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术论文 > 国际会议学术论文

国际会议学术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国际会议学术论文

  会议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目前已发展成一个全球性的产业。这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会议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国际会议学术论文篇一

  对上海发展国际会议市场的新思考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际会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上海发展国际会议业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世博会前后将是上海国际会议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会议企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国际会议 上海 世博会 PCO DMC

  一、国际会议市场的现状

  会议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目前已发展成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和展览、旅游一样,会议经济能带动当地旅馆、餐饮、通讯、交通、物流等多个行业发展。参会人员也常常进行旅游观光等活动,即商务旅游,这是比休闲旅游更高端的、能带来更高利润的市场。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全世界举办的国际会议中,参加国超过4个、参会外宾人数超过50人的各种国际会议有40万个以上,总开销超过2800亿美元。

  相对展览而言,会议更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鉴于国际会议的巨大市场和对地方经济的显著拉动作用,世界各地除了加大对会议设施的投资外,还专门设立官方或半官方的会议和观光局、会议局、会议办事处等非营利机构在国际会议市场上“争会”。不仅美欧发达国家,周边的韩国、日本、新加坡等都有这样的官方机构,这些机构大多设在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之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会议市场竞争的激烈。

  2006年中国承办了153个大型国际会议,在世界排名为第14位。ICCA的CEO Martin Sirk指出:“中国有潜力拥有国际市场60%的市场份额,但是中国同样将面对诸多的挑战,包括政策法规、会议的审批程序及对于会议市场的基本理解。”同时,我国目前尚无专门负责国际会议的机构,在我国召开的国际会议大多是由有关部委联合举办。上海市旅游委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成立了旅游会展推广中心,2006年、2007年分别聘请了两批民间的“上海会议大使”等,但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的会议营销机构。

  二、上海发展会议业的优劣势分析

  1、上海发展会议业的优势

  上海作为中国的会议中心城市之一,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东移,举办(承办)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全球500强有400家在上海及其周边,因此,上海的公司会议市场十分庞大。上海也举办过APEC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与国际商会年会、环太平洋论坛年会、亚太法官会议、国际引航员大会、财富论坛等多个高层次国际性会议,具有较好的声誉和基础。这些正是上海举办国际会议的优势所在。

  2、上海发展会议业的劣势

  上海协会总部和科研院校相对较少,缺乏政治中心的资源及驻华国际组织,而且上海的商务成本越来越高,星级酒店尚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在会议高峰时段,高星级酒店的客房和会场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酒店价格甚至在整个亚洲地区都名列前茅,这种情况导致上海的办会成本急速上升。加上亚洲一大批“会议新秀城市”的挑战,使得上海在2006年主办的国际会议数量出现了下降。当然,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以及上海的经济龙头地位不变,尤其是上海即将举办世博会,这将使上海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必然有更多的国际会议选择上海。

  据ICCA的排名,2006年上海举办了39次国际性会议,在国际会议城市中排名仅第31位,而且远远落后于北京(北京在2006年召开了65次国际会议,名列第13位)。上海召开的国际会议规模也较小,2006年营业额仅为50亿到55亿元人民币,主要集中在各类以中国各级政府主办召开的会议以及小型的国际会议、商业性会议;2006年在上海举办的规模超过1000人的国际性会议为12个。

  目前,上海的大型会议中心只有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拥有二十多个规格不同、人数不等(15人―3000人)的会议场馆和一个滨江大酒店,7楼上海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无柱大厅(面积4400平米,最多可容纳4000人与会),还没有能力举办四五千人以上规模的大型国际会议。

  上海正在加紧建设世博会园区的永久性建筑之一――世博中心,它的规模大大超过国际会议中心,将填补上海更大型国际会议场所的空白。在世博中心,会议大厅、庆典大厅、活动大厅均达到6000平方米,可容纳6000人与会,此外还有固定座位的代表会议厅、政务会议厅以及至少80个小型会议室。

