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工学论文>电力>

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无功补偿在电力系统中起到提高功率因数的作用,合理地使用无功补偿设备,可降低设备和线路的损耗,对调整电网电压,提高供电质量,抑制谐波干扰,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论文篇一

  《 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摘要: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安全是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电力系统能否有效地、安全地保证电力供应、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网络安全方面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防护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电力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伴随着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何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成为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虽然当前我国在电力系统网络管理和控制方面,为保障电力专网的安全、降低外网攻击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的风险,采用了信息内、外网的双网运行模式,但是这种网络安全防护模式在运用和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风险和漏洞,在通信设备运维、网络管理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电力系统国内外信息通信网络设备使用现状分析

  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是一个覆盖全面的网络,其各项通信和控制活动需要大量硬件设备的运转和工作。然而,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核心技术设备的比重相对较小,在网络管理和运行上大量依赖从国外进口技术和设备,这种状况导致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鉴于网络设备功能和操作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对电力部门的重要程度,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防护。一方面为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电力系统通信网络部分技术和设备必须使用;另一方面,国外供应商,尤其是有政治背景的供应商,提供所谓“质量安全”的技术、产品的供应商,可能会在产品上留有“后门”,在软、硬件上存在固有的漏洞,隐藏了可能导致通信中断、错误、设备瘫痪等情况的恶意程序,威胁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

  3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为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积极构建了电力系统管理专用网络。为防止电力系统网络受到互联网的攻击,造成电力系统故障、瘫痪等重大安全事故,我国在构建电力系统网络时采用内、外网双网模式,通过逻辑强隔离或物理隔离的方法构建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的基础。然而,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和更新,新的网络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即使是在内、外网采用物理隔离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对电力系统信息网络的入侵和破坏。

  3.1设备与系统方面

  在网络设备的选择上,由于当前过度依赖国外进口设备,一旦供应商在供应的网络设备上植入后门、木马等程序,将导致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完全、局部对外部网络开放,最终导致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的安全风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入侵和控制手段也不断增加,通过采用电磁辐射或者无线电信号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的入侵;通过利用供应商预设在硬件设备中的木马程序,使其发射出特有的辐射或者无线电信号,攻击者可利用这些信号实现对信息通信网络的侦测、破译和控制,从而实现对内网的破坏。同时,在系统设备的缺陷、漏洞上的防护不全面,也是极容易被攻击者利用的。由于部分系统漏洞被供应商公开或者电网系统修复不及时,使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可能遭至频繁的攻击和利用,更加大了我国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风险。

  3.2人员控制方面

  我国电力系统内外网分离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降低和消除了一部分由网络攻击等造成的系统故障。但是,在内网管理和运营上,管理和操作人员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存在大量风险。一方面,由于部分核心设备依赖进口,其故障、维护、升级等过程过度依赖外来的技术人员,在进行内网系统监测维护期间大量敏感数据可能为他人所得进行非法研究;另一方面,电网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移动存储介质、终端等数据通讯时,利用设备预留的后门、漏洞等植入病毒或木马,使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遭受内网式攻击。

  4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的措施

  4.1设备供应国产化

  设备安全是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的基础,确保设备供应的国产化,尤其是核心设备的国产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进口设备的安全风险,降低由于进口设备存在预留后门、开放漏洞等隐患造成的各类设备风险,防止设备安全隐患威胁整个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安全。

  4.2设备供应审查化

  在针对设备供应商的选择上进行严格的审查化,通过对供应企业的资质审核、设备选型、安全准入、企业投资人、操作人员、企业背景等进行严格的审查,提高供应商准入门槛,确保供应商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与国家的一致性。

  4.3设备投运管控化

  首先,在设备选购、实用分析阶段,对网络设备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检测,降低和消除各类后门、策略配置以及代码等潜在的风险,对设备运行进行可行性分析,针对后门、策略配置以及代码等问题,与供应商一起积极协作,消除风险。其次,在使用过程中,针对系统和设备出现的各类问题和漏洞,与供应商积极沟通,升级消除,并通过完善漏洞数据库,实现漏洞监测和跟踪修复工作。同时,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建立防范预警模式,优化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对系统运行状况、操作记录等进行日记化备份,对系统的重要内容进行隔离备份,以防遭受攻击后系统不能正常恢复。

  4.4人员控制严格化

  在人员控制方面,建立相关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制度,对人员进行审查、教育,完善队伍管理工作,保障在电力系统通信网络操控过程中的安全,在内网独立的基础上,保障人员控制质量,消除人员控制失误和恶意攻击风险,同时做好离线设备的信息处理和消除教育工作,防止重要信息的泄漏。

  5结论

  我国处在发展阶段,各项技术仍不完善,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存在问题较多。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直接关系到我国电网的调度使用和安全,是关系到社会生产、国家命运的重大安全问题。只有保障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高鹏,李尼格,范杰.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安全及防护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4,(18):146-148,151.

