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潜在的音乐神韵论文
浅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潜在的音乐神韵论文
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延续了《英雄交响曲》中英雄的形象和革命战斗精神,将交响曲的戏剧性推向最高峰。以下是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潜在的音乐神韵论文,欢迎阅读!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潜在的音乐神韵论文:浅谈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潜在的音乐神韵
【摘 要】贝多芬的音乐包含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他集多种音乐风格于一身,一生创作钢琴伴奏曲共计六十多首。其作品表现力充足,表现形式变化无常,表现手法生动形象,演绎了属于所有人的内心情感。本文主要解析了《命运交响曲》的内涵和创作背景,以及贝多芬的生平事,从多方面认识贝多芬和他的第五交响曲。
【关键词】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音乐神韵
0 前言
20世纪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面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很多人开始寻找精神生活的满足。音乐以其独特的面貌和它方便收听的个性,深得所有人的喜欢。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和乐器还被作为世界性遗产储存在博物管里。19世纪欧洲音乐盛行,继莫扎特之后的贝多芬无疑成为欧洲月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在之后的20世纪,他的音乐传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就连现在《英雄》、《命运》等交响曲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首著名的曲子,在于它能否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贝多芬的音乐激昂有力、催人奋进,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与感悟。这就是为什么他的音乐一直被音乐类教科书收录,不止今天,直至未来,他的音乐将被更多人学习,因为他的音乐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指引我们前进而且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具有教育意义。
1 贝多芬的简介
贝多芬全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父亲想把他培养成莫扎特一样的人物。贝多芬他从小酷爱音乐,幼苗时曾经跟随多位大师学习音乐。十岁时开始创作,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创作思想愈发成熟。他的代表作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等等让他从一个小人物,变成世界瞩目的音乐大师。他的音乐包含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他的出现对于世界音乐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勋。直到1827年他逝世。这一代大师也离我们而去,这是音乐界的损失,也是我们全人类的损失。
在生活艰苦无比时,他的耳朵渐渐的听不到声音,失恋也无情地降临在他的身。许多人在事事不顺的时候总是埋怨老天对他的不公平,却没有想着用自己的力量去打破这些困难。贝多芬在困难接踵而来之时没有退缩。他用他的灵魂为人类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乐章。他用他的努力和顽强站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巅峰,在这方面无人能撼动他的地位,他就像一直屹立在我们前面的指明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指引我们前进。
2 第五交响曲《命运》的创作过程和背景
这部交响曲早在1804年《第三交响曲》即将脱稿之际,贝多芬就已经构思和动手创作了,只是后来他改变了计划,先完成了《第四交响曲》。先后4年的时间,他与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不幸抗争的同时创作也更加努力,他没有向生活屈服,他以他坚不可摧的意志和毅力战胜一个个困难。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他毁灭我!”所以这几年也使他的心里发生很大变化,创作思想逐渐成熟。