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课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课论文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课论文范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音乐课程干预的影响
摘要:在社会转型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在校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青年群体,随着心理、品质、意识逐渐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逐渐开始显露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给予及时的调节与疏导,就会转变成心理障碍或者严重的精神疾病。目前,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了阻碍年轻一代发展的主要屏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阐述音乐对其心理健康的调试作用。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近些年来,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已经成为了各高校乃至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其焦点话题就是高校中有多少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1]。但是,不同学者通过实践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却各不相同,其比例变化范围从5%-64%[2-3]。此种差异不仅引起了大众的困惑,也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深感棘手。所以,一定要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从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某高校2014级本科在校大学生314人,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50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95)、研究组(n=119)。两组学生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二)研究工具
课题小组通过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此制定相应的音乐课程,通过对调查中的119名同学用音乐课程干预的方式,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音乐课程心理干预(每周2次)。
(三)方法
1.音乐节奏练习在整个音乐中,节奏是骨架,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4]。音乐节奏能够引起人体组织细胞的和谐共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微妙的细胞按摩作用,有利于消除不良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在音乐节奏中,尽管形态多样,但是其基本形态并不复杂。不同的节奏具有不同的音效,如切分型可以改变节拍强弱规律,增强音乐的起伏感;带休止型具有活泼、轻快的作用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奥尔夫教学法与柯达伊教学法,用肢体活动与节奏练习等课程干预对学生心理进行调节。2.鼓圈鼓圈并不是一种普通的击鼓表演,其是一种集体音乐治疗方法。其主要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并且在引导下予以演奏打击乐器[5]。通过击鼓,不仅可以减轻压力,促进交流,还可以提高自我尊重意识,为个人和团体注入了新的活力。3.歌唱很多学生因为自身内向、腼腆,不敢在人前唱歌,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表现自己,可以先带领学生集体练习,逐渐提高胆量,从而自然的在人前歌唱。在自己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呼吸、发声等方面的训练,确保吐字清晰。4.音乐欣赏因为音乐可以影响人的生理活动,尤其是情绪。所以,人们可以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改善与调剂自身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与增强健康的目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用语言对音乐进行讲解,引领学生进入音乐的意境中,以此调节学生的情绪。比如,播放《小夜曲》、《彩云追月》、《喜相逢》等,让学生充分放松精神,感受生活的美好,消除焦虑、抑郁等情绪,释放压抑的情感;播放《苏武牧羊》、《汉宫秋月》等,抑制学生易怒、烦躁的情绪,调整紊乱的思绪。通过为期3个月的音乐课程干预,再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详见表3),以此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音乐疗法的作用。
(四)心理健康评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予以评分,采取1-5分的5级评分标准,1分代表无症状到5分代表症状严重,依次递进。评分越低,症状越轻,表明心理健康状态越好。
(五)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予以处理,数据资料表示为(x±s),并给予t检验,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调查问卷结果
发放314份调查问卷,收回314份,有效率为100%。调查问卷结果详见下图。通过音乐课程干预之后,可以显著改善学生的心情,使学生更加积极、乐观,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两组学生SCL-90评分比较
在音乐课程干预前,两组学生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图3所示。
三、结论
(一)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当代在校大学生随着摆脱了高中阶段教师的束缚式管理,有了完全自我发展与定义的空间,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此时大学生充满了朝气蓬勃、充满竞争力与想象力,给人一种向上、年轻的力量。进入了相对自由的大学校园,在生理、心理层面均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许多学生都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状况[6]。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在此阶段开始形成,然而在社会新观念、中西文化的碰撞之下,很多大学生均会产生一定的迷茫,无法予以良好适应。除此之外,由于大多数学生均是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经常会产生很多的不习惯,从而对其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无法有效宣泄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一些学生存在部分交流困难、神经抑郁,部分学生出现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学生结交异性朋友的想法油然而生。在此过程中,一些学生也会有失败的经历,部分学生可以正确对待,而有些学生难以摆脱心理影响,甚至做出一些伤害性行为。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随着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超过20%的学生已经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必须予以高度重视[7]。
(二)音乐课程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
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对大学生进行音乐课程干预,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健康情感。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情感与心灵,激发人们的生理与心理活动,进而产生不同情感、情绪。通过音乐干预,可以增强大学生调适情绪的能力,进而稳定大学生情绪,以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二是,可以消除人际障碍,促进自我表达。在集体音乐活动中,大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语言、非语言因素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能够有效调适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可以充分表达自我,进而适应集体生活。三是,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音乐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大学生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并且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从而在适应集体生活的基础上,提高了彼此的团结协作能力。综上所述,大学生正处在心理转型阶段,音乐教育对调整其情绪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要正确定位音乐,以此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合理调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大学校园中注意音乐氛围的营造,构建多种音乐心理调适途径,如校园音乐广播、校园文化活动、音乐讲座、音乐讲坛、音乐类社团等,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音乐、感受音乐,以此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舒缓大学生的情绪,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立夏,舒曼.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负性事件及求助行为趋势分析——基于江西省十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3,05:24-27.
