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势政策论文
关于形势政策论文
高等教育的教学机制逐渐发展以及创新,当前开展大学生形势政策课程的教学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正确的开展形势政策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形势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形势政策论文范文一: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的思考
论文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不佳,这就需要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构建“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教学实践活动”模式,增强课程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模式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师资力量的配备、教学资源的安排、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及对形势与政策课性质的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构建符合本课程性质和各校特点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1.存在问题
1.1如何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性质不统一
形势与政策课是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设置这样一门课程的必要性?至今在一些高校的领导、管理层中有不同的认识,甚至在思政教师中也存在争议。其原因是由于相对于其他思政课形势与政策具有自己的鲜明的个性即:政策性、动态性和时效性,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缺乏稳定的教学内容。但做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形势与政策”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有着相一致的的共性。这就是:其教育教学目的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相一致的,都是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有重要意义。
1.2单一的教学模式
形势与政策的教育能否为学生所接受,与教学方式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与时俱进,深化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思想观念更新的过程。而在目前形势与政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的还是“围绕已知的答案,给出求解过程”的教学模式,结果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不甚其烦。
1.3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的“形势与政策”课往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践教学普遍缺失。形势与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如果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能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就失去课程本身应当具有的吸引力;如果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能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就失去课程本身应当具有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如果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失去了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走入社会课堂,在实践中长才干、受教育、做贡献的机会。
1.4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资料的筛选,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对象的调动,都是由教师完成的,因此任何一位教师都会使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教师的人格魅力、理论修养、知识内涵等对教育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没有对课程知识的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横向延伸粗浅拓展,很难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论,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也无法形成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如果没有长期积累,没有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成长经历和一般特性做必要的了解和研究,很难把握学生某些不良举动或错误言论的思想根源。教师如果在对一些学生关注的突发事件的讨论中,做不到深入透彻、条理清晰地分析、判断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就无法与大学生产生共鸣。但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师资来源单一,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教研组或教研机构。高校教师队伍多以学院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学校党政管理干部、机关部门职员等兼职教师作为教学主力。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1.5课程的实效性不佳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尤其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手段多样化,任何一个社会热点的出现,各种信息铺天盖地,作为形势与政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将信息凝练化,系统化,使学生获得其他途径获取不到或者很难获取的有益信息,因此学生对于教师个人素养与学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要求较高。但由于上述诸多因素,课程的授课没有获得应有的感染力和信服力,很多学生以“政治课”统称此类课程,对该课程的学习敷衍了事,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增强课程实效性
2.1精选教学内容,采取专题化教学模式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具有规律性、稳定性内容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观点板块。例如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另一块就是当前的社会现象和重大事件。将理论和社会现实相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采用专题化教学模式更有利于精选教学内容,可以做到反应迅速,保持内容新鲜。专题讲授的信息量大、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能够及时反映和回应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疑点,有利于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中的深层次问题。
2.2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创造“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教学实践活动”模式
2.2.1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能力。《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政策与形势结合起来,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是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前布置任务,课堂分析讨论,课后深化研究的途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教书育人的理念和行为是开启学生能动学习的钥匙,不是将既定的结论灌给学生,而是和学生一起共同研究探讨真理,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回应,“形势与政策”课程才能产生效果。教师指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学会把握事物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结论。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鼓励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由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对社会政治问题及其价值体系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态度以及责任感。
2.2.2举办专家专题报告系列讲座.“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宽,因此对于当前的一些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在教师课堂教学基础上,也为了使感兴趣的学生能更深入的研究,可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建立形势报告会制度。专题讲座侧重于理论的分析与理解,也是突出思想性、理论性、时效性的报告,也可邀请一些英雄和先进典型人物做事迹报告。专题报告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形势与政策变化快、信息量大和理论性与时政性强的特点,能够就某一领域问题及时传递和回应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疑点,有利于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中的深层问题,帮助学生科学分析理解新形势大政策。每逢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时,尽可能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也可邀请一些事件的参与者或者当事人为学生做该事件主题讲座,便于学生更系统、更深入、更生动地探究相关的事件和问题。
2.2.3开展以时事热点为主题的大学生实践活动.“形势与政策”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的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2】“形势与政策”课应当与其他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我校地处绍兴,绍兴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课堂的教学与绍兴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是我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的一大特色。同时在教室、学生公寓等场所可以举办一系列评点时事的时事讲坛;鼓励学生积极实践撰写调查报告或探究问题撰写论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见各种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2.2.4创新教育技术和方法.首先,把教学课件直接挂上网,借助网络开展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随时随地运用教学资源。其次,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增强现场感,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第三,加快《形势与政策》网站建设,教师还可以通过博客、微博等学生比较喜爱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
