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论文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现象普遍比较严重,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有必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论文范文一:谈谈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摘 要 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中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储备军。这样的人才要求使看中学生必须全面发展才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如何缓解中学生的压力,增强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显得犹为重要。因此,本文就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起因、表现及其提高对策,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承受能力 原因 表现 对策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政治信仰素养, 知识广博,体魄强健和心理素质良好。这样的人才标准对中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怎么样缓解中学生的压力,提高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则提上了日程。下面结合我的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经验,谈谈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起因、表现及其提高对策。
一、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概述
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作用表现出来,会影响活动进行的效果及结果。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个体对待挫折、困难、逆境时所引起的心理上需承担的压力和对负面情绪调适能力。个体健康的心理素质表现在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中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人不可能一直是顺利的,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其次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重;最后中学阶段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生理成熟阶段,这个阶段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发展。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会使中学生的成长受到影响,产生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中学生学习和成才,甚至会为其适应社会留下隐患。因此,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影响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直接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智力发展非常关注,要求孩子“100分”,对子女寄予过高期望,使孩子压力越来越大,而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喜好、兴趣、朋友等却缺少关心或者根本不予理会,很少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这使中学生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
现在的学校教育虽然将目标转到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上,但是在大部分学校,考试的压力仍然给中学生很大的影响。家长期望过高、学习时间过长、考试次数过多、升学压力过重,严重伤害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使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了不满,他们就极易产生消极心理,或做出与他们的年龄不相吻合的行为;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教育的重点放在数语外等学科,根本谈不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 社会发展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中学生的面临的诱惑越来愈多。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化”流行于中学生之中, 网上学习、聊天、交友流行起来。但是这种“网络化”交往主要是“人—机—人”的交往,少了最重要也是最必要的情感交流。中学生把精力投入到网络世界中,完全放弃了作为一名学生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现实毕竟不同于网络,一旦在学习、生活中碰到挫折,有些中学生可能就不知所措, 无法处理。心理承受能力也因此变得脆弱。
三、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具体表现
(一)家庭教育导致中学生承受能力低下。
家长常常以孩子的学习为重,与孩子缺乏交流。成绩好就夸奖,成绩不好就批评,使孩子遇事畏首畏尾,更没有与人交往的勇气与习惯。有的父母不让孩子自己面对挑战及失败,使孩子出现不敢直面挫折的心理;有的中学生缺乏家庭温暖,孩子为吸引注意,故意出现反常行为,期望在家庭之外寻找安慰;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使孩子信心减退。
(二)德育能力较弱。
知行脱节的问题是目前中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中学生说的与做的不一样。中学生行为规范成了摆设,学生倒背如流,可是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随地乱扔垃圾、课间打闹、上课讲话、不尊重老师、不敬重长辈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知与行的严重脱节使中学生形成畸形心理。
(三)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差。
一些中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由于对环境的不熟悉、不接受,或是对环境期望过高,或是缺乏交往的技巧,不能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这些会使中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孤独和抑郁;一些中学生对学习、生活所定的目标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差太远,或是前进路上受到打击,因此自我放弃,这种情绪只能挫伤自己的信心;一些中学生对自己估计过低,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害怕失败,畏惧困难,不敢给自己提高目标,这些情绪都会使自己身体健康受到伤害。
四、提高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对策
第一,培养自控能力,适当解压,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帮助中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培养自尊、自爱的品质。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该不论对优生、差生, 都应该一视同仁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活动,表现自我。当学生争得荣誉时及时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同时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二,参加实践,培养坚强毅力。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帮助孩子分析困难与挫折形成的原因,汲取经验教训。教育学生端正对待挫折的态度,明白只有面对挫折,培养战胜挫折的积极态度。参加社会实践,让中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得到心灵和意志的磨练。
第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郑日昌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谈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要达到学生的自我肯定和社会适应的和谐统一。教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采取有效的教育和医疗措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 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论文范文二:浅谈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世界越来越充裕,人们的关注点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物欲横流使之我们的心理出现了很大的落差,大学生是中国栋梁之才的先锋军,心理承受力如何瞬间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关注是因为重要,关注是因为有所欠缺。