最终创作出《命运交响曲》,所以这一段时间也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同时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这首曲子也反映了民族强烈的战斗热情,它有很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命运交响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3 《命运交响曲》的音乐赏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又名第五交响曲《命运》,它是一部有很深寓意的有很强感染力的作品,它完美的诠释了贝多芬的艺术风格。《命运交响曲》结构层次分明,士气震撼人心,形象鲜明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紧密内在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分。整部作品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气势宏伟,音乐高亢,情绪高昂,是贝多芬一生中的巅峰之作。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3.1 第一乐章命运抗争前夕
第一乐章节奏欢快有力,旋律跌宕起伏。类似敲门的声音,处处表现命运着痕迹,命运的动机贯穿其中。这一动机体现了人们在抗争前夕内心躁动的、惶恐不安的情绪,这一情绪贯穿着第一乐章。使得第一乐章整体充满着力量,表现出勇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表现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以及和命运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紧接着,圆号的声音徐徐响起,引出第二乐章。这一段表现了贝多芬对于美好的生活的渴望和与命运抗争胜利的憧憬。这一段是他内心转变的真实写照。
展开部中命运动机再次加入,使得整个乐章变化更频繁。起伏的旋律表现出人们内心的不安,心底里那一点点不自信表现的淋漓尽致。抗争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人们对于未来的许多不确定性忧虑重重。但是,担心也就是一瞬间,这一瞬间过后的激昂有力的旋律迅速的淹没了之前的种种顾虑。再现部与呈示部的会和,整个乐章的气势变得更加有力,更加势不可挡。这一段表明了人民必将战胜封建社会的决心和信念。
3.2 第二乐章命运抗争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以及双重变奏的曲子,使这个乐章变得充满活力。第一主题安详、沉稳、抒情。抗争前夕片刻的宁静预示着更猛烈的,更疯狂的,歇斯底里的爆发。大提琴和中提琴的演奏,让这个旋律变得起伏,把这个主题表现的更有活力。第二主题由木管和铜管演奏,先抒情后表现出英雄人民的热情和豪迈的凯旋进行曲。第二乐章整体既表现了充满活力的人们,又表现了热情和豪迈的人们。这是第一乐章的承接,也是第三乐章的开头。通过这个过渡,使这个故事更加完整,听者能更清楚的了解这些和命运抗争者的心里活动。
3.3 命运抗争高潮
第三乐章大提琴和低音琴旋律沉重优美,小提琴声音高亢明亮。比喻了战争前夕双方力量的对比。本章是快板、诙谐曲。黑暗总会成为过去,人们即将迎来光明的生活。战争中的人民在欢快的舞蹈声中士气激昂,激流勇进,表现出乐观的心态。在第三乐章的最后,声音越来越大,气势恢宏,预示着人们对于斗争胜利的渴望,也表达了他对于黎明生活的强烈的期望。以此引出辉煌的第四乐章。
3.4 命运抗争尾声
第四乐章第一主题是大合奏演奏出来的,其内容大气恢弘,风格豪迈雄伟。第二主题是由弦乐引领,节奏欢快有力,旋律优美。其中的转折小的微不足道,但是这一点小小的转折表明的是封建主义苟延残喘的反抗,这一点反抗也淹没在历史的大潮流中。大气恢弘的第一主题紧接着跟上,豪迈的风格,预示着人们在这场战斗中取得了胜利。所有的人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
3.5 总结
这就是《命运交响曲》。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他激昂、高亢、鼓舞人心。这是人们在饱经磨难生活中的呐喊,它是所有人在磨难中向命运的挑战,它是一个民族奋起向上的决心,它是寂寞的人诉说的心里话,它是人们心中愤怒的咆哮,是人们对命运的质问。从第一乐章到第四乐章,先由激昂的音乐和舒缓的音乐相结合,更能体现人内心的变化,表明人们内心惶恐不安的情绪。在第一乐章的结尾气势更强,引出第二乐章则是代表了更强的信心,也是一个人从迷茫到有方向之后奋起直追的勇气和力量。第三乐章的主要带表人们心中的希望,毕竟有希望才不会绝望。同时也表明人们心中对于光明未来的憧憬。第四乐章是凯旋的号角,让我们感受到了喜悦,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们看到光明时的感动。完整的一首《命运交响曲》旋律跌宕起伏,它仿佛在向我们展示一场斗争中的整个过程。
4 结语
一首《命运交响曲》几百年来带给了无数人力量、坚忍不拔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贝多芬在年仅57岁的生命中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财富,这个财富永远不会消失,他将伴随着所有的人生活到永远。贝多芬的音乐是他的伟大灵魂的象征。贝多芬以前,莫扎特引领欧洲的音乐潮流。但是自莫扎特之后,贝多芬是世界乐坛上的里程碑一样的大师,留给我们的是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蒋晓蕾.浅谈贝多芬失聪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J].才智,2011(5).
