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关于如何调心理压力的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每个人都有心理压力,我们要释放压力,不然心理压力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心理压力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压力的论文篇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策略》

  摘要:大学生在社会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栋梁,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受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影响,产生了令人担忧的心理压力。由于心理压力过大,使得很多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不仅影响着大学生学业、事业、感情等,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开导,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策略分析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负担越来越大。大学生群体心理压力过大,即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又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之一,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栋梁。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更是需要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一、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分析

  (一)学业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他们将来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大学是他们学习专业技能、提高知识涵养、提升个人素质的关键时期。但是,大学生活不同于高中生活,大学学习更注重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大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和高中阶段相比都是有较大区别的。大学阶段的学习相对更加的细化,专业课程增多,而且没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与管理,一些大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又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再加上没有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进而导致大学生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一些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给自己规划较高的要求,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整体能力,即重视学习专业知识,又积极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为考证报培训班进行培训,将自己的时间全部按照规定进行。由于整日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神经变得较为敏感,如果他们某一学习成绩没有到达自己的目标,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增加心理压力。

  (二)人际交往压力

  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这个社会和真实的社会也是一样的复杂多变。人际交往能力是保证大学生在“社会”中顺利而愉悦生活的前提。但是,大学生在独立面对新的环境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大学生在结交朋友时,难以协调处理与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其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很多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中,因而,一些大学生变得内向、自我、自私,不愿意也不敢和他人交流,长期沉迷于网游之中也使其与同学之间缺少共同话题,与同学相处时容易产生矛盾或是隔阂。

  (三)情感压力

  恋爱是多数大学生所期待和向往的,但是对于一些对感情认真的大学生来说,恋爱即是一把双刃剑。感情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努力向上的学习,学会担当并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能吸引或是配得上心仪的对象;另一方面感情的毁灭可能会影响一些大学生正常的情绪,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一些大学生在谈恋爱时,不懂得如何与异性相处,经常争吵或是产生矛盾,进而产生较大的情感压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理想中的爱情是美好的,而现实中的爱情是残酷的。现实的恋爱会使大学生产生失落之感,心理痛苦,有些会长期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可以说大学生最严重的心理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力,一些大学生还未毕业就开始忧心忡忡就业的问题,加大其心理压力。近年来,我国高校扩展,再加上海龟回国潮,而岗位逐渐减少,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一些大学生自信心不够,总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实力不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压力逐渐增加。此外,大学生家庭条件差、所学专业饱和、专业不对口,缺少必要的就业准备、大学生就业眼光过高,也是高不成低不就等都影响着大学生就业。

  二、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管理策略

  (一)加强学业与就业的相关指导,提高大学生的规划学业与职业生涯的能力

  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大学中重视研究与开展大学生学业与就业的问题是势在必行的。开展大学生学业与就业问题时,可以依据不同的年级开展课程,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学习与帮助大学生形式正确的就业观并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可以采取专业介绍会、学生学习交流会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如何学习与规划。另外,积极引导让大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就业形势,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就业指导课的形式,让大学生意识到想要在社会谋取一席之地,就需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鼓励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联系,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心理压力。

  (二)重视引导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抗压能力

  在大学中,学校可以重视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调节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依据不同的年级、专业,分别进行有针对性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促进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通过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心理辅导方式,可以缓解大学生各种心理压力,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学校应开设心理咨询室,并配上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可以预约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找到心理压力的缘由,并在教师的开导下,释放心中的苦闷,寻找到抗压的方式。

  (三)引导大学生交流沟通,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沟通与交流是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无论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需要进行沟通与交流。面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压力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打开心扉,主动向他人倾诉心中的苦闷,主动与他们交流。不管是在学习中、工作中、恋爱中沟通与交流都是促进学习、工作、恋爱顺利进行的保障。面对学业问题时、面对就业选择时、面对感情选择时,主动与他人交流,他们会给予较为合适的意见,进而解决一些大学生自己不能决定的事情。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与他人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

  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压力,良好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即和谐的环境感染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学校可以开设校园文化节,以此增加学生群体活动,通过这样大型的群体活动在学生之间形成群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这样的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增加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又能通过他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更多的大学生。

  三、结语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这于无形之中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会压力,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对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在各种心理压力的磨炼与抗击之中,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使之变得更加的坚强。因此,只要大学生端正心理态度,积极向上的面对一切的艰难困苦,明天依然是阳光明媚的。

  参考文献

  [1]于洋.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J].教育心理,2013(17).