[2]马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成就动机及自信的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3,26:3151-3153.
[3]张力.“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12:82-83.
[4]赵华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APH模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鲁东大学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Z1:202-205.
[5]刘剑斌.“80后”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03):268-271.
[6]孙庆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J].卷宗,2014,07:232-232.
[7]周爱萍.甘肃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3(05):15-17.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课论文范文二:医学院校药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摘要: 家庭生活在大学生的成长中占很大的比重,大学生的家庭结构和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拒绝、否认、过分干涉、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子女心理健康发展[4]。
关键词: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是承载社会与家长期望的群体,现代大学生尤其是医药院校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学习压力、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压力,这一切都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医学生的心理负荷,使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利益,还对其医疗、药学服务乃至病人的安危有重大的影响。因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专任教师的角度提出并分析我院药学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以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和基本信息
随机抽取我院药学专业180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各60人。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7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4%。在有效的170份样本中,城市人口39人,占22.9%,农村人口131人,占77.1%;独生子女68人,占40.0%,非独生子女102人,占60.0%;单亲家庭的大学生为16人,占9.4%,非单亲家庭的大学生154人,占90.6%。
1.2调查工具和方法
从学习任务、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人际关系、作息时间等可能影响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几个因素设计调查问题,进行分类汇总。以班级为单位,由各班班长配合给予统一指导语,利用学生自习时间集体施测。
2结果与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在17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心理问题多表现为抑郁、焦虑和强迫症状。轻度和中度心理障碍的药学专业大学生仅占24.1%,重度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尚未在样本中出现。雷思非等[1]对陕西省980名医学本科生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抑郁者867人,其中中度抑郁656人,占75.66%,重度抑郁25人,占2.88%。王斐然等[2]报道了医学生中有轻度及以上心身症状的人数比例较高(占54.94%),有中度及以上心身症状的人数占11.70%。本文调查结果表明我校药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其他文献报道,这可能和样本量偏少有一定的关系。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要高于女生,尤其是一年级和三年级的男生。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低年级和高年级都面临着不同程度和种类的压力,在低年级男生中,每天在网络上花费3小时以上打游戏或聊天娱乐的学生比例较高,达到25.3%,他们向往虚拟世界,不愿学习或与别人交流,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高年级的男生可能受到双重的学业和就业压力的影响,造成轻度心理障碍。在家庭结构关系方面,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略差于非独生子女(P<0.05),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长期处于父母长辈的保护和溺爱中,缺乏独立性,一旦离开父母,往往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3提高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
3.1专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专业学习和心理健康
引导作用学习压力大是造成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学习兴趣,挖掘有效的学习方法,则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药学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课堂教学是专任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3]。专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良好行为和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者。一方面,大学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普遍较高,专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专任教师可利用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任,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言传身教,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2辅导员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过度地在网络上聊天、交友、玩游戏,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更严重的会导致网络成瘾,引发心理疾病。辅导员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管作用,在构建大学生心理成长支持系统方面不可或缺。辅导员在这一过程中要熟练运用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纠正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此外,辅导员还可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各项活动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强化人际沟通技能,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3家长在大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庭生活在大学生的成长中占很大的比重,大学生的家庭结构和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拒绝、否认、过分干涉、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子女心理健康发展[4]。父亲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关心、理解有利于子女形成活泼、愉快和健谈的心理特征,融洽的家庭关系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2]。家长在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应创造愉快和谐的家庭关系,注意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以身作则。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应给予子女更大的成长空间,当子女在学习或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家长不要过分苛责,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综上所述,提高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大学生自身积极配合,也需要专任教师、辅导员、家长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共同努力,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王爱祯,陈琨,赵贵芳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03-15
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赵冰洁,陈幼贞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5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课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