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浅谈会计政策改革论文

浅谈会计政策改革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浅谈会计政策改革论文

  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信息生成的基础,是会计发挥其功能作用的重要实现形式,并且会产生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后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政策改革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政策改革论文范文一:深化会计改革及其政策制定有关问题的研讨

  【摘 要】 文章在探讨我国深化会计改革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上,指出在制定深化会计改革政策时,必须重视三个政策问题:一是要制定因建立“大会计”学科而进行会计改革的相关政策;二是要推动“对内会计”改革政策的制定;三是应有促进会计文化建设与改革的政策。文章最后提出了深化会计改革红利问题。

  【关键词】 会计; 改革; 政策; 红利

  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而进行的会计改革,迄今已有三十多年了,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今天为什么还提出必须深化会计改革这一课题?在制定指引深化会计改革的政策时,有哪些政策问题值得重视?深化会计改革有否红利?这些是本文所要研讨的问题。

  一、为什么必须深化会计改革

  在笔者看来,这是由于我国会计在前进大道上既存在一些老问题,又面对着许多新情况所决定的。

  (一)先从当前会计工作所存在的老问题说起

  当前会计工作存在的老问题,主要有以前说过的三个方面:

  第一,世界的科技史已充分证明,许多科学技术问题的进步,取决于研究方法的突破,研究方法被看作是一种更为本质的理论。但我国目前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还比较陈旧与落后,迄今基本上没有创新。现在被我国所运用并引为自豪的所谓“实证法”也是舶来品,多数人在运用它时,仍处于依葫芦画瓢的阶段。

  第二,会计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科学与先进的会计理论的指导。由于受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这种转型时代浮躁风气的侵蚀,会计学界急功近利几乎成风,使我国在会计理论研究的许多成果和观点上,真正有创新的并不多,具有很浓的“来料加工”和“邯郸学步”的味道。正因为如此,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国际地位同我国的国际地位未能相匹配,对世界会计科学没有作出应有的贡献。

  事实表明也是这样。如我国会计专家所写的会计论文,发表在国际前10名刊物的屈指可数;还听人说过,世界有些机构对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排名,其结果是厦门大学在国内排在第一名,而在世界,厦门大学则是第268名。也就是说,其他院校和研究机构都排在第268名之后。

  第三,同上个问题相联系,正是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使得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老问题与困难而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下面列举两个事实来证明。

  一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假账真算、假账真查的现象仍比较普遍。

  根据以前有关机构的披露,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面积约有百分之八十左右,它们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乃至于有些人已经不把会计看成是科学、技术或是艺术,而把其称之为是魔术或是巫术;还有股票市场因所谓的包装及造假信息等原因造成的“妖市”或是“猴市”,使投资者失去了信心。听说有些女青年在找男朋友时,首先要问的问题是你炒股了没有?视炒股如吸毒……凡此种种,后果是某些领域的经济秩序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混乱,正在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及社会的和谐,老百姓很有意见。

  二是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我国的经济效益还相当不理想,同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

  从历史看,1978年10月,邓小平访日并参观了日产公司在神奈川工厂的生产线,当介绍人说到每个工人年平均生产94辆汽车时,邓小平说:“这要比中国排名第一的长春汽车厂多出93辆。”意思是那时我国每个工人年平均只生产1辆汽车。还说:“我懂得什么叫现代化了。”后来,邓小平还说过中国再不改革开放,就要被开除球籍等话。①从现实看,我国不仅是经济效益低,而且有相当多的GDP没有经济效益,即2012年年底讲过的属于“自拉自唱”。下面让数字说话。②

  由于2008年以后,发生了世界性金融危机,各国情况不同,也不正常,使国与国之间可比性较差,因此选择了2006年和2007年。数据来自上市公司的百强公司,因上市公司百强公司的数据容易取得,一般要经过社会审计,相对比较可靠;比较指标用能综合性反映经济效益指标之一的营业收入利润率;比较的对象是美国。

  2006年,美国上市公司的百强公司,利润率为7.4%,而中国上市公司的百强公司利润率为4.6%,之间相差近3个百分点;或者说,我国的利润率约只有美国利润率的62%。