  [2]曹颖,王博.浅谈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缓解策略[J].教育探索,2014(61).

  [3]王富荣,龚惠香.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理压力比较与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6).

  心理压力的论文篇二:《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释放》

  【摘要】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较重的心理压力。应该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从思想上端正大学生就业心理,教导大学生正确释放就业压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早日就业。

  【关键词】就业;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

  自1999年,高校正式开始扩招。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父辈们享受不到的高等教育。兴奋之余,迷茫随之而生。受教育的人多了,机会仿佛并没有增加,每年的双选会似乎成了大学生们压在心头的大石头。老一辈时出现的大学生被挣抢要的情形,在今天好像往事不再。大学生们不愿意毕业,生怕一毕业就失业。大学生有较深的就业心理压力。2006年11月初,某师大一位2004届毕业生未找到理想工作而自杀,这一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就业心理的关注。近段时间以来,各报刊、网站又相继报道了多起大学生坠楼身亡事件。归纳起来就是大学生产生了就业心理疾病,其原因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稳定、健康,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政治取向务实积极

  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稳定健康,现实政治评价趋于积极。这种稳定是建立在对改革开放成就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同的基础上的;他们耳闻目睹了改革开放的成就,亲身感受着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并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对政治问题的分析更趋冷静和理性化。当代大学生已能比较冷静地思考一系列政治问题,不再容易被某种思潮或某种势力所左右而采取过激的行动。他们逐渐接受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来看待国际交往。政治取向更加务实、积极,多用经济眼光和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待政治问题。他们已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不能脱离现实的政治环境,主张在现实的政治环境下寻求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大学生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倾向

  “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大学生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他们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的。不少学生把入党、评先进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学生中不少人的理想信念比较淡漠,这对当前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健康的养成无疑有很大的影响。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对风浪和挫折体验少,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单一的生活经历和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往往是形成青年学生人格不完整的因素之一。凡此种种,大学生在毕业前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体现得非常明显。

  (三)大学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

  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有待提高,政治选择存在功利化倾向,政治心态还显得幼稚和不成熟。大学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部分同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层面上,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如内地与沿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的分配不公、贫富悬殊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国有企业亏损和下岗职工问题、高校连续几年扩招和就业很困难问题等等。每次假期返校,意见都集中在这些方面。一方面形势大好,一方面问题不少,对这种矛盾的现象他们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但是透过表面的冷静,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内心潜藏着浮躁和不安。

  (四)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很不稳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出现的问题已成为大学生的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

  我们感觉到,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很不稳定。从了解的情况看,80%的毕业生处于一种烦躁状态中(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心理不正常),而是恰好相反。所有的人碰到就业压力都会焦虑,只不过有的人焦虑指数高,有的人焦虑指数低而已。压力大小、自身心理素质、家庭结构和社会支持系统都会影响焦虑指数。平时很多学生常把一个词挂在嘴边:郁闷,其实郁闷在心理学上就是焦虑的代名词。在就业的初期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是目标焦虑,即现实能否达到心理预期值。在大学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个人感情受挫、人际关系失调、性格过于内向、社会交往很少、自卑感强烈、身体出现严重疾病、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转系、休学、降级或近期遭受处分的均可能导致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学生就业心理出现的问题以及就业压力释放方式存在的不正常现象已成为大学生的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那么,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而产生的就业心理、就业压力在所难免,该如何“降压”呢?应该如何正确地合理地适当地释放面临的压力呢?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合适释放

