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范文
高校思政课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校思政课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相关范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校思政课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全文如下: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单纯追求学生的知识掌握,教学内容的选择往往主要由教材决定,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教材内容完整地传达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所处的位置是“传道授业解惑”,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对教学对象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所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习热情逐渐消失殆尽,最终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人本主义教学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实现是教育的生长点,“只有整个地去感知他的机体,体验所有知觉与所处环境中其他知觉以及整个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才能真正影响自我,使教育发挥作用。因而,在参与式教学法中,基于实现高校思政课教与学的有机互动,达到思维交流,思想碰撞,情感认同,应当遵循以下一些具有思政课特殊要求的基本原则:
(一)教学内容选取的科学性原则
由于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殊需要,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脱离教学大纲,但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墨守成规照本宣科的套用教材势必无法吸引学生兴趣。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成败的关键。教师首先应当深刻领会教学大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及时掌握,梳理出思政课理论知识形成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其次,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要善于紧密联系实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虽然要求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行学习和认识,但是这些理论成果均是来源于丰富的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这些实践中得出正确的理论。再次,教学内容要勇于直面突出问题。强调,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改革开放的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现实基础,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直面问题不是为了指责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去直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精心安排和选择的教学内容既能满足教学目的的需要,又能引起学生共鸣,引发学生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环节设计的可融入性原则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投入和参与息息相关。虽然目前高校思政课也大量地采用了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法,但很大程度上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实现,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社会心理学认为,要转变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认识,必须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以调动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自我吸收和转化,方才能达到让受教育者接受和认同的目的。在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环节设计得当与否对参与程度至关重要。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环节设计一定要遵循可融入性原则,即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环节,一定要设身处地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把自己假象成学生的角色,想学生之所想,更多地是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考虑问题,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参与,积极交流,产生共鸣,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求知。
(三)教学过程的引导性原则
高校思政课如果只是僵化地讲解,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条,那么必然会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低下,甚至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当代大学生思维开放活跃,求知欲旺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基础,已经对世界、社会、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判断,只是不够成熟,渴望对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有全面认识但却又容易受错误思想和言论的影响,因而,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掌握当代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循循善诱,加以引导。
思政课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可以不用开门见山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认识社会和对社会制度的选择,而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自我认识和判断,激发学生自己成为知识的发掘者和构造者,实现内在认知和认同的构建。教师的引导能力和水平对于参与式教学法的成功实施十分关键,这种经验也是需要不断总结和积累的。
二、参与式教学平台的构建
(一)教师的主导角色
高校思政课既是知识性理论性的课程,又带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不是仅仅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即可,还需要有政治和思想的接受和认同,高校思政课教师期望过于注重知识理论的传授,在课堂上把结论性的理论成果直接介绍给学生,从而给学生造成照本宣科的呆板印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理论,难以产生思想共鸣,所以很难真心接受和喜爱。而参与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重大改变,教师不再是权威信息的发布者,而成为了课堂的有目的的引导者,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从启发思考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容易产生误区和争议的地方,甚至允许学生进行质疑,协助学生讨论和交流,通过正误的交锋和思辨,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教师在参与性教学中要扮演好主导角色,首先要潜心钻研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吃透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同时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根据理论形成发展规律,设计出科学的教学重点内容。其次,在教学中营造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平等氛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扮演好知识引导者的角色。
(二)学生的主体参与
学生作为参与式教学的主体,必须要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目前,高校思政课参与式教学的最大困难就是学生的参与意识薄弱。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形成和觉醒是顺利开展参与式教学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不断鼓励的结果,当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就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运用能力的参与主体。学生参与意识和行为的养成,首先要求教师要放下权威的身段,成为威廉姆.多尔所说的“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把自己从被动的学习中释放出来,积极主动进行交流和学习。其次,教师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想学生所想,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和知识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参与的需求。再次,当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被唤醒,教师应当设计合理恰当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完成由意识参与到行为参与的转化,进一步巩固参与的成效。
(三)形式的多样化
一位优秀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一定是一位好的组织者和指挥家,参与形式的合理运用能够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选择何种具体的参与式教学形式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决定,一般来说,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社会主义本质等,适合采取主题发言或学生讲课法,这种形式的参与需要学生就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制作课件,完整展示对理论的认识,同时也要接受自由提问和咨询,教师在活动结束时进行总结和梳理。而对与现实有紧密联系的内容,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适合采用案例教学、师生访谈、影像视频、时政追踪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和变化,实现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对一些容易产生争议和误区的内容,比如为什么要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当前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政党制度等可以采用辩论、课堂讨论等方法,思政课要敢于直面难点和敏感问题,思政课教师要有很深的理论功底,能够解决学生在这些问题上的质疑和困惑,只有这样,高校思政课才有说服力,才能以理服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教学水平,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