  三、国际会议的发展趋势

  1、中小会议迅速增加,国际会议出现大型化的趋势

  2007年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与会者超万人;2006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常年大会有20140人出席;2006年美国眼科学会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年会有27249位代表参会;2007年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在厦门举办了为期7天、4000人与会的公司大会;2007年在三亚召开的韩国安利年会共有5000人参加……。

  近年来,国际会议的发展出现了两方面的变化:中小会议的大量增加使平均参会人数持续下降,但大型国际会议却越开越大。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社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需要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协调;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日趋增大的规模也使得公司年会的人数越来越多。

  2、专业化分工日趋显著

  在会议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与会者对会议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由此形成了“专业会议组织者(PCO)”与“目的地管理公司(DMC)”的分工体系。PCO主要是招徕和统筹安排会议和展览的专业公司和个人,DMC主要是会议的实施和接待工作的公司。国际会议的举办通常都是由PCO进行组织,在选定目的地城市之后,将会展服务(MICE)和主题活动交DMC公司负责。

  (1)PCO是会展业的核心,主要是依据合约提供专业的人力及技术、设备来协助处理从规划、筹备、注册、会展到结案的工作。PCO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会议或展览活动的策划、政府协调、客户招徕、财务管理和质量控制等。PCO角色可以是顾问、行政助理或创意提供者,在组委会和服务供应商之间起到纽带的作用。大型的国际会议只有借助专业会议服务公司才能顺利召开,这也是PCO在国际上备受重视的原因。总部位于日内瓦的MCI公司有着20年的会议组织经验,2006年的营业额达到了11亿美元,是欧洲最大的PCO公司。此外,布里斯本的Intermedia会展管理公司、香港的国际会议顾问公司等都是国际上优秀的PCO公司。

  为了规范各国PCO公司的行为,1968年成立了会议组织者协会(IAPCO)。世界上大型展览公司几乎都已进入中国,但PCO公司至今只有欧洲的MCI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这或许与ICCA的Sirk先生指出的诸多挑战有关。

  (2)DMC将会议展览所需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为会议展览定制更专业、更全面的目的地所需的一切服务,弥补了传统的会议公司、旅行社等的服务功能缺陷。DMC的全方位服务包括:策划组织安排国内外会议、展览、奖励等旅游,以及其延伸的观光旅游;策划组织安排国内外专业学术论坛、峰会、培训等活动;其他特殊服务,如餐饮、宴会、娱乐、旅馆预定、交通、导游等。DMC公司的出现,反映了会议业的集成化、活动的多样化、服务的个性化趋势。

  但是,PCO与DMC的分工也是相对的,要成为一流的DMC必须具有一流的PCO能力。管理泰国曼谷诗丽吉王后国家会展中心的NCC集团公司就成立了NCC PCO公司专门从事会议的组织。

  四、对上海国际会议业发展的思考

  上海要发展会议经济,提升城市内涵和品位,打造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重视国际会议产业的发展。

  1、要有鼓励发展国际会议业的市场环境

  政府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上海在硬件环境上已经具备了承办大型国际会议的条件,但是在相关政策和制度方面还需要政府部门更多的支持。

  2、要在民间会议大使的层面进行城市营销和整体协调

  会议局的工作主要是宣传和推介本地的会议资源,代表本地会议机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并通过会员制的形式,为会展中心、宾馆、饭店、旅行社、物流等相关企业提供咨询、推介等服务。既统一了市场,又内化了收益。会议局的整体竞争力是单个会议中心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各相关企业也可以在本地承办的国际会议中分享高额收益。上海目前还缺乏这样的协会组织,其相关职能分散在各个专业协会之中,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3、本土会议公司要增强对产业链资源的整合能力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就是产业链的竞争,单纯靠主办单位和承办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去揽“会”,难免会陷于困局。这也正是PCO公司和DMC公司存在的理由和其核心能力所在。只有微观主体具有竞争的实力,上海打造一流的国际会议城市才有基础,但是长期以来本地的展会公司“重展轻会”,会议尤其是国际会议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应的专业人才队伍和经营经验还相当缺乏。

