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糖尿病是一组伴随终身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摘要】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约3.6%,到2010年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将达到14%;糖耐量减退者约2.5%;1型糖尿病患病率为0.9/100000[1]。随着糖尿病病人的增多,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将发生很大变化,这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其中糖尿病病人抑郁心理的发生率将比一般人群高13%~20%?[2],且不良情绪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及病情转归有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 糖尿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DM)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因此,对患者长期的治疗措施必须由整体护理配合健康教育来实施。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病人的身心等各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护理。现将我院内分泌科468例DM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糖尿病病人468例,其中男253例,女215例;年龄16~79岁,以中老年病人多见。所有病人的诊断均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3]?,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468例患者中439例愉快地配合治疗,其余29例患者心理状况也有很大改善。?
2 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2.1 焦虑和恐惧的心理 通过调查发现患者在初患糖尿病时,由于疾病来的突然,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都有焦虑恐惧心理,并且随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反应不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而出现头昏、眼花、心慌、多汗、血压和血糖升高等,使病情恶化,不易控制。针对焦虑恐惧的心理状况护理措施有:①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尤其对患者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②对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焦虑,应首先向患者目前的困难表示理解,但要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说明中断治疗可能对病情造成的影响,鼓励患者克服困难,同时与医生沟通,在用药方面,从价格较低并有适应症的药品开始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还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使患者有信心坚持治疗。?
2.2 悲观和失望的心理 有的患者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需终生治疗和控制饮食,出现消极的心理反应,尤其是合并有慢性并发症、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对健康失去信心,悲观失望。针对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状况护理措施有:①对因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应针对患者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患者对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
②对患者进行检查或治疗进行引起的恐惧,应当主动将检查步骤和方法、检查要达到的目的在检查前向患者说明,以诚恳的态度告诉患者,“我们将会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所受的痛苦。”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可帮助患者减少恐惧感。?
2.3 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 见于糖尿病早期的患者或老年人,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认为自己没有病或是得了DM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对身体无大影响,拒绝改变自己多年的生活习惯。还有的患者对糖尿病的危害一无所知,不在乎病情之好坏,对疾病采取听之任之、满不在乎的态度。针对怀疑与不信任的心理状况护理措施有: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对治疗怀疑,可以向患者解释个体存在差异,而书籍上治疗是针对大多数的人的一般治疗,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通过此类与患者具体情况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分析,从而消除患者的怀疑。? 3 讨论
虽然DM是一种慢性病,但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当病情稳定、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得到良好的控制即可出院。病人出院前护士应做好出院指导,帮助病人学会身心两方面的护理。指导内容具体有:①让病人认识适当的运动和饮食的控制对促进和维持健康的重要性,并指导饮食及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合理控制饮食,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以患者个人饮食习惯为基础,结合病情、年龄、身高、实际体重、活动强度、季节等情况来控制。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定时定量定餐。主食类食品占每日总热量的50%~55%,脂肪的供给量一般要求低于总热量的30%,胆固醇的摄入量应<300mg/d,蛋白质的供给量一般占总热量的10%~20%,以优质蛋白为主,动物类蛋白和植物类蛋白各50%,DN早期蛋白摄入量在0.8g/(kg·d),占总热量的10%以下,DM临床期蛋白摄入量在0.5~0.6g/(kg·d),占总热量的7%以下,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每日2~3g,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每日25~30g,如燕麦、海藻类等,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如粗粮、干豆、新鲜蔬菜等。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要保证患者体重、血压的稳定。在多尿的状态下,过分限制水、盐摄入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症状,导致肾脏血流量及灌注压降低,加重肾脏损害。故应适当增加水、盐摄入,使尿量增加,从而增加肾脏对毒素的排泄[4]。②指导病人正确测尿糖、血糖及家用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时间、部位、剂量、种类,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③让病人及家属了解低血糖的表现(如心慌、出冷汗、脉快等)以及紧急处理方法,了解疾病好转与加重的表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到医院就诊等。糖尿病因为并发症的缓慢出现,使患者在短时间内看不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疾病的长期折磨也使患者极易产生懈怠情绪,稳定的情绪可以缓解病情,而不良的心理因素常常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使病情加剧或恶化,对治疗和护理极其不利。因此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和了解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认真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消除了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改善不良的情绪反应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为糖尿病病人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心身环境。
参考文献
[1] Hope.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概况,2002?