  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论文篇二

  《 电力系统应用站所终端研究 》

  摘要:将站所终端安装在传统的开关站、配电室、环网柜、箱式变电站等处,以完成遥信、遥测、遥控和馈线自动化功能。装置具有自动故障检测和识别功能,与配电网自动化主站和子站系统配合,实现多条线路的测量控制、隔离故障区域并且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配网的智能化。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电网中的站所终端的软硬设计及其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站所终端;DTU设计;功能

  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投入科技研发的重点,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的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配电网自动化是智能电网中重要的一环,但是我国刚刚还处于起步的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比较多,急需大力发展。因此研究配电网自动化的站所终端是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将介绍站所终端的设计与应用。

  1电力系统的发展及应用站所终端的背景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统一系统。在大力建设坚强型智能电网环境下,配网自动化既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又扩大供电能力和实现配电网高效经济运行,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之一。重“输”轻“配”已是过去时,配电网会是未来主流趋势。配网自动化是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远动、自控、通讯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配网在线和离线远方监控,以达到配网安全、可靠、高效运行之目的。

  2站所终端的系统设计原理

  总体来说电力系统站所终端DTU的功能主要就是实现对远方一次设备的遥信、遥测、遥控“三遥”自动化功能。具备就地采集开关的模拟量和状态量以及控制开关分合闸功能,具备测量数据、状态数据的远传和远方控制功能。在其设计上,主要是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站所终端是由主控板和采集板两个系统共同工作的。主控系统负责监控采集板、与配电自动化主站子站通讯。采集板负责数据采样、处理。两板之间通过CAN总线和RS485总线进行交互。终端具备故障指示手动复归、自动复归和主站远程复归功能,能根据设定时间或线路恢复正常供电后自动复归,也能根据故障性质(瞬时性或永久性)自动选择复归方式。具备软硬件防误动措施,保证控制操作的可靠性。

  2.1硬件设计

  系统主控板和采集板各自拥有一个中央处理器(CPU),都使用STM32F207。其具有自适应实时加速器,可以让程序在Flash中以最高120MHz频率执行时,能够实现零等待状态的运行性能,内置存储器保护单元,能够实现高达150DMIPS性能。处理器自带1个网络口、1个全速USB接口和2个CAN口。主控板提供两路网络口,4路串口,1个CAN口。采集板上的采样芯片采用ADE7878,是一款高精度、三相电能计量IC,采用串行接口,并提供三路灵活的脉冲输出。该器件内置七个ADC、基准电压源电路和所有必需的信号处理电路,实现总(基波和谐波)有功/无功/视在功率测量,以及基波有功和无功功率测量和有效值计算。ADE7878有七路模拟量输入,分成电流和电压两个通道。ADE7878提供三种串行通讯口,主模式HSDC接口的最高的通讯速度为8MHz,可以采集电压、电流瞬时值以用于谐波分析计算。

  2.2软件设计

  终端软件包括主控板程序和采集板程序。主控板通信协议和数据处理功能比较繁杂,程序调度比较麻烦,因此选用了具有实时性、开源性、可靠性的FREERTOS操作系统。FreeRTOS是一个迷你的实时操作系统内核。作为一个轻量级的操作系统,功能包括:任务管理、时间管理、信号量、消息队列、内存管理、记录功能、软件定时器等,可满足本系统的需要。实现站所终端的技术规范所要求的遥信、遥测、遥控等功能。主控板有自检、自恢复功能,拥有运行指示灯。监控开关电源工作状态,采集遥信值,并且控制就地指示灯。上行通信协议使用国家电网DL/T634.5104和DL/T634.5101。与采集板交互的通信协议采用自定义格式。主控板具备对时功能,支持SNTP等对时方式,接收主站或其它时间同步装置的对时命令,与主站时钟保持同步。终端接受并执行来自主站或子站的遥控命令,完成开关的分、合闸操作。遥控采取“遥控预制-返送校核-操作执行命令”的方式。采集板为了满足实时性的要求采用的是裸机程序。处理器采集采样芯片的波形信号后,10毫秒计算一次电流有效值。每条线路的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即可以由三相电流或三相电压计算获得,也可由零序CT或零序PT直接采集获得,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配置。采样值周期的通过CAN总线发送给主控板。如果采样值超过阀值,控制操作继电器动作,使开关跳闸,并且记录事件、上报故障遥信给主控板。

  3站所终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站所终端是配网自动化的主要设备。随着我国配网自动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站所终端被投入使用。配电系统自动化涉及范围主要是指10kV中压系统。配电自动化主要就是监控此处的一次设备。站所终端主要用于环网柜、开闭所等,实现电气量的监测和控制,故障诊断、故障隔离。

  4结束语

  本文简要分析了电力系统站所站所终端的设计与应用,结合电力行业正在快步走向智能电网的实际情况,可以得知将站所终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市场需求巨大,应用前景非常乐观,必将带来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能源局.DLT721-2013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2013.8.

