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论文怎么写
初三政治论文怎么写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初三的政治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初三的政治论文篇一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
【摘 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功能及具体工作过程中的运用等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构成,其主要包括政治引导、渗透、传递、控制、纠偏、组织等政治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价值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99-02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属性而言应当属于政治学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它的价值构成分析,可以分为政治的引导、渗透、传递、控制、纠偏、组织等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主要是其在政治上对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方向的引导。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理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充分有效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把全国各族人民引导到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上,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国通用的意识形态强化手段,只是在称呼和形式上有所区别。中国共产党历来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善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领域,使广大人民的思想发生变化,自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对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选择。近代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就成功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的效用。当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受市场经济、竞争意识、国际规则等的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疑惑,甚至有少数人人认为我们不再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了。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利用它的政治引导价值,澄清各种错误倾向,发挥社会主义导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有关认识,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引导到社会主义的方向上,保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通过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主流政治思想,使它渗透到其他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之中的作用。主流政治思想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中占主导地位,它所反映的是社会与国家政治思想的性质与面貌。当代中国,这种主流政治思想指的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除此之外,还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思想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产物,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带有非常重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色彩,是完成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工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展全面有效的渗透工作,扩大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力,增强它的感召力,发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主流政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渗透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就在于发挥渗透作用,将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保证党的政治思想的主流地位和正确方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是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承载所蕴涵的政治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与认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与体制、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与法规、当今中国的政治文明等一系列有关思想意识和政治领域内的知识、认识。这些涉及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客观存在于我们生活、工作的社会各个领域之中,是外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以外的政治文明,有别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现了政治文明等在人脑中的内化,转变成了人民群众自身的东西。这一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也只有实现了这种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统治,必须进行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传输,以达到本阶级本集团的政治纲领的传递、延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实现这种传输,如各级党委政府的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等,达到对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方式。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用于主导社会意识形态,借以对受教育的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使其生成符合党和国家政治需要、道德要求的认知、情感、信仰和行为方式,形成一定的政治信息辨别、评估、价值取向的能力,从而达到政治控制目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每一个民众都力图从个人与社会的需要出发,按自己的需要追求政治利益,对于原来的政治意识也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加强党的价值观念的强化与灌输,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意识的主导地位,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控制在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范围之内。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是承接与政治控制价值的,当政治控制出现一些漏洞或是力不从心时,可以通过政治纠偏的作用以弥补不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就在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倾向及非主流政治意识的偏离等政治失调现象进行有效的纠正、挽救。政治失调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导致社会安定的动荡、统治基础的动摇,所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显得尤为迫切。