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思修论文>

大学思修道德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我国高校最重要的公共必修课之一,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其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主渠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思修道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思修道德论文篇一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摘 要】世界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原来封闭的状态,我国的国门也随之敞开,各种思潮涌入国内,其中有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思想,也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消极思想。因此,此时期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引导,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现实和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 树立

  一、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面临的新形式与新问题

  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文化观、政治观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我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思想行为中的地位。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为分、利益关系多样化,人们的思想互动的独立性、多变性日益增强。

  这种形势,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竞争、创业意识,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

  个人利益不可能脱离国家利益而存在。国家利益时个人利益的前提和基础,追求个人正当的利益不能有损国家的利益。当代大学生认同并接受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在集体和社会中才能很好实现,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并未根绝。他们认为个人利益就在自己的身边,而国家集体利益离自己的实际生活比较远。有一部分大学生把先实现自己的利益作为为人处事的首先考虑的标准,任何事情,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了损失,而国家集体利益并不在考虑的范围内。这种思想行为是利己主义、自私自利的表现。

  (二)就业观偏重安逸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社会就业存在一些不公平因素:走后门、裙带风、压制人才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学生认为走向基层工作是辛苦的、没有发展的。而公务员、教师这样相对等稳定的工作岗位是众多毕业生追捧的。这些岗位在大学生的眼中是较体面的、安逸的职位。

  (三)重物质,轻理想信念。

  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离自己的现实生活非常遥远,所以提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他们的生活当中并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有的学生还对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了怀疑,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对市场经济发展没有促进作用。这些想法表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当代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中发生了动摇,这就非常容易导致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和蔓延。这种思想在大学校园中表现:为了得到奖学金,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与尊严,向老师同学们抛洒泪水,赢得老师与同学的同情后,用奖学金去挥霍。[1]

  二、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对策

  (一)学校应在教育内容、方法上进行加强与革新。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是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是科学的,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是与时代紧密相联系的,因此,应围绕这几个方面内容向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才能够把握住正确的政治信念与政治方向,才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马列主义的信仰者、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对于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人生价值观。个人对国家的热爱首先要了解国家的历史,只有知道了国家的历史发展情况才能对国家产生感情,才能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首先,高校应重视中国史、世界史的课程的教育,让大学生们继续深化与了解祖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变化,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感。,其次多组织当代大学生参加历史教育活动,如:烈士墓参加祭扫、凭吊,参观历史博物馆,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大学生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和历史的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

  3.教育方法由“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的教育方式转变。显性教育就是把教育者或是书本上的观点直接灌输给受教育者;而隐性教育是把所要教授的内容间接的、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掌握。教师要想做好价值观教育工作,在做好显性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隐性教育,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灌输到学生的价值观体系中。隐性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课堂上进行专业通识课教育;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简短的对话,注重心灵上的沟通;也可以是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而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二)社会和家庭应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1.创建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那样:“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设、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作用。”[2]正确的舆论导向,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以,现代社会舆论媒体的作用之大,我们在利用舆论媒体时要牢记时刻宣传科学的思想、先进的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新的时尚风标,营造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民族文化的健康、科学、文明的舆论环境,给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以良好的影响和熏陶。

  2.营造和谐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环境的塑造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不能只停留在吃饱穿暖,更应该多关注孩子心理上的成长,不能溺爱孩子,但也不能过去苛刻的要求,家长要与学校做好联系与沟通,应该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当孩子在思想情绪上问题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要让孩子充分人生到自己做法的错误,并且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识,懂得尊重父母、尊重他人,理性分析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明白犯错误不要紧,关键是要懂得及时改正。

  参考文献:

  [1]李姣姣.树立新时期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思考[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2]任文.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及其教育研[J].2010年3月.

  大学思修道德论文篇二

  《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道德责任问题研究》

  [摘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公民应担当的道德责任。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承担道德责任有利于规避与消解突发事件引发的危机,实现政府、社会与公民的共同利益。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道德责任的实现,要在国家层面上推进公民道德责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在社会层面上为公民道德责任的担当培育扣发展社会组织;在公民层面上培养公民道德责任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 道德责任 公民道德责任

  [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3)06-0093-06

  一、引言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既妨碍公民的生产生活,又干扰国家的正常秩序;既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又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与行为准则。它所产生的“涟漪效应”的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彻底消除。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制度建设、应对措施等对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而公民道德责任作为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支撑,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价值也不容忽视。

  西方国家对突发公共事件道德责任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的生命伦理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协会成立生命伦理兴趣组,建立了生命伦理论坛,促进了公共健康伦理学的讨论与交流。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公共卫生项目面临的道德困境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道德与公共健康课题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公共卫生学院的课程中。这期间的标志性事件是1997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咨询委员会成立了一个伦理小组委员会,这是对道德重要性的再次确认。真正系统地阐述公共健康伦理始于21世纪初,生命伦理学与公共健康之间的深刻差异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主题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公共健康伦理的范围,包括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减少风险、公共卫生研究、流行病学和公共健康研究的其他形式、健康状况的结构和社会经济的差异等;二是公共卫生领域伦理的类型,包括职业道德、应用伦理学、倡导道德、关键伦理等;三是为个人、社区和地方决策者提出伦理框架,包括伦理目标、伦理原则与伦理决策制定过程。近期讨论的焦点集中于社区救灾计划中的伦理问题,如把伦理思想作为一种预防灾害的资源,应急备灾规划的道德问题,救灾规划中重点关注结果、职责和义务、权利与公平、社区规范四个方面的伦理原则等。可以看出,国外开展突发公共事件伦理道德的研究较早,研究范围已从过去的公共卫生领域逐渐扩展到社区救灾规划领域,研究方法已较为科学,研究理论体系已日臻完善。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多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参与的研究。如探讨危机管理中公民参与的形式,如资金形式、物资形式、技术形式、信息形式等;公民参与面临的问题、原因分析、解决对策与路径探析、制度性建构等。二是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道德责任探讨。如探究危机管理中政府道德责任缺位的表现,分析政府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原则及功能,提出承担道德责任的具体路径与实现机制等。三是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道德责任的研究,国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略显不足。已有的研究如陈桂蓉提出公民伦理精神对突发公共事件治理有特殊意义;陈文杰论述了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道德责任的内容、特点、依据和价值,提出了公民承担道德责任的条件和途径。总体上看,国内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公民道德责任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公民道德责任实证性、具体化的剖析研究相对不足,对公民道德责任的理论依据、实践内容、价值体现以及路径选择等问题的探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思修道德论文

2840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