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政工论文 > 经济政治论文1500字

经济政治论文1500字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经济政治论文1500字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潮流。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政治论文1500字,希望你们喜欢。

  经济政治论文1500字篇一

  欧洲纯粹经济损失比较分析

  1.德国

  在德国,原告将无法因此获得赔偿。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原告的绝对权并没有受到侵害,没有纯粹经济损失赔偿的基础。二是原告也不能通过主张自由受到限制而要求赔偿。主流观点认为《民法典》第823条第1款所说的自由仅仅包括人身自由的能力,比如离开某个地方的可能性。在类似的案件中受害者仍然可以离开现场,狭义上仍然具有这里说的自由,因此自由权并没有受到侵犯。在类似的案件中法院驳回了诉讼请求,是基于担心责任过度扩大,而且会导致诉讼的泛滥。因此联邦法院指出:失去对高速公路的使用或者交通堵塞,属于自己承担风险的范围。

  2.法国

  法国普遍认为《民法典》的一般侵权条款不适用由于汽车事故引起的大规模诉讼。1985年,法国第85-677号法律确立了汽车事故的成文法责任制度,被迫堵车的人不能从行为人处就其纯粹经济损失获得赔偿。该法确定了四个赔偿要件,为机动车辆、在道路上发生事故、该车辆牵连着受害人遭受的损失和损害。对于损害,该法解释为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因此,时间价值损失案件中,损失的要件并不具备。第三个要件要求,原告的主张的损失必须与行为人所致的事故相牵连,那么损失时间价值的情形,原告并不能就其损失向被告求偿。因为案件中并没有人身或财产损害出现或是原告的损失与案件中的人身或财产损害无关。

  3.英国

  在英格兰,上诉法院在Spartan Steel v. Martin采用了过错经济损害方法,明确行为人对于其他道路使用者不存在过错法上的注意义务——避免阻碍高速公路以防止对其造成纯粹经济损失。这类案件很好地解释了英格兰最大限度反对经济损失的原因,即赔偿范围可能非常广泛,不应当要求被告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

  在苏格兰,即使根据苏格兰确立的公平、公正和合理原则,也难以在类似案件中要求行为人对其他公众尽注意义务,这点也英格兰的态度是一致的。苏格兰法院的政策是,不使有过错的当事人面临范围宽广的诉讼。正如丹宁勋爵在SCM (UK) Ltd中所评论的,“这种风险应当由整个社会来承担而不是由某一方来承担。”

  三、限制规则及处理技术

  (一)诉讼闸门理论

  由于纯粹经济损失是不与的人身或财产损失相联系的损失,因此受害人的数量、损失的范围都可能极为广泛。由此可能引发的疑虑是限制纯粹经济损失赔偿范围的主要依据。

  限制纯粹经济损失有一诉讼闸门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基础有三个理由:

  一是认为法院资源有限,若是在某些案件中允许纯粹经济损失获赔,就会引发无数诉讼以致法院不堪重负。

  二是被告不应该因为其过错的行为而承担无限制的责任。若是被告侵害了原始受害人的财产,他不可能事先预见到自己将有可能面临的关联经济损失请求权。次级受害人的多少往往取决于一个或多个偶然的因素,这样的因素具有强大的不确定性应当加以限制。

  三是纯粹经济损失只是朝着扩展侵权责任方向的现代大趋势的一个部分,这一趋势应该得到控制。

  诉讼闸门理论非是一个科学的主张。群体性侵权事件中,受害人在数量上可能会达到一个比较大的规模,其所遭受的损失可能非常巨大,因此会对加害人提起数额巨大的诉讼。以控制诉讼的数量和减轻法院的

  负担作为限制纯粹 经济损失的理由产不足以让人信服。诉讼的目的是为保护权利和利益,而不应该反其道而行之。

  (二)损失技术处理

  英美法系国家通常通过判例来确立和修改所需要赔偿的纯粹经济损失的类型。在大陆法系,德国和法国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

  法国对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采取的是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立法模式,从其《民法典》第1382条的规定即可看出。法国采取的主要方法为对因果关系进行控制,即纯粹经济损失与侵害行为间具有直接性的因果关系,始得请求赔偿。前文中高速公路关闭案,法国法院否认了因堵车而损失时间价值的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再如演唱会取消案中,甲撞伤歌手乙,致丙取消乙的演唱会而遭受损失,法国最高法院认为 丙的损失非属直接,不得向甲请求赔偿。