  [2]田劲.电力系统站所远方终端DTU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3]赵翠然.基于IEC61850的配电终端建模及自描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中的谐波源也越来越多,谐波电流注入公用电网,将造成电网内设备故障,影响电力正常输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论文篇一

  《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建设 》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在激增中。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对电力的使用需求,国家逐步投入建设自动化的配电网工程。这是一项需要周密规划,并投入巨大资金,应用复杂的技术要求,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程。文章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工程;自动化建议策略;电力需求;供电效率;电力质量

  配电网实施自动化应用对于科学分配电力、合理应用科技成果促进电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自动化工程,不仅可以有力提高电网的供电效率、电力质量,还可以合理缓解电网压力,释放电网潜能,减少故障频率,并提高电网的服务能力。自动化工程可以帮助电网自我检查,缩短故障检修、处理时间,进一步提高电网安全性与稳定性。这对于极度依赖电力的现代化社会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改造工程。

  1研究背景

  配电网自动化工程的定义一般可以理解为,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依托各类自动化设备,通过计算机系统,保护电网,控制发电,检测问题,计量电力使用状况,并据此为供电事业单位提供各类信息,简化管理难度,提高供电效率与电力质量。通过自动化的配电,有助于了解用户的各类需求,并调整电网的供电量与价格,达到经济性、科学性、安全性并重的发展目标。当然这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工程,对于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设备改造都是一个巨大的调整,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服务型电网。这一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段开关将本来是统一运行的线路改造为不同的几个供电区域。这样一来,即使某一供电部位出现问题,也可以迅速锁定区域关掉开关,将故障区域隔离出正常供电的电网中,使得正常运行的其他区域可以恢复供电,从而避免了因为某一个小的故障而使得一条线上的电路全部断掉,造成更大的影响范围与损失,极大地减少了影响区域,并使得供电的可靠性增强。

  2基本要求

  2.1线路的形式应该采用环网型,而且为了保证供电稳定性,可以使用双电源甚至多电源供电系统。

  2.2干线的模式多使用分段式。分段式的好处是一旦某段线路出现故障,可以通过切断这段故障电路而保证其他线路仍然正常供电。一般对于分段式干线供电的建设原则是:合理利用投资,在充分考虑收益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采用均等原则,或线长相等,或负荷相等,或用户量相等,以三千米干线为例,一般分为三段。

  2.3抛弃传统断路器自动化工程多采用负荷开关,既可以节约成本,减少投资规模,又可以在故障发生时,有效隔离故障区域,使之不影响非故障区域。

  3设计要点

  3.1软件要具备可维护性

  在配电网满足了硬件条件,比如可靠的电源,有完善的监测、控制设备,有齐备的线路设施后,自动化工程的一大重要内容就是是否配套了专业化的软件设备。只有软件硬件配套,才能保障配网自动、安全、稳定地运行。通常提到软件系统,多考虑其可维护性。一款合适的软件必须是可以被不断完善、更新的。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性,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波动变化中,所以配电网的负荷也在变化中,如果配电网的自动化软件不能有效维护波动变化的电网,所谓的自动化就变得不切实际了,所以软件的可维护性成为了配电网自动化工程的最基本前提。其技术软件只有可以维护,才能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及正常运行,延长自动化工程的整体使用寿命。只有保证了电网的稳定性,才能使得供电企业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供电市场站稳脚跟,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3.2提高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配电网的自动化改造,有一个重要诉求就是增强电网的稳定性,提高电网的容错率。所以,建设自动化的电网工程,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就是当系统运行发生故障或者不可控意外时,系统是否能自我处理,保障整个系统的供电能力与供电质量。所以说,对于建设自动化配电网工程,是需要想办法提高其系统稳定性以及运行的可靠性。

  3.3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移植性

  提高电网自动化效率,一般是指是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可移植性,顾名思义是指将此系统整体移植到另一个软硬件环境时,系统可以稳定、高效地运行。可移植性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使得电力企业可以在固定成本投入下,满足不同供电环境的使用需求,并与其他相关单位有效兼容。

