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精选
健康的含义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因此,一个人保持心理健康对健康防病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保持心理健康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保持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篇一:《试谈如何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对大学生非常重要。所以探讨如何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
对每个人来说,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现在的大学生正面临着比以前更多的心理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心理健康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压力很大,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
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怎样才算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呢,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想提高综合素质,必须先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内容。
要不断优化良好的校园环境。这是“硬件”条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和谐氛围,我们学校正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在进行紧张的建设之中。应该说高品位的、愉悦宽松的校园环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如充足宽敞的教学大楼、设备齐全的实验室、资料丰富的图书馆、居住舒适的学生公寓以及优美的校园等,为陶冶大学生情操,培育高尚的人格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认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这属于“软件”条件。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有丰富的主观世界,而它的核心,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大学生人群中有一种观点,大学不逃课不叫上大学,公开主张逃课,考试作弊不以为然,泡网吧、穿奇装异服是有个性,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生价值观,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期望。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所学校,但由于个人的理想追求期望不同,所走的道路也不同。我们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跟就业设计和专业规划指导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制定出明确的、分阶段的、可操作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奋斗目标,从而使大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培养起良好的心态。
提高抗挫折能力,掌握克服挫折的方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经受失败和挫折是经常的事,但是人们对失败、挫折的感受不同,实质上是人们的心理反应不同。例如,一个人上街被偷了丢了钱包,这是客观事实,但是人们对丢钱包这个事的感受却可能不一样,可能对此漠然处之,也可能感到惊天动地。心理挫折实际上是一种感受,不是客观存在,人们可以通过心理的调整加以解决。 消除挫折给大学生带来痛苦的方法:
自我安慰法,伊索寓言有个故事:“有只狐狸原来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无奈总是找不着,最后只找到了一只酸柠檬。这实在是一件不得已的事情,但狐狸却说:„哎呀,这种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就是自我安慰法。当自己的欲求实在无法得到满足时,不要再想它有什么好处,而是强化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的好处,借此来减轻消除内心痛苦失望情绪。
自我宣泄法,所谓自我宣泄是指挫折所产生的能量通过自身一些活动,及时地发泄出来,促使心理得到平衡,情绪得到稳定的方法。当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适应不良,遇到矛盾冲突,遭受挫折时,会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得不到及时的发泄,便会危害身体,消磨意志情绪升华法,这是较高水平的情绪宣泄,也就是把情绪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自己发展进步有利的方面去。例如,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曾为自己的身材矮小和家庭贫困而自卑,立志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家败,9岁辍学谋生,11岁亡父,不甘命运摆布成为他一生奋斗的动力。他们成功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为眼前的挫折所羁绊,通过情感升华,最后发展成为社会活动能力卓越、在事业上十分坚强有力的人物。
心理丰富法,现在大学生中存在不少心理贫困的人。其实,人的知识重要,但智力更重要,知识是死的,智力是活的。人的智力重要,但素质更重要,你的智力再好,素质不好也不行。人的素质重要,但态度更重要,你有素质,但没有主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同样不行。所以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态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工作非常重要,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年轻的大学生应该热情奔放、朝气蓬勃,但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性格孤僻,将心理封闭起来,遭遇到挫折、误解、冷落就可能引发个人的迷茫、抑郁甚至暴戾等。于是有人选择自杀,因为丧失了生活信心;也有人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伤害他人,因为刹那间的爆发使之丧失了冷静与理智。面对日益显现的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犯罪的现象,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如何引导大学生心理走向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吴建玲《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训练》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张大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清华大学出版社
保持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篇二:《浅谈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人问题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度正在逐步提高。由过去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发展到如今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的心理是健康身体的保证。长寿靠养生,养身先养心,心理养生已成为新时代一项备受关注的健康新课题,只有心身健康了,老年人才能尽享天寿之年,做到老有所悟,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本文就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谈一些看法:
一、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分析
人到了老年期,身体和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改变。
