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支持源,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论文范文一: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咨询

  摘 要:寝室人际关系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的长期困扰,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整理归纳出了大学生寝室关系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根据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和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参考策略和应对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咨询

  

  1.引言

  大学生在校园里的人际关系开始于寝室,在共同生活的环境里寻找认同感,克服离家的陌生感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寻求心理归属感。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与大学生活的满意度相关极其显著[1]。良好的寝室关系促使成员共同发展,丰富大学生活,最终有利于个体人格的发展与完善;而不良的寝室关系则会使成员之间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影响彼此的学习生活质量,甚至会造成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的研究分析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2.寝室人际关系问题

  2.1环境原因

  生活空间狭小是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发生的客观原因。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临近个体之间一旦超越了一定界限,互相侵扰会增加,摩擦会加强。寝室人际关系问题通常是从日常小事开始,如在寝室打电话、卫生间使用等。一旦这些小事联系到不同当事人的性格特征和事发背景,寝室人际关系问题便会显现,甚至变得复杂。

  2.2生活习惯

  我国各地经济与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寝室成员的经济能力与道德修养程度有所不同,生活习惯也存在差异。比如,有些同学不注意寝室卫生,有些深夜游戏聊天等。在长久的共同生活之后,会成为了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

  2.3人际交往技巧

  许多大学生在进大学之前,没有集体住宿的经历。由于中学严格的课程制度,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圈子相当封闭,除了学习之外,其他事均由长辈包办。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存在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的问题,常常不顾对方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引起寝室其他人的不满。

  2.4其他问题的折射

  寝室是大学生生活最重要的聚集地,寝室的人际关系也会折射出大学生在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一些学生在高中阶段是各方面关注的核心,到了大学之后,由于同学彼此实力相当,或学习以外的能力相较于同学有所欠缺,产生角色落差。这些学生容易产生适应问题,轻则对自己的经历有所报怨,感到自卑;重则导致忧郁症状,厌学厌世。寝室成员对其形成不易相处的印象而排斥,该学生则觉得寝室里无人理解,形成恶性循环。

  3.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咨询治疗

  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有着重要性和广泛性,其产生原因也是多样的。在应对的咨询方法上,除共同商议咨询方法和有针对性的选取与实施咨询方法,更应该注意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

  3.1咨询关系的建立

  在处理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时,咨询师首先应倾听来访者的倾诉,收集资料,以及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理解来访者,给来访者希望等[2]。在适当的时候诱导来访者释放心理情绪,让被压抑的情感有释放的突破口,暂时缓解其焦虑;在倾听来访者诉说时,还需要判断其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严重程度,之后再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措施[3]。

  3.2面对情况轻微的来访者

  初步了解来访者的情况后,面对情况轻微的来访者,可以进行认知上的开导和组织辅导小组。在当前大学寝室管理制度下,要想以改变环境的方式来解决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是不现实的。在无法改变客观居住环境的情况下,需要引导来访者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其身边发生的事情。

  合理情绪疗法在这种情况下是很好的选择。先要求来访者从自己的角度总结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以合理情绪疗法的多种技术,如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等方式帮助来访者改变原先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不合理信念,并以理性的方式来看待发生的事件[4]。同时,还可以向来访者提供人际交流技巧,比如,换位思考,要求来访者学习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整体思考,要求来访者认识到暂时矛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等。

  此外还可以采取团体辅导的方式,将多个来访者集中起来,组织人际关系的辅导小组。小组中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空椅子技术等,让来访者在相对封闭的小组里再现寝室情况,重新体会与评估事件。团体辅导通常会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让来访者在实践中获得人际交往的技能。同时,它也在寝室之外为来访者营造一个互相认同与支持的群体,能极大的缓解来访者的寝室人际交往压力。

  3.3面对情况较严重的来访者

  在面对情况较严重的来访者时,我们可以采取求助者中心疗法。该疗法是以对人性积极乐观的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为重点。通过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的技术、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来帮助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逐步向咨询师敞开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感体验,从而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5]。使求助者愿意使自身成为一个变化的、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

