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农业补贴政策相关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粮食问题与农民增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补贴政策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补贴政策相关论文篇一

  《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 》

  摘要:农业补贴政策是关系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我国农业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有利的政策工具,是农业领域的直接性需求,是农业健康、稳固发展的保障。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农业补贴政策没有能得到很多的实施,相反,部分剩余农业资源转移到其他产业领域,农业生产步伐受阻。本文从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现存背景出发,分析农业补贴政策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农业补贴支持体系的建议,以期能对我国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中国农业补贴政策

  1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背景分析

  1.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东西差距逐渐 改革初期,为了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我国先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运用先进技术增加农产品产量,通过固定的销售渠道,保证农产品时产时销,转变农产品特色,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行多分产业格局,改变农民收入结构等,这样的一些改革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就东西部农村来看,差距却还在继续拉大。由于农民收入增产缓慢,由此带来的东西部及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我国农村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全国粮食总量显著上升,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很长一段时间的粮食安全问题。但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三个下降”:一是粮食总产量下降;二是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三是粮食人均产量下降。此外粮食生产费用不断提高,所有这些因素都让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面临危机。

  1.3 中国农业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农业是对生态环境依赖和资源禀赋较强的产业,也是直接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所采取的粗放的经营模式,伴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已严重威胁到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农业生态资源系统遭受无止境的挖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造成这些威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①开荒种粮,生态破坏严重。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类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退林变耕在我国依然存在。通过开垦土地来提高粮食的生产量,使大量的土地遭受破坏,大量毁林造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降低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并且进一步加剧了江河湖道淤积,江河蓄水调洪能力减弱,由此带来了不断地水涝洪灾。②土地和水资源日益不足且污染严重。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的31%,属于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农田灌溉供水不足,而且80%的工业废水不能得到有效治理,直接排入江河,导致江河湖泊受污染严重,也因此使灌溉的农田受到严重破坏。

  1.4 政府对农业的投资不足 作为我国公共性投资主体的政府,在农业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对于农业的投资主要是用于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的资金补贴。政府的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决定了农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虽然,在投资力度上面,我国政府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距离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国家对于农业基本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更是严重匮乏。

  1.5 乡镇企业可能走向二次失业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乡镇企业便已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门,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一个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尽管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相关的其他产权制度尚不明晰,政企不分,归属不明,乡镇企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仍然被看作是政府的附属产物。现存的诸多限制,乡镇企业只能固步自封,在固有的、传统的发展道路上前行,无自主创新、无主权自由,这一体态严重滞缓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脚步,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长此以往,乡镇企业将会走向衰竭倒闭。

  2 中国农业补贴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支持和保护力度仍然相对不足 近年来,“三农”问题已引起了国家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农业问题,告诉我们,农业不发展,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国家和政府,在政策上加强了引导和支持,在保护措施上采取了强投入、强管理、强规范的有力举措,使我国农业发展焕然一新。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力度,我国的扶持力度仍然显得极为单薄和不足。

  2.2 农业补贴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措施配置不合理;其次是间接支持多,直接补贴少;第三,农业支出结构无法适应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由于中国农产品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加强农业补贴主要是用于提升农产品产量。当前的农业支出结构,无法从根本上适应新时期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无法满足农民收入增加的需要。

  2.3 中国农业补贴的法律不健全 为了保障农业的稳固发展,近年来,有关农业的立法也是逐年增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了农业生产的各种保障条例,其余10余部法律也基本围绕农林牧渔的各个领域作出了相应的条文规定,在诸多的法律条例当中,对于农业补贴这方面的政策仍然存在很大的模糊性,政策不明、法令不明。农业补贴的字眼虽然在政府的相关文件中也有所体现,并未作为一项独立的政策制度写进相关的农业法律条例中,因此不能从体制上保障农业补贴的实施与落实。

  2.4 农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中国的农业管理体制是伴随着我国产品经济条件而产生的,在管理体制下的各个农业生产环节是相互独立的,生产归属农业生产部门,流通销售属于商业管理部门,贸易交换是属于外贸部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生产、交换、消费相互独立,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对于农业的宏观调控,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降低,市场竞争力减弱。

  2.5 缺乏增加农民收入的补贴政策 目前,我国仍然缺乏与农民收入相关的六项政策。如收入稳定计划、生产者收入保险、资源闲置补贴、农产品价格调整政策、农业投资补贴等,因而,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民收入补贴手段,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方面根源于我国长期处于各项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资金不足,财力急缺的国情,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在农业补贴制度建设上面的不完善。   3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农业补贴支持体系

