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职业道德的相关论文
在我国社会呼唤诚信与道德的同时,建筑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成为最基本的人文教育种类之一,这对将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大学生尤为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建筑职业道德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建筑职业道德的相关论文篇一
《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是指建筑企业中关系着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岗位。关键岗位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创建。本文通过探讨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提出新时期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施工企业;关键岗位;职业道德
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是指建筑企业中关系着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岗位。这些岗位主要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预算员、质量检查员、安全员、材料员等。这些关键岗位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和职业道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创建。近几年来屡屡发生的“楼倒倒”、“桥脆脆”、“路塌塌”事件,究其原因,无不与其职业道德失范有关。
1.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分析
道德失范,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利益冲突,二是管理缺陷,三是工作特点。
1.1利益冲突。
(1)市场经济凸显利益驱动作用对职业道德的影响。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竞争经济,是一种经济利益导向的经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比,更能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但也使人们在思想意识上对经济利益更为看重。当前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使得社会形成各种利益群体,利益群体间频繁的经济活动为利益冲突提供了客观可能,这是导致职业道德失范的经济诱因。
(2)建筑业生产能力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经济在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的驱动下取得了迅猛发展,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增长了20多倍,但建筑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筑业生产能力过剩,导致国内建筑市场过度竞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将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抛之脑后,不惜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产品承包价格上展开恶性竞争,盲目压价,中标后在施工、材料等方面做文章,造成“豆腐渣工程”。
1.2管理缺陷。
(1)建筑业市场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筑市场秩序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建筑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部分地区市场壁垒、行业垄断等一些体制性、机制性深层次问题仍普遍存在;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相关信用信息平台、失信惩戒的社会和法制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在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的大环境中,工程建设主体职业道德失范,违约失信现象也时有发生。
(2)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粗放,利益与风险不对等,权利与义务不对称。建筑施工企业实行项目法施工,除主体工程由自己专业队伍完成外,其余辅助部分大都由分包队伍或劳务队伍完成。项目部的关键岗位人员对项目的方方面面都有财、物的决定权力。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一般都是由项目经理承包或实行经济责任内部考核。不论哪种形式,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利益与风险不对等,权利与义务不对称。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包盈不包亏。正是由于这种弊端的存在,导致项目部对各项成本不重视,管理不精细,甚至出现“黑洞”,从而给那些思想观念错位,追求个人利益的关键岗位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甚至与协作队伍暗中勾结,获取不义之利。
(3)与企业经济建设相比,职业道德建设仍是短腿。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虽然建筑施工企业高度重视自身发展,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片面强调抢任务、抢工期、保安全、抓效益现象。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违法经营,认为市场竞争就是金钱、利益的竞争,认为只要用钱铺路,就能承揽到工程,承揽到工程就能挣到钱。还有人认为只要敢花钱,就能“摆平”安全、质量事故,从而放松管理。这些企业采用不正当的经营、管理手段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职业道德建设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员工的价值取向,从而导致员工的职业道德失范。
1.3工作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的流动性、艰苦性导致一些关键岗位人员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弱化。建筑施工项目部随着工程任务走,职工随着项目走,且大都在偏远落后的地方,交通闭塞,信息落后,生活、工作环境艰苦,薪酬待遇缺乏竞争性。而目前在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工作的大多是80后大中专毕业生,他们虽然身体素质好,头脑灵活,文化素质较高,但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同时婚恋困难、异地分居、无法履行家庭责任等问题,让他们心绪不平、压力骤增。所有这些因素无形中对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职业道德建设途径与方法
通过上述对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分析,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职业道德建设应从“教育、培养、实践”三方面入手
2.1教育途径与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应抓住四个环节,一是新员工入职教育,二是关键岗位资格培训,三是关键岗位人员继续教育,四是职工日常教育。
2.1.1新员工入职教育。新员工入职教育是其进入企业的第一步,是帮助新员工熟悉企业性质、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核心理念、明确责任和权力、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过程。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是新员工入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将重点放在爱岗敬业教育上;将落脚点放在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上。
2.1.2关键岗位资格培训。职业道德是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资格考试、考核的三大内容之一。所以,在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资格培训过程中。
(1)确保职业道德教育所必须的课时。
(2)将教育重点放在以“诚信、质量、服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规范上,将落脚点放在提高职工自身素质上。
2.1.3关键岗位人员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的教育活动。关键岗位人员继续教育是强化他们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应贯穿于整个继续教育的始终。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市场竞争的新形势,将重点放在法律法规上,将落脚点放在运用法规、合同、协议等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上,帮助他们树立敢于在竞争中取胜的思想观念。
2.1.4职工日常教育。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将其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
(1)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夯实企业文化价值基础,以最大的限度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2)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特点,制定简便可操作的职业道德守则和行为规范,把良好的职业操守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个岗位和每个环节,用职业道德武装职工头脑,把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3)建好用好“道德讲堂”,创新教育活动形式。“道德讲堂”是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变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道德力量的有效载体,以培育职业操守为重要内容,充分运用信息平台、工地夜校、网上课堂等教育阵地,引导企业和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习惯。要建好用好“道德讲堂”,发挥“道德讲堂”的宣传教育、楷模引领和先进示范作用,使“道德讲堂”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成为提高企业文明程度、员工道德素质的“动力源”,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2.2培养途径与方法。
