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代发的学术论文
代写代发的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代写代发的学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代写代发的学术论文篇一
档案学术之道初悟
摘要:以持衡善性而至真我,悟解档案学术之道,实现档案学理论原创
关键词:档案学术;道理;悟解
二三十年以来,中国档案学界尽显浮躁:一些理论研究“一阵风”(如企业档案知识管理),一些具有潜在价值的理论研究“如流星”(如上个世纪90年代的档案商品论),从国外拿来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热闹炒作了二三十年,无法在中国落地生根。浮躁的中国档案学太缺乏原创理论了,整个国家学术界亦如此。浮躁中的档案学没有深刻的独立思想,没有凝聚学术灵魂的思想核心,远远偏离了档案学术之道。档案学术之道蕴含着档案学术生命,它是克服学术浮躁,增长档案学战略思维定力的良药,是悟自达真、持恒善性,实现档案学理论原创的必由之路。笔者通过康熙为岳麓书院所题门匾“学达性天”的深刻哲理,结合《名家集注道德经》,解悟档案学术之道。
1 苦学在悟
1.1 苦学为先。按照中国传统观念,少年立志苦读,学而优则仕,是学子一生奋斗必由之路。记得中学教室墙上一条语录:“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人生。”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笔者经常到工厂图书室借书,几年时间先后阅读了《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著)、《小逻辑》(德,黑格尔著)、《国富论》(英,亚当・斯密著)、《宇宙发展史概论》(德,康德著),并写下了十几万读书笔记。阅读经典,开阔人的视野,打磨人的心志,使得人的思维潜质被激活,在灵魂深处引起震撼。笔者年轻时就考虑到构建知识体系问题,因此,哲学、政经、历史,以及自然科学书籍都去读一些。边读书边做笔记,知识点点入心,即使当时未解之理,只要潜入心田,必可待时破解。通过勤奋读书改变人的命运,自古不胜枚举。
1.2 心悟其中。苦学勤思,悟在其中,悟比学更加重要。孔子日三省吾身,王阳明龙山悟道,老子归隐而著《道德经》,朱熹灭欲穷理太极,黑格尔在大脑中构建“思维之桥”,康德以“批判哲学”而明宇宙发展规律,都是省悟人生与世界。历史上的书虫没有一个可以建树,就是因为不会心悟。读书解心悟理,“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知识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传承而在于创新,只有运用知识创新思维,激活灵感,才可发现新的知识空域。知识只是一座矿山,人们只有将其开采成矿石冶炼成钢之后方可继成大器。知识是档案学人原创思维的源泉,知识的涓涓细流流入大脑,洗涤了灵魂,去除了名利与浮躁,心智顿开,感悟档案,可有独立见解。
1.3 自悟是关键。档案学人心悟档案学术之道的精神实践依赖于档案劳动的物质实践。一个人如果从事档案管理二三十年,就会积累丰富而系统的自身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会转变成精神实践的能量,并可以成为档案学思维主体与客体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因此,作为档案管理主体的档案学人,应当是解悟档案管理客体的思想着的人,自悟是打开档案学真理大门的钥匙。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讲,“自悟是反思”。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自己的内部经验只能由反思产生。过去关于档案分类的概念都是由人主观赋予的。笔者从档案分类机理的客观属性进行反思,得出了类别是档案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是其相互区别的表征的结论(见《档案分类机理分析》,《档案学研究》2007年第二期)。自悟是静思,静谧处的独自思维呵护心中兰台一片净土,学术道德滋养着档案学术生命。自悟是思想着的思想,人们由此可见天地大美,可知宇宙广阔。“大道之妙,归于自得”,[2] 档案学人只有超越自悟方可自得。
读书自悟使得档案学人变得聪明,可以明白许多档案学道理,取得档案学研究的一些成果。但是,世界上的许多理论原创成果不是只靠聪明就可以得到的,其原因是:我们中的大多数聪明人明事明理不明己。档案学人实现自我超越与纯真思维,必须在心悟中实现质的飞跃,由自悟转变到悟自。
2 悟自达真
2.1 什么是悟自?悟自就是学达真性。思维主体向着自己内心发问:什么性格是人的本真性格,我的性格缺陷是什么?老子说:“圣人学道,全在于心。”[3]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人贵有自知之明,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认清自己的性格并加以彻底剖析。笔者以为,人的性格主要分为刚强型(金)、秉直型(木)、柔弱型(水)、火躁型(火)和谋蕴型(土),笔者二十岁出头时,性格如火似木,情浮意躁,刚烈不韧,屡受挫折,在突如其来的一场人生暴风雨中深陷孤独迷茫。通过近十年的自我反省认识到,人的本真性格应当如同人的身体结构,外部皮肤和肌肉柔韧可缓强挫,以柔克刚;内部骨骼刚强,心志坚韧,自强不息。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相得益彰。明白了自身性格缺陷,经过许多年漫长修养之后:内性刚强坚韧似金,天行健自强不息;外性柔和淡泊似水,地势坤厚德载物。