  由于我国实行农业补贴政策的时间短,经验和财力不足,我国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方式选择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要实现农业补贴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基本的原则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大绿箱支撑力度 所谓的绿箱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般农业服务,如农业科研、培训、推广和咨询服务、检测服务、农产品市场促销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农业生产退休或专业补贴,农业资源储备补贴,农业结构调整投资补贴,农业环境保护补贴等等。具体措施有:一是有选择地引入“绿箱”中的收入补贴政策。一方面减免受冲击严重的农产品主产区、贫困地区以及受灾地区有关农产品的税收,油中央政府转移支付解决。一方面建立农业保险补贴制度。二是直接向低收入农业生产者发放收入补贴。通过对各项补贴的集中使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3.2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我国的农业补贴量有限,因此在掌握农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出农业补贴的效用,特别是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应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机制,实行生产、流通、销售一条龙,整合现有的产业结构规模,强化农业产品的结构调整力度。

  3.3 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投入力度,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府政策及资金的扶持,进一步扩大乡镇企业的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实际就业问题。同时,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变生产观念,实现技术更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

  4 结语

  农业补贴是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与补贴,不仅能够保持农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更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竞争力,提升社会总体经济效益的有力途径。因此,通过国家和政府的不断重视,通过农业补贴政策的持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期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肖琴.我国农业补贴现状及改革建议[J].当代经济,2011.

  [2]赵启轩.我国现行农业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

  [3]左腾云,邵辉.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J].市场论坛,2009.

  [4]高一鹏.WTO框架下中国农业补贴制度重构[J].中国财政,2005.

  [5]郭伟.农业补贴的政策转型与具体操作[J].中国农村经济,2003.

  农业补贴政策相关论文篇二

  《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 》

  提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更应该注重促进农业的进步与发展。农业补贴政策正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在明确了农业补贴的相关概念后,结合WTO《农业协定》,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在实施农业补贴政策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补贴;WTO《农业协议》;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农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比重大的国家来说,农村是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消费市场,而农业又是向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重要市场,因此更应该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实施农业补贴政策正是我国政府支持与保护农业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以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一、农业补贴的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补贴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向某种产品的生产、流通、贸易活动或者某些居民提供的转移支付。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转移支付,以实现农业部门的收入目标,弥补自由市场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不足。

  WTO《农业协定》是目前规范和约束各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基本准则。《农业协定》里所涉及的农业补贴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对出口进行补贴及国内支持。目前,我国政府所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是指国内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政策、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农业科研的发展及人员的培训等政策方面的支出。

  二、通过WTO国内政策支持体系来看我国农业补贴现状

  WTO《农业协定》将农业补贴措施分为了两种类型:一种是要求各国政府承诺削减的措施;另一种是不要求各国做削减承诺的措施。同时,考虑到各国之间实力的差别还专门规定了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国内支持与补贴的差别待遇,以促进其农业发展。具体地,按照对产出结构和农产品市场造成的扭曲程度不同,可将国内支持政策分为“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和“蓝箱”政策。

  (一)关于“绿箱”政策。所谓“绿箱”政策就是指很少或没有引起生产和贸易扭曲的国内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一般政府农业服务计划、粮食安全储备补贴和粮食援助补贴、与生产不挂钩的收入补贴、收入保险计划、自然灾害救济、休耕补贴、环境保护补贴及地区援助补贴等。“绿箱”政策属于免除削减承诺的国内支持措施。在我国已实行的“绿箱”政策中,涉及农业补贴的政策主要有20项,包括一般政府农业服务计划涉及9项:粮食安全储备补贴涉及4项;国内粮食援助补贴涉及1项;自然灾害救济3项;环境计划下的支付2项;地区援助计划下的支付1项。而生产者收入稳定计划、收入保险、资源休闲补贴、价格调整投资补贴等政策在我国目前的农业政策体系中还未涉及。

  (二)关于“黄箱”政策。所谓“黄箱”政策指对生产和贸易有直接扭曲作用,需要限制和逐步削减的政策。主要包括: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农业投入品如种子、化肥等补贴。一般用综合支持量来衡量。协议规定,自1995年开始,发达国家在未来六年内(1995~2000),在1986~1988年为基期的基础上,削减20%,发展中国家在未来十年(1995~2004)削减13%。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的补贴绝大部分是“黄箱”补贴,这些补贴约占整个农业补贴的70%。

