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相关论文1000字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相关论文1000字
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1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形势1000字论文篇一:《浅析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就业创业》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内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气息,对高校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从不同程度影响大学生的三观,同时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人格修养都有提高的作用,而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格修养和道德修养,才能够促使大学生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积极创业和就业,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所以,该文详细的针对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校园文化;就业创业
高校校园是培养我国社会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而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我国各个行业的就业岗位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都不断地变化着,需要综合素质更高的复合型人才,并且要具备务实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也要保持与时俱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校园文化正是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其他各方面产生影响的关键所在,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孟母三迁的典故广为流传,充分说明了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折射到现代校园文化中来,就是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国务院对于教育方针的不断改革,已经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而学生本身是否具有实践能力,也决定着其在走上社会时能否适应时代的需求,更好的就业或选择创业。
1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在校园生活和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组成的一种文化形态,物质方面是指在学校的硬件陈设和学校的教学设备等物品,精神方面则是更深一步的层面,它包括校园所传递的文化气息和校园风气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也包括深层次的人文主义情怀和整体的校园风光。从另一方面来说,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所体现和展现出来的风格,这种风格从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品格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
2.1为学生提供认识自我的平台
高校校园文化包括多个方面,学生在进入到高校后,可以参加不同的校园运动活动和文化活动,也可以自发进行组织活动,通过对活动的组织和参与,从而获得自己的认识和感悟,这是属于学生个人的财富和经验,在反复的活动当中,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发现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到底更偏向于哪个方面,从而对自身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学校内设有图书馆和文化活动室,学生可以自主进行阅读和学习,通过对知识全面的了解和自主的选择,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同时可以在了解的多元文化中,挖掘出自身的不足和长处,以及兴趣爱好等,通过对自身全面的认识,掌握发展的方向,从而明确的为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在进入到高校以前,基本没有对职业生涯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规划,少数有规划的学生也仅为单纯的想法和理想,并未结合实际进行充分的分析,而进入到高校以后,也就意味着学生向职业人士又前进了一步,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在后期的学习和工作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同时学校中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和相关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对自我进一步完善,提升自身的价值感,为以后职业生涯的路途形成充分准确的认识,朝着明确的目标进行奋斗和进取。
2.3为学生提供认识工作的机会
在上述提到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包括学院组织并展开的相关活动,同时也有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在这些不同的活动当中,学生本人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和担任不同的工作,在反复的参与和实践当中,使学生对于实践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认识,同时认识各项工作在进行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使学生对于工作产生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以一个合适的状态投入到后续职业和工作当中。
2.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宝贵的财富,通常就会引用一句名言来说明创新的来源,就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另一方面来讲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其艺术的气息,而它的来源是生活,也就是说要在生活中多进行实践和锻炼,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的接触内容多为与学习方面相关的知识,而并没有对其他方面进行了解,在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通常会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在校园内进行多元的文化活动,也能够使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活动的参与,从而在实际中锻炼出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对于问题产生自己的认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2.5培养学生的人格
高校校园文化通过来自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无论在走向就业的方向还是创业的方向,都能够坚持正确的原则,耐心的做好岗位上所应该做的,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提高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3校园文化对于价值取向的影响
价值取向是学生创业和就业当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否很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3.1高校学生的就业现状
随着高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地增加,使得大学生这个原本为稀有人才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国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较往年有着明显激烈趋势,很多学生因为有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所以,在工作时有着太高和期望和预想,但是实际中的工作和薪资都并非想象中的理想水平,导致在就业中,将很多工作机会错失掉,同时也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3.2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就业价值产生良好的影响
校园文化的多元化能够对学生的就业价值趋向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发生多元化的转变,将就业和创业的眼光打开来,从而多方面的对于就业和创业进行认识,使得学生在选择工作的过程当中,不仅仅局限于所学的小圈子里,敢于通过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去大胆的追求,并且去发掘更多的可能和机会,有利于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的发展。
4校园文化的完善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发现,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所以,在大学校园文化中,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放在首位;并且丰富校园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真知,在实践中完善自我;同时,注意校园文化风气的培养,多鼓励进行交流会,学术讨论会等活动,使得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同时,对高校的各方面人文环境进行完善,使学生在高校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语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中的校园文化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完善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能使学生在学校内得到全面的发展提升,使学生对自身和工作产生充分和客观的认识,同时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在就业的过程当中,怀着务实的心态,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点,将工作做到更好;总之,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本身产生良好影响,使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立足于长远,做一个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游磊,孙荣华.经济下行趋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互动性研究优先出版[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5):94-105.
[2]孙冠婴,卢翠荣,李鹏,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优先出版[J].求知导刊,2015(19):11.