  2007年,美国上市公司的百强公司利润率为8.1%;而中国上市公司的百强公司利润率为4.3%,之间相差近4个百分点;或者说,我国的利润率只有美国利润率的53%,即一半多一点。

  再算一个数字。2011年,中国五百强企业总营业额约为36万亿元,如果平均增加1个百分点的盈利,盈利总额将净增3 600亿元。上面提到,我国利润率与美国比,相差约3至4个百分点,假如我国赶上美国的水平(以提高3个百分点计算),仅五百强企业盈利总额将净增—万多亿元。如果是这样,我国的军事费用、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和保障房所需资金等都能得到统筹解决。

  我国经济效益之所以还比较低,这同我国的会计在讲求经济效益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很大关系。

  上述的老问题,表明我国仅是会计大国,而不是会计强国。

  (二)再从会计工作要面对的新情况来看

  会计所要面对的、最主要的三个新情况值得大家去关注。

  第一,当今已经进入全球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信息是生命、理财是中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新的理念。由于会计同环境存在血缘关系,因而这一新环境的出现,相应地要求会计作出反应,并对会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这也意味着以往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会计只是一种记账、算账、报账的工作,以及会计的职能只是反映和监督等的认识已不合时宜。这要求会计应有适应新环境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第二,2001年《文学评论》杂志发表了美国学者J·希利斯·米勒的《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一文,提出在电信时代,文学、哲学、精神分析学甚至情书都要消失,即当国际互联网取代了印刷机与出版商时,本来意义上的文学就不存在了。③   会计虽不能机械地同文学相类比,但不争的事实是随着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受其影响,以往旧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将被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取代,许多会计人员将无事可做,而成为“闲人”。因此,有可能造就一支新的“失业大军”。为了给会计人员找到新的出路,很有必要深化会计内涵和扩大会计外延。

  第三,20世纪末期,西方有的会计学者通过研究认为,会计信息基本上同股票的价格无关,因为股票的价格基本上取决于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会计的作用将被大大地降低等。这同样需要为会计找到新的用武之地。

  总之,无论是从上述会计所存在的老问题看,还是从所要面对的新情况来说,我国会计只有通过深化会计改革才能符合时代要求,也才能实现我国的会计强国梦。这就是说,我国深化会计改革有其客观的必然性。

  二、在制定深化会计改革政策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同样,对会计改革起着直接指导作用的是会计改革政策。这里不可能描绘出我国深化会计改革政策的蓝图,只是根据容易被忽视的三个政策问题说点意见。

  (一)要制定因建立“大会计”学科,而必须进行会计改革的相关政策

  上面谈到,面对的新形势,以往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会计只是一种记账、算账、报账的工作,以及会计的职能只是反映和监督等的认识已不合时宜。那么,其解决办法是什么?它迫使人们要思考会计如何向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领域延伸,建立管理与会计交叉融合的新学科,这就是我们以前所提出的要树立“大会计”观,并建立“大会计”学科。

  建立大会计学科,必将对会计的对象、职能、方法、会计学科体系及会计人才的培养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会计及其学科将会“面目全非”。因建立大会计学科所引起的会计改革,必然要求制定相关的会计改革政策加以指引。

  (二)要推动“对内会计”改革政策的制定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引进两个新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股份公司这一企业组织形式的普遍化,使市场经济发展到新的高度,被称为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相应地企业间的竞争变得你死我活。按照会计在资本市场上所发挥的功能不同,西方国家把会计区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因必须对外披露,被简称为对外会计; 而管理会计由于它不必对外披露,被简称为对内会计。本文也运用对外会计和对内会计这两个概念。有了这两个概念,便于分析和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过去会计改革的进程中,人们会经常会听到:“会计改革要纳入经济体制改革的轨道、会计改革政策应该与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相互配套和同步”这样的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否科学与正确?能否做到?