  德国走的是保守路线。德国法上创设了三个概括条款对纯粹经济损失进行保护,分别是“侵害权利”、“违背保护他人法律”和“故意悖于善良风俗”。第一项是对法律规定的权利的保护,后两项是对利益的保护。实务上,德国还通过创设权利的方式对纯粹进行损失进行保护,其中的典型代表为德国法上的“营业权”。有关于营业权的侵害行为要件及保护范畴,德国联邦法院提出了所谓侵害直接性理论,以企业的关联性作为判断标准。所谓的企业关联性侵害,系指侵害系针对企业本身,不包括与企业本身可以分离的权利或法益。

  四、结语

  纯粹经济损失的保护涉及到各种价值的平衡和序列问题。法律保护利益的能力是有限的,给予纯粹经济损失以完全的保护显然不符合现实,会进而侵害其他利益;若是不予以保护,更加不符合公众利益的需求。所以在立法和司法的过程中应当慎重选择。

  经济政治论文1500字篇二

  地方经济年鉴赢利模式探析

  地方经济年鉴一般由地方人民政府主管主办,是地方性、专业性年鉴,也是编年性、资料性的工具书,具有政府公报性质。编辑出版地方经济年鉴的目的,在于全面系统地记载一个地区发展建设的历史进程,保存地方经济建设文献资料,总结经验教训,为各级领导和机构正确决策提供借鉴。长期以来,地方经济年鉴虽然坚持以“背靠政府、面向市场”为工作年鉴方针,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经常是“依靠政府有余,面向市场不足”,赢利模式单一、经营意识不强、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地方经济年鉴勇于创新,市场意识逐步提高,经营手段呈现多样化和市场化趋势,出版模式也日趋灵活,不仅在出版周期和发行方式上有所突破,而且不少年鉴也开始与主流书刊接轨,其赢利潜质凸显。为此,本文就地方经济年鉴的赢利模式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同行和专家。

  地方经济年鉴特点分析

  地方经济年鉴具有年鉴的一般特征,如资料性、连续性、年度性、检索性、工具性等,也可归类为经济类的专业性连续出版物。其兼具内容范围固定、发行方式多样、延伸领域广阔等特质,同时也有以下较为独特的特点。

  “乡土特性”的个性特色。地方经济年鉴在框架结构、总体设计上强调记载当地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突出反映地方经济建设的成就。“乡土气息”、“乡土特性”是地方经济年鉴的个性特色,它往往选取最具有当地特色的内容,如当地重要产业、工业成就等内容。地方经济年鉴具有全面反映地域经济发展演进的功能,有利于人们了解、认识一个地域经济社会,并帮助解决地方经济问题。

  读者群相对较窄。地方经济年鉴的读者群主要为行业机构读者,包括地方政府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图书馆、当地大专院校,以及涉及本地区经贸活动的企业及相关行业团体、研究本地区经济的机构等。地方经济年鉴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有参考作用,地方经济年鉴反映当地的经济建设成就、经验和问题,发挥着服务现实、指导未来的作用。

  内容综合翔实。地方经济年鉴特点是点面结合,要考虑地域的覆盖面和部分行业等内容的覆盖面。在此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成果、经验和人物,进行重点介绍,做到主从适度。同时,在内容方面,其资料一般较为权威、系统。地方经济年鉴多是由政府经济部门或其下设事业单位主管主办,其中的统计数据也多来源于政府统计部门或由相关行业企业提供。

  经营模式单一。地方经济年鉴是地方经济知识高度密集的工具书,是反映当前地方经济信息的图书,可以起到宣传地方经济发展成就、加强横向联系的作用。但是地方经济年鉴的发行量均不大,主要以机构购买为主;收入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拨款和广告收入,延伸领域开发不多。负责编辑出版地方经济年鉴的编辑,大多为地方政府内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有公务员或类似于公务员的身份和待遇。在年鉴的发行方面依托当地的政府部门,一般不开展过多的市场开发和营销运作活动,使地方经济年鉴的经营模式比较固定和单一。