  (一)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

  2006年7月16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公布,该调查涉及的样本包括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该调查对签约、专业、薪酬、方式、企业、问题、态度、其它进行了分析。认为,截至2006年5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在薪酬预期上,有六成以上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2000元,有的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调查中,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缺乏工作经验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大学生就业,企业不看重外语能力,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007年,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对2007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因此,如何应对面临就业压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尽管矛盾很多,困难不少,社会上“大学生就业的冬天”也已经叫喊了好几年,可是年年“冬天”年年“过”,我们不也迎来和煦的春天了吗?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作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要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历史机遇,迎难而上,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抉择。只有正视就业压力,大学生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只有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处惊不乱。

  (二)完善自我,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塑造自身生存本能

  众所周知,在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当稀缺,5%甚至4%的录取率意味着,能考上大学就可以换来一个出人头地的远大前程。但是到了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实施扩招,大学生录取率急剧攀升。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后果,是大学生人才价格的“贬值”。再加上大学生数量大跃进,而教学质量、教育资源都没有跟上,专业设置、教育体制也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存在脱节。于是,当高校分配制度由包分配向市场配置的双向选择转变,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人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失望,其实是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写照。因此,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塑造自身生存本能。要明白知识不曾直接改变人们的命运,它改变的是人们;而命运捏在人们手里。应该这样思考,在大学,大学生学到知识,知识改变大学生,意味着,接受教育是一个从知识贫乏到知识丰富的过程。而更多的知识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自由,可以让大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要勇敢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就业观。要敢于吃螃蟹,敢于经办“汤包店”。要明确“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人在职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迎接挑战”等道理。

  (三)要制定一个长达十年的人生发展规划

  要制定一个长达十年的人生发展规划。从第一次就业始到后面十年,都要计划在内。制定职业生涯计划不宜过于短暂,也不宜太长。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应考虑“三性”:对职业的适合性、对个人的兴趣性、对社会的现实性。要敢于去做自己认为可以做的事情。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干成功。相信,有了明确的人生发展规划,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提高,社会应变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四)量身定做,清楚自己职业大体归属

  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喜欢的方向,给自己量身定做,找准自己心仪的工作或发展方向。要明白你适合做什么,你能为社会奉献什么。以平和的心态合理定位,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此,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就业路上的曲折,进而多些顺畅。应该说,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如实地转移到对就业前途的考虑并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做,就是压力释放或压力转移。

  (五)明确求职目标不盲目,勇敢投放简历有规划

  明智的求职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路,每个人应有自己独特的思路,而且规划的路线及目标越明确越好,这样才能给招聘者一个深刻的印象,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有事业心、有奉献精神、有理想、专业的工作者。求职时,不仅仅要作出这样的规划,还要勇敢地把自己的规划说出来。找什么行业,找什么样的公司,制订高中低三个档次的求职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投放简历和参加招聘会,交流会上盲目地投简历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六)尽力寻找正确释放压力的渠道

  网上有人总结出一个就业心理曲线:刚开始时盲目自大超级乐观,看到周围有人开始行动就有一点慌,看到有些人开始签约了就突然之间极度恐慌,等到明年三四月份很多人都签约就超级恐慌,等到五六月份回过头来看每个人都有位置了,心态逐渐变得平和。这样一个心理变化曲线比较正常地反映了学生在整个求职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其实平日里毕业生唉声叹气,喊着郁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件好事情,把郁闷说出来就不再郁闷了,压抑是更可怕的事情。面试受挫,感觉很沮丧,但是如果能跟你的好朋友说说,把这种情绪宣泄掉,就会舒服得多。要以平常心面对每次面试,放轻松就会有好的结果。求职期间同学或朋友间多沟通交流是一件好事,既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又是一个排解压力的渠道。某些高校在学校里设一间发泄室,学生有不舒服的事情可以到里面尽情地发泄,其做法就值得借鉴。培根说过,一个人把快乐说出来就至少会有两个快乐,一个人把烦恼说出来至少少了一半忧愁。总之,要学会寻找合法的合适的发泄渠道来“降压”。