  2010年上海市将迎来世博盛会,在世博会前后,将有大量的商务旅游和国际会议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召开,这将是本地国际会议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我们相信,在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会议业必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在发展城市经济的过程中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Tony Rogers著,杨瑟等译:会议的组织管理与营销[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过聚荣:2006―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国际会议学术论文篇二

  我国国际会议产业发展状况简析

  摘要:会议市场已进入商业化时代,很多国家把企业、国家及组织的会议活动视为重要的产业来经营。随着国际会议举办形式的复杂性提高,让各国举办国际会议更加积极和谨慎。本文在分析全球与我国国际会议市场的发展状况,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会议、ICCA、UIA、城市、市场化

  一、国际会议

  会议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在社会演进的过程中,会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科技越是进步、信息越是发达,人际交?越多元的状态下,围绕在你我生活周遭的尽是以会议型态出现的相关活动,并成为重要信息与知识的来源,?如具国际官方会议代表的APEC、WTO会议, 或企业的项目会议、公司业务会报等,这些会议的提案及决议将会影响生活的每一层面。根据美国专业会议管理协会(Proessional Conventio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PCMA)的定义,会议是两个或以上的人在设计和规范的程序下进?知识与情感的交流沟通以得到共同目的的完成。

  追溯会议产业起源,据奥地?人自称,会议乃是起源于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此会议兼具社交性与实质性。人们借由会议对相关议题进行相互讨论,甚至有些议题会影响他国,吸引许多国内外与会人士热烈参与。于是,国际会议在此背景下因应而生。因此,成立于1907年的国际协会联盟(Un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UIA)与1962的国际会议协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Convention Association, ICCA),便在此需求下产生,是目前国际会议界最具代表性 的社团之一。但另有一说法,有学者认为正式国际会议最早起源于1981在意大利举行的医学会议。总之,姑且不论国际会议起源于何时,由上述可知欧洲是近代国际会议最早起源之处。

  有关国际会议定义的诠释,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本文基于国际会议起源于欧洲,整理了“国际会议协会(ICCA)”与“国际协会联盟(UIA)”两个在欧洲最具权威的国际会议组织,以及所作的定义,汇整如表1所示。

  表1 国际会议相关定义汇总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综合以上两个组织对国际会议门坎的评定标准,本文认为国际会议举办条件至少须符合以下三项才可称之为“国际会议”:(1)固定性会议;(2)轮流在3个以上的国家举行;(3)与会人数至少50人以上。

  国际会议的分类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会议的规模、参会人员的数量、会议的目的等多种标准来细分,因此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有一种分类是根据发起人来分的,因为发起人往往决定了会议的种类和所需的服务。根据这一标准,国际会议主要包括协会型会议和企业会议两种,如下图所示。

  目前国际间的统计资料主要是针对协会型会议。

  二、国际会议发展现状

  1.世界国际会议状况

  今年来世界国际会议状况是不断成长,许多城市也把发展国际会议视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策略。目前以发展会议产业作为国家政策的欧美各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与日本等国,均以“MICE”来界定会议产业的范畴。以下就全球会议产业的发展情况加以探讨。

  国际会议协会(ICCA)数据资料仅统计学会、协会所举办的各种国际会议,此统计方式有别于UIA的统计方式。本文依ICCA于2011年公布最新数据资料,就地区市场占有率、国家排名、城市排名加以说明。

