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二孩政策相关的论文
与二孩政策相关的论文
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为解决当前面临的人口、社会问题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的最新调整。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二孩政策相关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与二孩政策相关的论文范文一:“单独二孩”政策引发的思考
摘要:在计划生育国策40年来影响造就我国人口发展奇迹的光环下,伴随人口老龄化、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等社会问题,“单独二孩”政策酝酿而出。文章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参考的形式,对自建国至今的人口政策进行回顾,并从社会结构变迁、人口对经济影响及生育观念转变三个主要角度分析了政策演变的原因,并基于此,引入社会工作的三大宏观方法对现行的人口政策如何更好的与社会成员需求结合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口政策演变;社会工作宏观方法;生育观念
一、当前人口政策下的生育现状
通过过去40年来实行的计划生育国策看来,近年来人口出生率一直维持在极低水平,而我国在世纪初已进入老龄化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约占14%,即人口构成模型向“倒金字塔”转变。故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会的第六次会议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决议》,该决议表示,父母之间只要有一方是独生子女,该夫妇即可生育两个孩子。依据该政策,至2014单独二孩政策在20多个省实施。 旨在通过该政策的实施来调整我国的人口构成,缓解因老龄化带来问题。
二、1960年代来我国人口政策的变迁
纵观我国人口和生育政策的发展,大致可分为70年代前和70年代后两个阶段。70年代前我国的人口和生育政策并不明确,处于初步探索阶段。70年代后我国的人口和生育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逐渐更新和完善。
70年代前,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国人口迅速增长。该发展趋势一直延续到60年代初期。直到大跃进失败,我国人口过多的严峻形式已经不容置否,且迫于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缓慢,控制人口和节制生育的计划逐渐被提上政府议程。随即颁布《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的公告,在部分省县号召计划生育,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使得计划生育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我国的人口发展又处于了盲目发展的状态。
而70年代后,先是70~80年代我国逐渐形成了限制人口增长的“晚、稀、少”政策。由于““””的动乱,我国的经济逐渐下降,人口的数量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本来尖锐的社会问题更加显著。随后集中在整个70年代,该政策被提到议程上,进行了不断地丰富,对控制人口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惯性依然存在,80年代后,我国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总和生育率都有一定的增长。因此,独生子女”政策,即紧缩的一胎化政策在全国开始推行。
进入90年代,标志着我国的生育政策逐渐多样化和人性化。199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现实的生育状况和人口数量提出了《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并对具体的人口数量做了预测。2001年12月29日颁发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使得原来的政策性规定更加法律化和规范化。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被公布,该《决定》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和进一步完善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规定。[4] 该《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生育政策在21世纪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我国今后的政策调整和完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人口政策变迁的因素
自上世纪60年代来我国人口政策的转变,主要围绕70年代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中心。故主要围绕计划生育政策为主的人口政策为对象,分析前后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一)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则逐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由此可见,人口政策调整是伴随社会结构的调整而调整变化的。新中国成立初,人口的增长带来的问题能够被及时提供的就业岗位所掩盖,而在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之后,我国人口又一次快速增长,此时国家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人口的增长不能适应社会的转型,故在70年代后进行了生育政策的调整。
(二)人口快速增长对社会经济的滞后影响
建国初,因生产力的解放,促使了大批失业人群就业问题得到解决,这使得当局的政府部门产生了偏差的认知,认为只要发展生产力就能解决失业问题。对人口形成放任自由的态度,再加上传统的“多子多福”的概念导致人口增长的第一个高峰。而伴随人口的增加教育住房就业资源等问题频出,人口快速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滞后的影响,使得当局国家领导者认识到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限制人口过快的自然增长,故在70年代初期,成立计生领导小组、计生机构等,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国启动。而在80年代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计划生育政策得以完善。
