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有关计算机组装论文

有关计算机组装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有关计算机组装论文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计算机组装与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得到不断创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计算机组装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计算机组装论文范文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案例教学论文

  摘要: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中职院校愈发重视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所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案例教学也得到了普遍关注。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维修

  一、有效把握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游戏教学策略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案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检测、维修、组装、安装、拆卸,这也是组成中职院校整体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将游戏教学法引入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案例教学中,需要提前对课程的教学特点加以分析、总结,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教学,运用轻松、快乐的教学项目来取代原本沉闷的课堂教学,使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案例教学得到推动而进步。科学设计并灵活应用游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并且有助于其尽快把握维修、组装计算机的特点与规律,使学生在正确引导下养成操作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所以,教师需要对游戏教学法的思路加以调节,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案例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可将教学内容拆分为若干个部分,包括分析结构、拆卸训练、组装训练、维修技巧等,接着依次开始教学,并且将游戏教学法分别融入其中,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分项教学的组装项目教学时,可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整体水平与人数相当,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要求各组学生依次将计算机拆卸后再组装,优胜者就是总体用时最少、正确完成组装的小组,这种竞赛方式不仅训练学生的计算机组装技巧,还可以培养其团队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而且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能检验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充分锻炼其维修和组装技能。总而言之,这种分项教学的游戏教学方法效果理想,能够被长期应用于中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案例教学中。

  二、制定具体的游戏教学项目,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要将游戏教学法科学运用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案例教学中,需要详细制定游戏项目,使学生在引导下能够尽快融入课堂教学活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案例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与此同时,学生还是游戏教学方法的参与主体。教师必须全面分析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案例教学的教学内容,有效把握游戏项目,提高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由参与者转变为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师生互动元素,由教师引入游戏,并指导学生自由操作,自行组装与维修计算机,在此过程中穿插一些游戏项目,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教师首先要通过游戏的方式将计算机硬件设备引出,包括电源、机箱、显卡、内存、CPU和主板等。接着,向学生介绍上述部件的性能、分类、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组织及选购方法。之后,教师将安装硬件与设定各种参数的过程在实物展示台处清晰地向学生展示。鼓励学生亲自实践、操作,给出一定的时间,要求其在改时间内组装机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定时比赛法”并不是组装完机器就完成了工作,还需要成功运行机器,这也是达标的必要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融入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而且还能学习并吸收计算机的维修、组装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在中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案例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与实践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中职院校愈发重视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所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案例教学也得到了普遍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游戏教学法的概念进行有效推广,使其教学模式及思路更加完善;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案例教学的特点进行合理把握,制定有针对性的游戏教学策略;详细制定游戏教学项目,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恰当运用游戏教学法,使学生享受课堂教学,提高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及改进措施姜贵平;时鑫;薛进;孙求知;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4-15

  2、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叶丕珍;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3-18

  有关计算机组装论文范文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设计实施

  摘要: 本课程遵循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工学交替的发展道路”的办学定位,工学结合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维修与维护的兴趣与岗位技能,有效地融合了专业、企业、学生三方的资源,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维修

  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采用基于计算机维修岗位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岗位情境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的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能力。能够根据用户具件需求制定电脑配置方案,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正确安装、配置常用外部设备,独立完成常用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进行常用软件的安装与设置,进行常见硬件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维护。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训练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一下五大教学情境:(1)计算机的合理配置(18学时)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CPU的性能参数,主板的性能参数,内存的性能参数,显卡的性能参数,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性能参数。(2)计算机硬件组装(12学时)计算机组装规范和流程,计算机硬件组装。(3)计算机软件安装(14学时)BIOS设置,硬盘分区和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驱动程序安装,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4)计算机维护(10学时)计算机日常使用注意事项,常用工具软件使用,计算机日常安全防范。(5)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修(16学时)计算机维修工具使用,常见硬件故障分析与处理,常见软件故障分析与处理,计算机故障排除实训。

  2教学组织与实施

  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教学中以实践为本,把项目式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进行项目课程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着眼于职业技能,主要突出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本课程是在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进行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通过校企两个课堂工学交替进行教学,课堂与实验、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一体化,紧紧围绕职业岗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与综合素质。为了使专业与产业进行对接,课程设置符合企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依托校内教学企业带领学生参与学院电脑维护;然后利用学校的仿真模拟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践;再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实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工作流程,实现校企共同培养,教、学、做融合。

  3教学考核与评价

  (1)考核与评价要坚持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休息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2)考核与评价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爱好工具设备、卫生保洁意识与观念的树立。(3)考核体系包括一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价(考勤、态度表现、测试)②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独立完成项目任务)③表达能力评价(课堂提问)④团队合作及协能评价(项目合作)⑤综合能力评价(期末考试)(4)考核组成:实训考核:每个任务完成后均考核成绩,成绩有出勤率(占10%)、课程提问(口试)、素质表现(占10%)、实训任务成绩(占60%)、实训报告(占10%);每章考核:每个章节完成后进行阶段测试,理论(占50%)、实践(占50%);课程全部完成后,进行综合能力考试,理论(占50%)、实践(占50%);学生最终成绩=实训考核(70%)+每章考核(15%)+综合考试(15%)。

  4结语

  本课程遵循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工学交替的发展道路”的办学定位,工学结合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维修与维护的兴趣与岗位技能,有效地融合了专业、企业、学生三方的资源,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维修的基本技能和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并能独立进行操作,成为有一定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郭银章;徐玉斌;计算机教育2010-07-10

  2、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与专业相结合程向前;计算机教育2012-01-10

计算机组装论文相关文章:

1.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论文

2.计算机论文

3.计算机理论论文

4.关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

5.有关计算机论文精选范文

6.计算机类本科论文

7.计算机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124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