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犯罪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腐败现象是困扰着当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而腐败现象最极端的表现就是职务犯罪。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发展,为人民所深恶痛绝。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犯罪心理学方面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犯罪心理学方面的论文篇一
《浅析职务犯罪现象及其心理预防》
摘 要: 腐败现象是困扰着当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而腐败现象最极端的表现就是职务犯罪。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发展,为人民所深恶痛绝。如何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创造公正、廉洁、高效的社会体制,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与我们普通老百姓最切身相关的问题之一。因此,需要我们从其犯罪心理方面进行全面、深刻地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制裁公职人员的经济犯罪行为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从预防的角度,着重从职务犯罪发生的心理因素入手,为把职务犯罪现象降低到最低的限度提出对策。
关键词:职务犯罪 犯罪心理 心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D9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325-02
当今社会职务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如同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种全球性公害,严重破坏各国的经济运行秩序、危害社会的稳定和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历来注重对职务犯罪的惩治和预防,习更是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重要讲话中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的态度下,建立健全了防控职务犯罪的相关制度,切实把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这也是我们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肩负的重大任务。
为了打击腐败行为,规范公共行政行为,杜绝职务犯罪的发生,各国政府纷纷立法,用法律的形式来制约腐败和职务犯罪的产生。我国已出台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此来规范行政行为,弥补制度缺陷造成的腐败,来打击腐败行为和职务犯罪行为。
一、职务犯罪及职务犯罪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健康思潮逐步盛行,一方面造成社会物欲横流,另一方面造成个人行为的急功近利。从思想根源来看,职务犯罪的滋生源于行为人价值观念的错位。把自我当成社会的中心,把公共权力视为私人特权,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在面临外界的各种诱惑之下,价值错位必然导致行为人的贪欲膨胀和心理失衡。
严格来讲,职务犯罪这个词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对与职务有关的犯罪的统称,到目前为止,国内刑法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职务犯罪概念。首先根据刑法学上犯罪的三个特征:犯罪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犯罪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犯罪行为应该受到刑罚处罚。所以,职务犯罪应该是符合着三个特征的犯罪行为。其次,因为职务二字限定了此罪名,所以必须明确职务犯罪的主体范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职务”解释为“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中,将职务犯罪的主体定义为“具备一定职务身份的人”,因此在职务犯罪概念中“职务”二字不能界定为从事一般意义上的“职务”,它应该是指依法或授权委托而担负一定工作的职权与职责的统一。依据上述内容,职务犯罪应该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依法履行公务的过程中,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应受刑罚的处罚。职务犯罪就是利用公权利的败坏和堕落,那么职务犯罪心理就是公职人员的败坏堕落的心理。职务犯罪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影响和决定人的外在行为,是导致职务犯罪行为的重要根源。
二、职务犯罪心理转化为行为后的危害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各项事业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进步,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各种腐败现象,最为主要的就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现象,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抹黑,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声誉,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1.“不可治理的状态”的特征更加明显
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提出的“不可治理的状态”的概念,这个概念对于腐败来说,意味着由于信用、腐败治理方的信息的缺失、腐败的蔓延和腐败行为日常行为化等原因,任何治理腐败的制度都会消融进腐败的大海当中,腐败处于一种无法治理的状态。对于掌握公权力的个体来说,这种特点更加明显。这是因为,职务犯罪的个体掌握着大量的公权力以及职务犯罪的发生有着个体的心理因素的特点,当其发生腐败时,政府更难以治理。
2.职务犯罪现象加重了权力的物质化倾向,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扰乱
因为职务犯罪的个体,利用手中的公权力侵占社会资源,剥削弱势群体的利益和机会,使得权力的本意再一次遭受人为扭曲,本来顺畅的社会交往笼罩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网之下,在社会中产生了“只要有权,什么都有”的“权贵经济”和“权力至上”误导,最终可能产生权力可以大于法律的现象。
3.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严重危害
孔子曾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向风而倒)。”这说的是风吹到草上,草必定会倒伏。孔子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官德和民风的关系:君子之风正,则民风正;君子之风不正,则民风衰。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是从日常生活和身边周围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的行动中来看党和政府的形象的,尽管他们是个体,但他们是以基层组织或部门、单位负责人身份出现的,那些表现出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现象,特别容易使老百姓把所有党的干部或党和政府怀疑成这样,使老百姓的信任度下降。
4.败坏了社会风气,使腐败民俗化的趋势加剧,在社会中培养了一种对腐败行为的认同感
职务犯罪具有天生的腐蚀性,会使人们对腐败行为产生一种认同和接受心理,容易使人们对社会公正的是非道德界限产生模糊甚至错位,进而对错误和不健康、不道德的行为逐步感到麻木。时日一久,往往使得大家对腐败熟视无睹,甚至认为腐败是正常的,不腐败反正是怪异的。从而造成了“腐败文化”,对社会的良性风气造成了冲击。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犯罪心理学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