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浅谈国家扶贫政策论文范文

浅谈国家扶贫政策论文范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谈国家扶贫政策论文范文

  由于我国的贫富差距大,当今我国扶贫攻坚道路任重而道远,针对现时特有的贫困现状,选择合适的扶贫政策是提高扶贫效率的关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扶贫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扶贫政策论文篇一:《扶贫政策的选择和比较研究》

  摘 要: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精髓和亮点。本文讨论扶贫工作中普适性政策和瞄准性政策,并进行比较分析,寻求既定扶贫成本下最大的减贫效果或既定减贫目标下的最小成本的扶贫工具,为当前扶贫工作提供参考,提高扶贫实效。

  关键词:扶贫;普适性政策;瞄准性政策;减贫效果

  一、前言

  随着中央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30号)文件精神的下发(2014年5月27日),和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国家主席将扶贫开发工作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近30年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很大成就,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基层扶贫工作有以下特点:(本文以陕南安康市汉阴县平梁镇为例)(1)群集性和插花型是农村贫困人口呈现的两种状态,他们是并存的。他们分布在落后地区,比如生态环境落后,经济落后和自然灾害多发的地方。如平梁镇30公里以外的蒿坪村在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村。(2)很多家庭受到自然灾害、通货膨胀和家庭变故之类的意外变得贫穷。这类人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而且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在基层村组入户采集扶贫信息时,这种情况十分常见。(3)由于很多的社会保障供给不足,基础设施也很滞后,给很多贫困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4)经济增长不足、扶贫政策效率也很低,对他们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扶贫中两大政策的比较分析

  (一)普适性政策

  扶贫工作中目前有两大类政策,一是普适性政策,普适性政策:就是不区分个体之间的类别,按照一定原则,主要从公共教育和医疗支出,基础建设等方面对个体实施政策。他扶助的对象非常广泛,不会出现遗漏。也需要政府财政预算来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除此之外,在不同的群体之间,生存能力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个体获取也有利益的差别,也会导致差距的增大。

  (二)瞄准性扶贫政策

  只针对贫困主体,它需要根据贫困主体的实际生活状况来进行补贴,主要有实物补贴、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社保制度等,即就是以来全国上下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行精准扶贫,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瞄准性政策可以避免资金向非贫困主体滴漏。然而,瞄准性政策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契约来缓解直接过程中信息不全导致的福利损失,早缺少个体级家庭信息的时候,政府需要从庞大耳钉群体中找到贫困目标,才能提高精确性,但是由于期间成本比较高,个体和家庭得到的福利就会大大减少,还会使很多人放弃接受。

  三、扶贫主体的识别

  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尤其是基层乡镇,首先遇到的是贫困主体的识别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怎样界定贫困人口;二是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确定贫困主体。

  (一)收入贫困维度

  在贫困识别的过程中,贫困标准有重要参考价值。2015年贫困线按人均年收入计算:国家标准为2736元/年/人,陕西省标准为2875元/年/人;2016年贫困线标准为2950元/年/人;2016年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确定的扶贫线标准为3150元/年/人。

  对个人来说,在划定贫困线后,根据贫困指标来界定贫困人口及贫困程度,分为国标贫困户、省标贫困户、市标贫困户(暂未执行)。贫困户类型分为一般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如汉阴县平梁镇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为客观、公正确定扶贫主体,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综合研判。

  对区域来说,现行最普遍使用的是贫困发生率,即某一地区贫困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就平梁镇扶贫信息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截止2016年2月),贫困人口为2974人,总人口(常住人口)为35060人,贫困发生率率为8.48%。平梁镇蒿坪村总人口468人,贫困人口219人,贫困发生率为47%,因此该村被评为国家级贫困村(2014年4月)。不过该指标的不足在于它对贫困者的收入水平、收入改变及贫困者之间的收入转移不敏感,使其在政策分析中有很大的不足。

  (二)多维贫困测度

  个体很少的收入和不完全的生活情况。在健康和教育处在匮乏的水平,在多维贫困测试中识别度不高。“双界线”满足相应的公理和操作性得到广泛得运用,这个方法是lkire和Foster提出的。贫困幅度下降,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是由于大多数个体在医疗、教育等贫乏的状态,在我国实施扶贫计划后。所以,测试多维贫困还是有很多积极的意义的。

