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需求的论文
有关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需求的论文
了解了解大学生网络心理需求,可以预测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避免大学生沉迷网络提供前期的指导和积极的干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需求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需求的论文篇一
《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心理需求\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摘要:对大学生的网络依赖与网络使用中的心理需求,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1014名大学生进行网络依赖,网络心理需求,社会支持使用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网络依赖组和网络正常使用组在交流动机、人际关系、情感宣泄和目标规划四个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依赖 心理需求 社会支持
作者简介:滕国鹏,辽宁丹东人,讲师,博士在读;江静,辽宁抚顺人,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大连理工大学教改项目“高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综合干预方法与实践研究”资助(2009-2010)
上网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网络依赖”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1]。目前对于“网络依赖”的含义没有明确的界定,尤其缺乏对网络依赖与网络成瘾两概念的明确区分。有研究认为,从网络使用到“成瘾”都需要一个“喜欢――迷恋――依赖――成瘾”的基本过程。桑标、贡晔对162名国内大学生样本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完全没有网络依赖占69.7%,轻度网络依赖占25.3%,严重网瘾占5%[2]。这说明大学生网络依赖群体在人数比例上远远大于网络成瘾群体,因此本研究以尚未发展成为网络成瘾的边缘网络依赖群体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上网行为所蕴含的内在心理需求。相关研究已经表明,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感,满足其宣泄情感、探索求知、娱乐消遣、沟通交流的需要[3]。
一、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按照分层取样的原则,从大连市某高校土木、电信、电器、机械、能动、数学、经济、人文、外语九个院系随机抽被试共1152份。实得有效问卷1014份,问卷有效率为88%。
1.2工具
采用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量表采用多轴评价法。该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社会支持量表设计合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好地反映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
自编《大学生网络心理需求问卷》,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共得到4个共同因素21个题目,能够解释总变异的54.1%。将这四个因素分别命名“目标规划”,“人际关系状况”,“情感宣泄”和“交流动机”。其中交流动机指愿意与人交流事物的看法,分享体验的倾向;人际关系指在日常交往中所形成的与老师同学等周围人的关系状况;情感宣泄指通过必要的渠道排遣消极情绪;目标规划指对自己人生发展方向、目标、阶段以及实现途径的整体规划。经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1,同时问卷也具有较高的效度。
采用白羽,樊富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的修订版》[4],包括“网络成瘾核心症状”分量表和“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分量表。量表共19个题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信度为0.90,同时量表也具有较好的效度指标。
1.3实施
问卷由专人负责,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统一施测、回收。删除无效问卷后,所得数据统一采用SPSS14.0进行整理分析。
二、结果
2.1大学生网络依赖群体的界定
根据白羽、樊富珉所修订CIAS中得分分布在80%~95%的群体。将样本分为正常群体,网络依赖群体,网络成瘾群体三类,重点考察大学生网络依赖群体。
由公式:Z分数= (原始成绩-群体分数总平均数)/群体分数标准差,最终得出本调查样本中正常群体为802人,网络依赖为126人,网络成瘾为45人。
2.2大学生网络依赖群体与网络正常群体网络心理需求差异
为进一步分析网络依赖群体和网络使用正常群体在网络心理需求各个维度的差异,对正常和网络依赖两个群体在交流动机、人际关系、情感宣泄和目标规划四个维度和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依赖组和网络正常使用组在交流动机、人际关系、情感宣泄和目标规划四个方面和总体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正常群体的各个维度分及总分明显低于网络依赖群体。这说明网络依赖者对寄托于网络的心理需求更多,显著高于正常群体。
三、讨论
互联网具有三个基本特性:易进入性(access)、易支付性(afford ability)、匿名性(anonymity),使它充满了吸引力。这也是人们产生对其依赖的心理基础,对于网络依赖的青少年尤其如此。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网络依赖群体在交流动机和人际关系维度上得分明显高于正常群体,依赖群体更需要借助网络满足自己与人交流的心理需求。具体表现为网络依赖者更倾向于在网上进行交流,匿名性使其更加放松、自信,更容易敞开心扉,其表现比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同时网络依赖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上与网络正常使用大学生存在差异。这表明网络依赖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缺乏合理的应对方式,不善于寻求他人的帮助。
目标规划、社会支持和情感宣泄能够有效预测个体的网络依赖心理。
在个人目标和规划方面,网络依赖群体相比正常组的大学生得分偏低,表现为发展目标不明确。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的个体使用网络目的以交互功能(如游戏、聊天、娱乐等)为主,而非网络成瘾个体网络使用目的以工作、学业需要为主。很多大学生于缺乏较为实际的目标和生涯计划,因此将大量的时间用于网络娱乐。
个体社会支持的不足是影响网络依赖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表明,网络不当使用学生在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会存在问题,这会导致他们得不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认同,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往往会得到支持与认同。在他们遇到困难,焦虑烦躁的时候,由于社会支持不足,缺乏应对困境的必要方式、资源,更容易产生对网络的依赖。
情感宣泄也是影响网络依赖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基于人际情感动机使用互联网,则更容易卷入虚拟网络关系而影响现实世界的社会适应。对于很多找不到有效途径宣泄负性情绪的大学生而言,更容易成为网络依赖者。他们会把网络当成最有力的情感表达方式而忽略其他渠道。也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网络对个体情感具有双向作用,对于这种机制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针对不同人群做深入探讨。
从积极行为支持的角度看,了解了解大学生网络心理需求,并掌握其目标职业设计,情感宣泄和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可以预测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避免大学生沉迷网络提供前期的指导和积极的干预。
参考文献:
[1] 张宏宇,魏文风.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应对.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5): 323-324.
[2] 桑标,贡晔. 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项以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01,(5):31-35.
[3] 吴文丽,郑希付,殷华西.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问题与网络使用、情感幸福感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5):492-494.
[4] 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