良好的职业道德要靠长期的培育养成。职业道德的培育和养成,应从“领导带头、典型引路、科学用人、严格奖惩”四个方面着手。
(1)企业领导要带头立德修身,坚守职业操守,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身体力行,树立在市场竞争中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现代经营管理思想,把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推动企业风气的好转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2)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职业道德教育的整体合力,营造良好职业道德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良好的轰动示范效应,它可以使人产生仰慕、追求的向往。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应针对这种社会心理,通过正面引导使员工养成崇德向善的道德自觉,从而规范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3)完善选人、育人、用人机制。坚持和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把握好“选”和“用”两个关键环节,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重用作风硬、素质高、业务优的人才,为员工提供展现个人才华的平台,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4)严格奖惩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自觉地实行职业道德的个人和部门要予以表扬、奖励。反之,对有章不循,有损企业职业道德建设,有损企业形象的个人和部门应予以严肃的批评,对其中特别严重者要予以一定的处罚。从而培育知荣辱、讲正气的良好风尚。
2.3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1)道德实践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其他具有道德价值并应承担道德责任的活动。
(2)建筑施工企业应结合创建“诚信单位”、“创优工程”积极开展“先锋岗”、“示范岗”、“用心浇注您的满意”等道德实践活动,增强员工创优意识和服务意识,合规守信,用心履责,确保每一个项目优质安全、每一项服务满意高效,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和服务水平。让员工在道德实践活动中感悟道德理念,感受道德力量,升华道德境界。让道德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誉等各个环节,从而使企业成为守道德、重诚信、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
3.结束语
总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教育上求实,管理上求严,活动上求新,使员工对职业道德从认识理解到行动实践并最终转化为自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帮助企业员工提高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夯实个人梦想的思想基础,让个人梦想与“企业梦”同频,让个人的追求与“企业梦”共振,让个人的行动与“企业梦”同步,助推企业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服务水平、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
建筑职业道德的相关论文篇二
《试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在我国社会呼唤诚信与道德的同时,建筑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成为最基本的人文教育种类之一,这对将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大学生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学院素质教育平台将道德教育生态体验论融入其中,对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进行了探讨,力求在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建立新的模式。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生态体验论;职业道德教育导引者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面对城市中不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建筑,许多专家学者在思索: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建筑?而社会在疑惑:究竟我们需要怎样的建筑师?在我国社会呼唤诚信与道德的同时,国际上建筑师的道德标准与各行业的标准却是一致的。1998年,国际建筑师协会职业实践委员会通过了《关于道德标准的推荐导则》,作为各会员的精神和行为约束[1]。不难看出建筑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最基本的环节。学生对建筑活动充分的理解,应先基于以强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来先行辩识。
在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对我校建筑学专业评估全票通过和历年毕业生就业、还贷率双100%的成绩下,我们不难发现德育教育,特别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的高要求是社会衡量建筑学专业学生素质的标尺,是衡量学院德育教育工作的标尺[2]。为了将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近几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在学生中推行德育教育新理论,从“吸收、反馈、回归”三阶段完成对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学,而学院院学生屡次在国际、国内设计大奖赛上获奖,形成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这其中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的作用功不可没。
一、注重生态体验论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教育者”向“导引者”转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提出德育教育应从知性论到生态体验论。“生态体验论是将体验者置身于一定的生态情景中,全息感受、理解和领悟三重生态之运行规律,经历内心感动的过程与状态。”[3]生态体验论将“职业道德教育者”改为“职业道德导引者”,把“职业道德受教育者”改称为“职业道德体验者”,导引者亦是体验者并参与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大环境中,主动和被动的去影响周围的学生和与环境形成共鸣。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性影响,让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达到道德教育的矛盾性和共享性的不断转化从而获得不断向前的动力。知性论中强调“教育者”做了什么,而生态体验论则强调“导引者”引领“体验者”做了什么。具有共生性特征的教育模式将让师生都得到健康发展,将不断提高体验者和导引者职业道德素质和诚信品质。
二、将第二课堂和心理辅导相结合,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人文底蕴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文化活动是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有效载体,是师生平等轻松交流的生态体验平台。针对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和高低年级培养目标的异同性,狠抓低年级的职业理想渗透教育模式和高年级的职业理想引导教育模式。在新生入学初,精心组织和开展以职业理想教育为主题辅以心理引导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定,使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和文明意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做文明守纪的大学生。针对高年级学生自主性较强的特点,结合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良好平台和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引导性。每学期组织的文艺晚会、设计竞赛、职业道德教育专题报告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专业的美、生活的美、人性的美。通过人文艺术的熏陶,使学生经历职业道德教育的生态体验三阶段,而触发内心的感动,体验生活的美好。
三、将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将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和谐校园生活,开辟教育学生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无私奉献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为载体,以“三下乡”支教活动、科技扶农等系列主题为主要表现方式,让学生融入社会群体活动中,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职业理想。在党员帮扶活动中,建筑学院社会实践队凭借学院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开辟了大学人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支持的新途径。以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组合而成的实践小组,对因工业建设而失地的农民住所进行农家乐改造设计,使失地农民成功转型成以经营商业为主的城市居民,此举改变了农户经济收入模式,使农民月收入由1200元/月增加到4000元/月,创建了科技扶农的新途径,而搭建学生专业实践的新平台,也激发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同时,建筑学院还积极建立一系列的大学生实习及就业推荐机制。利用暑期和大五实习,将学生的课业进修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与用人单位甚至是著名建筑设计师接触。同时,学院利用自身资源,广泛与国内外著名设计单位合作,广泛的给予学生实习和工作的机会。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与实习单位的实践性教育相结合,将学院学生培养成在理论、实践和道德等诸多方面均有所发展的优秀学子。
参考文献:
[1]刘惊铎,姚亚萍.生态体验臻于美善境界的教育模式[J].环境教育,2004.
[2]沈辉球,张金华.论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规律、特点及方法[J].中国农村科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