而新世纪来,伴随我国迈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自上世纪70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仅通过实施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发展模式实现了由“三高”向现代型的转变,实现了世界人口发展的奇迹。但是相同的这样的人口政策带来的结果也具有两面性,近年来就该政策的实施形成了功绩论和问题论两派。前者认为,计划生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40 年的人口红利。[5]而后者认为,40多年计划生育特别是30多年独生子女政策制造了一系列重大人口安全隐患和经济社会风险问题。[6]于是有了2013年来新出台的“单独二孩”政策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修订。所以无论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曾一度放开的人口政策,或是在当今社会因面临老龄化社会而重新调整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都体现出基于人口发展对经济的影响,而相应需要做出的人口政策调整改革。
(三)社会变迁带来的生育观念的变化
由传统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作为物质基础,儒家传统文化为信念支持,加之维护统治需要及传统继承制度上形成的“早,多,男”生育价值体系,逐步转变为围绕“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形成的“晚生晚育,优生优育”观。
“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出,正处于传统生育观念转型时期,传统联合家庭中,老一代祖辈与当前年轻夫妻生育观发生剧烈碰撞,如何在这样生育观转变背景下适当调整人口政策是给政府做好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四、社会工作视角下新时期下人口政策改进的政策建议
(一)基于改变生育观念的一般建议
当前国内研究成果中提到的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方面强调依然要坚持国情的推进计划生育的国策。同时,政策的调整也应结合实际,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处理,因为我们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人口政策不搞“一刀切”。具体又包括完善教育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而针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养老体制和社会福利制度与完善养老资金投资渠道等。在生育观念方面,强调加大宣传作用,从宏观层面营造“男女平等”的观念氛围。禁止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提高社会经济水平,尤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通过改善生活物质条件,来影响原先根存于农村的生育观。
(二)社会工作宏观方法对人口政策调整的介入
宏观社会工作亦称做社会工作宏观实践,是指在机构和社区内引导积极的社会变迁的相关专业活动。主要包括社会政策、社会工作行政及社区工作三个方面,前两者的服务对象是机构而非直接的案主,又被称作间接工作方法,而后者的工作项目也来源于社会政策,同时需要借助社会工作行政的技巧进行实施。
1. 社区工作方法层面
社区教育主要是通过社区家庭教育模式在社区的婚育年龄成员间开展服务活动,它相信每个人都有学习和提高生活的能力,在社区中,工作者完全承担倡导者,组织者和各种教师的责任。对于新时期提出的人口政策,同时针对这一婚育群体当前的需求,包括结婚生子及接下来的教育抚养等,为了更好的使这一群体的需求在政策范围内得到更好的满足,社区工作者通过具体的在社区内进行政策教育的倡导,组织社区内成员进行“单独二孩”等最新人口政策的讲解分析并与社区成员进行分享讨论,使得适龄婚育的群体能够全面把握政策动态,并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生育,树立正确生育观。
此外,在社区教育的过程中,针对社区成员的“学习反馈”,社区工作者及时的进行整合,同时向上级组织反馈社区成员针对政策中的新要求,以此向外倡导政策的修订与完善,即实现人口政策与居民需求的充分结合。
2. 社会工作行政层面
是指将社会政策转换为社会服务的过程,具体到社会工作机构即通过一系列管理活动,保证机构的高效运转,输出有效社会服务的过程,其直接服务对象不是案主个人而是社工机构。
(1)政府层面的社会工作行政
是政府的社会福利主管部门按照社会福利的政策和法律,在他们的领域的各种技术和策略的使用工作中,解决、预防和治疗社会问题。在人口政策方面,各省、市、区政府的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中央政策的工作内容,注重因地制宜,促进各地区的人口政策科学、有效的落实。
(2)机构层面的社会工作行政
承接政府层面的社会工作行政工作,就机构所在区域,明确辖区内符合政策要求的服务对象范畴,并制定服务方案及服务标准,进一步组织相关人员对有需求的服务对象群体开展具体微观的社会工作服务,包括开展互助小组、个案访谈等。
同时,在针对人口政策的实施方面,机构本身要注重发展一套计划以建立和维持有效的社区关系,以促进具体服务的开展。此外在服务开展中要进行预算与设施维护,以及对服务成效进行总结评估,以提升服务质量,给相关部门及利益群体以交代。
3. 社会政策层面
(1)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方面
具体包括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两个方面,针对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妻,在政策方面进行倡导维护其权益,特别是在生育二胎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相关医疗服务及生育后“第二孩”的医疗服务两个方面。促使建立新人口政策的配套服务政策。
(2)公共教育政策方面
同样的,政府有必要加大公共教育投资力度,确保新生人口能够接受充分的基础教育,同时设立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成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3)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方面
当代国际上的社会政策体系多以普遍的社会大众作为服务对象,其中涉及特殊的服务对象又主要是“老幼残妇”等这些群体。而伴随“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出,选择响应政策生育二胎的这一群体,可以作为新的“特殊人群”进行社会政策的保护。
五、结语
当前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老龄人口的增加及社会成员生育观发生转变等多方因素的作用,作为实施40多年国策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作为它的补充,尝试解决旧的人口政策带来的出生率严重下降、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等社会问题,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不足之处。而作为新世纪社会治理领域的新秀,社会工作在人口政策领域也同样能够发挥不容小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翼.中国人口控制政策的历史变化与改革趋势[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8).