[2]张春蕾.贝多芬交响之滥觞[J].北方音乐2012(1).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论文: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
摘要: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音乐集中表现了贝多芬终生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本文以《命运交响曲》的研究入手,以音乐教育学、心理学、艺术教育、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理论为理论支持,以当代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研究目的。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对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心态、勇于面对机遇和挑战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议。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大学生
一、对社会责任的影响
社会责任是指在具体的某一个社会里,人们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对别人道义上的关心爱护以及应尽的责任。我们是联合起来的整体,而不是单独个体的简单综合。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生活、学习、工作,就要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来源于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具有远大的理想、具有诚信做人的道德水准、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等。
1.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
古今中外,爱国主义从来都是鼓舞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法宝,是振兴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凝聚力、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每个人的未来和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荣辱兴衰密切联系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关心国内外的大事,了解全球发展的趋势,密切关注中国的国情,关切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不要辜负时代的托付,要担当时代的使命,把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国家的需要联系到一起,积极运用个人的才能,把精力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中去,热爱国家、建设国家、回报社会,这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之一。
2.具有远大的理想。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思想源泉,是社会责任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社会责任感是实现理想和信念的保证。理想和社会责任是密切相关的,远大的理想,可以鼓舞我们当代大学生主动去担当应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和做好本职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就应该从具体事情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开始,在实际工作中去锻炼。作为一个公民,一个大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力,但是同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一边自己要从社会中获得,一边又要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权力与责任和义务是一致的,既没有无权力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力。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发挥合作精神,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尽到应尽的义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具有诚信做人的道德水准。
贝多芬的道德准绳之一是“正直诚信”。贝多芬的这种理念和歌德、席勒是丝毫不差的。贝多芬视这种道德为一种精神动力,他把这种品质看成是让他高于那些贵族子弟的力量。在过去的旧社会里,每一个人都会自动或者被动地从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关系中去决定自己的道德标准。贝多芬的这些道德标准所讽刺的就是封建贵族。诚信属于道德的范畴,是为人的一条基本要求,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保证和条件。就此方面,古人多次说过:“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信者,无伪而已”,“诚则是人,伪则是禽兽”,“勿持功能而失信”。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要求人的诚信度将越来越高。
