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形势与政策就业论文
有关形势与政策就业论文
就业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发展较好时期往往也是就业较好的时期。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国内经济下滑有直接联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形势与政策就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形势与政策就业论文范文一:基于财政政策分析我国就业形势
【摘要】就业是连接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机会的重要桥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不可回避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而资源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更是困扰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最大难题之一。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力量来解决就业问题是不现实的,政府对扩大就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00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的通过,表明促进就业已成为政府的法定职责。财政作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财政政策 就业
一、我国严峻就业问题
就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它为劳动者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是解决收入分配的前提,也是决绝所有民生问题的出发点。无论是在哪个城市为谋求生活的人们都存在就业问题,也面临着发展问题,只有通过就业才能进一步发展,解决好就业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1978年以前,我国在就业政策上是计划就业安置,当时不存在着失业问题。从1978年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使我国开始向市场话的就业制度转变,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全部由市场进行配置,这样就业问题成为一个相对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最多的国家,众多的人口必然会给就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虽然我国这些年实施了积极就业的政策,就业总量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但是从总体来来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的原因,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就业的形势还不容十分乐观。
近些年我国就业人口保持了逐渐增加的态势,一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我国连续十余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是在10%左右,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就吸纳了大量劳动力的就业。同时政府实施了积极就业的政策,这个政策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政府通过改善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促进就业的措施。我国努力使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采取了发展经济、调节结构、积极创造就业岗位等政策。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国有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也使得一部分人脱离了原有的就业岗位。同时由于农村经济的生产效率提高,一部分富余劳动力的也由农村出来走向了城市。
“良好的政府不是奢侈品,而是非常有必要的。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无论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世界银行的这番论述说明了政府对提高就业这种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介入就业的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点,第一就业机会是社会的公共需要,知识在于社会的突出特征是就业机会的整体性、集中性和强制性。就业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不可能出现在某一部分人不需要就业或者是不需要就业机会的。第二就业机会不可能由哪一些社会成员通过分散的活动而得到满足的,如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分散的成员各自进行经济活动是不能解决针推的就业问题的。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需要代表国家和社会利益的组织来进行协调和安排。第三市场的自发运行,不可能解决权社会的就业问题,从现在来看,实现充分就业或提高就业率也成为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
二、财政政策促进就业
市场无法实现令人满意的就业状态,是因为市场本身是有很多缺陷的,就业机会是属于社会公共需要范畴,政府有必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积极的就业政策当中,财税政策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是指财政的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从财政支出来看,财政支出政策的就业促进效应具体包括政府投资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和政府转移政策这三个。政府投资政策的就业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政府投资项目它往往呈现自然垄断的特征,它往往投入的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投资额达、建设周期长是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政府投资作为社会总需求的组成不封,必然对就业和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当社会总需求低迷时,经济增长缓慢,这时政府的投资增加会刺激需求,客观上拉动内需,提高就业率,减少失业。政府投资用于劳动密集型的投资政策对就业总量的影响最为明显,通过其产生乘数效应,对就业起到扩张作用。政府对就业能够产生吸纳效应——在投入阶段,较低的资本技术构成要求更多的劳动力相匹配,等量的资金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的参与;能够产生收入效应——较低资本技术构成使投入的同量资金中更大一部分直接转化为劳动者工资,增加更多的收入;通过较强的吸纳效应和收入效应,这两个效应结合在一起就体现出较强的消费效应——低收入者有较强的恩格尔系数和编辑消费倾向,通过乘数作用拉动需求,带动就业。
税收政策是政府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必然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产生影响。扩大劳动力需求的税收政策是第一是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也就是说降低个人所得税就可以起到促进就业、扩大需求的作用;第二促进较高劳动力和资本比率的产业发展,因为该类陈烨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第三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就业;第三通过税收优惠来鼓励就业,这种税收优惠对自主创业或者企业雇佣事业人员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第四改善劳动力供给的税收政策对个人家庭教育支出列入个人所得税扣除项目,是有利于家庭成员的能力提高。我国政策既要通过鼓励发展吸纳劳动力多的第三产业发展,也要对第二产业促进它发展,使两者保持着协调关系。
参考文献
[1]《合力完善我国就业政策的战略思考》.王军.《经济研究参考》,2010,67.
[2]《我国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政府作为》.袁维海.《铜陵学院学报》,2010,1.
[3]《关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的思考》.陈金香.《中国集体经济》,2011,4.
有关形势与政策就业论文范文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政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一些文化、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高校中,不少大学生甚至有“毕业即失业”的悲观情绪。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目前,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以前的旧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可以说,观念不能及时更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二是对毕业生能力的认识存在误区。目前,很多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社会及用人单位错误地认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和能力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
等号。
2.结构性矛盾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却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出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例如,由于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使得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为拿到技能等级证书,不得不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
3.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一方面,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比,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校现有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造成课程结构脱离实际。由于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因此,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
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再次,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政府应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发布,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第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应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政府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确定扩招规模;高校应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第三,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有关形势与政策就业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