  (1)地区占有率。1999年全球有56.8%的国际会议在欧洲举办,至2010年减少至54%的占有率,澳美洲1999年的举办数量占14.5%,至2010年衰退至11%,澳洲自1999年的3.8%渐渐减少至2008年的3%,非洲地区这10年来维持着2.5%的占有率,亚洲地区则自1999年15.6%的占有率成长至2010年达18.6%,相较其它各洲的持平及衰退,亚洲地区却成长达3%,此印证亚洲将成为全球会议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2)国家排名。以“国家”作为区分的观点来看,2010年国际会议举办次数前10名分别为美国、德国、西班牙、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中国、巴西、新西兰在前10名中,欧洲国家占了6个,亚洲地区只有中国、日本挤进前10名,详见下表。国际会议协会(ICCA)分析指出,欧美会议产业的发展历史较早,全球约有64%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欧洲,23%设在北美洲,促使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会议市场,由上述可得到验证。

  (3)城市排名。以“城市”作为基础,2010年的国际会议举办次数由高至低的前10名为:维也纳、巴塞隆纳、巴黎、柏林、新加坡、马德里、伊斯坦布尔、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及悉尼;在前10个城市中,欧洲城市占了9个城市;而亚洲的新加坡排名第5。在会议产业最发达的巴塞隆纳、维也纳等知名城市,每年经济收入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会议产值,因此纷纷争取国际会议前往该国举办,并积极造就一个会议观光城市;而在亚洲地区,较早兴起会议产业的新加坡,则视会议为旅游业的延伸,每场会议都有一定数量的参会者,在当地的消费或者观光带动了其它产业发展。2010年,新加坡在整体旅游市场的表现上,不仅缔造了1,000万的观光人数,也为新加坡带进148亿新元的收益,奖励旅游的推波助澜,大幅提升新加坡整体旅游市场。国际协会联盟(Un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UIA)连续25年将新加坡评选为“亚洲最佳会议城市”,成为全球会议产业的新势力。新加坡很早就对会议产业给予充分重视,并把会议产业列为一项重要的无烟工业;在此也反映了新加坡推广会议奖励旅游的成就非凡。

  2.中国国际会议状况

  国际会议是我国业界最感兴趣的一类会议,特别是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打造“国际会议之都”和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下,国际会议的数量更引人关注,我国很多城市都被冠以“国际会议之都”。根据ICCA 的《2010 年会议统计报告》中对全世界300多个城市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进行排序,我国大陆仅有 8个城市榜上有名(参见表4)。

  表4 2001-2010年各城市国际会议举办数量一览表

  根据迈点网的《2010年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统计给出了我国举办国际会议数量的城市排序,这些数据也给中国会议产业界一个定量的概念。从会议市场来分,不同会议市场的国际会议数量相差很大,如下表所示。

  表5 2010各类会议市场举办国际会议市场数量

  从上表统计结果来看,我国所举办的会议中仅有1.3%属于国际会议。其中社团会议中中国国际会议的比例最高,达到4.2%,这是由于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组织的机构和个人主要来自于社团组织。事业单位会议和政府会议中的国际会议的比例相近,比例相差仅0.2%。只有公司会议中的国际会议最少,平均每250个会议中才有一个是国际会议。

  表6 2010年举办国际会议的城市排名

  注:统计的数字与ICCA的数据有出入是因为统计的标准有所不

  同,这在前文已做了解释。

  如上表所示,国际会议举办城市第一和第二位的分别是北京和上海,共计64个会议,占所统计的国际会议总量的占所统计到的国际会议总量的66%。排在第三位的是成都。最近几年在成都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增加较多,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际交通便利,成都双流机场的国际航班数量在我国所有机场中排在第四位,有多次航班直达欧洲和北美。其二是成都政府的会展机构——博览局将促进本地区国际会议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展馆的面积不断扩展。

  三、中国国际会议的问题

  从世界国际会议、亚洲国际会议及我国的国际会议的发展现状看,国际会议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且发展潜能无限。但是2011年2月28日,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外交部近日联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在全球国际会议发展呈现快速发展的时机,我国却对在华举办国际会议严格控制,这一举措目的不是打击,而是针对目前国内国际会议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促进会议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在华举办国际会议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会议数量增多,费用极高