大学生就业形势1000字论文篇二:《大学生就业形势浅谈》
摘要: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和不同性质单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需求不平衡现象。本文讨论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全国人口的就业趋势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就业;失业;毕业生;消费需求
目前,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总体上仍属供不应求。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将引起我国社会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的不同变化,电子商务类、金融类、商贸类、旅游类以及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形势会出现结构型的调整。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飞速发展,对高新技术人才特别是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呈现巨大增长。
一、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分析
1、人事管理制度和企事业、生产企业处于改革调整期
目前高校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改革步伐,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举步维艰,这与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有关。现在人事管理制度中的户籍、编制、各种指标和档案管理等,都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毕业生就业的申请报批手续过于繁杂。国家机关继续推行机构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结束后,省市机构改革马上全面推开。毕业生到各部委系统和各级党政机关就业的人数会相对减少。国有企事业目前依然处于转轨改制、生产企业结构型的调整期,使很多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
2、市场需求、供给、专业与地区之间等存在着诸多不平衡问题
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社会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近些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总体需求信息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同时,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重在人品和能力,对专业反而相对看得淡一些。且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的问题,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有些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但同时又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客观上反映了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较为普遍。
在供需形势总体平衡的前提下,存在着诸多的不平衡现象。不同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相当明显。短线专业的供需比可达1∶30,而有些长线专业的需求则几乎为零。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滞后也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己经市场化,但大学的教育体制改革较缓慢,表现在专业设置调整后,毕业生所学习的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这是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最突出的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需求预测和规划,有较大的盲目性,专业人才的产出与岗位需求不成比例,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不同地区之间的需求反差现象也相当明显。越是经济发达、知识人才密集的地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毕业生的量越大;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反而越不好安排毕业生。同时这些边远地区或内地不发达地区,仍然实行计划分配的做法,不利于毕业生求职就业;有些地区实行地方保护政策,收城市增容费,办理毕业生接收手续复杂,户口指标审批难。
3、男女生就业机会不均等
女生求职难,但是并没有发生女生最后分配不出去的问题。目前女研究生就业难已经形成了一个怪圈:本科时就业难就考研;硕士毕业就业难就考博,学历层次越高,女生比例越大,就业越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现象,也是我国教育现状所致。我国既面临市场经济国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面临转轨过程中体制磨擦的问题。
二、全国人口就业总趋势
1、劳动力供给压力空前加大
自2010年以来,我国就业市场总体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其中2014年前三季度的求人倍率分别为1.11、1.11和1.09,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01、0.04和0.01。这说明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形势总体上是求大于供,2015年将延续这一趋势。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二是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降低使得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预计今年城镇可安排就业约1100万人(包括补充自然减员)。因此,如何应对在“互联网+”的新形式下就业压力就显得更为突出。
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大,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虽说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薪酬和福利预期趋于下降。但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形成和实施,中西部地区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东部地区受人口结构等因素影响,特别是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调整型的缓慢增长。上述两个原因虽然在客观上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一定机遇,但是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毕业生总量达到约1500万人,就业压力仍然很艰巨。
3、再就业工作面临新的任务
下岗失业人员上升到较大规模。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结构调整,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整顿甚至关闭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大量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不容忽视。另外,贸易摩擦加剧也对就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方案
1、研究落实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相关政策
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要政策先行。政府部门尤其要加强研究制定提高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从政策落实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政策效应的含金量,把各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扶持政策,通过具体有效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到人头。例如抓紧落实大学生创业项目、创业资金扶持的优惠政策,对民营企业给予一定形式的税收减免,从而鼓励民营企业吸引更多大学生来企业就业以及扩大公共部门对大学生的需求等。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近几年,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但是其中一些政策只是方向上的指导、操作性较差。其中一些政策在执行中缺乏执行力,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的同时也应加强监督力度,切实落实好政府作为“监督者”的责任,努力为大学生创造健康自由的择业环境。
2、形成合理知识结构,增加就业筹码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工作不适应的主要因素。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组合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宝塔型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模式强调基础理论的宽厚扎实和专业知识的精深,比较容易把所具备的所有知识集中于宝塔顶部的专业知识上,并且同择业目标联系起来。
(2)网络型知识结构。该结构能使专业知识处于网络中心,并重视与专业相关联的系统知识的辅助作用。毕业生具有这种知识结构,能增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在就业市场上往往会受到青睐。
(3)帷幕型知识结构。这种结构的具体涵义是一个具体的社会组织对其成员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总体的要求,而作为该组织的个体成员由于所处的层次不同,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着一些差异。对毕业生的启迪是:在寻找职业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在整体上对自己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所选职业在企业中的位置及层次,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择业时的适应能力。
目前,我国创业状况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创业机会多,而人们的创业意识弱,这与长期缺乏创业教育有关。在新的时代,国家、高校、大学生个人都应该树立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人格,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创新,高质量地解决就业问题。但就业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可以选好自己的职业,职业之路可能要经过长期的探索,不断的调整,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途径是必然的选择。
面对需要就业的庞大群体,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青年大学生最具创业热情和创业潜力,是推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为大批青年创业者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时势造英雄,适宜的土壤已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目光转向了创业这片有待开发的沃土。面对新形势,当代大学生应顺应时代的主流,转变观念,勇于创新。
3、做好职业定位,笑傲职场人生
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大学生在找工作前应建立明确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就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就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做好职业定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等,问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摸底,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其他应聘者的经验、经历,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
(2)了解职业。这包括了解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毕业生要仔细地分析比较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根据自己的特点仔细地权衡选择不同目标的利弊得失,还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确定最终达到目标的方案。
总之,每一个毕业生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在找工作前明确职业定位,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认真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从事哪个专业领域的工作,朝哪个方向发展,从而避免求职时的盲目性和错失良机。从整体上来讲,毕业生个人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前提;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保障,积极培育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创造良好环境是重要保障;高校培养部门加强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建立系统化、全程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加强就反馈机制的构建是重点;用人单位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优化工作环境,为大学生解决后顾之忧是关键;同时,毕业生家庭中亲朋好友的精神支持也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范其学: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视角[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
[2]门瑞雪、陈军: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改革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0(10).