4.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把自己的未来和国家的命运统一起来,把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发挥和国家需要统一起来,把工作的选择和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让自己成才的目的与国家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把振兴国家、国富民强当作自己的努力方向,要在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基础上,追求个人事业的最大成功,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作我们共同的目标,要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心态,把握认真学习的环境,掌握专业知识,树立责任意识。
二、对树立良好心态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的,以积极的心态看到的总是事物好的方面,反之消极的心态仅能看到不好的方面。就好似是“玫瑰花下有刺,还是刺上有玫瑰花”的问题一样。积极的心态能把不理想的事情向好的方面转化,而消极的心态可以把好端端的事情做糟糕。贝多芬如果以消极厌世的心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今天也就无法听到《命运交响曲》这些伟大的音乐了。
1.对积极心态的影响。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贝多芬在和命运抗争。在他痛苦不幸的一生中,始终在奋斗、在寻求欢乐,并在自己的音乐领域中创造欢乐。美丽的大自然滋养了贝多芬温柔细腻的情感,慰藉了他不幸的生活,他音乐中淳朴的旋律、宽广的意境都来源于大自然赋予的灵感。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幸福、爱情的渴望和深情赞颂。当代大学生要学习贝多芬的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向命运低头,即使身处恶劣的环境,也要从中感受到欢乐,获得力量和勇气,去战胜一切艰难困苦。贝多芬是这样,把讴歌欢乐当作自己毕生的奋斗方向,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艺术成就的最好诠释。
2.对消极心态的影响。
现代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当前的就业情况相当严峻,这已是公认的事实,大学毕业生的数字又在逐年攀升,相形之下这样的情况就愈加严峻了。就业参加工作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是大学生从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是说让他们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对自己、对工作还有对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了解、认识以及在工作中对事情的分析与选择。大学生要平衡自己的心理,避免就业紧张的心理,主要就是要更新就业的理念。对于就业时候的焦虑,坚持理性的思考是根本,依照情况的更新调整自己的思想意识最为必要。
唯有敢于面对就业的压力,才能让自己主动应对起来,我们要了解合理的心理焦虑可以变成压力,这种压力也能够转化成动力,它可以提高人的信心。反之假如心理过于焦躁、紧张,自己又没能在一定时间内协调好这种情绪,这种情绪就很可能产生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轻者影响人主观能动性的活动,重者甚至能够压抑自己的潜能发挥,给就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对调整良好的心态的影响。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对焦虑心理的认识是非常客观、真实的。但是面对真实的就业形势,自己正在身处其中,此时的焦虑心理是一种比较正常的情况。焦虑的心态可以使大学生感到不安和忧虑,积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他们抓住就业的良机。在择业过程中,一边要适度地给自己减压,让自己维持一个平衡的状态,一边还要留心抓住机会,不要总是让一个个不错的职位和自己失之交臂。调整心态有很多种有效的方法,例如运用想象的方法来降低紧张感、补充适宜的健身活动、多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等,这些都可以安抚我们紧张不安的心绪。
三、对勇于面对机遇和挑战的影响
1.对知识和能力的影响。
当我们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机遇和挑战的时候,是否可以成功,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成才的根本,贝多芬也是由多位老师在共同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现代社会的许多工作要求把各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即使是有了知识,但不一定具备了相应的实际能力。知识和能力是两回事,因为大学生除了完成学业,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实际运用的水平。往往在很多时候能力比知识更实用,我们当代大学生只要把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同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联系起来,就能把握更多、更好的成功机会。
2.对战胜困难的影响。
