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范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心理调试的方法和能力。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范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摘 要: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正处于青年中期。独特的年龄阶段,注定了他们是最容易产生心理疾患的群体之一。从媒体报道上看,涉及大学生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新闻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些事件不断警示我们,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1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大学生在高校中形成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经验阅历将对今后人生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1.2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试着,是自我发展的最终决定着。①很多学生家长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就是把孩子培养上大学,家长们完成了人生这一使命后,就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然而没有家人的约束,容易便沉迷于网络游戏,迷失自我,迷失方向,容易心理失衡。因此,在大学适时进行自我调节,重新树立目标是成才的基础。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要求

  随着社会转型、工业化加速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家庭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急剧变化,给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巨大压力,导致部分人人格缺失,这种缺失表现为迷茫、困惑、极端。高校一方面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一方面又要担负道德品质“把关人”的角色,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避免大学生带着消极的心理状态踏入社会。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自身心理意识薄弱

  提到心理健康问题,许多大学生都嗤之以鼻,觉得这个问题和自己毫无关系。有的学生自知心理存在问题,但是怕受到老师或同学的异样目光,就把自己的问题隐藏起来。进入大学,所有的大学生都必须经历对新的环境与新的角色的心理调适过程,不能顺利地度过这一过程的学生往往就将伴随着心理问题的出现,加上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意识的淡薄,这就使小的“心理疾病”不断累积,最终形成不可愈合的大“伤口”。

  2.2 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欠缺

  高校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很阳光,给人感觉不会忧郁。但实际上,因为阅历不够丰富,很容易把小事放大而影响情绪。或者过于注重所谓的哥们儿义气,不注意自身的完善和成长,在处理问题时容易冲动。所以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引导。

  部分高校对新入学的大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测试,但是这种测试大多流于形式,走个过场,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而且不能形成一个长效机制。同时,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由非专业人员兼任,辅导员心理咨询技能方面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培训体系,导致知识、经验的不足和角色的混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与提高。

  2.3 高校的特殊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由于性格、知识体系、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大学生在多维的文化氛围、多元的价值观念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疾病”。一些自我调整能力强的学生,会很快治愈心理上的“小疾病”,而一些心理素质差、自我调节能力弱的学生则会长期处于弱势状态。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困扰性、自适性、累积性、多重性、阶段性的特点。②

  3 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3.1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共管机制

  对于从高中教育模式走进大学的学生来说,受到家庭教育、高中教育的影响深,仍保持着只要成绩好其他各方面都好的认识,自身忽视了心理问题。而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宠爱使其更无法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时,首先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的机制,以学校为阵地,推进心理科普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大学生的心理修养。③家庭则做好辅导、监测的责任,并引导学生对社会的种种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

  3.2 为大学生搭建系统的心理监测、评估、辅导平台

  高校首先要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包括专业心理辅导教师、专业的心理辅导教材资料、运用较高信度与效度的心理评估工具,建立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实行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④其次,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能够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再次,开设心理卫生必修课、选修课、讲座,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最后,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设立相应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对学生心理状况监测、评估,组织各类培训、讲座,接受学生的咨询,提供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

  3.3 学会用大学生熟悉的语境进行辅导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有这自身的语境。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融入到这个语境当中,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及时从特定语境中发现问题。当有问题出现是,要注意正面引导,形成正能量。而对于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来说,则要重视疏导,而不能以教师的姿态来教育,而是要以特定的语境来缓解学生问题,疏导不稳定情绪,使学生能够及时回到正常的语境当中来。

  3.4 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与预防,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工具与学生对话。网络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已经充分融入到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学校应擅于利用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广泛开展新形式的互动,如开设相关的博客、微博、论坛,在匿名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从全国各高校开展情况来看,南昌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协会、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发展协会、华东交通大学心联会等类似的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微博不断涌现,初步统计,在新浪微博上,就有二百多个高校心理健康协会的微博,且都有着良好的学生基础,可见,此种形式已经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可。

  3.5 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助活动

  由于心理问题大多是隐性问题,不容易被察觉,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接触,则更容易发现心理问题。定期由学生自行组织开展一些心理协会、交友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可以让有一定困惑的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使同学之间形成一种责任意识,不仅使个人树立良好地心理健康意识,也要帮助其他同学“走出心灵的孤岛”。

  基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践经验和对有关研究的审视,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谈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对于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大学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绝对是一项复杂的基础工程、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再孤立、静止地思考,而是要与时俱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注释

  ① 吴佩杰,宋凤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74.

  ② 张旭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8):106.

  ③ 何英.新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资料,2008(26).

  ④ 王建中.正确评价大学生心理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2(5):13.

2424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