党中央针对某些邪教组织分子的转化工作实际上就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纠偏。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的糟粕和封建主义遗毒也将对我们的人民群众发生干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政治文明建设起阻碍作用。为此,当前要积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选择能力。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即具有组织完成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的职能和作用。我国的许多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媒介完成的。例如,在政策的贯彻过程之中各级党委政府较多地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完成政治动员工作,很多政治任务、政治活动在开展之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先行。除此之外,党内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很多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承担完成的,正是有了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组织工作的完成才增添了有效的辅助手段。在各种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都能起到组织作用,很多组织者尤其是党的组织非常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组织上广泛支持的政治工作,只有利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鼓动,充分调动群众基础,才能将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例如,在抗洪救灾等需要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的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便可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沈根华.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5)
[2]曾盛聪.试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2(7)
[3]王勤.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3(3)
[4]潘玉腾.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价值定位[J].福建学刊,1997(3)
[5]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
[6]马毅松,王雄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结构[J].思想教育研究,2002(2)
初三的政治论文篇二
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
摘 要 权术和道德被认为是政治实践和政治理想两者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千百年来,思想家们致力于两者关系的研究与分析,大致形成了两大阵营,大多数人都崇德贬术,但也出现了因《君主论》所表达的政治权术思想而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的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无道德”论,他提出“一位君主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就应该完全摒弃道德,利用权术,采取软硬兼施、背信弃义的手段双管齐下”。本文通过对马基雅维利“政治无道德”论的分析,提出了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相互融合应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将对处在转型时期的我国的政治道德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政治权术 政治道德 《君主论》 道德建设
作者简介:薛颖,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6-281-02
“一般认为,政治权术是为了达到夺取并巩固政权,或获取并巩固权位(君位、官位)等政治功利目的,而采取的具有隐晦秘密特点的谋略、手段。而所谓政治道德,则是为了实现和维护一定的政治理想与政治秩序,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政治活动的合理、合宜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从政者道德品质的总和。”政治现实与政治理想表面上看起来矛盾的双方可以通过协调实现两者的融合,没有一种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结合是适用于整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两者的合理组合。
一、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两大阵营
(一)崇德贬术
孔子《为政》中有这样一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它的意思就是说要采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斗七星一样,处于它的位置让其他人围绕着自己。中国的儒学认为伦理是政治的基础,将国家的统治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之上,从而建立一种伦理制度模式取代政治权威。崇德贬术之道只是孔子对理想政治的追求,然而,现实政治与理想政治在两种不同的状态之下,政治的理想是一种内心的愿景,而现实的政治才是思考的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忙于吞并土地,掠夺资源,小国则求自保,所有的国家都致力于整顿军事,整饬法令。孔子所谓“仁”的思想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注定不被君王所采纳。而韩非子“以法治国”的理论和方法则是得到了君王的认可,这是由于环境的因素对理论与方法的选择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政治道德在国家统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背景下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政治无道德
无可否认,马基雅维利将权力作为其统治的中心。他继承了中世纪流行的关于“目的修正手段”的理论,认为只要目的适当,可以不问手段如何,只要能达到目的,任何手段都是正确的。他认为君主应该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因为狮子不能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狸则不能抵御豺狼”,所以“她必须是一直能够识别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斗争不能受到道德的约束,在必要时可以抛弃道德。对于一个君主来说,受人爱戴与令人畏惧二者兼备,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在不能双赢的局面之下,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通过利益的权衡,最终以政治权术为中心,即为了达到政治功利目的,可以以术弃德。马基雅维利背弃了古典哲学政治必须服从道德这一基本的命题,而主张德行服从于政治,使得政治脱离了道德。
以上两大阵营从不同方向得出了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是对立的,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又可以发现,理论的成功与否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联,顺应历史潮流的理论更能得到国家统治者的认可。
(三)政治权术与道德的相互依赖、相互融合
以上两位思想大师从不同角度陈述了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对立关系,儒家把权术看作是违反道德的邪恶,而马基雅维利把权术的性质看作是恶的。权术在本质上没有好坏之分,权术除了可以扩张权力,也可以保卫和巩固自身的利益,其性质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目的。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二者相互依赖,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好的政治局面。
