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信念的思修论文范文
理想与信念的思修论文范文
理想与信念的教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大学生思修课程的重要核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理想与信念的思修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理想与信念的思修论文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大学生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著的事业追求,才能成才。本文以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为基础,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理想信念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内涵
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有强烈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辩护意识,中央也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弱化已是不争事实,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特征
现实可能性,理想信念存在的前提,就是要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中,只有具备现实可能性的理想信念,才能为当下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信念支撑、信念引导以及价值目标;其二,未来指向性,以为来的实物为对象,以现存的事物为参照系,辩证的指向未来的世界;其三,主题依存性,理想信念主要是依存、从属于主体,显示出很强的主体依存性。其四,时代性与时代赋有不同的历史烙印,理想信念体系的形成与社会的发展时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的理想信念也必将更加进步、更加科学。
二、理想信念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本质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
理想信念问题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每一个时代的哲学,它们都是以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证一个关于自己时代和社会的理想。这是因为哲学通过对人身本质的追问,对世界本质的追问,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追问,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落实到或涉及到人的未来和社会的未来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涵着理想信念问题,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石。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观点指引大学生科学的理想信念而奋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人生境界和理想追求,高校的哲学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使青年学生受到这种基本精神的熏陶、启迪和激励,使他们形成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风范,铸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为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正确的思想导向。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能动的创造的反映论指引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支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论。这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可以理解为反映与虚拟的统一。能动性的创造性的反映论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选择实践中认识和改造、创造客体,以求得认识与存在、理论与实践、理想和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指引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作为合乎规律的、有根据的现实,同必然性是密切联系着的。一个事物如果丧失了自己存在的根据,丧失了自己的必然性,也就丧失了它的现实性。在实践中,应从现实出发,而不能从可能出发。但是,我们也不能氢可能与现实截然分开,它们之间除了有对立的一南之外,还存在着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的一面。可有作为潜在的东西,是相对于现实而言的;而现实则是已经展开了的可能。在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既没有脱离现实的可能,也没有不包括可能的现实,可能是现实的一个环节。不仅如此,可能与现实还可以互相转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的理论基础。在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问题上,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态度:有人偏好甚至痴迷于理想,但却昧于现实,因而,其理想多半止于清谈,在现实问题面前却往往束手无策,其理想与现实是分裂的,极端表现就是为了理想而牺牲现实;有人顺应现实而抛弃理想,其典型表现则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与世无争。显然,这些都是版面和有害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是促进现实与理想的较高统一。大学生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立足于现实,脚踏实地做好眼前工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积极准备条件。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指引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础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人类社会最终必将走向共产主义,这个科学就是马克思发现并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当代的大学生应当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才是大学生的正确选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应如何贯彻理想信念教育
第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内容上增加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对人的关怀。理想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但是,目前的哲学教育却提供足够的空间。现有的教学体系重视“客观规律”的“发现”问题以及“客观规律”的论证和表述问题,而对于理想建构问题基本没有深入论证。鉴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应增加一些关于理想问题的哲学范畴和命题。一方面,要坚持以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生产力原理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必须加强理想、信念、道德的教育,深化“精神”、“文明”、“道德”、“理想”、“人格”范畴的讲评和教育。
第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过程中更新教育模式,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危机的出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把大学生单纯当成了理想教育客体,而哲学教育工作者成了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实际上,大学生既是理想教育的主体,又是理想教育的客体②,应该改变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以平等、诚恳的姿态,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坚持用正确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强自我教育,增强自主、自律、自辩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明辩是非;增强学生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自觉选择、吸收美好的、崇高的、科学的思想信念,反对并抵制庸俗、低级、错误的理想信念。
第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环节上注重实践,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社会实践是哲学教育活力和魅力之所在,也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重要环节和途径,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必须注意实践环节,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想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被动教育与主动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和学分,可以运用社会调查与撰写调研报告、社会参观与撰写小论文、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与撰写思想体会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并自觉地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作者单位:北华大学)
注解:
①邓小平选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②陈龙彪,黎齐英.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茂名学院学报,2007,(4):69
