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心理有关的论文
小学教师心理有关的论文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许多挑战,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职业倦怠症状明显。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师心理有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教师心理有关的论文篇一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根据现阶段中小学教师教师心理健康现状,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提出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策:关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继续深造机会、优化教师评价制度等。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原因;对策;分析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各校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积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事实告诉我们因为升学压力大、职称晋升压力、工作超负荷等等原因导致目前中小学部分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互换另一个灵魂。”试问一个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如何能够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长此以往,这不仅会影响教师的自身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教师心理健康指教师必须对自我持肯定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和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积极面对问题,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职业所面临的挑战与风险也随之增长,这些因素日积月累,如未得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杭州市曾对近1500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小学9%;初中15.6%;高中13.4%。有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最大的心理问题依次为:工作量太大;学生难教育;收入低;升学压力大;教师之间竞争激烈。在平时的媒体报道中,我们也会看到诸如有教师因为学生没带课本,用雨伞抽打学生;有教师因为幼儿调皮影响教学而用剪刀划伤7名幼儿手臂;有教师为了自己开心不顾幼儿痛苦拎着幼儿的两只耳朵离地近20公分;还有的教师因为喜欢掌掴学生和用教鞭抽打学生而被被学生惊恐的称“巴掌老师”和“教鞭老师”……这些暴力现象的背后,与这些教师心理不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1、职业特点导致自我压力增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自我压力增加。师,乃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和传授知识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水平,经常有教师用“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句话来鞭策自己坚持终生学习。但教师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父母妻儿要照顾,课前备课,课后批改作业,还要学习充电,轮轴转的工作让许多青年教师叫苦不迭。而且,中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孩子,他们善于模仿,好奇心强但又有一定的叛逆心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感染到他们。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形象,担心暴露出自身的缺点,所以很难坦然面对学生。因此在一部分教师中很容易产生“教育难搞,学生难教”的紧张心情。
2、生活压力导致幸福感降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他们的学历往往很高,而且在求学的过程中,经济投入非常大,对工作的期望很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收入却相对较少,与其期望值有很大的差距。一些青年教师还面临结婚生子、贷款买房、赡养父母等客观问题,面对较重的经济负担,幸福指数陡然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沮丧、抑郁、焦虑等情绪。
3、教育体制导致职业倦怠增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外来务工子人员子女不断涌入大中城市,中小学校招生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就导致了一些中小学师资力量短缺,一名教师身兼数职的情况屡见不鲜。还有一些学校要求教师参与到科研工作行列中,并把科研工作列入教师聘任、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这种奖惩性评价模式使得那些不会搞课题的教师晋升、升迁的机会就很小,甚至还可能面临淘汰,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感。
4、心理失衡导致情绪不稳定
有研究表明,内控的人在面对失败时,善于对自己情绪进行适当的调整,外控的人在面对失败时,往往会给自己找许多借口;自尊心较强的人在面对失败时,往往会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与成就,而自尊心不强的人在面对失败时,往往考虑的是他们遇到的挫折以及他们所犯下的错误。教师属于高自尊的人群,其在学生时代往往是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当他们走上教师的岗位之后,在高自尊心理以及强烈成就动机的驱使下,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做出一番成就,得到学校、社会的认可。但在激烈的竞争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屡次的挫折容易让他们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强烈的心理失衡诱发不良情绪,有时还会出现心理机能失调,做出难以控制的行为。
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策分析
(一)、外部支持
1、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化解教师心理压力
首先,学校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首先应该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针对一些很可能会引起教师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要予以消除,使教师工作在一个温馨的环境的中,从而有效地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学校要及时了解掌握教师的心理状态,针对教师的心理需要尽量予以满足。当发现教师产生抑郁、忧虑等情绪时,通过心理健康培训,心理辅导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在此,开展丰富的教师业余文化生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紧张情绪得到宣泄。
2、提供继续深造机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
繁忙的工作与需要不断更新的知识的矛盾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给予教师继续深造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有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使处于职业生涯发展困境中的教师从中摆脱出来,从而使教师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
3、优化教师评价制度,拓宽教师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他是典型的终结性评价制度,即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或科研成果的评价结果,做出聘用、晋升、升迁等决定,而较少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这一评价方式使得许多教师纠结于一个结果,弄虚作假、心理恐慌等多种现象陆续产生。通过优化现行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结合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以教师现有的基础来评价教师的发展,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适合教师个体的发展机会,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
(二)、内部调控
1、正确认识自我,发挥个体优势
从个人的层面来说,为了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在工作过程中,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不要过高的估计自己,也不要过低的估计自己,教师也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等。在工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定制自己的目标。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接纳自己的缺点。教师要想在工作上取得一定的业绩,就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经常进行自省,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然后积极地改正,在改正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2、学会调适不良情绪,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在工作或生活中,教师要学会调适不良情绪,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调适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1)认知调解法
研究表明,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历这一事件的人对此事件的评价与解释引起的。所以,在工作或生活中,一旦有消极情绪出现,教师首先要让自己保持冷静,思考一下是否是自己对某事件的认识有偏差,然后调整自己的观念,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消除消极情绪,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合理宣泄法
当自己非常苦闷或失落时,教师要学会进行合理地宣泄,教师可以找一个人进行倾诉,从而获得他们的理解和同情。其也可以自己一个人大声喊出来,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3)自我暗示法
通常情况下,自我暗示包括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当自己出现不良情绪时,教师要通过积极暗示调节自己的情绪,如当工作上出现压力时,可以进行自我激励,通过自我激励,提高自信心。当自己心情不好时,可以对着镜子笑一下,并且暗示自己:笑了,说明心情好了。进而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争吵,一定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冲动。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很好的调节,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结束语