关键词:物质世界;关注点;心理承受力;焦点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生活旅程之一,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可能,前几天看过一篇文章,在大学你可能习惯待在自习室,或者你热爱运动,足球场上总少不了你的身影,当然也有的爱好旅游,常常自己出外探险,每个人选择的路不一样,那么你在大学所做的就不一样,在大学没有真正的是非曲直的标尺,只有为了自己理想努力奋斗的过程,所以大学的多样性导致了大学生心里承受能力的不同。
一个人的心理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记得白岩松写过一篇文章“不平静就不会幸福”只有平静了,你才会感到踏实和沉稳,可是现代的大学生很多都是比较浮躁的,那么自然而然心里承受能力就不会有所提高,因为在浮躁的环境下,人是容易冲动的,那么就不会有很多时间思考自己所做的事到底如何,这件事应不应该做?而当事情做错了的时候,往往悔恨交加,百般抵赖,甚至作出超乎想象的事。
现在大学里的,很多都是90后的孩子,90后个性十足,做事想问题都“不走寻常路”,总喜欢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而且叛逆期比较长,所以在大学里,你时常会看到一些小集体的出现,有可能以寝室为单位,有可能以社团为单位,或者以其他相同的爱好走在一起,哪怕就一个班,小集体现象也十分普遍,究其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安全感比较缺乏,由于90后所处的环境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现在的整个社会的离婚率持续上升,也给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所以他们喜欢结伴,不喜欢独处,更不喜欢寂寞。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作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就尤为显得比较低,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发生大学生跳楼、跳河等自杀事件的产生,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尤为重要。
大学应该是思想以及真理碰撞的乐园,可是现实不尽如此,游戏成为了他们的精神食粮,快餐成为了他们充饥的干粮,尽管适当的游戏有益于智力的开发,可是很多往往沉迷其中,在台湾的一项调查其中以8个高校752名大学生为例,调查的研究发现,成瘾率为11.7%,而且男性是女性的4倍,更别说依赖和轻度依赖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了,试想这样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锻炼了吗?得到提高了吗?显然没有,还有些大学生逃避现实,各种堕落忘了自己曾经考上大学时的壮志豪情,有句话说的好“大学就是个大染缸,关键是看你会把自己染成什么样的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于是才造成了,考试不及格或者考试作弊被发现后的各种自杀事件,可能我们听说后只是一笑了之,但是他们以生命的代价,告诉了我们血淋淋一般的现实——大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差。
当然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较弱,学校的教育也有很大关联,虽然近年来各大高校也开始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注增加,也开设了一些相关的课程,上到校长下到辅导员和班干部都强调要时刻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和思想,但是这中间一直有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那就是怎样让大学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虽然都在强调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可是效果并不理想,一些高校因为课时的原因,砍掉了一些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一直都是口头上强调应该怎样,可是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并不明显,这是其一。其二,同学们自身也缺乏相关的认识,他们可能很容易区分开精神病人和健康的人,但是并不知道心理健康包含的不只是这么浅,所以在平时不注重这方面的训练以及检测,等遇到一些事的时候就变得心理非常脆弱,从而做出一些非常严重或后悔的事情,所以高校的具体关于同学们的心理健康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包括政策上的和物质上的关注。
所以,如此看来,在高校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其承受能力如何就变得非常重要。在我看来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承受力就应该有如下改进措施:
一、家庭方面
1、家长以及家中的亲朋好友,要懂得心理健康对一个认得重要性,特别是孩子,从思想上应该引起重视,并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满足孩子们的物质上的满足。
2、时刻关注孩子的思想和心理,营造良好的家庭沟通氛围,避免代沟的出现,维护好相互沟通的这条感情链。
3、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孩子自己也应该主动和亲朋好友沟通,不能太自我主义,过分高估自己的处理事情的能力。懂得如何排遣心中的不快,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二、学校方面
1、领导要重视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所表现出来的重要作用,抛开应试教育的枷锁,将素质教育定位重点,从上到下,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同时形成一套非常严谨的奖惩机制,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显著成果的应该给予奖励,反之,有些师生从心理上没有引起重视的,从而教育成果不理想则应该给予相应的惩罚。
2、学校制定好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相关的机制和规定后,就应该贯彻和执行,现在之所以有些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效果不理想,实质就是执行力的问题,这是个大问题,我国很多高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领导口号响亮,但是行动冷淡或者迟缓,最后就不了了之,从而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根本得不到什么锻炼,就更不用说实质性的进步了,所以,执行力应该引起重视!
3、老师们应该积极关注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以及承受能力的强弱,及时同班上的班委或者相关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了解,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同学们的心理动态,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如果把班级看做一个单位的话,班委就相当重要,班委应该时刻和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不择不扣完成学校以及老师布置的任务,能够及时向老师汇报班上同学们的心理状态。以便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学生发面
1、注重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有意识的检测自己的心理健康承受能力,并不断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平常多和老师沟通,遇到困难应该主动告知老师或者学校相关负责人,遇事冷静处理。
2、懂得和同学们的相处之道,能够与周围的朋友畅谈心扉,遇事多和自己的朋友商量,多听其他人的一些劝告,不应该一意孤行,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时刻牢记心理健康对自己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其心理健康更是不容忽视,所以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随着21世纪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不再只满足于物质的享受,而是更多的追求精神方面的东西,高校作为我国发展的人才储备基地,肩负着时代以及国家复兴的使命,肩负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使命,大学生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将是永恒的一大教育趋势和主题。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论文相关文章: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论文
上一篇:浅谈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下一篇: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