理想与信念的思修论文篇二:《“中国梦”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摘要]当下,在“中国梦”重要思想的引领和激励下,全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青年学生是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如何让他们树立并践行“中国梦”,学校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为此学校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深入学习“中国梦”的科学指引作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把握历史机遇,为实现“中国梦”与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中国梦”;学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党的以来,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出了凝聚人心、振奋人心、鼓舞人心的时代强音。①青年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用“中国梦”引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中国梦”成为他们的远大理想和行动指南,从而保障他们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国梦”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是学校教育教学担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用“中国梦”引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让“中国梦”进教材
教育主管部门要修订教材建设规划,将“中国梦”的内容编成教材,进行系统教学。或者修订教学计划,将“中国梦”有机融入学科教材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让“中国梦”进课堂
学校要把“中国梦”贯穿到课堂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体现到主题教育活动的各方面,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让“中国梦”进学生头脑
学校要通过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使“中国梦”的基本内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准确、清晰、生动、鲜明的印象。
(四)让“中国梦”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旋律
“中国梦”内涵十分丰富,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基本内容是建党一百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建国一百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当代中国人的共同理想,理所当然,也是当代学生的共同理想。学校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要紧紧围绕“中国梦”这个核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让“中国梦”成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心骨和主旋律。
二、让学生知道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
中国有过辉煌的过去。要通过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古代文化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要说泱泱秦汉,就是明清,也是赫赫大国;更不要说四大发明,即使瓷器、丝绸,也让世界叹为观止。历史上,中国经济总量长期超过欧洲,就是在鸦片战争爆发30年后的1870年,中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让学生真正知源知本,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是在近代才落后了。要通过中国近代史和政治课的教学,让学生清楚知道,从鸦片战争开始以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致使国家战乱不堪,主权丧失,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国家慢慢发展滞后,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灾难。让学生明耻图强,树立民族自尊心。
实现“中国梦”就在不远的将来。要通过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从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使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让学生坚信我们已经为实现“中国梦”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只要我们继续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②
三、牢记“中国梦”是当代青年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一)理想指引人生方向
“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③有了理想,人生才有目标和意义。当代学生的理想丰富多彩,但最根本的还是“中国梦”这个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它应该像北斗星一样在浩瀚穹苍熠熠闪光,让个人理想的小星星紧紧环绕在其周围,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二)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有了理想,还需要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如果信念摇摆不定,甚至失去信念,无论大的“中国梦”想还是小的个人理想,全都会变成空想。学校要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对“中国梦”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达到内心高度认同,切实做到信念坚定,不被其他干扰所惑。
(三)让“中国梦”成为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④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知识教育和养成教育,真正让“中国梦”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坚强内核,成为学生的理想之“钙”和信念之“魂”。教育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结成一个坚固的共同体,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让自己的人生不断出彩,让伟大的“中国梦”绽放光彩。
四、让学生懂得要成就人生、实现“中国梦”,必须努力学好本领
(一)干事创业需要本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开创非凡事业,赢得精彩人生,实现美好梦想,都必须有过硬的本领。本领就是“器”,学好本领就是“利其器”。让学生明白,只有学好本领才能成就事业,只有学好本领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获取本领需要勤奋学习
越是超强的本领,越是需要下苦功夫去学习。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学生在学校的中心任务就是学习,每个学生都要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把学习作为责任、作为精神追求、作为生活方式,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能力。
(三)注重培养创新创造精神
当今时代“知识爆炸”,知识更新令人目不暇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与大数据地广泛运用,使知识集聚与传播飞速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⑤现在的学生既要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要及时更新知识,如果不会学习,不会创新性学习,不会创造性学习,知识的更新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要用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领创业实践,不然真的会被时代淘汰,果真这样的话,别说是“中国梦”,就是个人梦想,也是无法实现的。
(四)为实现人生理想和“中国梦”学好过硬本领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的梦、民族振兴的梦、人民幸福的梦。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要实现个人梦想、为实现“中国梦”增光添彩,就必须学知识、学技术、学做人,通过勤奋学习,掌握十八般武艺,才能在将来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时候找到用武的地方。
五、让学生明白要从现在做起,从脚下走出一条圆梦的路
理想是美丽多彩的。人生的理想最具魅力,它给人生赋予了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理想更具强大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它给中华民族展现了最美丽的发展蓝图,也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和新天地。
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⑥“中国梦”是璀璨美丽和令人神往的,但要把美丽梦想变成美好现实,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地不懈奋斗,更需要广大学生勇于创业、埋头苦干、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顽强拼搏。
从现在做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⑦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要教育广大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学好知识本领,锤炼高尚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积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引导人们主动承担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热诚关爱他人,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从脚下走出一条圆梦的路,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努力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共同见证、共同享有“中国梦”实现的伟大时刻。
[注释]
①④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
②:《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③⑤:《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
⑦:《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4月28日。
[参考文献]
[1]张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2]王芳,邢亮.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2).