[3]罗峥、方平、付俊杰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J].心理学探新,2010(1).
大学生就业形势1000字论文篇三:《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加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本文从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就业对策与措施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形势 对策 措施
一、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
(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民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更是我们每一个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为之担忧而令人深思的问题。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使得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将延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就业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212万)高峰期的到来至今,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根据相关资料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99万人,10年来增加了487万人,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二)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积极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党的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为积极有效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各省级工作部门、各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到村任职”等已有基层项目。
(三)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是期望在北京、上海、沿海等发达地区就业,其次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却很少有人愿去。因此,人才过剩、毕业生就业难相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沿海、内地省会城市等发达城市而已,在西部地区和市、县、乡镇农村地区,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还是不少。
二、以我校美术类(含艺术设计)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从近几年我校美术类(含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而言,就业中反映出以下现象:
(一)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状况
从我院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显示,美术教育专业就业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表面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现象,但是,据了解我们部分基层中小学事实也上存在着专业结构分配不合理的现状,尤其是小学美术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实用性较强,就业灵活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就业情况较好,尤其是室内设计专业,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兴旺,为家装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处于供不应求之势,以此显示了两类不同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高校学科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设置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学生综合素质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社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专业成绩一般,动手能力不强,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同学,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从而就业较难。
(三)就业观念问题
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步有所转变,但是,仍然有少数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自身定位偏颇,没有正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具体表现在偏远地区、私营企业不愿意去应聘等等,这样无形中也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三、就业对策与措施
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难是诸多原因造成的,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只能立足本职工作,面对实际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调整课程结构,拓宽就业出口
作为我们高校教学改革一定要围绕着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方面要满足和适应市场所需。在突出自身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相近专业选修课程等,例如:美术教育专业适当增加设计类课程选修,以增强实用性技能和就业渠道;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和获取一些实用性职业资格证以拓宽就业出口,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培训
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与培训。例如:邀请劳动就业服务部门、企业成功人士给毕业生分别以“就业的形势及法律、法规、就业相关政策等”“企业成功人士的就业、创业经历”等为主题开展就业宣传和培训指导。
1.劳动就业服务部门侧重于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指导,结合当前全国就业形势的分析;再就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当地就业情况介绍;劳动保障部门公共就业的服务等等。
2.企业成功人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从创业经历;毅力的坚持;业务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做事的原则性;社交能力的培养;科学经营管理;求职材料的准备等方面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向学生传授就业、择业应注意的问题和创业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经历。
(三)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让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1.适实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大多数在校学生因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择业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方法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在校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应对新变化;帮助在校学生学习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准确的职业定位、科学规划未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
2.作为毕业生个人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因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要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勇于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习的职业针对性,能在课余时间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积累对将来应聘有利的职业实践经验。
(四)积极搭建就业交流平台,利用各种“关系”努力拓宽就业渠道
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学生作品展览既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毕业生作品展览既是展示学生专业水平和技能的平台又是人才推荐与洽谈的有机结合。广泛邀请相关用人单位、装饰、设计公司等前来招聘、挑选我们的毕业生,面对面的向用人单位推荐我们的毕业生,让他们全面、细致地了解我们毕业生的情况,供需双方充分交流、沟通促成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重要作用,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提供有效的、实用的就业信息,利用各种“关系”为学生牵线搭桥,促使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结语
今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复杂严峻,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是我们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齐心协力从多方面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努力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
【参考文献】
[1]翟振元.大学生就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文件).
[3]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1号文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