  目前我国能举办国际会议的单位很多,各家互相攀比,造成的后果就是国家的财政支出很高,因为国际会议在中国开,很多费用是由我国承担的,且很多要动用国家财政拨款给予费用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名不副实的国际会议正在大行其道。与此同时,一些城市还盲目修建豪华大型会议中心,甚至建造多个,主会场极大,分会场极多,而使用效率极低,可想而知浪费是必然的。

  2.会议质量不高,缺乏品牌

  在众多的国际会议中,有一些所谓的国际会议根本没有任何价值,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究其原因,一是论文指标和背后涉及的学术利益,参加国际会议做口头报告或墙报能被认作国际论文发表,还有一些国家科研评审机构,把组织“国际会议”当成工作业绩指标来完成,所以会议的质量可想而知。我国也有一些自主品牌的国际会议,但是高端的还是太少的,没有高端的内容,只为了品牌而品牌也是不会有实质性的发展的。

  四、如何提升我国国际会议产业

  1.发挥政府力量,规范国际会议市场

  要提升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国际会议目的地,必须要由政府相关机构来加以支援和协助,此外,也需要政府与会议相关机构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政府协助推动对国际会议产业的中、长期计划。因此,政府的力量对于推广国际会议而言,是十分具有效益的。当然,在建立会议产业的相关法律及法规上,政府应发挥其能力,使整体产业更有制度及依规,这样,才能更增进相关机构的组织能力,强化国际会议的整体产业健全发展,使我国国际会议产业达到国际级的一流水平。除了目前出台的这部《通知》,为规范发展,以后还将陆续出台其他有关会议业的一些标准和规范。最后,可借由政府与民间的合作,进一步收集与调查世界国际会议产业的资讯,改善整体效能,强化整体竞争力,以提升我国会议的名声。

  2.有计划的市场化运作国际会议

  在国外,除一些特殊的、具有国际高端性质的国际性会议由政府来主导外,绝大多数的行业性的、研讨性的、交流性的国际会议,都是有市场来操办的,而且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国际性会议,不仅不需要政府投入,还能够在盈利后缴税。因此,在我国是否也可以把一些会议的主办权、承办权交给市场,由市场来运作呢?答案是肯定的,会议市场的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是会议乃至会展产业发展的趋势,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这也是与国际化接轨的必由之路。

  但是因为我国会议产业本身发展的限制,以及各地方在承办国际会议的能力、资源参差不齐,想要一步到位的在全国推广市场化运作也不切实际,而且在运作过程中还要面对各种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可以选择在北京、上海这些国际会议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实施纯市场化的运作。等到其发展成一定规模时,后进的城市可以借鉴其经验来市场化运作。

  3.提升国际会议质量,打造品牌会议

  举办一场会议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要办好一个会议,塑造品牌,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却是没那么容易的,会议产业需要可持续发展。不管一个会议的规模有多大,整个会议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不能缺少的。一个会议的成功取决于人,因此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其次主办方在会议的名称、主题、会议的内容设计、视觉设计、表现方式、营销手段等各个方面,也要更加注重塑造会议的品牌形象,以提高会议品牌的竞争力。第三,会议策划的创新。一次会议的举办,要想提高参会者的参与度,提高在会议内容和服务质量方面的体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参考文献:

  [1]迈点网http://res.meadin.com/IndustryRepo rt/2011-12-2/111227026_2.shtml.

  [2]林彦行 葉育翰(2010):透析国际会议竞标构面与成功契机。台湾经济研究月刊,33(2),58-67.

  [3]Amit, R. & Paul J. Shoemaker, (1993),“Strategic Asset and Organizational Rent,"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4, 33-46.

  [4]Baloglu, S., & Love, C. (2001). Association meeting planners‘ perceptions of fivemajor convention cities: Results of the pretest. Journal of Convention &Exhibition Management, 3(1), 21-30.

216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