种矛盾中,有条不紊地处理问题[1]。

  2.自主与参与的需要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立足点和创新点还体现在要让大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之中,这样他们才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思政”的乐趣。通过自身的经历,能够激发自身的荣誉感,为自己所在的集体贡献力量。毕竟参与到任何一个组织之中,都需要有一定的才能,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团队出谋划策,才能让团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就是自主与参与的需要,能够在参与之中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品行。

  3.归属和爱的需要

  大学生走进大学之后,会发现生活圈的扩大,往往自身的才华没有办法得到施展,这时就会让他们受到一定的情绪影响,不能融入到班级或是大学这个大家庭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从这个方向进行研究,让学生在活动之中感受到爱,让学生在活动之中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这样的交流,能够让思想有一定的提升。当有了朋友的关怀之后,那么就能够迅速融入到大学之中,能够在大学中有所作为。因此思政教育要及时为大学生创造交友环境,让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2]。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探索

  1.需要层次及组合顺序的选择与引导

  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在各种复杂的需求之间有选择地执行,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是十分成熟,因此在做出一些决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切实际的需求,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给他们一个解释,让他们感觉自己得到了尊重。但是并不是解释就完成了工作,还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指引,改正它们的错误,以防在未来出现类似的错误。无论任何时候,只有有了正确的态度,才能有正确的言行,才能在发展轨道上平稳地前行。思政教育的前提是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能够将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荣耀,为了祖国而不断奋斗。但是有些大学生在大学之中就是为了吃喝玩乐,他们没有正确的追求,因而在思想的角度没有提高,思政就是要针对这类学生展开教育,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有良好的精神力量,用理论不断武装他们,让他们的头脑中有正确的精神倾向[3]。

  2.满足需要的途径方法的选择与引导

  由于大学生在大学之中都会有不同的目标,有人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有人是为了更多的接触社会,也有人是为了获取一张大学文凭。不同的目标会让大学生有不同的需求,但是处于高校或是处于社会这个大家庭之中,就是要为集体谋求利益,让所有的需求都能够达到最大的效益,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进而取得一定领域的成功。但是如果要抛开集体的利益而谋求自身的利益,那就是思想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高校的思政教育者给予一定的指导,当然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方式。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途径方法的指引,能够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在未来有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围绕大学生做事的途径进行教育,才能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努力,学会更多正确的思想品质[4]。

  3.需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需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这样才能在大学校园中顺利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校园文化氛围的创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意识,从主观上接受思政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体现学生工作者的带头作用,尤其是大学生党员的典范。因为党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能够对周围的学生进行熏陶。作为同辈的一种辅导,同学之间更加容易接受,不会让彼此感到不愉快,让思政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流通开来。学生工作者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之中,比普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老师,会受到辅导员或是班主任的教导,这样的思想形成过程往往比较正确,不会走入误区。学生工作者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自身的学习机会,用一些积极的思想带动周围的同学,最终形成“以一帮百”的局面。第二,通过班集体的建设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对于班集体的认识没有高中时更加强烈,因此要加大班级荣誉感的建设,在班集体凝聚力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同学的思政教育,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够实现双赢的局面。例如,每个月定期开展团日性文娱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彰显校园文化的特色。作为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需要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穿插,让大学生了解本校的文化底蕴,这样更容易对此进行教育。通过积极健康的活动,让大学生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乐趣,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对于思政教育是古板、无聊的看法。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大学生的周围传承的都是健康的思想,这样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到更多的学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4.需要受到挫折后的反应及教育引导

  现如今许多高校思政教育只是围绕教学理论展开,但是这样的效果并不明显,很多时候对于大学生不能起到明显的作用。经过一些调查统计发现,更好的教育方式是通过实践之后再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的方式更能满足学生接受一种思想的过程。往往在现实和理想之间都有一种矛盾存在,虽然在心中谋划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实际进行操作就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这样就会让大学生面对一定的挫折。虽然挫折意味着不成功,意味着不顺利,但是没有挫折就没有进步,没有成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工作,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补偿教育,这样能够让大学生在短期内走出失败的阴影,能够在之后的工作中,有更出色的表现。所谓补偿教育不是物质补贴,更多时候,大学生需要的是精神支撑,只有给他们安慰,他们就能有勇气面对一切。例如,在大学中,学生工作往往由不同的部门配合完成,但是如果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那么学生干部就会表现出“心虚”,害怕失掉同学和老师的信任。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安慰,那么就能让学生释然,而不是天天担心,接下来的工作也没有办法认真完成。大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往往把社会想象地太复杂,不能正确地看待生活和工作的关系,这就是思政教育没有做足功课的地方。思政教育要让大学生了解社会,最起码要有做好复杂工作的准备,一旦受挫,也要有顽强的斗志,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需要在理念、方法、教育形式等多个角度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让大学生有正确的思想和言行,无论在何时何刻,都能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品质。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仅仅需要高校的努力,社会也应该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支持,从而开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厄内斯特·波伊尔.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5-48.