  地方经济年鉴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地方经济年鉴基本上都是处于政府财政补贴出版发行的状况,其真正面向市场销售的年鉴数量仅占出版总量的30%,其余的70%左右的年鉴基本上都是摊派或免费赠送到有关机构。一般而言,地方经济年鉴的需求者有个人和机构两类市场,而且机构购买和使用的年鉴占绝大多数。相比之下,国外经济年鉴的主要使用者则是个人。国内一家调查机构对年鉴出版发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92%以上的年鉴主要是销售给单位机构,最终的结果导致总体发行规模比较小,没有充分发挥地方经济年鉴应有的作用。地方经济年鉴出版发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出版发行过于依赖政府。地方经济年鉴的编辑出版虽逐渐走出政府出资的圈子,但很大程度上还是离不开政府部门所提供的内容资源和带来的影响力。年鉴发行还过于依赖政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经济年鉴的扩大发展。

  市场开拓意识不强。地方经济年鉴发行人员和部门存在着坐等上门的思想。实际上地方经济年鉴发行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靠单纯的“官道”,即由年鉴编辑单位直接发放到各单位办公室,再由各办公室分配或向下摊派发行。这样的发行渠道不仅狭窄,还会导致一些需要年鉴的读者根本接触不到年鉴,直接影响到年鉴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宣传力度不够。地方经济年鉴由于读者群和宣传费用有限,以及长期以来受“官书”定位主导思想的束缚,宣传力度远远不够,未能吸引更多目标客户和潜在读者。一些年鉴编辑部只重视年鉴的编纂出版,而忽视年鉴的发行营销、宣传推广等环节,致使一些地方的普通百姓不但不知道地方经济年鉴是何物,更有甚者连本地区一直在编辑出版地方经济年鉴都不清楚,可见年鉴宣传工作的不到位。

  内容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某些地方经济年鉴的编辑工作还存在闭门造车等现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地方经济年鉴的编纂和出版一般都是政府机构包办的,年鉴的编纂机构一般无需考虑其市场环境和发行营销等问题。在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年鉴搜集和刊登内容往往过于宏观,与实际经济活动脱节,一些经济信息和市场需求也由于年鉴出版的时效性不强,对当地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也就很难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如此造成了国内许多地方经济年鉴在编纂和出版以后,销售不出去,导致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不到有效体现。

  对地方经济年鉴的创新赢利方式思考

  地方经济年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不能过度依赖政府外,可以考虑在突出区域经济特色的基础上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通过进一步强化赢利方式的创新研究,以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效益的提升。

  以市场化为导向,提升年鉴市场知名度。地方经济年鉴在保持内容导向正确性和权威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地方经济年鉴的实用性。增加地方经济年鉴的实用性,首先要不断完善地方经济年鉴的框架设计,精炼选题,增加有效信息的含量,特别是要适当提高二次文献比重,要大量增加对读者具有实用功能的指南性信息,如年度政策法规条目、重要信息索引、年度重要数据等。其次是地方经济年鉴在编纂过程中,可以考虑穿插一些实用性的知识类小信息,增强其便民性。比如在补白、附录中可以设置和刊载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便民性和服务性内容,以增强实用性。

  构建年鉴检索体系,提升检索功能是提升年鉴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地方经济年鉴是反映本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重要信息资源,年鉴检索系统是开发年鉴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地方经济年鉴作为信息密集型工具书,编纂者为其构建检索系统十分重要,这不仅可为读者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方便其查找年鉴信息内容,从而达到多层次、多角度对文献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传播,同时也是年鉴出版机构进行年鉴信息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例如《张家口经济年鉴》、《山西经济年鉴》等均建立了各自的检索系统并纳入到CNKI数据库跨库检索系统,不仅方便用户查找年鉴信息,还有效地塑造了年鉴品牌。

  地方经济年鉴要提高市场目标读者的需求针对性,使内容策划与营销策略相呼应。地方经济年鉴应针对其读者多为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的特点,提升年鉴文献资料的政策解读功能;对涉及本地区的最新动态与经济热点做深入分析,并大量刊载地区内的经济发展成就,招商引资信息,企业发展介绍,经济流通资讯等内容,吸引国内外的机构和经济客户来关注年鉴,查阅年鉴,从而使地方经济年鉴的内容策划和营销策略之间互为依存,相得益彰,真正成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