[2] 张计兰.Ⅱ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调查.护理研究,2001;6:12?
[3] 张玲.浅谈糖尿病与肥胖患者的健康教育[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1):67~68?
[4] 程玉霞.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指导.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673~674
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二: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情绪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病情的反复,影响糖尿病病人的康复。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现把我院内分泌科于2004年6月~2005年12月240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40例患者中,男150例,女90例;年龄为18~83岁。1型糖尿病33例,2型糖尿病207例。病例均经临床确 诊。
2 心理问题
2.1 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
2.1.1 分析 此类心态患者均为1型DM,占52%。由于患者多是青少年,一旦被确诊,将终生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而他们又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当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生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
2.1.2 护理 角色的转变使许多病人不能适应心理及行为的改变,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和蔼可亲,消除心理戒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1]。用宣泄法使积聚在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掉,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2 自责内疚的不良情绪
2.2.1 分析 此类患者均为2型DM,占41%,中年人居多,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有的父母自己患DM,又看到下一代也患了DM,以为自己遗传给了孩子更产生深深的内疚心理。
2.2.2 护理 这类患者我们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DM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象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3 焦虑恐惧的心理
2.3.1 分析 此类心理患者1型占5.3%,2型占37.5%,较为多见。有资料显示:63%的糖尿病患者有主观焦虑,42%有焦虑的客观症状[2]。这是因为DM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DM知识的不准确认识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他们惧怕因患有DM而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那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甚至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
2.3.2 护理 要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护理人员态度热情、服务要周到,向患者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要恰当说明病情,介绍糖尿病知识,增加患者自我调摄的能力。鼓励患者到室外活动。适当的运动能使患者心情舒畅,并有利于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因此,要根据疾病的需要及某些活动的可行性和有益性,向患者解释其所以然,使他们理解这些活动与适当的休息相结合,有助糖尿病的稳定,使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这些安排,从而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2.4 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
2.4.1 分析 此类心态患者中1型DM占7.8%,2型DM占19.2%。1型DM患者被确诊后,不愿意看到与他人不同,他们拒绝胰岛素治疗和血糖检查或者放弃计划好的治疗饮食,特别是恋爱中的患者害怕对方知道自己患有DM而抛弃自己,有意识地拒绝治疗而发生酮症酸中毒,42例2型DM患者均为早期,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一般情况好,有的则红光满面,貌似“体格健壮”,自认为得了DM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对身体无大影响,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食习惯。
2.4.2 护理 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于有意识拒绝的患者给予关心和照顾,鼓励患者倾诉心里话,针对其内心矛盾作疏导安抚工作。让患者掌握有关的糖尿病知识。定期召开糖尿病“病友会”,让新旧患者之间互相交流经验。有的患者认为胰岛素就像毒品一样,一旦使用就会上瘾,导致用量越来越大,而拒绝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应同主管医生一起向患者说明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对于满不在乎的患者应介绍高血糖的危害性及不重视治疗已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克服对疾病怀疑、拒绝承认及满不在乎的心态。
2.5 抗拒治疗的消极心理
2.5.1 分析 有此心态患者1型占3.0%;2型占8.7%,均为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者。他们对治疗用药产生对立态度,认为无药可医,迟早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
2.5.2 护理 首先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患者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3 结果
经过上述心理护理,240例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障碍有210例有明显的好转,占87%。积极的配合治疗,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4 讨论
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其太过则为病,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患者中,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情志为病的因素[3]。糖尿病是全身性、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血糖及其相关指标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和威胁生命。糖尿病的心理护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只有针对性的对病人做好各种心理疏导,才能使病人解除各种心理障碍,使病人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的接受治疗,从而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本组病人在接受心理治疗后上述症状及病情均获得较好的缓解,说明上述心理护理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爱华.心理护理疗效评价影响因素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1,(5):43-44.
2 杜玮,张琴,张子菊.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影响.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2,18(7):1-2.
3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现代护理报,2004年03月01日.
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2.病人心理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