  实践表明,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外会计的改革,往往要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即使在正常条件下,这种滞后也可能经常发生。这是因为,会计信息是有经济后果的,会计改革会调整经济利益分配关系,让既得利益者放弃不合理的所得部分比触动灵魂更难。

  相比较而言,对内会计的改革则完全可以超前于经济体制改革,理由有以下两条:

  第一,对内会计的改革,它一般不至于触动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造成混乱,改革的阻力会相对较小。

  第二,按照信息系统的观点,会计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才是决定会计改革进程的主要力量,也容易得到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支持。当前,为适应竞争的需要,企业对加强理财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期盼,呼唤着对内会计的改革。笔者预言,未来必将掀起对内会计的改革新高潮!

  然而,对照我国现实,却有点相反,即对内会计的改革目前显得比较滞后,也没有明确的领导机构,更没有改革的目标。笔者的结论是,当前在制定深化会计改革政策时,对外会计的改革和对内会计的改革应相互配合、统筹安排。而重点则要强化对内会计改革政策的制定,以便推进对内会计的改革。

  (三)要有推进会计文化建设与改革的政策

  有人曾经说到④,世界国家之间贫富的差别,随时间推移,有越来越大的趋势,现在有的相差甚至是百倍以上,比如美国与某些非洲国家。其原因是什么?

  通过研讨有人发现“态度决定命运”。富国大多数国民的行为遵循以下规则:把道德作为基本原则、遵守秩序、廉洁诚信、准时、负责、积极向上、遵纪守法、尊重他人权利、爱岗敬业、节约投资等。而上述这些所谓的规则,构成了人们所说的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同样,对于我国的会计来说,离不开先进会计文化的引领,它是今后深化会计改革的一个新起点。也就是说,必须打造中国会计人的家园,把会计的文化建设汇入中华文化复兴的滚滚洪流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迈进的理想。

  实事求是地说,过去我们比较注重会计准则的制定,而忽视了会计文化的建设,存在着一手硬,另一手软的现象。推进会计文化建设,当然要有相应的改革政策的指引和保证。

  三、关于会计改革红利

  近期,经济管理学界有人讨论说到⑤,之所以能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那是我们得到了包括“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等在内的所谓“改革红利”。所谓政策红利,主要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通过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换来经济的增长。

  然而,时过境迁。

  就所谓政策红利而言,随时间的推移,原有改革开放政策的边际效益正在逐步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人说过,通过以往的改革开放,已使我国的思想多元化、利益多元化、信息复杂化、公务员懒惰化、需求膨胀化,以及出现了既得利益群体等。正是由于存在这些社会现象,现在那怕是一项小改革,可能会出现两种人,一种是反对的、质疑的、看笑话的、挑刺的、声东击西的等;而另一种人,即所谓的“聪明”人,一般都不敢触及,怕自己受伤倒下。特别是由于既得利益群体的出现,新的改革和开放政策的出台经常遇到阻力。有人说过,中国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撞在前进的墙壁上。在此状况下,今后的改革需要花更大的勇气,冒更大风险;或者说,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寄希望于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具有创新性政策及所带来的红利就很有难度。

  再拿人口红利来说。同样,我国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正在表明我国人口红利的基础不复存在。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9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3%,已经进入老年化时代,其结果是造成了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春节后的用工荒,以及有些企业员工的罢工事件……凡此种种,都无误地传达一个信息,依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利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那么,未来我国的经济往何处去?也就是依靠什么来保证未来经济的稳定增长?按有关的说法,技术与管理对经济贡献的比例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因此,党的已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是,要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从而实现科学发展等。在实现企业科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实现管理职业化的转型,所得到的就是“管理红利”。⑥

  现在要问的是,今天所讨论的深化会计改革同管理红利又是什么关系?这可以有专门的文章进行讨论。这里只是想说,会计本身就具有管理职能,同时企业的科学管理所需的信息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来自会计这一管理信息系统。因此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里所讲的话题,即会计深化改革及其有关政策的制定,都跟管理红利相关,会计改革也有红利。

  会计改革红利究竟有多少?这可以初步算几笔账: 一是“三公经费”所造成浪费的账;二是化公为私的账(包括贪污受贿等);三是前面算过的提高经济效益的账; 四是由于会计不公,挫伤百姓积极性的账等。因此,可以这样说,会计改革不仅有红利,而且将会十分丰厚,我们会进入会计改革红利的时代。