贝多芬自幼年便已显露出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父亲急于培养他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所以四岁就逼着他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八岁的他已经开始在音乐会上演奏并开始尝试写作,但是,这段时期他所接受的一直是杂乱无章、没有系统的音乐教育。十二岁时,贝多芬开始接受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育,他的老师卡尔·聂夫是一位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在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的同时,也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目的的理解。随后,贝多芬又师从莫扎特、海顿,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虽然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和海顿、莫扎特显然不属于一个“时代”。
海顿逆来顺受的性格导致他的一生备受凌辱,虽然偶尔也被激怒过,但当时进步的革命情绪、文学思潮都很少能使他激动,所以他的音乐与斗争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在精神上所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但是他勇于反抗,宁愿贫困也不忍受大主教的侮辱,在他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音乐的背后,隐藏着一丝痛苦、伤感、忧郁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用他的音乐来号召人们为了自由和幸福而斗争,愤怒地反对了封建制度的专制。在他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1827),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极度恶化,生活贫困潦倒,精神上还受到折磨,可他仍然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出了《第九(合唱)交响曲》,为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3.对具备的多种能力的影响。
当今社会最需要的是以下几种能力:首先是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能力。贝多芬是我们的出色榜样,不容置疑音乐创作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力极强的工作,所以现在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的一项能力。其次就是社交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和其他人交往的能力。在当今社会,社交能力也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例如许多工作岗位都有面试一项,国外的领导人竞选有电视辩论,所以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让自己的理想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快速提高这项能力的方法。再次是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是专业人员所必备的一种能力。贝多芬自幼学习钢琴、小提琴等多种乐器,如没有这些乐器的实际演奏能力,而只有作曲理论的话,是很难写出高水平的交响曲的。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教学和生产的前沿,没有实际的操作能力是无法做好工作的。最后是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指管理者运用知识和能力决定整体的活动。当今的科学技术水平早已是高度的综合化和社会化,多个部门共同协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高水平的组织能力,而且这也渐渐成为一项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贝多芬及他的《命运交响曲》让当代大学生得到启示,树立社会责任感,承担社会责任,奋发学习,诚信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多做贡献。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精神的当代大学生。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论文:浅析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的音乐特色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德国音乐巨匠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所创作的《第二交响曲》中的音乐特色进行赏析,重点是从《第二交响曲》的结构特色、音乐手法以及思想内涵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品析。贝多芬在《第二交响曲》之中的四个乐章,以继承和创造为主线,代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冲突,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和声以及和弦两种音乐手法,以此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向往。
关键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第二交响曲》 结构特色 和弦 情感冲突
