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相关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厌学心理是指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相关论文篇一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从中学生厌学的三方面表现形式入手,提出厌学的六个原因,并就矫正这一现象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矫正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吵闹,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其二,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不会做的固然不做,会做的有时也懒得做,学习全面陷入放弃状态;其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去网吧玩游戏等,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师无奈,家长头痛。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我认为学生厌学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习动机缺失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学习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深层因素是负动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出外赚大钱。

  2.学习兴趣转移

  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注意,调动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而人的兴趣又易被干扰,导致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五光十色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现在厌学的学生大多是迷恋游戏、上网聊天,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抗拒学习。

  3.学习丧失希望

  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努力,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底下,不是学习的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学习,举起了白旗。这便是典型的习得性失助感现象。也有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长期被老师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常常违背教育规律,初一新生入学就分快慢班,将学生过早地分成等级。学生心理本来就不成熟,这样做,无形中伤害了他们稚嫩的心灵。分在慢班的学生,往往自认为是三等公民,低人一等,在学校生活中抬不起头来,许多学生便慢慢泯灭了自尊,进而厌弃学习。这种消极心理现象在厌学群体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4.恨屋及乌

  爱屋及乌的心理较常见,恨屋及乌的心理也存在。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迁移,也有“恨其师,厌其道”的消极情感迁移。

  人的情感是可以迁移的,爱一个人,包括他的优点、缺点,甚至他的派生物;恨一个人,既恨他的缺点,也恨他的优点,甚至包括他的派生物。这种情感迁移与发散,如果调控不当,常常会产生负作用。由于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或不足,造成部分学生对他们产生反感,并可能由此而影响学科的教学。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位教师不满,往往对他讲课也不感兴趣,严重的对该学科也不感兴趣。学生的情感容易延伸与发散,不善于控制与收缩,其结果常常运用斗气的手段(不学习该学科或者故意不学好)来反抗教师。我曾接触过一位姓杨的学生,因上课搞小动作,历史老师当众批评了他,他便心存不满,发展到后来拒绝认真听讲,不完成作文练习,最后历史成绩一落千丈。这位杨姓学生之所以变得厌学历史就是“恨屋及乌”的心理作怪。“恨屋及乌”的心理的产生与学生对学习目的认识有关。一部分学生存在幼稚的认识,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好,你得罪了我,我就不帮你学,让你评不了优、得不了奖,认为不学就可以报复老师。当然也与老师的业务素质有关,那些专业底子薄、教学水平低、师德素质差的教师,往往不能树立良好的威信,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5.情感饥渴

  现在的留守学生较多,他们的父母大多出外赚钱,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靠在家老人照管。有些学生还因家庭变故,父母离异,长期缺乏温暖,情感孤独,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上的补偿,因而他们往往广交朋友,寻求刺激,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俗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三日,人的心思一旦复杂,就很难静下心来钻研学习,这同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

  6.物极必反

  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反方向发展。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如此。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倦而厌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付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拼命延长课时,加班加点,学生从早学到晚,双休日也不得休息。此外,各种资料五花八门,各种考试名目繁多,有些做法简单而残酷:如写错一个字,罚抄100遍;午息时间讲话,罚抄《班规》100遍等。学习像沉重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没有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苦海无边的酸楚。   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便采取讥讽、打骂等不正当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够忍受,有些孩子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一女生肖�,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进入高中后成绩有所下降,父母寄予厚望,采取加压措施,结果该生不堪学习和家庭重压而离家出走。

  事实上,这些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不仅不买账,反而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因为他们的心理并没有成熟到大人的地步,是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思想来生活的,欲速则不达。

  要矫正学生的厌学心理,化厌学为乐学,可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 激发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学生们是在各种各样的动机的驱使下产生学习行为的。动机的激发,可采取内部动机开启与外部动机诱导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动机的发展要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发展感、争取社会地位感来推动,要靠期望、竞争、评价来保证,其中远大的理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则起决定作用。

  第二,成功强化。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得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

  (1)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更应如此。

  (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4)及时奖励,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第三,引起注意。对于兴趣转移的学生,要将他们的兴趣再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

  (1)转变观念,淡化“苦味”。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种观点当然不错。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自己。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3)改进教法,激发兴趣。教学时,我们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鲜明呈现事物的特征,激发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第四,情感补偿。情感教育是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之说,讲的是“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

  第五,正确归因。归因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结果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定量,她对后继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推动后继学习;错误的归因,则往往会抑制后继学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成功了是努力到位,失败了是努力不够。不能归因于能力,否则,成功了可能助长骄傲情绪,失败了必定产生颓废心理,而后者极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当学生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时,很容易灰心丧气,泯灭信心,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

  厌学,是现阶段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普遍现象。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潜心研究,乐于创新,敢于实践,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好学、乐学。

246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