[2]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文献汇编(1981~1991)[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3-11-15)
[4]《人口与经济》编辑部.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为新机遇和新起点努力开创新时期――全面解读中央《决定》[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7(02).
[5]徐俊,风笑天.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责任与风险[J].人口与发展,2012(05).
[6]朱秋莲.建国以来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7]马小红等.中国人口生育政策60年[J].北京:北京社会科学,2011(04).
与二孩政策相关的论文范文二:“单独二孩”政策:时代的呼唤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教授翟振武,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并参与制定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有独到的见解。
翟振武说,“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老龄化程度和推迟老龄化进程,为中国应对老龄化挑战赢得更多的时间和胜算;能够改善劳动力老化的结构,改善未来劳动力数量供给平衡;同时,改善家庭的结构,提高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
前不久,他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政策出台的背景
今日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单独生育二孩政策,请您介绍该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中国当前的人口形势。
翟振武:首先需要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历史的梳理。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始终维持在高水平上,中国平均每个妇女生育6-7个孩子,这使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骤然提高。在6亿人口的基数上,60年代中国每年平均出生人数高达2700万人,每年净增长人数达到2300万人以上,人口增长率高达2.5%。这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带来很大压力。
当时,不仅仅是中国,在全世界也都面临同样的情况,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重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4年联合国在布加勒斯特召开了第一次世界人口大会,主张推行计划生育,使过快的人口增长降下来。
世界范围内,包括印度、中国都开始提倡实行计划生育,中国台湾地区还成功地实行了“家庭计划”。
中国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和中期,由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倡议,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长率已经降到0.5%以下。在13亿人的基数上,每年出生人口1600万,净增加人数650万左右,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孩子数降到了1.5至1.6个。30多年来,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人口素质的提高。
但是,在长期人口增长率下降的同时,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已经接近15%,13亿人中老年人就占了2亿,而今后还将面临老龄化提速和老龄化规模迅速扩大的局面。到2040年左右,中国的老龄化会达到30%多,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比美国全国人口还多一个亿。
不仅如此,中国劳动力供应也开始出现短缺。从2013年开始,中国劳动力总量开始逐渐萎缩。10年以后,则会出现较快速的下降,势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伤害,毕竟中国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很高。在这样的经济形态下,未来二三十年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很多。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目前中国平均家庭规模是3.1个人。“421”这样的家庭结构,对家庭功能和养老有着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近20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导致家庭养老和抵御风险能力降低。
凡此种种表明,今天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已经变化了的人口形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需要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完善和调整。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单独生育二孩政策,是过去十几年以来对计划生育政策重大的、战略性的调整,更是时代发展使然,它既符合现阶段国情,又顺应了民意。
不会导致人口暴涨
今日中国: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孩”会导致人口暴涨,您认为有这种可能吗?
翟振武:政策实施后全国出生人数和人口总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据测算,5年内每年新增出生人数约为一二百万,会出现生育堆积的释放,并在今后两三年,引发一个小的生育高峰,但都在可控可承受范围内,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产生大的震荡和冲击。由于中国此前实施城乡有别的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的独生子女远少于城市。因此,此番“单独二孩”新政,影响的主要是城镇育龄夫妻。
不过,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单独”夫妇的生育意愿也并不相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二孩”生育意愿较低。例如,2011年年底,中国人民大学调查北京市“单独家庭”的生育意愿结果显示,已有一个孩子的“单独”家庭想生二孩的,城市家庭为59%,农村家庭为68%,平均64%左右。但在中小城市,符合条件的夫妇,很多都希望新政尽快实施,以合法生育第二个孩子。
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的时机未到
今日中国:有人将“单独二孩”政策看作是即将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的信号,对此,您怎么看?