  会计政策改革论文范文二:论部队会计制度改革构想及政策取向

  摘要:实施军队会计制度改革,建立起体系完整的核算规则,运作优化的业务流程、完善合理的报告机制是当前理论界亟待解决的课题,就部队会计制度改革构想及政策取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制度;改革构想;政策取向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137-02

  军队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军队资金运动信息,监督资金配置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向资源委托者反馈预算执行和受托责任履职情况。2003年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会计规则》为军队会计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但随着近些年军队财经改革的全面启动,以及军队经济活动的复杂多变,军队会计制度暴露出信息利用不充分,职能作用不突出,配套建设未跟进等诸多问题。

  1 以新核算规则的构建为基础,统筹设计会计制度体系

  由于缺乏整体设计,目前军队会计制度并没有涵盖军队的所有单位和全部业务。诸如基层收付核算制度、医院成本核算制度、建设施工工程会计核算制度等都脱离军队会计制度,独立运行,造成会计制度体系零散分割。而从会计信息有效应用的需求看,提升会计职能有用性的关键,就是要立足军队资源配置的需求统筹设计和总体优化会计制度体系。

  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经验,构建军队会计制度体系,应当着力构建以基本规则、通用业务规则、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规则为核心的“三个会计规则群”以此规范会计工作。

  基本规则。是对所有军队单位普遍具有共性的会计工作所作的规范,如会计的基本目标、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基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会计科目表等具体概念的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方式方法等。基本规则是军队会计主体核算的前提和基础,它指导具体规则的制定,并为尚未有具体规则规范的会计实务提供处理原则。

  通用业务规则。是对各军队单位普遍适用的一般会计业务核算所作的规范。目前通用业务规则应包括:货币资金、预算经费、预算外经费、党团费、专项资金、专用基金、历年经费结余、往来款项、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年度账目结转等科目的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及会计报表编制等的具体会计规则。

  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规则。是对军队一些特殊单位的会计业务和一些单位特殊的会计业务核算所作的规范。目前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会计核算规则具体包括:单位转供、合并,战备储备物质,战时会计,汇总会计报表,医院会计,基建会计,军队房地产会计、企业单位会计、连队会计,机关食堂会计,生活服务中心会计等。

  2 以整合优化业务核算为核心,完善会计制度重点内容

  会计制度以规范会计科目、核算对象和业务处理办法为内容,改革会计制度,关键要着眼制度重点,从业务核算层面实施整合优化。

  2.1 规范会计核算科目

  一是取消过时会计科目。现行会计科目中的生产投资借款、军人服务社投资借款、自筹生产资金、有价证券等科目,是适应上世纪80年代特殊时期的事项而设置,近十多年来基本没有此类业务发生,核算已失去意义。二是归并拨入(出)类科目。目前军队集中支付改革不断深入,大项经费由支付机构集中支付,层层下拨资金量减少,应适当归并相关支付类科目,设置“银行存款用款额度”账户解决支付结算问题。三是规范存款科目名称。在军队资金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支付结算改革后,目前存款明晰设置复杂混乱,可考虑按照银行账户的类别,统一设置为财务单一账户、专用账户、POS转账卡账户、零余额账户等。

  2.2 调整经费收支核算

  一是将保险基金、住房资金调整到维持性经费科目下核算。现行会计核算科目是2003年确定的,当时这两项经费未列入预算类经费科目,只能通过专用基金科目核算。这也导致净资产类科目出现直接收支情况,与净资产类要素的规定相矛盾。而2007年预算制度调整中在生活费类科目下设定了保险费、住房补助费科目,因此应将保险基金、住房资金的拨款、收支和核销业务调整到维持性经费的相应科目中。二是调整收支类科目设置。现行制度规定,预算经费收入按款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预算经费支出按款、项级科目明细核算。由于项级科目多达900多个,而且只有名称,没有规定开支范围且有些科目难以适用全军所有单位,在一定程度影响到收支明细核算的准确性。因此,应从实际出发,由各单位依据本单位年度预算的明细项目,自行设置收支明细核算科目,确保及时、清晰地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满足管理需要。

