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mooc积极心理学论文2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Sheldon, King,2001)。它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随着积极理念的影响日益凸显,结合团体咨询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国内外研究也渐渐增多,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篇mooc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mooc积极心理学论文一

  一、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误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家庭愈加重视家庭教育,教育方法从单纯的经验式、简单化教育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教育转变,教育方式也在由情感说教型向情理交融的榜样示范型转变。〔1〕这些转变是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表现,同时也积极推动着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但我国的家庭教育仍然存在着不少误区,主要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误区

  当前,多数家长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其教育观念依然陈旧,他们仍把教育子女的重心放在孩子的成绩上,忽视了对孩子心理素质、个性品行与德育的培养。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必然违背了家庭教育的规律,给孩子背上沉重的负担,使孩子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造成孩子心理逆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家庭教育内容的误区

  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的欠科学性和规划性,家长没有给孩子制定出一个很好的规划,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内容及要求,随父母的一时冲动而决定,只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教育孩子;许多家长更是把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对于不符合家长要求的兴趣与爱好给以粗暴的“扼制”,忽视子女的内心感受,结果造成孩子的特长没有发挥出来,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与进取精神。

  (三)家庭教育方法的误区

  家庭教育方法的误区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棍棒教育:父母缺少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只是以打骂孩子来达到自己的期望值,这种教育方式极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形成畸形性格。放任自流:父母不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任其发展,当达不到期望值时,又对孩子横加指责,其结果必然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惯,荒废了学业。溺爱型教育:就是对孩子过分的宠爱、娇惯,对孩子的正当不正当的要求不加区分地一味满足,这种教育方式必然养成孩子的自私、骄横、惟我独尊的性格。报复型教育:就是教育孩子“以牙还牙”,这种以错纠错、怂恿报复的教育结果,让孩子误认为打人有理、报复正确,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家庭教育环境的误区

  主要表现为不良的家庭关系与不健康的家庭文化。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的增多,家庭关系也出现了新课题。家庭关系的不良,主要表现在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上。〔2〕有的吵闹打骂、不冷不热或沉默对抗、冷嘲热讽等等,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素质造成不良的影响。其次,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正如梅兰芳的儿子会唱京剧,侯宝林的儿子会说相声;然而,许多家长往往忽视了对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特别是有些家长经常赌博等,孩子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又怎能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呢?

  二、家庭教育误区的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及影响。家庭教育在多层次、全方位的国民教育大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许多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使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许多偏差。

  (一)对家庭教育中受教育者的认识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是构成家庭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3〕家长对受教育者的认识,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不论家长是否明确意识到自己是怎样对子女进行认识的,这种认识在家庭教育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方式和家庭教育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可能是受传统学校教育或历史习惯的影响,不少家长对孩子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发展的个体认识不足,没有关注到孩子的优点;在这些家长心目中,孩子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被动的个体。因此,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自主发展的能动性就被压抑了,这就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4〕

  (二)教育者自身水平的影响

  家庭中的长者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行和人格,对家庭中的年幼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因素,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因此,家长的心理品质、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做事有毅力、对人比较宽容真诚,积极乐观,那么他的这些品质就会不经意间推动着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相反,如果家长本身素质就不好,言行粗俗,自私自利,又怎么能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教育好子女呢?

  (三)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关系和谐民主、家庭成员间相互尊重理解,使子女从小就受到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而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习惯。〔5〕但是,有一些家庭经常发生冲突,使子女常处于担心受怕的环境中,给子女造成心灵上的痛苦,尤其是家庭破裂而导致经济拮据、父母角色的变化等都会改变他们努力养育孩子的方式。这一改变让孩子措手不及,一时间无法调适从而容易产生抑郁、悲观、不安全依恋和憎恨等心理障碍。因此,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

  三、积极心理学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如人的发展潜力、美德、幸福感、宽恕、感恩等,它是2世纪末由美国前任心理学会主席E.P.Seligman等人倡议的,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试图以一种不同于传统主流心理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去诠释和实践心理学。〔6〕积极心理学作为当代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股积极思潮,其成果对于家庭教育的实践,特别是对如何促进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一)善用赏识教育

  积极心理学主张从“积极”入手,关注人们的积极潜能和积极品质,用一种开放性和欣赏性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重视人身上的优点和积极力量。作为家长,要革新家庭教育的传统观念,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优势,采用积极教育的方法。即:强调家庭教育并不只是对孩子矫正错误、改造问题,不能总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做错的事情上,而是要主动发掘与研究孩子的各种积极品质和闪光点,并在实践中进行扩展和培育这些品质。家长要善于观察,创建一种积极的环境来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不是给以过多的控制和约束。家长要看到孩子是一个能动的独立的个体,要尽可能地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通过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孩子面对困难,善于用赞扬的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潜能。在生活中,家长应该多用赏识教育,即以人性为基础,以赏识为先导,这样便于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如孩子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就要及时表扬他,让他感受获得赞赏的喜悦,这样就会起到强化的作用。同时,家长们还要看到,随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独立性会增强,理性抽象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开始喜欢怀疑、争论,对别人的意见不随便盲从。对于他们,家长不应该对其严加呵斥和训导,而应该以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语言对待,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克服自卑心理,体会美好人生。

