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庭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
家庭,是小学生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更是小学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家庭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范文篇一:《试谈小学家庭教育现状与正确的教育对策》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 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 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 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 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 有的小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构造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共同的目标,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范文篇二:《浅析关于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
论文摘要: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儿童期的智力发展最快,是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智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又是“关键期”中的关键期,此时,不仅是孩子打好学业基础的关键期,更是知识技能、个性特征、情感态度、良好习惯、社会品质各方面养成的敏感期和最佳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与新教育理念的逐步推进,以儿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新形势对家庭教育提出的一个目标性的要求。大量事实也证明了成功的孩子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与否对孩子一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可从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实现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由于我国教育理念处于转变的过渡期,我国多数家庭教育,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家庭教育仍然不被重视。而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又是学校教育,导致父母更多的将孩子的教育问题推给学校,忽视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自己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年龄是7~9岁,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变得更加有意识,但却仍然不稳定。这时期的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长,对家庭的依赖性大,很多父母却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或是家庭教育理念出现偏差,使得很多孩子一开始就输在家庭教育这条起跑线上。这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重要程度。
一、中国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原因
1.亲子活动较少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普遍原因
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在其《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付完全责任。”低年级的儿童由于其年龄特点,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家庭的依赖是人一生中最强烈的时期,并且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渡过,父母对儿童有着足够的权威和支配作用。如果此时家长不能多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那么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必然降低。
2.缺乏科学理念做指导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
当今社会不再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儿童的发展,需要的是对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家庭教育的要求也日趋科学化。
很多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传统的“家长制”观念较强,信奉“黄金棍下出好人”的训条,对孩子的发展有强硬的较高要求,将自己固定在老一辈对于自己的教育模式内,认为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社会在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在变化,旧的一套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抑或是,过于关注社会的变化,一味地迎合社会用材的需要培养孩子,不顾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特别热衷于凑热闹,赶时髦,强要孩子学拉小提琴、弹钢琴、绘画,逼迫孩子走一条由家长规划好的路,这不但会使孩子过早的失去了童心,更会造成中国家庭教育优良传统的断裂和失传。
3.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关键原因
伟大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由于社会将普遍的关注焦点放到了学校教育身上,导致父母对于学校教育的依赖变强,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而从学校的性质来看,它们更多地将学生知识的获得作为最重要的方面。
二、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低年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研究表明:人脑在9岁之前发育速度最快,这个时期大脑的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小学低年级儿童的一般年龄是7~9岁,处在儿童期的中期阶段。此阶段的儿童,玩的天性开始消退;大脑的抑制能力加强,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变化更有意识,但自控能力较差,表现出不稳定的状态;抽象概括、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水平不断增强;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在这个由量变到质变飞跃过程的关键期。 2.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社会化发生了质的转变
此时的儿童到了学龄初期,开始背起书包上学了。从踏入小学的那一刻起,儿童的社会化也将发生质的转变。进入学校意味着学生要开始接受学校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识品德等各方面的培养,“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三、寓教于“乐”,全面培养
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孩子强烈的学习兴趣
学习态度是孩子对学习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推动和增效作用。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此阶段儿童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好奇”“爱问”,而玩又是儿童的天性,作为家长不能毫无道理地对孩子的天性予以剥夺,而要善于把孩子对玩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
认清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明确良好的学习态度离不开学习兴趣的支持,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要了解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们的特点,如自制力差,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等。
家长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多与孩子沟通,掌握孩子喜好,找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吝啬鼓励;营造民主、平等、求知的家庭氛围,儿童一起学习,寓教于乐,善于让孩子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善于利用闲暇时间中对孩子进行培养,让孩子觉得没有压力,情绪得到舒缓,也可以适当利用“报酬效应”,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制订合理的家庭教育目标,尊重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进入小学以后,孩子突然间要负起很多的责任,由于小学低年级孩子年龄较小,和父母相处时间长,对父母依赖性大,因此家庭应更多的承担起帮助孩子成功地由一名“小朋友”向“小学生”转型的重任,帮助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
家长在给孩子制订目标时,应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把目标制订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留有一定的余地。尽可能把目标设置得详细,这样,孩子在努力的时候也就越有方向。
3.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