2.2 悟自与自悟的区别。其一:自悟是档案学人由内悟于外,向着外在的档案和管理问题发问,力图解决某些理论问题;悟自是档案学人由外悟于内,在人生挫折时向着自己的内心发问,力图认识并解决档案学人性格缺陷问题。其二:自悟是形而下的思维方法,悟自是形而上的思维方法。陆希生在《名家集注道德经》第十一章中注解:“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者以无为其用,器者以有为其用。”大凡世界,凡器有形,识之为形而下者;道为万物之本,虚无形,识之为形而上者。档案学人由内向外的自悟思维,以有形的实体档案为出发点研究档案学,发表档案学文著可取得教授职称、专家名誉和相应名利地位。档案学人由外向内的悟自思维,是从有形实体档案到无形虚拟档案的概念抽象之后,加以屏蔽;与此同时,档案学人由“自我”过渡到“无我”,跨越“思维之桥”,“真我”在不觉之间发现了“档案真像”。其三:自悟只解决档案学理论中的现象、形式等外部问题,往往是一孔之见,一事之得;悟自才能认识档案学理论中的本质、规律等内部问题,是从历史发展的深度,从宇宙广度上实现档案学理论系统原创。自悟如同身游于兰台田园,在几分忙碌中发现了一些奇花异草,属于有形有利的形而下者收获;悟自如同心游于兰台无限的精神世界之中,“穷神知化”,将千古的兰台文明与现代时空对接,在天地遨游中悟解档案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属于无形无利的形而上之举。 4.2 以心体道,以观其妙。“人之真性,凝于虚无。”[11]“大道虚无,自然生有,天地万类,普因一气而混成,故先在天地以前生。”[12]档案学术之道虚拟地存在于我们周围,隐含于微观以太档案物质颗粒之中。当物我两忘的那一刻,档案学人心如死灰,身同槁木,肉身仿佛不存在,人的一些大脑细胞向外溢出,在空间飘逸,在混沌的宇宙里游荡,可与外部以太颗粒互通互动;空中的以太(档案)颗粒进入人的大脑,以太档案便从人脑混沌中显现;宇空中的以太档案物质颗粒与人脑中的生物档案颗粒同源互感,档案学人大脑中的档案学之道惟恍惟惚,眼不可见其真,心可观其妙。这是一般人根本无法领悟的美妙情景。兰台草根默默无闻,苦读悟自,持恒善性,终于识得档案学之道。贵刊在2010年~2012年期间发表的以太档案系列论文,以实体档案―电子档案―生物档案―以太档案之万古轮回,破解档案本源、档案管理规律和档案学思维规律等重大理论问题。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者,亦是兰台草根。
4.3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性命合道,而气方生。晚成者,气生而后见。”[13]档案学人学达性天,性命合于天道,天人合一,精气由心中神凝而生。“人之气生,乃道也。”[14]档案学人为识道悟自一生,修养心性,不图物欲,若拙之匠,无为近功,求解档案学术之道,大器晚成。大方无隅,知无涯则学无涯。档案学人生命不息,学而不已,悟自不停。一旦档案学人自足,以为大器晚成,必走向反面,心中之道虚影而离。虚于内而形于外的形而下学者心中无道,尽揽人间浮华虚荣;实于内而虚于外的形而上学者得道,必大隐隐于市。
不论老子的厚德载道,还是康熙的学达性天,都真切地反映出了档案学术之道。“大道体虚,博者不知。”[15]“学多者,惑于所闻。”[16]某些学富五车名誉天下的档案学人自认为博学,却是不觉间走向自惑,不可能再有档案学理论原创。反倒是兰台草根,名微身卑,清心寡欲,心志坚韧,厚积道德,学达性天,大器晚成。
大德无私,大智若愚;大功无名,大获无利;大悟无极,大道必隐。
参考文献:
[1] [7] 名家集注道德经(一)[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1:68,59.
[4] [8] [12] [13][14]名家集注道德经(二)[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1:146,124,158,253,255.
[2] [6] [11] [16]名家集注道德经(三)[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1:168,312,248,139.
[3] [9] [15]名家集注道德经(四)[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1:439,437,495.
[5]韩强.重读王阳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60.
[10]何中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三议题.[J]学术研究,2014(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代写代发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