  由于咨询过程耗时较长,该疗法需要来访者有极大的主动性和毅力来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咨询师不能把具体目标强加给求助者,而是应该让求助者自己选择自我价值和目标。其总目标是共享经历,获取自我信任,发展内部评价资源,促进求助者自我成长。这是一个首要责任在于求助者的咨询治疗导向,咨询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咨询关系中,以达到帮助求助者自我实现的目标。

  3.4心理咨询网络化

  研究发现,学生心理咨询存在“严于己”而“宽于人”的矛盾,即大多数学生不太愿意进行心理咨询,也不太乐意让亲近的朋友去咨询,但赞成其他人进行心理咨询的现象[6]。这一矛盾反映了大学生在认知层面上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实际中却对心理咨询持回避态度。这说明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易于接受新事物的主流群体,虽然已经认识到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也认同心理咨询在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上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但可能由于传统文化对心理问题的普遍羞耻感,或对保密性的担心,还是令他们对心理咨询采取回避态度。

  心理咨询网络化能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让来访者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获得咨询师专业的帮助。同时,由于网络跨越时空的特性,来访者甚至可以在周围的人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得到所需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连海,古全美.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基本因子特征调查分析.精神医学杂志,2008(6):442-444.

  [2] Nancy McWilliams.精神分析案例解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 杨东明,严和来,龙昆.大学生的寝室关系问题及心理咨询.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3):113-116

  [4] 郭念峰.心理学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5] 郭念峰.心理学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6] 梁恒,李发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成因分析.社科纵横.2008.23(1):142-144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论文范文二: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尔文・戈夫曼认为人生就是一出戏剧,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聚光灯下的舞台上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但同时也需要后台来补充能量休息调整,他因此提出了“前台―后台理论”[1]。大学生寝室就充当了后台的角色,如果在前台遇到挫折,后台又不能给予抚慰和疗伤,反而与室友关系紧张,积累起来的矛盾和心理问题也就很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的一项调查表明,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针对寝室关系的调查显示,仅43%大学生对寝室关系表示满意[2]。因此,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亟待探讨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发展相辅相成

  近年来,高校发生过多起投毒、杀人等恶性案件,如1994年清华大学学生朱令铊中毒案件,1997年北京大学学生王晓龙向同学投毒案件,2004年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案件,2013年4月发生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同宿舍学生因琐事发生打斗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案件,以及同月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复旦大学医学院投毒案。寝室何以成为犯罪摇篮,校园何以成为毒药库房,大学生何以成为杀人凶手,这一系列背后的心理症结不可小觑,心理健康教育急需重视。

  一方面,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能够对情绪起稳定、补偿作用,防止陷入不安和孤独,替代对亲朋的思念和依赖,尤其对入学新生尤为重要。第二,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能够对深化知识起启迪作用,促进课下交流,激发思想碰撞以达到相互启迪的效用。第三,对人格的培养起陶冶作用,人格形成受环境影响的成分较大,同住一寝室的室友的行为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自己的看法和举止。最后,对成长起导向作用,能够促进大学生身心成熟和社会化进程,学会竞争与合作,团队和互助,帮助大学生完成走向社会的演练,顺利步入社会。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寝室拥有的人际关系的优劣。首先,随着年龄增大寝室人际关系趋于稳定,这充分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过程,心理上的逐步成熟助其愉快的与人交往。其次,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有人在的地方就有矛盾,将矛盾最小化,达到双赢与和谐,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技巧。最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学生寝室是其态度与习惯、独立的人格、目标追求、价值观形成、道德理念等一系列观念形成与塑造的摇篮,也是大学生学会团结友爱、奉献互助的基本平台,健康的心理行为能极大地促进寝室和谐氛围的构建,也有利于促进优良校风和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造成大学生不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根本属性。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除了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归根到底是由于其自身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引起的,更甚者导致心理失衡,无法控制。当前,造成大学生不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过度的自卑心理,破坏与人简单相处之道

  心理学上,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是产生轻视自己的心理,不适当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绝的心理状态。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保护机制,它使简单的人际交往变得复杂,原本简单的一句话在自卑者心中却解读出各种“潜台词”,使得人际交往无法正常进行。大学生进入青年期后,自我意识发展很快,开始独立地观察、分析社会,也会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表现出极强的自尊心。为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会显示出一种自卑倾向。