  (七)主动参与就业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工作

  要积极参加个别辅导、集体授课、就业心理行为培训锻炼、书信联系、电话聊天、网络QQ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把自己的烦恼讲出来。不要闷在心里。有就业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到专业卫生机构治疗,不能有怕羞心理,要大大方方治疗。

  (八)多途径、多渠道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基本道德规范修养

  学校应着力打造适合自己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形成自己良好的校风。应发挥学校大众媒体的正面舆论宣传作用,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与基础文明行为的训练,促进养成教育。整个学校,团结友爱,人际和谐。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有此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肯定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九)从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影响力方面来说,大学生应该有一个稳定的心态来对待中国传统的仁爱、孝慈

  合理释放就业心理压力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是对社会、他人的尊重。只要好好把握住这个问题,就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早日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新闻网就业频道.

  [2]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光之园.2007,(3).

  [3]全细珍.关于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思考[J].电力职业技术教育(季刊),2006,(1).

  [4]李萍,荆秀丽.若干传统道德规范影响力的实证研究[J].教学与研究,2005,(9).

  [5]梁仲.将宽容失败作为一种精神[J].当代广西,2007,(3).

  心理压力的论文篇三:《浅谈足球裁判员心理压力的成因》

  摘要:足球裁判员,运动员以及裁判规则是构成足球比赛的三大基本要素。在这样的背景里,裁判的地位和作用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被推到了最前沿,裁判员在这样的境地中感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足球裁判员,心理压力

  0. 前言

  足球裁判员,运动员以及裁判规则是构成足球比赛的三大基本要素。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裁判员的行为和作用不是自发产生的。在现代足球产生以前,由于在比赛过程中怀疑或看见犯规,在体育竞赛中就产生了不同的意见,需要保持中立,不得不终止比赛,这样规则的标准和裁判的作用就应用而生了。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运动失去了它原始的单纯性和天真性,运动的职业性变得越来越强。强调获得超过了体育运动的自身因素越大,最后取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其它的效果也就越明显。而裁判员又是可以决定整场比赛结果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里,裁判的地位和作用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被推到了最前沿,裁判员在这样的境地中感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论文检测。压力对裁判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当裁判员在面对压力时其心理反应可归纳为认知的、情绪的和行为的三个方面。裁判员如果长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而不能解除,还会降低他对比赛环境的敏感性,使其动作对比赛环境无法适应。本文通过对足球裁判员心理压力的成因做出分析,以便有针对性的对裁判员进行目标训练,树立自信心,进而为提高判罚的准确性,保证公正比赛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维护裁判员心理健康,提高裁判水平。

  1. 研究方法

  1.1研究方法

  1.1.1文献综述法 经过查阅大量相关材料以及自己对足球裁判员的了解。

  1.1.2访谈法 跟足球专业教师、国家级、一级裁判员进行交谈,为本人提供大量数据 。

  2. 结果与分析

  2.1心理压力的主观因素

  2.1.1职业道德

  裁判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与其它职业道德一样,受着三个方面的制约和影响,首先是所处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就是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裁判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也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其次是受社会上层建筑所制约和影响,裁判受怎样的教育,在怎样的社会风尚中生活,又是在怎样的精神环境中受到长期熏陶。再有就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水平也可以说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是直接或间接影响裁判道德的客观因素。论文检测。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各种科学技术发展越迅速,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提高裁判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和不断修正与充实对自己的认识,而这两点的认识是树立裁判道德观念的先决条件。其特点是要具有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上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严肃性和敏感性。

  2.1.2裁判员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个性特征表现为:乐观向上、随和坦率、轻松兴奋、活泼健谈、冒险敢为、自律严谨、理智处事、安详沉着、有自信心,是有一定的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作为一名足球裁判员、应注意培养和发展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更适应现代足球裁判工作。各种气质的类型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作为场上裁判者的裁判员,必须熟悉和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特点,这样在裁判过程中才能扬长避短,从而保持平静的心态,一个优秀的裁判员对自己接到的裁判任务总是有着正确的认识,不管是哪一个级别的比赛,都能够认真的准备,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如果裁判员对比赛的复杂性和困难度估计不足,或是认为任务难度较大,顾虑重重,容易出现失误,导致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裁判水平。