  创新年鉴的市场营销模式,注重广告客户的开发与培育。地方 经济年鉴的编纂和出版属于 文化范畴,其主要功能是对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可视为地方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既然是一个文化产业范畴的内容,就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用做产业的眼光来对地方经济年鉴的市场营销模式加以创新和完善。要进一步研究并细分年鉴市场,建立客户档案,有针对性进行经济年鉴的编纂 工作,提高年鉴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年鉴出版后,可以在当地的互联网、广播电视、各类报纸期刊上发布出版信息。年鉴部门还可以通过媒体制作专栏或 专题节目介绍年鉴功能, 组织学生在假期开展读年鉴、用年鉴知识竞赛等活动,将年鉴推向 社会。作为年鉴专业工作人员,应走出办公室,面对面地和读者沟通,宣传介绍年鉴,使读者和编者形成良好互动。年鉴编纂单位可以每年召开年鉴发行会和读者座谈会,与读者一起探讨年鉴的作用、特点和不足,既宣传了年鉴,又可以得到改进年鉴编纂工作的有效信息,获得更有价值的稿件。

  广告营销作为地方经济年鉴最为有效和最直接的促销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应受到广泛重视并力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地方经济年鉴的广告与普通商业广告具有较大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区域特征更明显,读者较为固定,因此广告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例如《内蒙古年鉴》就利用多种途径创新广告业务,曾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为契机,大力宣传地方企业为地方经济的繁荣 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不仅使年鉴的版面内容看起来更为活跃,而且打破了传统硬性广告宣传的窠臼,还获得了非常可观的广告收入,赢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依托年鉴资源优势,多渠道多层次提升年鉴功能。年鉴事业要长期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地方经济年鉴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要用全新的形式、全新的内容,提高各方面读者的关注度。在持续中发展,在发展中求新,推动地方经济年鉴事业不断前进发展是地方经济年鉴发展壮大的第一要务。

  推进地方经济年鉴出版发行模式的创新。可以考虑将地方经济年鉴内容制作成光盘,甚至增加一些招商引资、广告宣传等信息内容,实现年鉴的数字化。目前,一些年鉴已经开始把其年鉴内容制作成光盘,向读者和潜在客户发放,例如《河北经济年鉴》、《重庆经济年鉴》均制作了光盘,年鉴销售时附赠光盘,增加年鉴的附加值。年鉴光盘作为印刷版年鉴的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搜索优势,可以方便读者使用和保存,特别是在数字时代的今天,年鉴光盘可以成为地方经济年鉴一个重要的宣传营销手段。

  推进地方经济年鉴传播模式的创新。一方面,地方经济年鉴编纂机构要建立并完善年鉴网站,作为年鉴自我宣传的平台和客户服务的内部网站,提升地方经济年鉴传播的质量,使年鉴网站成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信息发布的节点;另一方面,年鉴要强化与本地经济行政部门和企业的信息交流,增加与其他地区的横向交流与合作。按区域经济和行业特点,编辑人员还应加强与相关的地方经济年鉴和行业年鉴的合作,增强横向沟通和信息共享,使年鉴办出水平,突出地方经济特色。

  推进地方经济年鉴赢利模式创新,实现由内容提供商向服务商的转变。充分发挥地方经济年鉴编辑部门的学术优势、信息优势,通过组织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举办研讨会、座谈会、读者见面会、企业联谊会等,为政府机构、企业等提供有效信息,为本地经济实体开展行业评估及咨询服务,拓展地方经济年鉴的赢利领域。地方经济年鉴编纂和出版部门还可以举办各种论坛和培训,组织知识竞赛,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与企业联合开展信息交流服务活动,与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信息咨询和专家服务等。这些新的活动都会拓展年鉴的工作和服务,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总之,从当今传媒业发展趋势看,信息创造力以及由此衍生的信息流是未来地方经济年鉴的重要赢利点。地方经济年鉴能否把握自身信息的传播能力,并将其有效转化为经济和社会价值,将决定地方经济年鉴能否持续发展。

217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