[1]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关于形势政策论文范文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
论文导读:但我们看到,形势政策教育中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结合程度仍然不高。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
1.形势政策教育现状与问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目的在于顺应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趋势,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最有效地对大学生政治思维和社会品质进行培育和塑造,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得以不断延续和发展。它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自身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关注,尽早定位,把握机会,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要求我们“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并且指出应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充分说明了加强和改进形势政策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目前各高校的形势政策课程实践中,尽管有成功经验,但同时暴露出诸多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照本宣科,不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要求,缺乏时代性。
(2)“热点追踪”式讲座为主,缺乏深入性和系统性。
(3)与大学生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结合度不高,教学成效甚微。
(4)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导向。论文检测。
目前,高等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和情怀、提升人格品质和情操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学会用多元思维面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上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浙江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工科院校,本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在重视专业课教育的同时,明确形势政策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品格养成的重要性。在形势政策教育实践中,针对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热点,有选择、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政治形势教育和经济形势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为毕业后的择业和创业补充知识、拓展视野。在近两年的教学中,课程结合学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主旋律,努力将形势政策课打造成为学校另一个创新创业文化传播基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丰富思政教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声誉。但我们看到,形势政策教育中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结合程度仍然不高。大多数情况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游离在传统课程教学的边缘,成为单独的课程单元,这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持续稳定地推进和发展。
二.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指出在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的同时,要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即要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越来越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让劳动者“主动适应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论文检测。全社会正掀起创新创业热潮,创业类课程和培训得以迅速普及并延伸。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推动支持下,在高校各部门和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协同努力下,创业教育在大学校园内也在迅速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紧跟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的时政教育课程如何凸显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成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大学校园作为社会先进思想的主要传播阵地,担负着帮助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理解国家政党方针政策的严肃使命。形势与政策教育更需要结合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为大学生引航指路,从根本上塑造大学生勤奋坚韧、服务社会、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大处着眼,小处找手,把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行动落实到实处,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构建以“两创”教育为基础的形势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强调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有力的拓展和补充。大学创业教育分为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其中对创业的正确认知和定位、以及作为创业者需要培养和塑造的品质素质可作为创业理论教育的基础经由“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普及和加强。论文检测。本文关键研究如何从实践教学中探索出能够提升大学生对自主创业行为的积极评价和热情参与的方法;如何塑造大学生成为成功创业者的潜质和素质;如何将参与式的创业培训教学方式应用到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当中,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学生参与性等。
3.1开发和探索提高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可度和参与性的方法途径
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发展趋势,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内化为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创业活动意义和价值,转变“非公不娶”、“非公不嫁”的就业观念,明确自主创业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意义,在树立自身创业价值观的同时带动周边人群的创业激情,探索出一条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创业为荣的方法和途径。
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普遍特性发生了微妙变化,他们充满理想抱负、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同时,思维更加感性,充满了激情。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倾向于将实现个人社会价值与事业创造的成功与否相互关联,更容易受到来自身边的成功典范的榜样引领作用。据此,形式政策教育可适时组织、安排初创成功的创业典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案例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成功创业的可能性,积极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3.2开发和塑造大学生成为成功创业者的潜质和品质
成功的创业者各有各的成功之道,但是必定具备了普遍意义上的个性特征和能力水平。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理念和思维的培育不但有助于学生发现自我、开发自我,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和培养人才,为推动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发掘和塑造,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理智对待就业创业选择,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去,顺应社会改革发展形势,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形式政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情操、品质素质的塑造教育课程,完全可以担当起开发和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品质的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不同形式的教学中发现自身价值、发掘潜质、开发新能力,为毕业创业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丰富了形式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增加特色性和专业性。
3.3开发和探索创业教育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中的应用
依据成人学习原理,结合创业教育参与式培训方式,利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小组活动、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环节,改革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开发与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增强课程教学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实现教学空间最大化、教学时间无限化、教学效益最大化。同时,通过广泛而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的习惯与能力,探索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社会化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形势政策教育学: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基于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经验的思考李斌雄思想教育研究2012-10-25
2、试论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目标和规格要求李斌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0-20
关于形势政策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