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思想论文
解析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思想论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多个层面对城市化进程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人口除了自然增长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人口非农化过程中的迁移。城市有很多重要的功能,但聚集是其基本功能。列宁在考察了不同区位以及不同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化进程状态后,认为大城市超前发展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解析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思想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解析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思想全文如下: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同时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直接阻碍着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思想从多个层面对城市发展进行了论述,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因素外,主要还由于农转非的迁移,城市可以持续发展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的趋势,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思想入手,对我国目前的城市发展进行研究探讨。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和基本理论
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城市的建设,让工业化能与自然环境基本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人类对未来的发展前途也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全球发展共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已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参与,并在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当前全球工业化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断恶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问题也不断加重,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就要求全世界的人们必须对生态城市建设引起高度重视。
在我国,经济发展核心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创建生态城市是重中之重。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内很多学者开展了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和探讨。而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我国,很多学者发表了有关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学术论文,例如:张秀芹、孙建平、许昕、李富君、杨秋凤、李承宗等都对马克思生态思想进行过研究并发表过研究成果,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
二、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我国,少数人对生态城市建设存在误解与否定,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认为生态城市过于理想化,可望而不可及,是完全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转的城市,实现自我生态平衡,认为生态城市是不成熟的和不切实际的;另一种是认为生态城市就是遍地绿色植物,没有什么环境污染,城市清洁优美,对生态城市的理解过于简单化。这些认知都是对生态城市的肤浅理解,会给建设生态城市带来种种阻碍,因而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加强宣传和教育,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正确理念。
第二点,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体系不够完善,具体措施得不到有力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全市性共享的环境信息资料,共享制度不完善,只限于单个项目或某个部门,没有城市整体性、基础性的系统环境评估数据与资料;
二、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国需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多,因此无论从技术还是设备上的投入,都需要不菲的资金,目前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大部分城市资金还不是很富余,所以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就相对较少;
三、我国的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由于我国目前在生态城市立法方面还不完善,生态环境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很少涉及法律问题,而学术界对于生态城市法律方面的研究又很少,所以不完善的政策法规严重制约了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四、已有的城市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生态城市的建设,一时还无法接受全新的制度改革,比如,目前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机构资源不能共享,分散在各个部门,各成体系,缺少有效的沟通,给生态城市建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生态城市建设缺乏技术投入和专业性人才,这也是导致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原因之一,首先科技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瓶颈,我国中小企业能耗高、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严重制约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其次专业性人才的缺乏,目前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专业性人才不够引起重视,没有形成专业的团队,对生态城市的研究还局限在理论方面,这也是严重制约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之一。
关于城市社会问题,是导致生态城市建设不能很好的在群众中展开的主要原因,分为两大类:一是显性问题:社会分配不公、腐败、就业、贫困、住房、社会心态失常等问题;二是隐性问题:社会职业角色错位现象、内耗和窝里斗、畸形社会化现象等。不断出现的城市社会问题已成为生态城市发展的潜在隐患,并且不断出现,给建设生态城市增加了无形的阻力。
三、推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
政府职能的转换,即更新观念,将放弃政府需要大包大揽城市建设,放弃必须由政府投资的传统观念,充分利用民间潜在的财力,将民间潜在的资金与政府有限的财力想结合。
推进绿色文明,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多培植绿色食品,生态农业就是建立一个在生态上自我维持、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产系统,并对周围环境不造成明显的改变,将物质在系统内部反复利用,尽量耗用最少的物质及原料输入,输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制定循环经济长远计划,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不断开拓循环经济产品,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另外加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是与农村有关的旅游经营和服务等项目,包括自然风光、独特地域农业特色、回归自然、乡土民情等,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经济的目的。促进城乡生态经济一体化,城乡融为一体,全方位的沟通、交流与互促机制。
完善城市生态体系,首先绿化系统是城市生态体系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性,要不断完善城市绿化系统,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丰富绿地空间,强化绿地生态功能,改善局部气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部环境,降低空气中细菌含量,净化气态污染物,总之,绿地能对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的扩散起到了相对重要的限制作用。建设节能环保工程:
一、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包括供暖供热系统、公共交通网络建设、自来水建设、供电系统、煤气厂建设等,把重点放在节能环保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加强建设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首先,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建设高效率的垃圾和污水处理厂,对垃圾、污水循环反复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其手段主要有:推广环保标准,发展公共交通等,加强对风能、水能、沼气、太阳能等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并适时推广,减少能源的浪费。
培养生态城市建设专门人才,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建立完善的生态城市教育科研体系,增加人力资源积累,充分发挥科研和教育体系的作用,增强生态城市的科技、制度、产业、生态创新。
四、总结
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是一项系统性、长久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生活、经济、自然生态环境等各方面,要求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要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生态环境城市建设又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视域入手,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我国生态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生态环境建设、制度体系建设、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相关文章:
1.高三政治常见主观题解析
2.2014年考研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3)
4.马克思主义论文
6.2015年秋季学期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7.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八章选择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