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单位以及教师个人的共同努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亟需建立专门的机构,以对教师的心理进行疏导,要通过改善学校环境,为教师营造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以缓解其内心的压力,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教师个人也要学会积极应对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努力排解心中的压力,从而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1)
[2]熊志勇,谢枭鹏.从“职业枯竭”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中国冶金教育.2005(04)
[3]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
[4]曾小平,谌志伟.新课改中如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7)
[5]王雅春,曹华.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对教师心理素质的思考.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1)
小学教师心理有关的论文篇二
《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又是作为农村教育的关键,因此增加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促进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三大部分来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分析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其次,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从客观和主观两大方面来分析原因,即从来自学校、社会以及教师自身等方面来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教育是一个民族前进与发展的动力,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要参与者与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他们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他还要求教师肩负起教育学生如何做一名健康的社会成员的责任,在这里我们要求的社会成员是身心健康的人,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教育者自身身心健康,他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才能真正完成作为一名教师的神圣使命,因此关注教育事业就要求我们帮助处在低层的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一)国内心理健康标准
制定一个能衡量教师心理健康的统一标准在研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时很重要,能为我们做出相应的判断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量。我们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结合国内的研究情况来分析,认为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可具体如下:
第一,具备乐纳自我的能力。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的人,最基本的从业要求就是要认可、热爱自己的职业,教师也是一样,需要认可自己的教师职业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和能力等各方面做出全面真实的认识和准确的自我定位。
第二,具备良好社交能力。一名正常的社会成员应该都能和其他人做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而作为一名身心健康的教师也应该能做到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良好沟通。
第三,具备教育创造性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不断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教学模式以便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第四,具备自我调控能力。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正确面对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能真切的感知自己的情绪,并且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控制和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通过以上标准,我们不难看出,在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求要比从事其他行业的人的偏高,这也能说明,"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健康的心理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二)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在界定了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后,通过比对,我们不难看出,现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都存在着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也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体健康,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职业倦怠感严重。一名教师,他可能在自己所任课的班级或是学校已经教了数年甚至是数十年,自己所教授的内容也似乎是终年不变,因此很多教师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倦怠感。
第二,精神压力过大。现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焦虑感和抑郁问题,抗挫折能力差,不少农村教师深感压力过重。
第三,社交能力较差。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还出现了严重的沟通问题,经常处理不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二、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这不仅有来自社会以及学校、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原因,还有来自农村教师以及农村现实客观条件的原因所导致的,具体分析可以如下:
(一)客观原因
第一,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社会上对农村教师依然存在这样的看法:"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职业待遇依然不高"。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广大偏远的农村地区依然有拖欠工资的问题,使得本来就经济状况不好的农村教师会更加的雪上加霜,加剧其经济上的困难。
第二,被需要程度下降。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师的被需要程度也在下降,农村教师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无法更多更好的去接触新鲜知识和问题,因此这让多数农村教师感到自身价值在下降以及被需要程度在降低。
(二)主观原因
第一,专业素质不高。大多数农村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就很令人担忧,这可以表现为一是年龄老龄化,二是知识结构老化,大多数农村教师本身就是"先天不足",在加之"后天营养不良",这些都导致农村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偏低。
第二,心理素质不高。在广大农村地区有少数农村教师自身就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在学术上被叫做"教师不良人格"大多数农村教师属于胆怯型一类,容易表现出焦虑、胆怯或是教条等。
三、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办法
(一)改善其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首先提供稳定的社会保障。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加大对农村教师生活环境的改善力度,同时不断加大社会对改善农村教师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投入。改善其工作环境和生活处境,重视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人性化,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努力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二)多方举措,减轻农村教师心理压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教师由于自身学历等方面问题的影响,使得在工作中的竞争压力很大,政府和学校应该结合农村的实际状况,努力完善农村教师的评价体系,对农村教师要加大人文关怀以及加大政策倾斜并为其提供发展平台。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及修养的提高
事物的变化发展必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农村教师自身的努力。这要求农村教师首先要实事求是,肯定自我。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该认真的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努力增强自己的职业安全感与认同感。其次要点燃激情,学会合理发泄不良情绪,教师应该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树立正确的三观认识并主动去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从自己实际的心理健康状况出发,增强保护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识。最后农村教师要学会直面压力,增强抗挫能力和社交能力。农村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和与外界交往沟通的能力,在面对新的问题和困难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坦然面对并能做出有效的处理,能做到变压力为动力,在挫折中发掘自己的潜能。
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最基础也是最底层的人群,只有做到自身心理健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人才,而这需要来自社会各方各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只要这样农村教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整个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纯.教师发展学校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郭瞻予.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罗小兰.教师心理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郭艳妮(1986.5-),女,安徽宿州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科教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政治。
小学教师心理有关的论文相关文章:
2.教师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