  4技术实现时的注意事项

  4.1加强配网的建设和改造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是首要任务,即使是改造电网为自动化工作,也是为了这一目标。所以说,实现自动化作业,必须要完善配电网络结构,并积极应用先进的前沿科技,还要改造老旧设备,提高智能化。在对配电网建设中,要强调计量装置的重要性,合理安置,全面整顿。

  4.2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硬件支持系统

  现阶段电力企业对配网自动化工程的建设中,一般会在以下两方面开始:第一是市场预测。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对于供电网络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不同电力使用量进行记录、分析、比较、预测。通过对接下来的电力使用情况进行预测,为企业发展规划提供可信的数据;第二是修复系统建设。当常态化的供电情况发生异常现象时,自动化系统必须要有及时自检的能力以及在确定故障后的警报能力,更进一步有初步的解决措施。一系列的修复系统可以最大化地降低事故发生率以及事故危害程度,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4.3提高配电网的自我诊断能力

  技术、新设备,满足系统的自我检查、自我检测、自我管理的功能性需求,从而保障系统的稳定性运行。

  5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实用化模式

  5.1集中智能模式

  集中智能模式是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第一大模式,主要指整个系统的智能是依靠主站的。线路上的实时情况是通过线路上的分段开关上传的,通过主站的智能诊断对线路的故障进行定位,进而通过对每一段的电网结构隔断故障,寻求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适用性强,并且对于一些多故障情况进行处理比较容易,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智能模式。

  5.2分布智能模式

  分布智能模式是指线路上的开关有自己的智能判断能力,在不需要上传实时状态,请求主站反馈的情况下,自我检测故障并判定哪一部分需要被隔离修复,主要是分段开关发挥作用。具体又分为电流计数型与电压时间型。这种智能模式的好处是在通信条件不完善的地区,网架结构简单的系统,可用性较强。

  6未来技术发展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是现阶段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在研究者的展望中浮出水面。发展趋势如下:其一是电能质量在大功率设备的应用下有效提高;其二是配电网系统保护能力更强,综合运用GIS平台管理电网自动化成为可行方案;其三是分布式小电流接地保护方案的可行性。这是基于其高灵敏度与大承载力而言的。

  7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电网系统的自动化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对于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切实促进供电的稳定性,并且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在我国电力企业谋求发展与创新的情形下,对于此类工程的探索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有助于解决电网中的运行故障,提高配电的科学性。因此,对于电力技术的研究以及自动化工程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裴文.浅探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2]苏俊斌.城市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分析[J].广东科技,2011,(18).

  [3]李金英.浅谈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

  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论文篇二

  《 电力系统中电气试验危险点研究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电力产业的发展也在逐渐的提升。为满足企业及个人的用电需求,国家加大电力产业的生产力度,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使用现状。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对其的检验标准通常是采用电气试验的方式,从而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满足标准要求。在整个电气试验的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将会影响电气试验的顺利进行。本文将对于危险点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试验;危险点;研究控制

  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转,检验其标准可以进行相应的电气试验,目的在于对常见故障的排查,系统的整体优化,使整个设备的运行状态趋于稳定,经常的进行试验可以有效的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周期,在节省成本都前提下,保证其安全性运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的电气试验操作过程中,有些危险点会被忽略,引发危险事故的产生。因此,进行危险点的研究与控制成为电力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1电气试验的发展现状

  由于电力系统的运行需要高压设备、高压电线等组成,电气试验的工作者通常是身处于高压环境中进行操作,对于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旦发生故障,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电气试验被称为高危作业之一。电气系统的复杂性直接影响着电气试验的操作性。因此,电气试验的复杂性、多样性、困难性可想而知。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高水平的技术能力及足够的细心。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会使整个系统的操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伤,极易产生电火引发火灾。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供电情况,导致企业及个人的财产损失。在电气试验人员的不断实践总结的过程中,将其中所涉及的危险点进行归纳整理,为以后的工作者提供警示与参考,从而使电气试验的工作处于主动制约的状态。

  2导致触电伤亡的危险因素

  在进行电力系统中电气试验的操作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故莫过于触电伤亡,给操作者的安全问题造成严重的威胁。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电力系统的从业者根据自身的实践与长期的工作经验,对于触电伤亡事故所产生的危险点进行归纳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误入带电间隔的工作区域内。