  2.1.3业务水平

  对足球裁判员来说,高质量的业务水平是公正执法的前提。足球裁判员的专业水平体现在专业意识的强弱,注意力的分配,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的敏锐程度、跑动的效果、选位情况及裁判间的配合情况。

  2.2 心理压力的客观因素

  2.2.1球员对裁判的压力

  由于双方球员在场上是对立的,其利益的不同肯定会导致对判罚理解上的双方性。裁判员无论做了正确还是错误的判罚,都会引起失利的一方的争论。从而使裁判产生压力。裁判员在比赛中要根据比赛的性质,比赛的气氛,比赛的激烈程度,比赛进行到什么时间,比赛中情况发生的区域,比赛结果对其他队的影响,比赛双方的历史背景等因素对同一情况做出不同的评价。

  2.2.2教练对裁判的压力

  在足球比赛中,有些教练员往往喜欢在比赛时给裁判员施加一定得压力,使得裁判员的判罚有利于己方,有时裁判员为了保证比赛的连续性和精彩性,在相同情况或相似情况下,利用了有利条款,裁判员判了甲队而末判乙队,在大多数情况下,对相似情况既没有观察的一致性,也没有固定不变的裁决,而是要按照那些介入比赛的规则要求(如有利条款)来观察与判断。如果任何一方教练参杂有私欲。害怕输或希望赢都会掩盖裁判员判罚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跟裁判进行过分的交涉,从而迁怒于裁判员,给裁判员造成相应的心理压力。

  2.2.3 观众对裁判员的压力

  比赛本身紧张激烈,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观众激烈的情绪,解说员的烘托与渲染尤其是被现场所渲染的疯狂观众,使裁判员感到所面临的工作非常的困难。作为观众,他们看球是有倾向性的。都希望自己拥护的球队能够在比赛中处在较为有利的位置。他们的情绪也是最容易产生波动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场上球员的情绪的直接影响,当裁判的判罚遭到球员的质疑时,部分观众就会把矛头指向裁判,对其进行指责和辱骂。因为他们不会去考虑裁判的判罚到底是对还是错,只是根据自己的情绪来作出判断。而裁判又不能对观众作出任何的判罚,因此观众的情绪对裁判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2.4裁判员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压力

  足球裁判员本身也是社会的,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其关系也会或多或少的对裁判的判罚造成一定的影响。论文检测。比如说跟场上某个队员的关系比较要好,或者某个球员是某个朋友的亲戚。或者家人、朋友喜欢哪个球队、讨厌哪个球队。当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进行裁判时,心里难免会产生波动。

  2.2.5物质利益对裁判员心理的影响

  物质利益的诱惑是裁判员执法出现重大问题最常见的因素,往往涉及到赌球,升降级以及夺冠的关键场次等情况下会出现一些收买裁判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黑哨”现象确实存在。久而久之一旦出现对裁判的判罚出现不满,人家便很自然的想到“黑哨”,想到行贿、受贿。这种黑色现象无形中给裁判的心理上产生阴影。给裁判造成压力,导致裁判在比赛中畏首畏尾、不能果断的进行判罚。即使裁判没有从中得到好处,没有接受相关人员所给于地物质,裁判员在执法该队的比赛时,在心理上会或多或少的产生变化。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足球裁判员在临场比赛中,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氛围中,学会临场减压,是裁判员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是战胜压力调控比赛、让比赛在自己的控制中有条不紊的进行,还是被压力击垮,是衡量一个裁判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裁判员在比赛中积极的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

  3.2建议

  3.2.1保持对事业的热爱:就是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比赛当中去

  3.2.2摆脱墨守成规,勇于创新:这方面只要是对规则的合理应用,不能死板。

  3.2.3警惕心理失衡,保持积极的心态: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压力,对自己的心理进行及时的调节,即使判罚失误也不要过多的背上包袱。


猜你喜欢:

1.关于压力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2.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3.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3000字

4.关于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论文3000字

265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