  (二)重视孩子积极人格的塑造

  积极心理学主张,人生来就有积极的心理元素,真正积极的、美好的人性品质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认为积极的人格特质是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内驱力。〔7〕心理学家认为,激发出人性中的那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宽容、责任、利他,人就会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因此,家长应该更注重对子女道德品质和积极人格的培养,要认识到成绩、分数并不是一切,不要过分地追求高分数、高学历,而是要加强对孩子进行积极的人格教育。所谓人格教育,通俗来说就是要教孩子学会做人,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能够分清是非对错,学会承担责任,让他们在良好品格的形成中体会到快乐。〔8〕人格是人个性的社会化过程,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品质,包括对生命的珍惜、对理想追求和执着、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感、有爱的能力等;要教育孩子从小学会团结友爱,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懂得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所以,家长不仅要培养一个智商高的孩子,更要培养一个幸福、快乐的孩子。

  (三)学会换位思考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人的主观体验,重点研究主观幸福感和快乐以及各种积极情感体验的作用,这对家长教育孩子有重要的启示。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愿望与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家长要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人生追求,而不是父母理想的实现者。所以,家长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多与孩子交流,要设身处地从孩子的立场观察、思考问题,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要意识到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等,做父母的要顺应孩子生理、心理的成长,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多进行平等的、民主的心灵沟通。同时,还要教孩子多关注积极情绪,如幸福、乐观、满足、自信、宽容和希望等。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比消极的情绪更能促进学习、提高智力且还有助于扩大人的心理资源,更加有利于人们发挥潜能。这种积极性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永久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它能引导人们在幸福感中做事。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情感,使孩子能够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四)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经验大多数是从环境中获得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良好的家庭氛围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在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下,更能使孩子学会对人的互助、互爱,使孩子的情绪、品质得到和谐的发展。所以,家长应该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家庭人文环境,开展幼儿性格、气质、兴趣和能力方面的教育,并在家长和子女的合作与沟通中,使孩子的安全、归属、尊重和成就需要得到充分满足。这就需要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身作则,因为一个家庭的文化氛围关键还是取决于家长的兴趣、爱好和修养。所以,搞好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家长积极的人格特质的影响。因此,要求家长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情绪控制力,用全新的观念和方法去教育孩子,使教育观念更加合理化,教育内容更加科学化,教养方式更加民主化,同时努力构建融洽的家庭气氛,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的乐园。只有健康的家庭文化生活,才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乐观、宽容、幸福和爱的力量等概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提供的以人们自身积极力量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弥补了传统家庭教育的不足,对于恢复家庭教育应有的功能和使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mooc积极心理学论文二

  从积极心理学感受幸福

  幸福可以提升,也可以学习。积极心理学让我更加明白幸福是什么!

  1、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

  奥运会银牌得主和铜牌得主相比谁最幸福,在我们外人看来,肯定是银牌的主要幸福得多,然而实验证明:无论是在领奖台上还是在赛后,铜牌得主的幸福感指数都要比银牌得主高。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奥运会银牌得主与金牌得主比,而铜牌得主与第四名相比,所以,银牌得主的满意度幸福感比较低。

  2、幸福需要经常“晒太阳”。

  有人说幸福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了。其实不然,经常把自己的幸福,说出来,晒出来。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是一种信念,主动晒幸福可以减轻压力,“晒”幸福也可以提升自信。在现实生活中,有分寸地把自己私人方面的信息显示给他人,让别人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本身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心里的秘密越多,压力越大,幸福感也就越差,总是担心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知晓,长期下去心理会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人们在不停地寻求着宣泄的途径,把秘密以某种方式说出来,也是对压力的一种释放。因此主动晒幸福可以减轻压力,也可以提升自信。

  3、幸福需要留住。

  幸福的时光需要保留,但若干年后,当时的一张照片、一个小纪念品,甚至是当年和孩子一起折的那个纸飞机,都会成为我们打开我们幸福的闸门。所以,我们不要忽略那些生活中的那些小仪式,多拍幸福照、举行高兴的仪式、记录开心故事,保持快乐,让幸福定义住。

  4、小小慈善可以带来大大的幸福。

  记得前两天去KFC花17元买了一个汉堡和一杯可乐,20元钱给了服务员,正在等她找我3元钱,而她却微笑着对我说:“女士,您愿意捐出您的3元钱为贫困山区的儿童吗?”当时听到她的话,我先是一愣,随后和她相视一笑,说:“我愿意。”从KFC出来,手里拿着送给我的三张感谢卡,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现在我明白了,那种干就是幸福。这也就是积极心理学里讲的“practice acts of kindness ”----做不特定对象的慈善行为可以提高幸福感。

mooc积极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1.MOOC背景下的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论文

2.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如何看待"幕课"

3.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论文

4.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研究论文

5.积极心理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6.积极心理学在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探讨论文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5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