翟振武:从长期看,允许每一对夫妇都生育两个孩子,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群众的生育意愿,也能更大程度地缓解老龄化过程、改善人口结构。但是,政策的模拟和预测表明,如果立即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接近1.5亿独生子女家庭会被纳入政策范围,在现有的人口结构和生育意愿等条件下,未来人口总量会突破15亿,并且在政策施行后短期内会形成出生人数的高峰,年出生人数突破3000万,甚至超过3500万人。“单独二孩”只是释放了一部分。
综合全面地考量,立即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不利于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相对而言,“单独二孩”政策更加平稳、渐进、可控。但对“单独二孩”政策的影响也要有清醒认识。“单独二孩”政策能缓解老龄化程度和过程,但无法改变中国老龄化的趋势。应对老龄化根本之策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同样道理,“单独二孩”政策能缓解未来劳动力供应短缺的局面,但未来劳动力数量的缩减是长期的趋势。应对劳动力数量下降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再回到多生孩子的时代。 今日中国:“单独二孩”政策在获得掌声的同时,也有人担忧中国目前的资源环境能否承受得起?
翟振武:它对中国的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造成新的压力。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有很多人将集中在城市里,这使得城市的资源更为紧张。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与此同时,中国也大量地利用了国外的资源,比如石油、钢铁、化肥等物资的大量进口。人口的增多也使我们付出了代价,最为凸显的是食品安全问题等。
因此,未来中国人口在达到15亿峰值后,应该缓慢下降,以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为有利。因此,中央推动人口长期综合均衡地发展,意义深远。
有关政策的种种误解
今日中国: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上有诸多解读,例如“一孩政策”或称“独生子女政策”、“421家庭”、“中国人口素质逆淘汰”等等,对此您作何评价?
翟振武:我认为这些均是伪命题,是不了解计划生育政策所致。
中国并不是只有“一孩政策”。事实上,在中国的计划生育体系里有“一孩、“一孩半”、“二孩”、“三孩”等政策。
具体地说,在中国刚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提倡“晚、稀、少”,晚是晚生,稀是拉开间隔,少是少生。1980年至19 84年,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即“一孩政策”,1984年对该政策进行过调整,如有残疾或缺陷的家庭可生二孩,在农村实行了“一孩半政策”,即第一个孩子为女孩,可生育第二个孩子。后来又放开“双独二孩”,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有一部分农村还实行了二孩政策,如少数民族自治区、边远的山区、边境地区等实行的是“二孩政策”;在牧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农村则实行“三孩政策”,西藏没有计划生育政策。
据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的统计资料表明,2011年之前,独生子女政策覆盖率大概占到全国内地总人口的35.4%;“一孩半”政策覆盖53.6%的人口;“二孩政策”覆盖9.7%的人口(部分少数民族夫妇或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也可生育两个孩子);三孩及以上的政策覆盖了1.3%的人口(主要是西藏、新疆少数民族游牧民)。中国目前的计划生育是包含多种政策的一个政策体系,独生子女政策仅是其中一个部分。
“独生子女政策导致421家庭”一说同样是伪命题。因为早在一二十年前,中国就出台了“双独政策”,即父母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双独二孩政策的结果只能是“422家庭”。现在社会上的“421家庭”是这些家庭自己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政策限制的结果。
所谓“中国人口素质逆淘汰”一说,是指农村生的孩子多,城市生的孩子少,城市人口增长慢,农村人口增长快,加上农村人口的素质比较低,所以会导致中国人口整体素质下降。这是没有从历史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点是在农村,计划生育政策使农村人口大幅度下降,城市是一定程度下降。而在此之前农村人口增长比城市要快的多,所以准确地说,计划生育政策延迟了人口的逆淘汰。
我认为,农村人口素质低是教育资源、卫生资源在农村投入少使然。本来城市就集中了过多的教育和卫生资源,现在又因为资源分配不平等,反而提出农村人要少生,城市要多生,这是没有道理的。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途径是把更多的教育和卫生资源投入到农村,而不应该是让农村的人少生孩子。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功不可没
今日中国:您如何评价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翟振武: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但是未获成功。中国在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后,大大减轻了人口过快增长对生产力的压迫,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提高了人口素质,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目前中国在经济和教育水平与欧洲相差甚远的情况下,生育水平与欧洲人平均水平相当,可以说,中国在人口转变方面创造了奇迹!
作为人口占人类五分之一的中国,在生育观念如此传统的情况下,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中国社会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中国民众理解的结果。中国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取得的成就改变了中国人口发展的轨迹,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长期健康持续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功不可没。
与二孩政策相关的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