一 略论贝多芬和《第二交响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为欧洲音乐乃至世界音乐殿堂级别的人物,其创作的大量音乐作品都在诞生后成为了很多人耳畔的旋律。贝多芬从欧洲的古典音乐中走来,因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别致的音乐人格,给古典音乐带入了浪漫主义的元素,在贝多芬的众多音乐作品类型中,只有交响曲最能够表现出他内心独立的人生观以及慷慨高歌的英雄气质。
贝多芬的音乐人生中,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交响曲作品,如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而其中贝多芬创作的《第二交响曲》,虽然并未为人所熟知,但是其旋律温婉激昂,层层递进,完全一代音乐巨人的伟岸心胸展现在聆听者的脑海之中。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贝多芬的交响乐创作以及风格的研究,不能够脱离对其《第二交响曲》的音乐特色之赏析。因此,本文主要是围绕音乐巨匠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第二交响曲》,从多角度品析贝多芬的音乐灵魂。
二 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的结构特色
贝多芬继承了欧洲古典音乐层次交叠以及结构鲜明的特点,在处理《第二交响曲》的时候,贝多芬注重这首交响曲的整体结构,因此,整个《第二交响曲》,总共分成四个不同的乐章,以此贝多芬构筑了属于自己的交响曲的乐章结构。
1 第一乐章:二元交织,引出后续情感
在《第二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部分,贝多芬主要是采用了奏鸣曲的形式作为引领整部交响曲作品的结构形式。贝多芬在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当中,考虑到这个乐章在整部交响曲的音乐艺术影响力,因此,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旋律,以螺旋式的旋律结构,勾勒出贝多芬内心多元而丰富的情感。在第一乐章的旋律选择上,过多的不同旋律,可能会显得整部交响曲作品有头重脚轻之嫌,在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之上就显得稍有累赘,而如果旋律单一,则不利于引出整部交响曲在第二乐章以及第三乐章等后续的乐章之中,那种在灵魂深处不断燃烧的感情与欲望,更不能够显现出一种艺术上的张力。
贝多芬考虑在第一主题的第一种旋律上采用了二元的结构。贝多芬首先让一段较为安静的简单奏鸣旋律作为整个音乐主题的引子,然后把第一支旋律引入到聆听者的耳畔间。在这种缓慢的节奏中,慢慢地浮现出单簧管以及双簧管交织的一段旋律,里面带有翩翩起舞的舞蹈特质,而又不丧失淳朴,并且贝多芬还让圆号,如森林里小鸟回荡的叫声一般,和第一主题的第一旋律交缠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自然又空旷的音乐氛围,把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引入到一个充满情绪的氛围之中。
2 第二乐章:突破窠臼,慢板中奏出进行曲
在《第二交响曲》作品中的第二乐章部分,加入了一定的传统欧洲音乐元素。如贝多芬在这首交响曲的第二乐章部分,采用了一些相对比较抒情的慢板,作为整个第二乐章的一个典雅的音乐主题,这种处理的手法,和另一位音乐殿堂级的巨匠,莫扎特在五小步舞曲之中所运用的交响曲处理结构的方式相似。不过,贝多芬对于该元素的结构性运用则更具有自己的特色。贝多芬的这部《第二交响曲》作品,在结构上有属于贝多芬式的创新,贝多芬以革新的特色,让整个旋律在交响曲的旋律结构当中呈现出鲜明以及突出的特点。因此,贝多芬纯熟地运用了这样的慢板,却丝毫不影响整部交响曲作品的英伟之气。贝多芬对于这部交响曲有着非常宏伟的音乐构图方式,有着厚实更是辉煌的配器以及管乐器作为基础,以此突出了贝多芬在交响曲结构上的特色,并且将传统的欧洲古典交响曲的老旧形式进行突破和创新。贝多芬以进行曲一般的节奏,让整个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呈现出一种更为鲜明而且剧烈的对比,以严峻和淳朴相交织的旋律,呈现出贝多芬式的交响曲音乐艺术张力。
3 第三、四乐章:纷繁复杂、承接和戏谑风韵
在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之中,第三乐章主要在结构是为了表达贝多芬内心那种瞬息万变,不断更迭而且汹涌澎湃的内心情感。贝多芬在这一部交响曲作品当中,运用了多种样式的转折,互相之间的不断变化,以及在音乐素材上面的广泛应用,在结构和内容上都闪耀着非常耀眼的光辉。在这部《第二交响曲》的第三乐章之中,贝多芬让前半部分的第三乐章始终呈现出一种多种情感和感觉相互之间产生激情和碰撞,运用多种变化的手法来呈现出不断变化的情感和体验。而在这部交响曲作品第三乐章的后半部分,贝多芬不再对音色进行反复的更换,而是运用一些较为活跃的和声作为结构布局的基调,然后对前面多变复杂的音乐旋律结构进行收束,同时也避免了一下调整到单调的旋律上导致的《第二交响曲》整体结构上的不稳定。然而,这第三乐章的后半部分,略带有一定的戏谑成分,则更好地将贝多芬在音乐人格上面的活跃多样以及情感上面的奔放,以更为贴切的结构方式进行呈现。
在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之中,贝多芬重新在结构上回归到传统的钢琴奏鸣曲之中,运用了较为基本和传统的欧洲古典音乐里的钢琴奏鸣曲结构样式,作为整部交响曲的收官部分。贝多芬在第四乐章中,承接了第三乐章后半部分的戏谑旋律特点,然后响应了这样的一种戏谑,以轻松的方式,实现了整一部交响曲的情感总结。并且贝多芬在第四乐章的结构上还应用了模仿的手法,这样就可以透过结构,呈现出贝多芬在音乐背后多姿多彩的人格特点。
三 贝多芬在《第二交响曲》之中的音乐艺术手法品析
上文笔者谈到了贝多芬在《第二交响曲》这一部音乐作品当中,运用了多种形式的音乐结构特点,让整部交响曲,以层叠递进的结构特点,彰显出贝多芬独特的音乐人格。而在《第二交响曲》这一部音乐作品当中,贝多芬不仅仅运用了纯熟的交响曲布局谋篇的技巧,更是充分考虑到了整个交响曲和个人的音乐特色,其中,贝多芬在《第二交响曲》之中纯熟的音乐艺术手法,是值得圈点品析的。 首先,贝多芬在《第二交响曲》中注重对整个交响曲旋律上的布置。贝多芬作为一个爱恨分明的音乐人,在交响曲的创作过程,无不是为了更为贴切地运用音乐旋律去呈现出内心的激荡和冲突,所以贝多芬在《第二交响曲》之中,对于交响曲的旋律手法尤为重视,并且有广泛的应用。