  大学生自卑往往表现为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性格孤僻而不愿与人交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过分敏感,过分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设防严重。究其原因,首先是大学生个人条件的差异,如长相体型、性格气质、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先天因素导致的自卑心理,往往对事物带来的后果产生消极认识,进而将消极认识放大趋向,最终这些消极体验会超过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认为自己不行而自卑起来。2004年马加爵犯罪案件中,来自农村的他正是由于承受着极度的自卑心理,当脆弱的自尊受到打击时,累积的消极情绪一触即发并走上了犯罪道路[3]。其次是大学生个人经历的不同,如不幸的童年、家庭暴力等,不幸的童年使儿童得不到良好的引导,缺乏应有的关爱,会使其形成不良的人格,就会产生自卑心理。2006年湖南某高校一大二女生,因无法和舍友相处,一年多时间里换了七八间宿舍,最终还是被赶出来,后得知这名女生从小频繁遭遇父母殴打,不相信别人,易曲解别人好意,心理极度自卑。最后是大学生经受的各种挫折,如学业挫折、交往挫折、爱情挫折等,由于其生理、心理尚不成熟,易产生自我认知偏差,就会对遇到的挫折错误归因,认为是自己技不如人,各方面不如别人,便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高校中因求爱遭拒而自杀的案例仍频见报端。

  (二)盲目的攀比心理,阻断与人真诚交往之桥

  心理学上,攀比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通常产生攀比心理的个体与被选作为参照的个体之间往往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由此可见,大学生寝室正是攀比心理容易发生的空间环境。

  寝室内大学生的攀比心理频繁出现,使大学生关注点模糊,不能正常投入学习、交往和生活,无法与人真诚相待,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多是由于其易产生的虚荣心、妒忌心和习惯性攀比。首先,虚荣心多源于“面子”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然形成一种要吃好的穿好的,过体面生活的风气。同住一个屋檐下,看到其他人都这样,自己也会跟风,产生随大众的心理。人际关系学说指出,当人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时,如果过分注意别人的看法,往往会强化从众心理,导致虚荣心理的产生。因为面子问题而去攀比的心理也就随之产生。另外,嫉妒心会导致极端的负面攀比。嫉妒是一种极想排除或破坏别人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是含有憎恨成分的激烈感情,会产生消极的想法和行为。许多大学生因为嫉妒,而喜欢去占有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东西。更有大学生由于嫉妒心理,而去破坏他人的东西,或者说会暗自的贬低对方,伤害他人自尊心。正是由于种种的落差,嫉妒心的产生,攀比也随之而来。寝室内因嫉妒室友学业、交友、就业机会等产生的破坏行为屡见不鲜。第三,社会背景导致了习惯性攀比。在父母所处的时代背景里,他们的观念纯朴而非物质化。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权力地位为人们所渴求,攀比心理是这个社会大背景下必然的结果,而溺爱式的家庭教育环境也成为了大学生攀比心理的滋养润土。   (三)不良的人格缺陷,隔断与人和睦共处之路

  心理学上,人格缺陷是指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如以自我为中心、怯懦、懒惰、多疑、狭隘、焦虑等。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不适应的主要来源,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的人格缺陷正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无法与人和睦共处的断路巨石。大学生人格缺陷会影响其活动效率,阻碍与人交往的和睦氛围。

  大学生的人格缺失,除了有孕生这种缺失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其自身原因,当前大学生普遍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隘,紧张焦虑等。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说:“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且不说这些大学生将来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当下面对寝室人际关系这个小群体,都已经出现了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自我中心倾向。如高校大学生普遍反映的寝室室友将公主病、王子病等带入寝室,表现出过分的自我中心,无法沟通难以相处。此外,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中也常常表现出心胸狭隘,缺乏包容,凡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好挑剔,长此以往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如寝室中常出现不能容忍与己交好的室友与他人要好的现象,便会寻求小团体、小帮派等以示威、抗衡曾交好的室友,从而导致寝室气氛压抑沉闷,人际关系紧张。大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紧张焦虑主要与缺乏自信、人际交往技能差、自尊心过强等密切相关。过分紧张焦虑会使人烦躁不安,思维受阻,行动不灵活,身体不舒适等症状,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良好寝室人际关系的有效性构建