一是生理机能出现衰退。脑功能开始衰退:老年人的脑神经细胞减少,脑组织发生萎缩,脑血流量减少,脑细胞新陈代谢减慢等,使脑功能受损害,从而出现了精神衰退症状,记忆减退,思维能力下降,情绪不稳,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来刺激的应对能力下降。躯体的衰退: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器官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衰退,出现视力减退、幻听、动作迟缓、肌力减退等衰老症状,使老年人产生了人老体衰的"老化感",常常为之精神不振、悲观和抑郁。
二是老年慢性疾病的产生。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改变,各组织、器官储备能力减退,导致一些常见的老年慢性疾病。据统计,城市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74%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这些患病者中,约26.5%的人生活轻度不能自理,6.8%生活中度不能自理,4.5%完全不能自理。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老年人经常需要面对不健康和疾病状态,甚至受到死亡的威胁,从而产生不安、恐惧和焦虑、抑郁的情感,有时甚至会产生绝望感。
三是社会心理因素发生扭转。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形式急剧变化,从退休前按部就班工作变成退休后整日清闲,如果老年人的身心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思想上就会空虚,精神上就没有寄托,进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受,有时会表现为沉默寡言、忧愁、闷闷不乐。老年人退休后社交活动减少,与工作单位、朋友、邻居联系减少,与亲戚之间的往来有时也要子女代劳,生活范围变得狭窄,与他人关系日益疏远,心理上便会产生孤独无伴之感,有时还会继发抑郁、多疑等倾向。在家庭关系中,老年人的子女成家立业、独立门户,出现了所谓的"空巢"现象,如果配偶亡故,老年人的孤独感愈发加重,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疾患。调查显示,我国70%老年人有心理障碍,27%老年人有抑郁心理。
二、保持心理健康,安享幸福晚年
(一)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需要老年工作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些有益活动。比如,定期开展老年心理健康指导,做好老年人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老年人缓解各种心理压力。
(二)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需要儿女、亲友的配合,关心与呵护。老年人退休后大多独居,长期以来会出现孤僻、抑郁、固执等多种心理问题,子女应多抽出一些时间回家看看老人,设身处地地体谅老人的物质和情感需要,及时缓解老年人的情绪压力,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有条件的家庭还是应该尽可能地陪伴在老人身边,让老人体会家庭的温暖,增加他们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机会。作为晚辈,遇事不要和老人斤斤计较,更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老人,而应该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分析和引导,循序渐进地改善老年人偏执固执的看法和做法。
(三)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更需要老年人学会自我调适。
1、学会与快乐为伍,把握好快乐:古人说"忧则伤身,乐则长寿",可见老年人应该常使自己保持愉快。大量调查证明,长寿者多豁达乐观,胸襟开阔。愉快的心情特别是乐观情绪被誉为长寿的精神营养,它胜过一切灵丹妙药。然而快乐的心情不会自己送上门来,它需要自己去培养和寻找。老年人已走过了很长的人生道路,考虑问题时不能要求太高,要豁达大度,要克服攀比、计较、固执的心态,要学会自己去寻找乐趣,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如欣赏艺术、听听音乐、跳舞、书法、旅游、写作,要多参加各种业余活动,提高情趣、活跃思想、养性颐情、增长知识,使自己乐而忘忧。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培养"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与众同乐"、"劳动中乐"的"五乐"精神,有了这些就具备了健康长寿的条件。
2、学会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中国长寿学研究者胡夫兰指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早亡的就是不健康的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了。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也证实,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对人的衰老起着延缓作用。学会控制情绪对健康长寿是十分有利的:首先,和忧郁诀别。悲痛时设法恢复平静情绪,可到公园散心、听音乐、看电影或投身于工作之中,以此冲淡不快情绪和悲伤心情。其次,清除情绪垃圾。把不快情绪向可信的亲友诉说,也可以自己向自己倾诉,不要让不愉快的情绪淤积在心里,要学会清除情绪的垃圾,减少心头的压抑。再次,万事当前"静"为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地分析面对的情况,保持冷静,决不要怒气冲天,大怒、大悲。
3、学会放弃孤独,远离孤独:孤独往往被人们当成老年人的专利。老年人退休了,不参加任何工作,社交面窄了,性格慢慢变得比较内向,容易把自己与外界分开,孤独自然会不期而至。还有些老年人的子女长大成人后,组成了自己的家庭,不再和老人们一起住,老人独守家中,难免会感到孤独。有的老年人因老伴辞世,更感到忧郁苦闷、精神孤独。老年人不应把自己封闭起来,要积极适应新变化,自信有能力建立新生活。要多与外界接触、联系,参加适合老年人的聚会,到公园里打拳、下棋,交同龄的朋友,多与人交流,自我丰富日常生活,慢慢跳出孤独的圈子。
4、学会摆脱依赖心理,增强自我照顾能力: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心理。依赖心理的产生是消极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对健康是不利的。对于老年人来讲,容易出现依赖心理的原因是由于衰老、机体功能减退、活动能力受到限制、应激反应等因素。人到老年,身体和心理都变得比较脆弱,家庭、生活一旦遇到困难,失去各方面支持的情况下,身心便会受到严重打击,对未来便会失去信心,情绪消沉,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老年人要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巩固和强化自我护理能力,避免过分依赖他人护理,增强老年人生活的信心,保持老年人的自尊。老年人还要敢于面对现实,应当正确面对子女成家立业离开家的现实,不过高期望和依赖子女对自身的照顾,要善于利用现代通信工具与子女沟通。
5、心态要年轻,永葆青春活力: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但人可以延缓自己衰老的速度,可以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老年期的确是人生的最后一站,在这一站到来之际,老年人对自身的问题、对老年要树立一个新的观念,不要用等待的态度对待这最后一站,而应该继续迎接新的挑战。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老年人看上去精神萎靡,老态龙钟,而有的老年人银须白发,童心未泯,诙谐幽默、乐观自在,嬉戏玩耍和青年及幼儿打闹逗趣,广交朋友、优哉乐哉,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保持青春活力。这些不同的表现与他们对待老年期的态度有着必然的联系。老年人不要总是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应当把自己的思想从沉默等待、孤独乏味中解放出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丰富生活的兴趣,积极地去寻找快乐幸福,勇敢地到社会中去、到朋友中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潇洒生活,使自己永葆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 何烨、海向军著《老人力》 ,中国商务出版社;
[2] 孙颖心著《老年心理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保持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