贝多芬在《第二交响曲》音乐旋律的主体特征是运用强烈的音乐旋律对比,来呈现强烈的情感审美,这种审美是作为灵魂存在于整部交响曲作品当中的。贝多芬在《第二交响曲》的旋律方面广泛采用了丰富的音乐材料,并且运用旋律的艺术手法加以构建,这种旋律的手法重新建构的方式,既有对传统的音乐旋律手法的继承和过度,更是加入了浓厚的贝多芬个人的音乐思路和方法。
贝多芬在《第二交响曲》之中,对传统交响曲里的三和弦以及七和弦的旋律手法进行继承,并且在这两种和弦的基础之上,演化出一些更具情感倾向性的大小调体系,这是一种旋律手法上的继承与发展。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贝多芬虽然有一定的革新性,并且也是一个充满艺术性格的音乐家,但是他仍然不是一个彻底的先锋主义的音乐家,他对于自身的先锋特征仍然持有一种来自于艺术轨迹上的否定。这在贝多芬进行《第二交响曲》的首次公演之后,得到的不同评论声音之中,也可以侧面看出其在交响曲的旋律手法上面仍有许多争议之处。
其次,贝多芬在这一部《第二交响曲》之中考虑另一种音乐艺术手法,那就是和声方面的构思。正如上文所论述的,整一部交响曲有四个乐章,四个乐章之中,很多都采用了以弦乐器为主导的,以八小节的拨弦进行引出和贯穿,这样能够更好地增强交响乐章之间的过渡性和连接性,又能够制造出一种更为壮美以及博大的情调。而贝多芬还考虑运用木管类型的乐器作为和声的一部分,这样能够对主题当中的一种田园气息进行加强,可以让交响曲更加贴近聆听者的心灵。再者,木管乐器所蕴含的这种世俗化的音乐元素和弦乐器这种高贵的抒情音乐元素之间可以呈现出一种对比的形式,因此,整一部交响曲的内容和故事性就更加丰富了,也有曲折动人,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独特和声布局。而在这部交响曲音乐作品的后半部分,已经不再和以前一样不断地对音色进行变换,而是以较为活跃的和声布局,以及某些较为复杂的曲调形式,对音色的平淡进行了弥补。而谐谑曲则是以独特的形式,触发了交响曲后半部分的强弱之间的对比,在感情上面的变化和动作就更具有韵味,以谐谑曲的音乐性格,和贝多芬的奔放思绪互为交织,进而促使整个乐章感染力的大大抬升。
四 贝多芬《第二交响曲》中的音乐思想内涵与创造力
对于一部成功的交响曲音乐作品而言,没有音乐性格,没有音乐思想,其再赋予更加丰富绚烂华美的手法和元素,也不可能掩盖其音乐灵魂上的苍白无力。所以,贝多芬在《第二交响曲》这部作品之中,具有音乐上的思想性,以其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张力,来引领交响曲的聆听者和交响曲的旋律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维的空间。
在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后半部分,贝多芬采用了谐谑曲调的形式,来对自己的音乐思想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拓展。贝多芬注重名和实质之间的变化,注重名实之间的冲突和对比。谐谑曲是脱胎自原先传统欧洲古典音乐的小步舞曲,从谐谑曲这个名号上看,贝多芬似乎是和自己当时所深深陷入的精神困境以及遗嘱事件互相之间有背道而驰之倾向。而从深层次去考虑,贝多芬之所以考虑在《第二交响曲》的第三乐章采用谐谑曲这一创新的音乐形式,主要考虑了两个方面:第一,贝多芬创造了谐谑曲,为了更好地迎合当时的交响曲发展潮流,必须在自己的作品当中有所突破。而第二方面,贝多芬则是以这样的一种看似矛盾意外的音乐逻辑,来构建出自己对当时矛盾以及精神困顿的一种更为简洁有力的思考和概括。贝多芬在《第二交响曲》之中的思想斗争和精神痛苦其实是非常多的,这种精神冲突在《第二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后半部分终于得到了一种解放,撕毁了精神的遗嘱和为自己高洁灵魂殉道的悲观,转而进入到一种超脱的之中。所以,这种置诸死地而后生的思想,正是贝多芬为了更好地呈现自己当时“柳暗花明”精神状态的最好诠释。
因此,贝多芬感觉到了传统古典音乐之中的小步舞曲形式,已经不能够在《第二交响曲》之中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丰富多彩和跌宕起伏的精神轨迹,只有在小步舞曲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以谐谑曲的形式来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思想张力,犹如鲜花刚刚绽放一般,充满着生命的力量以及蓦然回首的领悟体验。贝多芬在《第二交响曲》之中采用了谐谑曲,促进了交响曲能够以一种更为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听众的面前,也强化了交响曲的整体功能,从精神冲突、思想的纵深以及情绪更迭、音乐织体的结构重塑等,都有一种崭新水平的体现。
相比贝多芬另一部交响曲作品《第一交响曲》而言,《第二交响曲》更加有着沉郁顿挫的音乐质感。贝多芬在创作《第二交响曲》的时候,已经步入了人生的困顿时期,在音乐之中,贝多芬虽然心怀对美好人生的热爱,但是面对着人生的种种打击,贝多芬感受到更为五味杂陈的人生意味。对于这个音乐巨人而言,耳朵的失聪,感情的不幸,乃至于收入上的不足,都让他倍感挫伤。但是,贝多芬仍然以一种艺术的自嘲来面对人生。或许,对于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而言,音乐不仅仅是自己所追求的艺术,也不是功成名就的跳板,而是对自己感情的纯粹宣泄。
参考文献:
[1] 李丽斯:《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第三乐章赏析》,《艺海》,2008年第6期。
[2] 郑海奕:《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呈示部的分析》,《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 林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与其交响曲的共性研究》,《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2.读《名人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