  (三)贫困脆弱性与长期贫困

  贫困主题的脆弱性使贫困动态变化是长期贫困的另一个困难。脆弱性是家庭以外落入贫困的最大可能。在意外(疾病、自然、灾害、经济波动)的情况下;个体对应对风险的能力也不一定,比如资产的多少,的购买能力和自生的能力都能体现个体的脆弱性。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降低则可以减少个体的长期贫困,增强其有效性。

  四、总结

  当今我国扶贫攻坚道路任重而道远,针对现时特有的贫困现状,选择合适的扶贫政策是提高扶贫效率的关键。首先,增加贫困山区以及生态脆弱区等落后地区的通讯、道路等生产性公共资本投资,促进落后地区的信息流通,打破地区固有社会网络的束缚,推动人口向外流动。对于生态脆弱区以及山区的居民可以实行整体搬迁,但是需要注意贫困人口的能力投资问题,防止他们因缺乏工作技能而产生归类效应,重新返贫。其次,增加与教育、健康等能力相互补的公共投资,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健康等能力水平,通过公共资本与地区私人能力分布的相互匹配来提高公共投资的益贫性。最后,对于政府和其他的资助者来说,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来获取私人能力分布信息,缓解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扶贫政策引发的贫困者行为扭曲效应,提高扶贫政策的精准性,使得相应的公共政策能够与私人能力匹配获取最大效率。普适性政策和瞄准性政策有机结合,合理权衡,提高扶贫效果。(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黎攀、方迎风:《减贫政策的选择与比较分析研究》[J].《学术研究》2016年第2期.

  [2] 朱玲,减贫与包容发展经济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

  [3]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官网

  [4] 陕西省扶贫开发网站

  [5] 汉阴县官网

  [6] 汉阴县统计年鉴.

  [7] 丁越峰.民间组织参与农村贫困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8] 金鑫.当代中国应对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

  [9] 史启超.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工作的战略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4.

  [10] 周静茹.六盘山回族地区反贫困研究[D].兰州大学,2014.

  扶贫政策论文篇二:《浅析扶贫现状及其政策实践困境》

  【摘 要】 本文以近年提出的“精准扶贫”概念为切入点,指出扶贫政策的实践困境,提出完善扶贫政策,提升政策实施效果的对策:明晰帮扶对象;明确保资金的精准投放及使用;建立扶贫效果的评估及反馈机制;提高社会参与度。

  【关键词】 贫困;政策;扶贫;精准扶贫

  一、现状

  1、我国的贫困状况及现行政策实施效果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状态,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至2014年,累计减贫约7亿人,但我国的贫困状况依然很严峻。湖南、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六省份的贫困人口数量最多,属扶贫攻坚的主要区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我国的反贫困政策主要通过“救济”及“扶贫”两种手段共同发挥作用,反贫困政策也历经了一个变迁的过程,如80年代后,由单纯的救济式扶贫转为开发式扶贫,摒弃了“以鱼养渔”式的做法,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自身的能力, 但“许多地方出现‘越富越扶,越贫越漏’的马太效应。”此外,区域间的差距也很明显,究其原因与扶贫政策本身的功利性、扶贫政策缺乏针对性以及执行不力等因素有关。

  2、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

  贫困的鉴别是扶贫工作开展的首要及关键问题,近些年,一些地区申请国家的政策支持与贫困补助,但却未将申报下来的资金用于扶贫项目上,而是将年度工作重点设置为城市建设,用扶贫补贴款项来扩宽道路、新建政府办公大楼等等。新年度,在贫困区考察及工作会议中多次提出了“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新要求;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精确识别扶贫对象,建立可查询、追踪的管理数据库,将对象的识别深入和准确到“具体”层面。

  二、扶贫政策的实践困境

  1、对扶贫对象的界定

  贫困的标准主要依靠人均收入来判定,标准线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逐年上调,因此需要对贫困人口数量进行动态观测,精确统计人均收入,划定贫困范围是一项复杂的项目,且需要耗费高昂的成本。同时,以区域为单位的贫困区界定也会与预期效果存在偏差,调查分析显示出,贫困人口不一定全都出现在国家划定的贫困区,大致而言,每一个地区都会有贫困群体的存在,只不过人口存在范围与贫困程度有差别;此外,贫困县内各乡镇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扶贫项目的制定与资金的使用