  (一)课程教育:加强心理疏导教育和宣传

  基于大学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寝室不和谐现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自动调节心理问题,避免他们因自卑心理等造成人际交往障碍的重中之重。

  首先,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在低年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在高年级开设《咨询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多门选修课,帮助学生科学认识心理问题。同时有效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等课程,开设大量以潜修形式存在的,比如压力管理、潜力管理、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生命教育等课程,引导他们自我健康发展,培养他们团队精神,促使其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其次,培养大学生求助心理,加强心理疏导。培养大学生求助心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和引导,有利于寝室人际关系稳定和谐。实施防患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搭建开放交流的情感释放平台,能使大学生心理疏导更显主动和有效。例如,沈阳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除了日常咨询外,每个月都会有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开展大型咨询会,学校将人际交往、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咨询分成小组,处理学生的心理困惑和矛盾。第三,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一方面利用网络能够将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变得更加精彩,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关于寝室人际关系的网络课堂和讲座,与大学生就个人问题互动交流、解惑疏导。另一方面利用网络能够使潜在的心理危机得到预防,通过微博、微信等手段可以随时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动向,及时介入、及时干预、及时化解不良心理危机,避免危害发生。

  (二)朋辈辅导:探索寝室心理委员新模式

  朋辈辅导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或心理工作团体向年龄相当的朋友、同辈提供具有心理健康促进功能的帮助与服务的过程。依托寝室中的心理委员进行朋辈心理互助是一种有效性强的新模式,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有效地发现和预防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

  首先,明确心理委员的职责和定位。将心理委员定位于朋辈辅导而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员。寝室心理委员应该是室友与寝室管理员、班级辅导员和课程老师沟通的桥梁,是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是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的组织者和宣传者[4]。其次,做好心理委员的选拔和培训。选拔可采取自愿报名、室友推荐、专职教师面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SCL-90量表、人格问卷、16PF等心理测试了解候选寝室心理委员的心理状况,最终由专职教师确定。培训工作应结合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不定期地开展座谈会,分析新问题总结新方法。培训内容除了基础理论的学习,也要结合大学生寝室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给予心理咨询、自我认知、自我成长和生命教育等内容的培训。最后,建立长效的辅导模式,充分利用宿舍文化节、卧谈会、寝室活动以及QQ、微信等通讯手段开展日常交流,积极主动化解寝室矛盾,并定期反馈给相关指导教师和心理工作专业教师,促进寝室心理委员工作队伍的健康成长。

  (三)寝室管理人性化:构建寝室管理与运行的长效机制

  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除了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之外,优质的心育环境也有利于和谐寝室氛围的构建,这就要求高校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并寓于管理之中。

  首先是寝室分配的人性化。打破传统的按照专业班级集中住宿的方式,人性化的分配方式更能避免因兴趣爱好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等而引发的寝室人际关系矛盾。例如,华中师范大学实行的网上自主选择寝室。以院系集中为原则,新生可以根据家乡特点、兴趣爱好等自行选择室友,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院校宿舍管理的工作效率。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人性化管理深入细微,推出根据作息时间,再结合适当的宿舍类型进行选择。这是该校在一项摸底调查后,尽可能将生活习惯比较一致的同学安排在同一宿舍,减少不和谐状况。其次是寝室“家长”的人性化支持,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将这些困难带入寝室中有可能影响寝室人际关系,因此,在每栋寝室楼设立寝室“家长”十分必要。寝室“家长”可由心理工作专业教师担任,也可由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担任,为大学生解惑学业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第三是“大寝室”理念的人性化。“大寝室”理念旨在建设高品质的寝室文化,在寝室内孵化交叉学科和人际交往,促进心灵交流,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例如,复旦、南科大已先后开始实行本科生寝室“书院制”的改革,这是“大寝室”理念的实践。这能真正让寝室生活成为大学生们获得抗压锻炼、人际交往技巧、社会支持的24小时课堂,真正让“教做人”成为比“教知识”更重要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尔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郝洪・拿什么拯救漠视生命的心[N].人民日报,2013-4-17.

  [3]佘春梅.浅析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J].青春岁月,2012(11).

  [4]韩熙.以心理委员制度为代表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发展与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2(6).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案例分析论文

2.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论文

3.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

4.大学人际关系心理论文

5.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研究论文

6.1500字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140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