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及应对措施论文
浅谈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及应对措施论文
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及应对措施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及应对措施全文如下:
一、中学生迷恋上网的心理因素
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迷恋上网显得束手无策,其原因就是因为家长没有真正了解孩子上网的心理因素,没有弄明白孩子上网的原因。中学中生身心尚未成熟,精力充沛,各种欲望都很强烈,自控力不强,对现实生活缺乏足够的认知,借助网络可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1.为满足强烈的好奇心
来自学习生活的重压,学习内容的单调,课外生活贫乏等原因使他们压抑,而中学生却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内心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的需求不断膨胀,而网络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的丰富内容,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好奇欲望,于是迷恋网络而不能自拔。
2.满足交往需求
初中生处在心理发育的关键期,也是交往需求最强烈的时期,有一种强烈的寻求归属感和被认同感的欲望。但因心理尚不成熟,缺乏交往经验和交往技巧,网络交流的隐蔽性避免了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羞怯和尴尬,网络交流便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3.寻求成就感
部分初中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因种种原因而不断经受挫折和失败,在网络中,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尽情满足各种心理欲望。特别是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游戏升级来获得成就感。
4.逃避现实
很多农村中学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他们一般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严重的代沟隔阂和父爱、母爱的缺失使他们性格变得孤僻、偏执,内心冷漠而空虚。于是他们选择逃避现实而迷恋于网络虚拟世界,以填补心灵的空虚。
除此之外,校园周边非法网吧客观上又为中学生上网提供了方便。因此,要解决好中学生上网成瘾的问题,必须是家长、学校、社会多方努力,协同管理,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应对措施
1.家长积极引导中学生健康上网
(1)家长应弄清孩子喜欢上网的原因
弄明白孩子喜欢上网的原因是家长引导孩子健康上网的重要前提。学习压力大,家长管得严和虚拟世界更轻松,是不少孩子喜欢上网的主要原因。
不少家长都给孩子过高的期望、过多的要求。这让孩子倍感学习压力大,想逃避到不需要负责的地方,补充内心空虚。虚拟世界,多种多样,变化快,轻松有趣,可以愉快地度过时间。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有时以真实的身份说假话,但在网络游戏中孩子会以虚拟的身份说真话,做一些现实社会中想做却不敢做的事。现实生活中,外界干涉越多。家长管得越严,孩子就越关注网络,而且只能依靠网络发泄自己。如果平日里与人沟通不足,生活枯燥、单调,找不到乐趣,孩子也容易寄情于网络。
由此可见,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学习压力大、没有成功感、父母管教过严、与人沟通不畅的孩子,更容易到网络世界里寻找自我和乐趣。
(2)让孩子在生活中多体验成功
研究表明,人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和游戏的迷恋程度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到消极影响比较小,而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多感受成功,是帮助他们抵御网络不良影响的关键。家长应帮助孩子培养健康广泛的兴趣,丰富孩子的生活,并在生活中适时地让孩子体验成功,让孩子在现实中找到成功感,找到信心,孩子就不会到虚拟的网络中寻找成就感了。
(3)建立朋友式的亲子关系
家长应多和孩子交流,多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让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都乐意和父母交流,遇到什么困难愿意找父母帮助。
家长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孩子把家长当作是信赖的朋友,平时多挤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参与孩子的活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应放下长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家长不要对孩子恶言恶语、唠叨抱怨、讽刺挖苦,不要因为忙或认为孩子小,就忽视孩子的需要。家长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命令孩子做这做那,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命令、教训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时,不能用威胁、恐吓孩子的方式来达到让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去做。
在面临的种种人生选择面前,父母要做到尊重孩子的意愿,听孩子的心声,并善意地帮助孩子分析利弊,提出建议,使孩子的选择更准确完美。父母与孩子只有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解除传统的教育模式,亲子之间的沟通才会变得更完美。孩子在家能与父母平等交流,在生活中能与他人正常交流,就不会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流了。
(4)给孩子营造一个和睦、温暖、完整的家
不少孩子上网成瘾,都是因为家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种约束,孩子在家里感觉不到温暖,宁可呆在网吧,也不愿意回家。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上网成瘾,就是因为在家里感受不到温暖,甚至在孩子的心中根本就没有家的概念,只有到网络里去寻找温暖了。家才是孩子避风的港湾,才是孩子的归属。作为家长,有义务和责任为孩子营造一个幸福温暖的避风港湾,让孩子眷恋家,乐意回家,这样孩子就不至于迷恋网络了。
总之,面对中学生上网,家长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能视而不见。作为家长,要有正确的观点、正确的心态,探究孩子上网的心理因素,立足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实行人性化的教育,规范他们上网。这样,既能让孩子获取有益的网络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又能有效避免网络给他们带来的消极影响,避免中学生上网成瘾。
2.学校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1)落实课标规定学科及课时
时下,不少学校的一些“副科”往往不开或者课时不足。学生整天拼“主科”,课堂学习时间长,压力大,生活单调枯燥,于是,不少学生试图选择上网来摆脱这些压力。如果学校能够各个学科同等重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足额开齐各门学科,让学生有张有弛,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通过较多心理、艺术、计算机、综合实践等较为轻松的学科,使他们较为紧张的学习生活得到较好的调节。
(2)组织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学校通过组织多种有益的课余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活动,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既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课堂上难以得到的快乐体验,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还有助于张扬学生个性,展示自我价值。对已经沉迷网络的学生,要尽可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充分肯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成就感,从而逐渐从网络虚拟世界去寻找转向学校、社会生活中去寻找自我,逐步融入群体和社会。
(3)积极引导,为学生所用
各学科教学,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去寻找所需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生动丰富的感性素材,拓展广阔的视野,还有助于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特别是计算机学科,更应发挥本学科功能,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才能的平台。老师都要指导他怎样去网上查找资料,选择最合适的资料,选到了有价值的内容,老师就及时的鼓励,指导知道“怎样到网上去查找有价值的学习资料”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组织电脑兴趣小组,在电脑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电脑作品,奖励优秀作品。让喜欢网络的学生懂得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这个工具,为我所用。
(4)利用主题班会,明确网络利弊
把主题班会的任务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寻找关于网络利弊的生动案例,进行辨别,也可以让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懂得趋利避害。
(5)心理干预,有的放矢,不得厌倦
当下有部分学生已经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他们荒废了学业,浪费了时间,毁掉了健康。对于这些孩子,老师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不能简单地横加指责、批评,而应该尽可能地弄清学生沉溺网络的原因和心理状态,及时掌握他们在网上要寻求的内容,控制孩子上网时间、次数,在这些前提下,老师要进行趋利避害的心理干预。学生正常的上网要求应给予满足,以取得孩子的信任,与他们建立沟通渠道。对上网时间过长,上网次数过频,上不健康的网站,老师就应该对孩子进行引导与制止。而对他们上网寻求健康或有益的内容,或进行正常而健康的交友、聊天,应该予以指导与支持。这样,一方面制止青少年上网的负面产生,另一方面支持青少年上网的正面要求。但是,仅靠一两次的干预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老师要有反复做工作的心理准备,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耐心才能成功。
总之,解决中学生上网成瘾的问题,净化网络环境,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工商、公安联合执法,彻底消除黑网吧,加强网吧有效管理。设立有奖举报机制,对于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予以重罚;网络经营者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不唯利是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舆论监督,严厉抨击诱惑青少年沉迷网络的人和事,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休闲娱乐方式。这样中学生迷恋网络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