  2.3 完善实物资产核算

  一是要改进和统一周转物资、战备物资记录方法。将现行“库存物资”、“战备物资储备”总分类科目合并为“库存物资”,下设“周转物资”和“战备物资”两个明细科目,将现行“实物供应基金”总分类科目改为“库存物资基金”,下设“本级自筹基金”、“实物供应基金”、“奖励捐赠基金”和“战备物资基金”四个明细科目。当购入物资时,既要确认支出,借记有关支出类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科目。同时还应确认实物资产,借记“库存物资”科目和货记“库存物资基金”科目。二是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在其存续期间一直在按其取得时价值在账面上予以反映,不预计使用年限和残值,不计提折旧,完全忽略了固定资产价值随时间而发生损耗这一客观事实,容易造成资产处置的随意性。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要综合考虑固定资产的性质类型,增设“固定资产折旧”和“固定资产折旧基金”等科目,实时反映实物资产真实状态和增减变动,达到资产核算动态化,为资产配置处置提供决策信息。三是统一采购费用处理。现行物资采购费单独用相关事业经费支出,不计入库存物资的入库价格,实际上没有完整地反映库存物资取得的成本,尤其是对于物资集中采购的单位而言,显得更加不合理。而固定资产的采购费用却记入了固定资产价格,这种处理方法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完整地、真实地反映实物资产价值。   2.4 基建工程并入大账

  由于我军会计主要侧重于资金的收支核算,造成了固定资产的建造和使用在管理上脱节。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因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存在登记不及时、甚至不入账等情况,各单位资产核算存在账目不实等问题,不能真实、完整反映各单位占用经济资源及使用情况,难以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清楚“家底”。另外,这种办法也使得建设性经费游离于单位账面之外,脱离了单位会计的核算监控。因此,应设置“在建工程”核算科目,将基建核算数据纳入会计核算系统,准确反映建设性经费的变动情况,便于单位随时控制和监督。

  3 以完善核算配套机制为落脚,打牢会计制度实施根基

  3.1 建立会计决算制度

  目前我军决算报表缺乏会计的参与,不能反映预算执行结果,而是根据“标准×实力”或经费指标编制而成,只反映收入,不反映实际支出。为此,必须改革现行决算办法,将会计核算信息引入决算中,建立会计决算制度。会计决算与现行决算的主要区别:一是编制方法不同。决算应由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账簿反映的实际收支数据编制,不是根据标准、实力编制。二是决算功能不同,决算不仅是财力分配与计领的工具,而且是预算执行结果的真实反映。三是决算形式不同。决算既要反映收入,又要反映支出,决算表格应包括收入和支出两部分内容,改变现行决算只反映收入不反映支出的现象。这样改革,不仅能使军队决算名符其实,真正成为预算执行的总结,而且能使军队决算与军队预算相配套,有效实现预算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

  3.2 引入会计师审计制度

  目前各级单位的会计检查,多是临时抽调人员组成,由于缺乏责任机制,检查多流于形式,效果并不好。军队会计报告数据不实、情况不准的问题,一些单位账务处理不及时、不准确,有的甚至隐匿经费、掩盖问题,故意造假。客观上需要建立常设机制,加强查账、审核和验证。根据《会计法》规定,企业会计报告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机构审核,出具查账验证报告后,才能具有法律效力。军队会计报告也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做法,借助会计师对会计年度报告进行审核,提高会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3.3 完善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加强从业人员管理是会计行业管理的需要,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基本做法。具体包括通过考试颁发从业资格证,每年举办业务培训和诚信教育,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等。必须改变当前从业人员管理分散的状况。要求所有军队会计人员通过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从业资格证,持证上岗;对军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免试条件、考试组织、考试时间与管理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对持证人员每年接受业务培训和诚信教育时间做出强制性要求,对各级机关财务部门组织继续教育工作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建立持证人员从业档案信息数据库,定期记载、更新、报告持证人员的基础信息和注册、变更、调转登记情况以及继续教育、职业道德、奖惩情况等等。实现定期与国家财政部从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信息调转。

浅谈会计政策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1.会计政策毕业论文

2.会计政策论文

3.浅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4.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5.2016我国财政政策论文

6.有关形式与政策论文

135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