  [2]朱尔澄.从情理交融到历史思维—我的教改之路[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897-913.

  [3]赵亚夫.日本学校社会科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8-267.

  [4]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2:468-498.

  作者简介:

  张艾玲(1978-),女,大连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政治论文范文赏析篇二

  谈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提要]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合格的政治公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方向和程度对我国未来命运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搞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以贵州民族学院为个案

  收录日期:2014年3月6日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美国学者伊斯顿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获得其政治倾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将关于政治的知识、态度、规范、价值取向等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方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就是指大学生学习并内化政治主导文化,逐步成为具有稳固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等一系列反映和倾向的政治人。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对于政治的关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CCTV是我国官方的主要媒体,大学生如具有成熟的政治意识应该能够利用电视这个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可是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没有频繁收看新闻的习惯,保持看CCTV新闻联播的频率是一周4~6次的同学仅有21.4%,一周1~3次的同学有32.1%,而不习惯收看的同学有46.4%。

  2、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加大。调查显示,65.1%的学生每天上网3~4小时,19.8%的学生每天上网1~2小时。44.5%的学生上网玩网络游戏,22.7%的学生上网看电影,20.3%的学生上网做与学习相关的事情,仅有12.5%的学生上网浏览新闻。可见,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颇大,大部分学生除了上课,其他时间基本上花费在网络游戏和看电影方面,这必然会使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现实空间,使得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角色转换不能有效进行,从而导致人格障碍,而人格障碍的学生就会选择逃避或不去面对社会现实,造成政治信仰和道德意识的弱化、人格社会化的缺失等等。

  3、当代大学生虽然热衷于参与政治,但缺乏必要的政治参与知识。调查中发现,由于受大学生低龄化的影响,有86.9%的大学生从来没有参与诸如人大代表选举等政治活动。在问及“你是否知道何为政治参与”时,仅有9.5%的同学知道确切定义,33.3%的同学了解,不甚了解的同学占到56%,1.6%的同学没听说过。15.5%的同学经常参与团组织或党政组织所组织的活动,64.3%的同学偶尔参与,20.2%的同学没参与过。大学校园的社团活动虽然也比较活跃,但参加的同学毕竟是少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通道少、机会有限,相关的技能经验得不到锻炼积累,作为独立的政治行为主体的能力自然无法提高。

  三、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出建议

  1、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要以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师德建设为先导,注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广泛开展有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校园各项活动,努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激励他们求真、务实、创新、进取。高校教师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对其思想动态有高度的敏感性,要真正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认真真地深入了解大学生,想其所想,对其问题做到对症下药,要耐心、实在的做工作,真正的做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提高其政治社会化水平。

  2、唤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受到来自教师、同学、家人、亲友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既有校园文化、教育的影响,又有校外社会现象、社会思潮的影响。因此,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同时,高校还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努力,通过净化社会环境、提倡良好的社会风尚,积极主动地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我们必须要加快和努力推进这方面的工作,要利用我国现有的社会资源,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潜在资源,尤其是要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遗余力地推进和促进我国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3、充分重视和发挥大众传媒、互联网络的载体作用,为促成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起好“导向”作用。由于网络信息言论自由,一些不负责任的、低级、迷信、淫秽、庸俗、甚至是反动的信息或言论,通过网络传播,容易影响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政府和学校在加强网络信息监控管理的同时,还必须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去占领网络阵地,把互联网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和积极引导,为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起到良好的社会政治“导向”作用。同时,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防止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

  4、在政治参与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参照西方国家某些学校的做法,在校内成立模拟的代表机关,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民主选举、民主处事作风和技巧,提高政治行为的能力。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社会活动课程,对培养学生扮演政治角色的能力,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政治认同意义重大。高校要通过教学活动和丰富的学校活动,让学生了解学习政治理论和政治规范,训练学生的政治思辨和政治参与能力,引导学生认识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艳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性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2]张卫锴.雷鸣.论邓小平理论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1999.2.

  [3]冷青峰,鹿军.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6.6.

230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