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开拓新时代心灵教育对新时期大学生心理教育进行研究论文

开拓新时代心灵教育对新时期大学生心理教育进行研究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开拓新时代心灵教育对新时期大学生心理教育进行研究论文

  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开拓新时代心灵教育对新时期大学生心理教育进行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开拓新时代心灵教育对新时期大学生心理教育进行研究全文如下: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日益复杂的外界以及自身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高校正常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开展。为此,积极的进行大学生心理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构建和谐校园至关重要。新时期,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需要积极的进行创新。

  一、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对高校而言,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需要构建相应的教育体系。学校要注重健全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信息渠道和快速危机反应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各学院年末工作考评;设立心理健康专项经费,打造专兼职心理教师团队、学院心理辅导员、学生同辈咨询团等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构建全面覆盖、无缝对接、及时有效、动态跟踪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学校可以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其中,团体辅导室既可用于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辅导,也可用于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小型培训,这样可大幅提高心理干预的实效性。建立班级心理气象员、院级心理辅导站、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与医校合作专业医院“四级联动”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危机预警与处置工作体系,形成心理危机信息实时报送制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与心理危机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切实构建起大学生心理危机快速反应机制。

  建构信息化沟通途径,利用人人网、微信、易信等网络途径宣传心理知识、传递心理信息。建立网络心理测评系统、心理中心与院系心理辅导员信息工作平台等;不断完善信息报送制度,日常工作月报,心理异常学生日报,保证沟通渠道及时畅通。拓展的心理咨询服务渠道“,多形式、全覆盖”自主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网站,网站定期更新心理健康知识、提前预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时答复学生咨询;开通心理健康热线,有专职心理咨询师守候学生求助电话;开设心理健康工作QQ群、“心灵有约”微信、“心理助手”微博,让学生拿起手机即可向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敞开心扉、获得帮助。构建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宣传普及、课堂教育、团体辅导“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心灵关怀模式,建立了专业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二、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的进行大学生心理教育,还需要积极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各高校要注意积极的拓宽宣传渠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各高校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教育,坚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为学生的心理成长服务”的工作理念,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为宗旨,立足校本学情、创新工作方式,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心灵护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专家,走进大学校园,通过现场解答、派发宣传材料的方式,营造良好、和谐的心理健康氛围。

  宣传活动中,专家们还可以重点向在场的大学生讲解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睡眠恐惧症等大学生群体常见心理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并掌握一定的自我调节和保健技巧。另外,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发挥各种新媒体的作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开通新浪微博等,并综合应用校电视台、广播站、校报等多种形式,开办各种固定的心理教育栏目。不断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力量,从而努力营造一个乐观、向上、尊重、友善、宽容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积极通过各种活动来进行心理教育

  学校还可以积极打造各种各样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特色活动,例如大学生成长团体辅导、心理健康工程、心理普查和题班会等。开展各类心理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每年针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问题学生进行约谈,制定干预措施,及时追踪回访;安排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各种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强调团体内人际交往作用的重要性,鼓励各位同学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个体良好发展的同时也更好地助人和自助。同时也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地发展,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丰富课余生活的平台,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强大的教育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为更好的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效果,学校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新增长点,将心理健康技能纳入辅导员技能大赛。在师资队伍方面,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和专业督导,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强化心理工作参与者专业性培养与发展制度,心理中心专职教师定期参加部省级各类专业培训及心理咨询督导,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参加学术研究活动,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进入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系统。

  专职心理教师、心理辅导员及心理委员(心理社团骨干)定期参加省(部)组织的专业心理培训;邀请心理专家对从事心理工作的师生进行心理培训。在教学方面,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安排16~32学时、1~2学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建构信息化沟通途径,如设立“神农心园”心理网页,在西祠胡同—南京校园论坛中设立“敞开心扉 放飞心灵”版块,建立QQ心理交流群,利用人人网、微信、易信等网络途径宣传心理知识、传递心理信息。建立网络心理测评系统、心理中心与院系心理辅导员信息工作平台等;不断完善信息报送制度,日常工作月报,心理异常学生日报,保证沟通渠道及时畅通。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引导辅导员参加各种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获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等。

  学院可以鼓励支持辅导员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并定期组织大家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技能培训和研讨交流,以提升辅导员自身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设置专业的职能老师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从总体上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学院职能老师每个月都会定会召集各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心理知识和实务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以便协助辅导员开展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的心理教育过程中,在各班级层面,指导辅导员做好谈心记录。

  小结: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基础,对各高校而言,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继续本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理念,不断推进、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

1.大学生在校期间心理健康报告论文

2.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3.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4.网络时代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

5.对现今中外心理史学论述

6.散文创作与研究概观

41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