  所谓的带电间隔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的安全而设置的一种装置,它主要是运用电气设备与电网之间隔开的方式进行保护。现如今的社会,是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带电间隔的控制也也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产物,直接通过信息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可以使工作人员不必进入其中,引发一定的危险,为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了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带电间隔是智能控制的,仍然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需要其计划总激励的进行电气试验的操作,如果粗心大意的进入到带电间隔,后果不堪设想。进行电气试验的操作,应该配备技术娴熟及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在试验前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设备进行检查,清除危险因素。现场配备指导人员,操控整个试验的过程,保证其流程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在操作人员进行电气试验之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是其了解注意事项,保证过程顺利完成。

  2.2不重视安全距离。

  设备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要对其的整体性能进行充分了解掌握。那么,对设备的极限工作进行相应的试验操作是规范所要求必须执行的。极限的挑战往往是危险的边缘,一旦操作不当极易引发危险。电气试验的过程要求电气设备的运转处于高速状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置将会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人员要配备绝缘的衣物,遵守安全距离的规定进行试验的操作,才能保证试验工作的顺利完成。

  2.3静电因素产生的危险。

  在电气设备中,通长会将容性原件作为设备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本身自带的大量静电,不小心触碰将会引发一定的危险。除此之外,天气处于雷雨天气状态的时候,要停止电气试验的操作,因为其会影响电气设备试验的结果。

  3操作不当引发的危险因素

  在进行电气试验的过程中,要保障所测试的数据的正确无误性。这样才能对于电气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排除、优化。如果在整个试验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没有遵守相应规范标准,工作不认真,将会直接引发一系列的危险,在电气设备运行的时候一些隐藏的隐患一一产生,影响其作用给的发挥,损失不可估量。因此,要求工作人员的饱满精神状态及端正的工作态度等。

  3.1接线错误引发的危险给电气试验造成的损伤。

  随着我国的科技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的组成以及电气设备的安装都进行了优良的改善。电路的布局高度集成,内部的元件精细微小。电气设备以试验箱的形成被呈现,为了使整体的设计比较简洁,只在试验箱的内部留些试验用到的端口。在工作人员进行接线的时候,往往由于对于线路的不熟悉出现错误。因此,掌握试验箱内的各部件的组成及端口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接线前提,还要明确图纸的设计要求等,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高效。

  3.2加压产生错误引发的不安全因素。

  国家对于电网的运行都有一定的标准约束,其中的电气设备都会被规定出符合运行要求的参数标准,那么设备进行试验的时候也不能盲目的改变这些标准的数值,引发危险。过分的加压会直接损坏电气设备的使用。在进行电气试验的操作前,要使工作人员对于设备的使用说明及规范标准明确了解。即使在进行极限测试的时候,也不要以损坏设备为终点进行操作。整个过程应该科学有序的进行,保证人员、设备的安全。电气设备的运行都有其固有参数,对电气设备的试验也要遵循设备本身的规律。

  3.3试验设备回检工作不到位引起的危险。

  设备回检是在试验完成之后,对各类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有效保管。这要求电气试验人员在试验工作开展时就做到心中有数,将所需的电缆编号,设备详细记录,试验工作完成后,对设备逐一清点,对使用了的零件进行对照,确保每一步骤都安全合理,回检工作细致完善。

  4电气试验进行中危险点的具体控制举措

  4.1提前做好准备,确保电气试验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电气试验之前,确保每一项工作流程都铭记于心,牢记带电间隔,知晓安全距离,对试验范围和程序内容清楚明确。将容易疏忽或遗漏的项目进行整理,在工作簿中准确记下笔记,进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4.2电气试验过程中确保安全距离。

  对于电气试验工作熟练的人员,安全距离成为了一种习惯,而对电气试验经验较少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的安全距离工作,对线路、接线时尽量戴上绝缘手套,地线连接注意绝缘靴绝缘服合理配置。

  4.3保证回检工作准确执行到位。

  在所有电力试验均结束时,记得对现场设备仪器的清点和回检,这是电力系统中电力工作人员必备的工作素质,所有回检工作完毕,才能保证设备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结束语

  我国的电力系统承载着很多企业的生产,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电气试验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良好的状态的前提下进行运转,消除一些不安全因素,将系统进行充分的优化设计。电气试验的危险性是每一个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按照标准的规范进行操作,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等,都能使危险性降到最低。本文对于容易引发的危险点进行总结,将必要的措施进行阐述,旨在于保证工作者的人身财产的安全性,最终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

  参考文献

  [1]辛宗国,文海峰,李景庆.电力系统电气试验中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14(3).

  [2]潘小韵.电力系统电气试验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13(1).

  [3]周丽.电力系统电气试验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J].广东科技,2010(24).

有关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论文推荐:

1.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范文

2.电力工程自动化专业论文范文

3.浅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

4.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论文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研究论文

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

17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