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是相互依赖的,“权术属于智能的范围,道德是人际关系的应然道义,因此,道德对权术必然有其善恶正邪之约制。不仅如此,道德还能够促进智慧与权术的增长。一个官吏如有爱护百姓之德,就会处处为百姓着想,从而激发出许多聪明才智以及正确使用权力的权术,以造福百姓。”政治权术与道德之间并不是完全的对立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融合。马基雅维利探讨了残忍的问题,他认为君主为了臣民的团结一致和同心同德的残忍对于那些劫掠,强杀的行为其实仁慈多了。因为使百姓团结一致,形成群体力量才能够抵御外来的侵略,保卫国家的安全,这样相对于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来说应该是另一种的仁慈。所以,君主如果有必要的话,不应顾虑对自己残暴的谴责,而是为了赢得百姓的畏惧使得国家中的人们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来的侵略。“切塞雷・博尔假被人认为是残忍的,他却利用他的残忍给罗马尼亚人带来了秩序,使得国家和平、统一。”
同时,马基雅维利告诫君主说,君主虽不必具备各种美德并认真遵行,但君主必须在表面上装成具备这些美德,要让人们认为他是仁慈、忠诚、慷慨的,使民众对其心悦诚服,深受百姓的爱戴与拥护,否则,君主将会被人轻视鄙薄,遭致危险与谴责。
16世纪的意大利,国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经济也十分脆弱,加上外部周边国家的频繁侵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马基雅维利才迫不得已作出了“政治中心论“,但是我们仍可以发现很多权术中的道德,他深知群众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由于民众的拥护而成为君王的话,他应该同民众保持友好关系,因为他们所要求的只是免于受压迫。如果一个人凭借贵族的拥护而成为君王的话,那么他应该做的头一件事就是设法争取得到民众的支持。”除此而外,马基雅维利还论述了君主应该亲贤臣远小人,征求身边别人的建议。“君主的贤明未必出自良好的忠言;而一切良好的忠言,不论来自何人,必然出自贤明的君主”。 总之,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是有差别,又有联系和一致性。我们要根据环境因素的限制,对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作出合理的选择,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样不仅能够获得臣民的拥护,有利于国家的团结,而且对政治的维护与巩固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中国的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建设
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合理的选择。依照现阶段我国所处的背景环境,根据《君主论》给予的启示,从而给出我国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建设的一些建议。
(一)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环境背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整体小康并正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迈进。但是在当前经济高度发达,国际环境稳定的大背景下,社会中充斥着各种诱惑,道德缺失已然成了一个严峻的社会性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政府公务活动中,政府公务人员作为人民的公仆,如何行使好自己的职责,真正做到无私地为人民服务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政治权术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政治道德的形成。
(二)国家的政治权术、政治道德的建设
1.审视自身,让百姓信赖。马基雅维利提出:“占领者在掠夺一个国家以后,必须清醒地将自己对公民所做过的暴行审度一下,并尽可能地采取必要的措施,防微杜渐,以使自己以后不需要每时每日重复暴行。”现阶段,我国的信息公开化程度较低,百姓对政府的工作存在诸多的疑问,疑问像雪球一样越积越大但是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因而导致近年来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数量激增,社会稳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我国属于外生性现代化国家,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发展问题是必不可免的,但是政府应该尽量减少问题出现的几率,而不是通过增加维稳支出,依靠压迫性的方式来解决本应该从自身方面来寻找原因的问题,威胁压迫只会形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问题没有从本质上得到解决。
政府要想得到百姓的拥护,首先要同民众保持良好的关系,拓宽民意表达渠道,让民众参与到政策制定和决策中来。其次要尽可能的满足百姓的需求,他愿意融入一个社会,受到国家法律,政策,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是因为他想借助群体力量来实现自身需求的满足,只有让人民所追求、寄托的东西实现,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稳定。但是在满足公民需要的同时,需要有一定的节制性。就像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的:人的需要是分等级的,一旦某一层次需要达成,那么就不在拥有吸引力。因此,国家在满足民众需要的同时,要注重过程的循序渐进,让百姓能够品尝获得的快乐。
2.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休谟认为“理性没有主动力,不能制止或产生任何行为或情感”。他将理性对于道德的作用最小化。认为“理性的作用在于发现真伪,而情感、意志和行为是原始的事实或实在,本身圆满自足,并不参照其他的情感、意志或行为,因此是无法断定真、伪的”。休谟推断出,”道德的区别是由道德感得来的,因而与理性无关,而道德的性质在于内心(动机),以外界行为作为标志。”
行政管理作为国家权力的行使过程,而行政人员作为政府意志的执行者,其在服务社会公众的同时,又有自己联系的地区,个人和团体,在众多角色中,必然产生冲突问题,导致行政人员道德的失范。作为国家的行政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道德规范。坚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在符合各项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的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满足公民的需要。同时,要树立一个终于职守,勤政为民的典型形象。行政人员道德规范是现今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休谟提出:道德的基础是情感,因此政府要通过对行政人员的正确引导促发其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3.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合理结合的缺陷。实现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合理融合,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即如何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理。合理融合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模式,在实际中很难把握,如果过于注重权术,则会导致人们内心道德的缺失,形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诚实正直的丧失。而过于注重道德则对于国家的统治的维护,国际关系的形势产生威胁。如何真正实现因情景来选择合理的组合方式,仍需要我们的近一步探索以形成确定的标准体系。除此之外,外物环境的多样性,要能及时、准确的依据环境因素做出合理的调整,这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政府要集中注意力,及时、准确的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马基雅维利著.徐继业译.君王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肖群忠.论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关系.齐鲁学刊.1996.
[3]休谟.人性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
看了“初三政治论文怎么写”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