  一些产业扶贫项目因为贫困户自身观念、技术、能力及资金储备等方面的限制而难以全面覆盖,例如,贫困户搬迁及建水窖、沼气池等问题;此外,为了防止扶贫资源被违规挪用,一些地区对扶贫资金的使用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一般采取以实物形式来发放扶贫资源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资金的有效落实,但却忽略了对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的培育,忽略了区域间、个体间发展需求的差异性。

  3、对扶贫效果的评定

  “短期内出效益”的政绩诉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扶贫效果的偏离。部分地方政府将扶贫项目的申报看作是一次谋取利益,获取资金补贴发展经济的途径,致力于打造扶贫工作示范点,以通过扶贫政绩平台来吸引更多的资源,这样的出发点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正面效果,但却增加了一份公正帮扶的风险,为了确保项目的开展,在选定对象时,地方政府可能会优先考虑贫困区域内条件优越的群体,期望通过他们的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来推进扶贫项目的落实,这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却会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4、扶贫的社会参与度低

  政府在公民参与制度建设上存在缺陷,在规划参与行为、畅通参与渠道及保证参与实施的具体制度建设方面不理想,未将动员公民参与政策的制定及培养帮扶意识纳入议事议程;其次公民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低,不管是基于主观利益的公民参与还是基于客观利益的公民参与都不甚理想,理性化程度偏低以及因个人能力素质而导致个体对信息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对政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途径的认知存在差异,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的平台尚未建立,支持、引导、监管等政策也不够健全。

  三、对策探索

  1、明晰帮扶对象

  单一的通过收入标准来识别贫困人口是一项复杂性高的工作,且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费用,基层政府难以获取可靠的收入数据,因此,应该采用多维贫困的标准来识别贫困户。“国家统计局对扶贫人口数量的估计也应从收入和消费的标准转变为收入、消费、资产、健康、教育等多个维度。”此外,为响应“精准扶贫”新口号,开展精确性帮扶,建设一个信息网络系统,严格贯彻执行建档立卡工作,自下而上收集并录入电子信息,通过电子化的数据分析程序有效识别贫困人口的数量及分布区域,并对数据进行动态更新。

  2、明确保资金的精准投放及使用

  首先,扶贫工作要注重短板效应,这样才能有效、全面的解决贫困问题,其次扶贫不能够一蹴而就,应该秉持分类推进的原则,对因病受灾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进行社会救济;对相对贫困的地区实施“因地制宜”的扶贫方式,以开发为主,例如:对于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推行特色产业扶贫。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建立第三方监督制,规避扶贫资金的公益性风险;对扶贫效果进行客观动态性观测,建立贫困县的退出机制以避免区域打着贫困的旗号占用有限的资源,做到扶贫专项资金精准化供给。

  3、建立扶贫效果的评估及反馈机制

  首先应调整贫困地区的考核机制,设立多重指标,弱化GDP在考核中的权重,建立多维度考核体系,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考核内容、评价方式和操作规程。应用长远的眼光衡量扶贫效果,注意拟定潜在的绩效指标;采取重点考核与一般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全面评估方式,并注重考核方式的创新。同时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对扶贫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表彰和奖励。

  4、提高社会参与度

  积极动员社会组织的力量及农民自身的潜力,提高公众参与度,对保证扶贫任务的高效率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动员各行业领域、公众及社会组织,加强各界的参与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项目。在扶贫对象的确认程序及扶贫过程透明化,让群众了解到扶贫资金的去向,实行扶贫项目监督制度,强化各级政府的监管责任,同时保证贫困群众的监督权,畅通公众投诉渠道,通过这些方式增强公众的信任度,使他们自觉自愿的加入到扶贫队伍中。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网.中国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仍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EB/OL].

  [2] 魏淑艳,田华文.我国农村贫困形势与扶贫政策未来取向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4(3).