  (三)关于“蓝箱”政策。所谓“蓝箱”政策是指那些虽然对生产和贸易有扭曲作用,但是以限制生产面积和产量为条件的国内支持政策,是“黄箱”政策中的特例,可以免除削减承诺的国内支持措施。“蓝箱”政策对生产和贸易的扭曲要比“黄箱”政策轻。目前只有欧盟、冰岛、挪威等少数国家和地区使用。我国未实行蓝箱政策补贴。

  三、我国农业补贴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业补贴政策起步低,总体补贴水平低。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补贴政策,对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起步较晚,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尽管政府提供了较大力度的财政支持,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平均得到的补贴就很低了,因此增收效果并不明显。

  (二)未充分利用WTO政策体系

  1、“绿箱”政策中缺乏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在“绿箱”政策中,我国缺少6项与收入支持有关的政策。生产者收入稳定计划、收入保险、资源休闲补贴、价格调整投资补贴等政策,在我国目前的农业政策体系中尚属空白。

  2、“黄箱”政策中支持利用不充分,特定产品支持力度更低。按我国承诺的微量允许标准8.5%,但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总的综合支持量低于此水平,特定产品支持力度更为薄弱。

  3、“蓝箱”政策闲置未用。我国对农业补贴的约束主要来自资金不足,而非WTO规则的限制导致的“蓝箱”政策的闲置。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力不断提高,应尝试逐渐采用“蓝箱”政策以扩大补贴空间。

  (三)补贴手段单一且不均衡,缺乏管理效率。在补贴手段上,我国的农业补贴资金大都来自于财政资金,对金融及税收资金方面的应用少,这一方面会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资金的使用规模,使得补贴力度不够大,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除此以外,我国的农业补贴还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例如在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科研的发展以及人员的培训等方面不够重视。目前,我国的农业补贴管理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这样虽然有效地限制了一些部门乱用滥用补贴资金,但也限制了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导致效率低下。

  四、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建议

  (一)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补贴法律法规。对农业部门的政府干预是我国乃至世界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政府政策,尽管《农业协定》中对削减各国对农业的补贴做了相关规定,但是各国仍通过各种方式对农业进行补贴。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更应该把促进农业发展作为工作之重,应当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对农业补贴的支持力度,并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使各个部门、各项工作都能有法可依地有效进行,从而促进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稳步发展。

  (二)构建完善的“绿箱”保护体系,充分利用“黄箱”支持体系。“绿箱”政策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里属于免除削减以外的国内支持政策,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弥补尚未利用的空间,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业科研的发展和人员的培训等重点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完整的农业支持体系。充分利用不超过8.5%微量许可的“黄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调整支持目标和结构,由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间接补贴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转变,充分且高效地利用“黄箱”空间。

  (三)加强金融支持,提高管理效率。金融支持是促进我国农业补贴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还不健全,服务主体少,能力弱,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民和农村的需求,这就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增加服务主体的数量,增强已存金融机构的能力,满足农民的信贷要求,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农业补贴管理体制也是制约补贴政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业补贴政策长期效果不佳的局面,因此应对我国现存的补贴体制进行改革,实施统一标准,统一发放,统一管理的管理政策,提高农业补贴的效率,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WTO框架下的完整的农业支持体系。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姜少敏.中国农业补贴政策:不足及对策[J].教学与研究,2006.6.

  [2]郭俊成.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7.

  [3]穆月英.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及实证分析[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农业补贴政策相关论文篇三

  《 农业环境补贴政策研究 》

  摘 要:我国农业补贴量已经接近向WTO组织承诺的8.5%的微量允许,与此同时,我国农药、化肥过量、低效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农业环境补贴政策的实施,既可以有效控制农业污染,又可蹦给农民带来直接福利,并且符合wTO的绿箱政策,免受限制或者削减。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证了实施农业环境补贴政策的迫切性和双赢效果,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药;化肥;农业环境补贴;实名制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5-0265-02

  一、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现状

  由图1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08年这19年问,我国的化肥施用量持续里逐年增长趋势,从1990年的2590.3万吨上升到了2008年5239.0万吨,但是在这19年里退耕还林和建设用地占用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单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增长势头迅猛,当化肥的施用量超过粮食作物生长的需求量,肥效会迅速下降。2008年我国的耕地总面积为121715.9千公顷,但播种面积只有106792.60千公顷,以播种面积计算,化肥的单位施用量为490.6公斤/公顷,超过了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公斤/公顷)近一倍,多施用的化肥不但不能被作物吸收,而且流失到农田之外,对水体和土壤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化肥的生产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间接的造成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的浪费。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1-2009)