我们既要把孩子当成孩子,又要把孩子当成独立发展的社会个体,这就需要家长在充分了解与尊重此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重视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尊重与爱的权利和义务、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选择正确休闲方式的能力、树立合理消费观等常识性能力。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与否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全面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要有正确评价,不能有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和急躁情绪,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可敬、可信的人。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相互促进,为孩子打造一个更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陈黎霞.入学适应不良学生.2009-09-17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范文篇三:《浅析小学生家庭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思想品德的好坏不仅影响其自身今后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未来整体风貌。因而,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是一个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摇篮,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水平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小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父母的思想文化素养和言谈举止,特别是父母和子女关系的密切程度,父母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威信等,都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 小学生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下,有一些父母只顾挣钱,无心顾及对子女的教育,更没有时间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他们只管孩子吃饱穿暖,从不或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尤其是思想状况,把一切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学校。从物质上看,现在的孩子特幸福,天天吃好的、穿好的,每天过的都跟过年似的;但从精神上看,现在的孩子又够“可怜”的,父母很少陪伴他们,内心的孤独没人可以诉说。有的父母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只关心主科(语文,数学)的分数,对其他学科尤其是思想品德却漠不关心,开口闭口总是“我们什么都不要你做,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对小学生只有学业期望,而缺乏人格关怀。
有些父母喜欢吃喝玩乐,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小学生就容易学习父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就是说孩子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成长,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学着什么样。小学生的成长进步是从一点一滴小事开始的,同样,他们的恶习也不是天生的,也是从一点一滴小事中形成的,对小事的放纵久而久之就会铸成大错,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比如,说脏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看似小事,但一旦忽视,就会影响小学生思想行为的健康发展。因此,身为父母,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要及时纠正小学生的不规范行为。
2 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对策
由于小学生还小,他们的是非观念,判断能力都处于萌芽状态,而父母在小学生心目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父母要主动承担起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发挥自己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作用。
2.1 思想品德认识的培养
认识是行为以及行为习惯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认识,就难以产生正确的品德行为。只有掌握是非标准,划清善恶界限,才能使小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行动,为什么要这样行动。首先,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常涉及到道德评价问题。小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主要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的,开始时常常只是模仿、重复父母对周围现象的评价,以后才慢慢地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所以,家长对周围现象的评价一定要坚持原则,是非判断鲜明,给小学生打下爱憎分明的烙印。如果家长是非含糊、善恶颠倒,就很难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认识。其次,思想品德要求的连贯性也很重要,只有前后要求一致,小学生才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否则,今天要求这样做,明天又反其道而行之,就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记得看到一篇小学生的名为“我很矛盾”的作文,在文中他说,“一方面让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另一方面又教育我们,不相干的事情不要去做,特别是我爸,还再三叮嘱我在街上看见小偷偷东西不要喊,真的,我很矛盾”。因此,父母必须言行一致,积极正确地引导孩子。
2.2 思想品德情感的培养
思想品德情感是一种高级情感,它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品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品德情感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当一个人受到表扬时,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当一个人受到批评时,就可能产生不愉快的感受。小学生最容易受到家长情绪的影响,亲子之间往往是相通的,当父母高兴或情绪比较好时,小学生也会跟着高兴,反之,小学生也会变得很沮丧。此外,父母还要善于利用具体的例子引起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给小学生讲故事,小学生听故事的时候,容易被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所感动,与故事中人物的情绪连在一起,有时会难受,以至流出眼泪;有时会高兴,以至忘乎所以,手舞足蹈。总之,父母要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方式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逐步深化其思想品德情感。
2.3 思想品德意志的培养
小学生思想品德意志坚强,就能够督促自己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实现着自己的信念和诺言。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是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要让小学生感受到背后有大人的支撑,不管是犯错误,还是事情做得不够好,父母都要多关心和支持小学生。生活中多让小学生看到积极的一面,小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要多表扬,让小学生信任自己,发生问题时,父母要在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解决,不要让孩子用哭来回避问题。其实,当小学生受委屈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支持和理解,这样长大后小学生就不会时时刻刻感到没有安全感。其次,父母不要拿自己孩子短处和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要让孩子自身做个纵向的对比,看现在和以前是否有进步。
2.4 思想品德信念的培养
思想品德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地对某种思想品德原则和规范的真诚信仰。一定的认识,经过人的理性和人生经验的过滤转化为信念后,才能成为人们行为的指南。信念就是一种被个体所理解的认识,是一种被个体情感所肯定的认识,并带有个体坚持与固守这种认识的意志成分。信念是驱动和指导个体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父母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对小学生思想品德信念的培养,首先自己要不断地加强思想品德意识培养,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和他人,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适应时代要求,当好小学生的表率。
2.5 思想品德行为的训练
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首先需要父母适当地引导。当小学生还不懂得怎样做时,父母可以先帮助他完成某项任务,然后再让他独立行动。对于做错事的小学生,不要一味的责备,而是要给小学生讲清楚,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应该怎样做。其次,父母需要引导小学生做到学用一致。如果只是心里知道应该怎样做,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知怎样去运用,思想品德认识再好也是无用的。这就要求父母经常去督促检查、严格管教,以确保良好行为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曾春霞.探析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J].江西教育:综合版,2012(36):42.
[2] 丁玉玲.浅析当代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187.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1.家庭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