  [3] 唐丽霞,罗江月,李小云.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4] 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扶贫政策论文篇三:《试论新时期我国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扶贫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表现出了一些新的政策取向,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我国的农村贫困问题比较突出,甚至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扶贫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已经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为了解决贫困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时期我国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我国扶贫政策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扶贫政策;问题;对策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许多人口已经摆脱了贫困,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况。然而,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地区的贫困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的扶贫政策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毫无疑问,在新时期,我国的扶贫任务依然艰巨,扶贫开发工作面临巨大挑战,而要出色地完成扶贫任务,必须严格按照党的“”战略部署,针对扶贫政策的现存问题,积极地采取解决措施,不断完善扶贫政策体系,这样才能确保我国扶贫政策的高效执行。

  一、新时期我国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相对贫困问题十分显著。

  目前,虽然社会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现状,这一切拉大了城 乡间、地区间、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贫困地区的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发达地区,比如:西部贫困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发达地区的市场地位逐渐稳定,但是又缩小了贫困地区的市场空间,以至于贫困地区的农民增收缓慢,于是出现了非常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

  (二)扶贫成本高,难度较大。

  在我国扶贫的过程中,大多数扶贫对象分布的地区比较特殊,比如:生态脆弱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等。当然,在这些地区,不但生态条件较差,而且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所以在交通、通讯、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成本很高,加大扶贫开发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异地搬迁、劳务输出等方式来解决贫困问题,就会面临巨大的资金投入问题。

  (三)贫困人口数量日益增多。

  在扶贫标准的调整下,进一步拓展了扶贫对象,使得我国当前的贫困人口数量日益增多。比如:现阶段的扶贫对象不但包括绝对贫困人群,而且还包括低收入人群,由此壮大了扶贫开发对象的队伍。与此同时,这一切又对扶贫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扶贫任务的重点表现为:在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时,还要实现脱贫致富的宏伟目标。

  (四)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突出。

  党的“”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在我国,一些贫困地区属于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风沙治理、水土保持等多种功能。因此,对于这些地区进行扶贫时,必须保持和改善这些生态环境,而这个问题又给我国扶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我国扶贫政策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倡导多元扶贫模式。

  首先,加强社会保障模式,即在扶贫开发时,需要强化教育、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扶贫措施,尤其要提高贫困地区儿童的人口素质,目的是为了隔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这就要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体制和监管体系,并进行制度创新。其次,推进生态移民模式,为了保护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可以适时地调整政策重心,政府要大力支持,不断扶持后续产业的发展;使移民和当地居民共享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必要时向移民倾斜;对移民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并出台土地分配、户籍等的配套政策。最后,采取救济式扶贫模式,主要针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的短期性贫困,可以通过输血帮助,使其恢复造血功能;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只有采用救济方式,以此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二)改变政府扶贫方式。

  首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减少行政方式,尽量将扶贫任务分派给企业非营利社会组织及其贫困人口,让他们自行完成,以便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鼓励运用市场机制,由于小额贷款方式可以促进贫困农户的生产发展,所以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推动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贫困人口提供资金支持,提升其生产能力,改善其贫困状况。再次,积极推进参与式扶贫,不断培养贫困人口的组织能力和参与意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在反贫困方面,国际社会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所以我国政府要同外国政府、非政府组织等进行合作研究,分享国际扶贫经验,充分利用国际优惠贷款等扶贫方式,这样才有利于解决扶贫问题。

  (三)完善政府扶贫工作。

  首先,延长扶贫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周期过短是当前扶贫工作主要问题,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政绩,过于急功近利,他们常常将扶贫资金投入到贫困地区的富裕农户和企业中,直接导致了扶贫活动偏离政策目标。所以,政府要适当地延长扶贫考核周期,正确地引导地方政府,在调动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时,又坚持了正确的扶贫方向。其次,提高扶贫政策的针对性。为了有效地利用扶贫资源,政府要科学地制订贫困县的定期评估制度,将已经脱贫的贫困县退出制度,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于贫困地区。最后,按照一定比例增加扶贫投入。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当前的扶贫政策存在许多问题,扶贫形势依然严峻,所以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作为国家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的指导作用,务必从多个角度出发,逐步解决扶贫实践活动中的一系列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改善我国贫困地区的面貌和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区域的协调发展,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武靖州.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J].南方农村,2013(2).

  [2] 辛卫振,同春芬.中国农村扶贫政策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N].绥化学院学报,2011(5).


猜你喜欢:

1.国家扶贫标准政策解读

2.中国最新扶贫标准

3.2017精准扶贫政策

4.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5.2017扶贫政策解读

246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