  农药使用的增长趋势和化肥基本相同,1990年农药的使用量是73.3万吨,到2008年就增加到了167.2万吨,增加了1.3倍。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对我国的环境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给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笔者认为,针对我国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必须尽快出台治理措施,把污染控制在初始阶段,否则造成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之后,所需的末端治理费用将会非常昂贵,给人类健康也将造成不可预料的毁灭性危害。而且永远无法治理和恢复到污染前的环境状况。

  二、我国农业补贴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补贴意指政府财政对农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的转移支付,以确保实现农产品供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保证农业生产者有满意的、公平的生活水平,其旨在确保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发展。

  在入世协定中,我国保留8.5%的微量允许。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及粮食最低收购价等生产性专项补贴均具有明显的生产和贸易扭曲性,属于黄箱政策,但由于补贴的总体水平不高,没有突破农业产值的8.5%,仍然属于微量允许范围。但是,随着粮食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补贴比例将逐渐趋向于8.5%的微量允许标准。

  我国应根据目前的现状,充分利用WTO绿箱政策,采取脱钩的直接补贴,将这种直接补贴和农业环境管理目标挂钩,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在控制农药、化肥的过景使用方面,可以采用农业环境补贴的方式,对于把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至国家规定标准以下的农户,给予直接的经济补贴,此种补贴属于绿箱政策中的环境保护补助,不受限制或者削减。

  三、政策及建议

  针对我国的具体现状,要通过农业环境补贴的方式对农药、化肥的用量进行限制。根据不同区域土壤的肥力状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单位面积的最佳施用量标准,然后对实际施用量符合标准的农户进行直接经济补贴,对施用量超过标准的农户加收环境税。同时也可以对化肥农药的购买采取一些宏观的经济调控措施,对标准以下的用量购买可以由政府补贴,农户可以以成本价购买,超出部分则需要农户按照市场价购买,使用经济手段,引导农户行为,在实现保护环境同时增加农民收入;而不是通过间接补贴的方式,补贴在农药、化肥的生产阶段,造成化肥市场价格的价格扭曲和资金的浪费。

  然而对农户的化肥及农药购买量进行调控,以确保农业生产及环境保护二者利益的最大化,需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和有效的政策。笔者认为在农户购买化肥、农药的过程中实行实名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政策探讨。对实名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农民行为受利益的驱使,不得不推行实名制

  农药和化肥的最佳施用量在农学、经济学和环境学中计算方法是不同的。经济学的最佳施用量比在试验和大量条件下的农学最佳施用量低,环境学的最佳施用量比经济学最佳施用量更低。对于农户而言,一般只考虑农学增产率和经济学回报率上的最佳施用量,追求经济效益,如果环境补贴不实行实名制,可能会造成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同时骗取国家的农业环境补贴,无法正确引导农民做出适合环境效应的施用量决策,同时也会造成环境补贴资金的浪费而达不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农药化肥的登记管理制度,使农药化肥的购买实行实名制具有可能性

  我国农药经营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具有封闭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农药经营许可单位特定。同时,我国化肥经营实行登记管理制度,对农药化肥经营进行更进一步的限制,是农药化肥的购买实行实名制,明确生产出来的化肥的具体流向,从源头开始限制。限制农民的同时也限制生产经营企业,具体可以给农户建立购买账户,农药和化肥的经营和购买进行网上管理,对于符合环境效应的化肥用量由政府给予补贴,农户可以以成本价购买,高出部分则需按正常的市场价购买或者增收环境税,同时,账户中的购买量符合环境标准时可以领到环境补贴,反之则不能。以此确保环境补贴政策的实施。

  (三)使用一卡通做为实名制的配套措施,保证政策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新农合制度已经得到普及,农民的每种补贴也办理了不同的银行卡,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序上简化了资金发放程序,但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实行实名制的过程中。可以给农户办理一卡通,把农村合作医疗和农业补贴以及农户的其他信息统一管理,建立农户的动态数据库,实行网上集中管理,农民工外出打工和农民工子弟就学的管理信息也可以纳入数据库,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姜双林、王宝臻:环境保护视野下的农业补贴政策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11107-11109,11117

  [2]陈真亮、王宝臻、陈真英:山区农业环境补贴法律制度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26(4):8―12

  [3]姜双林:欧盟农业环境补贴法律制度的嬗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法治研究,2008(6):3-9

  [4]徐晓雯: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4):69―73

有关农业补贴政策相关论文推荐:

1.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论文

2.农业补贴政策与农民收入研究论文

3.关于农业政策的论文

4.农业申请补贴报告范文

5.中国农业贸易政策论文

6.法律本科毕业论文:浅议我国农业补贴法律制度之完善

159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