理想与信念的思修论文篇三:《试论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站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反思与创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地进入学生的心灵, 渗入学生的大脑,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
1 理想、信念的内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从字面上看,“理想信念”这一概念是由“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但其内涵绝不是这两个概念含义的简单叠加,它把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并赋予其丰富深刻的独特意蕴,从根本上同与其相近的理想、信念,一般意义的理想信念以及信仰等概念区别开来。与理想和信念相比,理想信念强调了理想和信念中两个基本方面的统一;与一般意义的理想信念相比,理想信念是最高层次的理想和最高层次的信念的统一;与信仰相比,理想信念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使用,更加科学,更加适合中国语境。
由于理想信念是一定人生观对自己未来生活目标的设置与憧憬,正如朱熹所言“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人只有以理想信念为前提和出发点,才能在有限现实的不断超越中与无限的可能世界建立联系,提升自身生命与生活质量,趋向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2 大学生成才的影响和阻碍因素
2.1 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因素
(1) 个人品质。良好的个人品质包括谦逊,勤奋与务实,忍耐与宽容,诚信。这些品质都是影响人们的人际交往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的成才具有深远的影响。
(2) 综合能力。成才的要素中有一项“才能”,对其中的“才”,中国现代哲学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冯友兰这样解释:一个人的天资,我们称之为才。如果“才”是在于天定,那起决定因素的“能”则在于人为了。
2.2 阻碍大学生成才的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有些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3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
3.1 为大学生的成才指引正确方向
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给人指明方向。托尔斯泰有句名言:“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而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是引导大学生走出一个个困惑的指针,也是正确引导他们走上成才的途径。
3.2 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精神动力
在成才的道路上,人们往往要完成各种艰难的任务,而理想信念就是完成这些任务的内在的精神动力。恩格斯说过:“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饥渴而开始, 并且同样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饱足而停止。”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
3.3 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精神支柱
成才的道路要经受各种困难的考验、挫折的磨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往往会一蹶不振。而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却能够砥砺意志,在逆境中奋起。理想信念是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精神支柱。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那样:“历史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人们。” 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迎接挑战,知难而上,加倍努力才能使自己成才。
4 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途径
4.1 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堂,向大学生灌输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内容,并开展理想信念讲座,使他们对理想信念有一个较深的理解,从解决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三观”来指导他们的成才之路。
4.2 外部培养和自我修养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堂,讲座和老师的指导都只是外部的作用,也可称为外因,而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是内因。而应该通过自我修养,逐渐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并得到逐渐强化。这样,理想信念就可以起到实际的作用,指导大学生的行为,促进他们的成才。
4.3 高校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要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的管理者义不容辞,应做好“两课”教育,同时注意提高教师的素质,并为“两课”教育配备硬件设施,使学生能更形象地了解理想信念。另外,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内在的教育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功能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4 学校主导与社会配合相结合
学校所开设的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和其他形式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都是让学生能适应社会。如果社会的风气不好,不健康,就会使大学生对所学的理论产生质疑。这会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紊乱,不利于他们的成才。所以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应联手营造一个公正、民主、和谐的社会,为大学生的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能使精神生活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大学生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另一方面又能引导大学生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因此大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并非只有鲜花和成功,也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对此大学生要做好准备,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让它成为我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鹤玖.关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1).
[2] 黄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是核心[J].高校理论战线,2004(12).
[3]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