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市场营销论文>

浅谈利率市场化相关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利率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具有优化资源配置、调节资金供求的作用,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工具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利率市场化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利率市场化相关论文范文一:利率市场化后弱势银行业的机制选择

  【摘要】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定价机制的构建,必然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首要课题。尤其是弱势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科学的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是关乎生存发展的突出重要问题。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存在的众多的弱势金融机构,因其经营环境、营运条件、竞争机制、风险理念等方面的缺陷,在利率定价机制的形成与构建中,存在着定价机制不够健全、定价方式不够科学、定价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本文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就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利率定价机制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后出现的新问题,赢得新的发展机遇期,予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利率定价机制;选择;弱势银行

  机构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融资时的自主定价过程。资金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在这个过程中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等环节。实际上,它就是将融资定价的自主权交还给了金融市场主体,由各金融机构,根据资金供需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来自主裁量利率水平的适宜程度,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综合利率水准为参照,完全依据特定金融市场区域状况和特有服务对象需求,建立起科学完备的存贷款利率的定价机制及其运行操作体系。其本身就是金融市场化的重要标志。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现状

  (一)利率定价简单粗浅,利率杠杆作用弱化1.对构建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比较肤浅。实际操作上简单化,片面化。没有意识到利率定价权的回归,其本质是进一步激发企业内部活力,真正确立其自主经营地位,充分参与金融市场竞争,促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把自主利率定价权狭隘地理解为成本与利差冲抵后确保盈利的自主权利行为。普遍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简单化的一浮了事,严重忽视了利率在金融与经济活动中,乃至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杠杆作用,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机制概念。思维陈旧,观念滞后,对央行推行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实务操作层面,限于被动接受和配合,在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利率定价机制方面,又存在着重当下轻长远的短视现象,远未形成清晰的认识和先进的理念。利率浮动“一刀切”和“一浮到顶”的现象较为普遍。2.利率定价机制不健全,定价目标模糊。目前农村信用社均制定有相应的存贷款利率管理办法,对存贷款利率定价也实行了差别化区分。但是,利率一般都采取了基准利率+浮动幅度,甚至是简单的成本加减定价方法。尽管简单明了,便于掌握,易于操作,但其定价依据有失偏颇,过分倚重成本要素。显而易见地缺乏对客户群体、信用评级、资金用途、产业政策、行业状况及其项目营运状况、资金使用情况、使用效果等一系列因素的细分、考察、评估。也没有在上述基础上对利率定价模板进行研究与分析,建立起事前调查、事中监督、事后反馈评价体系。因此定价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测算方法上,不能把自身资产负债、经营效益等内部要求和当地经济运行和资金供求状况、市场价格、行业平均利润率等外部要求综合考虑,在利率定价的灵活性和约束性两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契合,不能完全体现成本、效益和风险匹配的原则。不仅背离了利率市场化的初衷,还在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备的现实中,让利率市场化异变为掠去客户利益的便利行为。3.着眼于实现自身利益,致使利率水平普遍偏高。利率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相适应,应充分考虑物价、劳动生产率、经济景气、产业现状等因素,还要与客户的综合情况相适应,如拥有的资产、经营状况、项目的境况以及贷款在发放过程中的风险程度等诸多因素,充分体现“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稳收益”的原则。但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在很大程度上利率均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浮30~50%,整体贷款利率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水平2~3个百分点。着眼于追逐自身利益,忽视了“三农”经济的属性及特点,忽视了信贷资金在农村经济活动中对生产要素的引导作用,不仅无益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局限了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营运空间,不利于长远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凸显出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固有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带来了挑战

  放宽利率控制,利率必将成为货币市场上各金融主体之间的竞争手段。对农村信用社而言,就会面临扩大市场份额(即扩大规模)优先,还是增加盈利优先的发展战略选择。在金融实务操作中,要做出这样的选择,使得扩大规模与保持盈利之间相互平衡,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面对实力雄厚的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身处弱势产业领域,服务于弱势客户群体,加之自身在人才、规模、经营管理水平等处于劣势地位。实现规模扩张必然要经受优势金融机构的挑战。而一味维持高利差,片面追求盈利的做法,更会造成贷款客户群体的流失,使生存发展之路越走越窄,直至难以为继。

  (二)利率市场化对尚未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农村信用社的制度挑战

  尽管农村信用社也经历了与农业银行脱钩分离、恢复合作性质、建立“三会(董、监、理)”、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一系列动作,但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相比,依然存在产权模糊、权责不清、制度缺失的问题。一是在利率市场化后,以行政区划属性为主的广大农村信用社,面对千差万别的“三农”情况,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利率管理体制和利率定价机制。没有统一的利率定价管理部门专司利率形成的调查研究、分析精算、反馈评估、纠偏校正职能,造成贷款利率定价缺乏科学的利率预测和定价体系。二是缺乏富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利率定价专业人才。利率定价简单粗浅,利率管理缩水为简单的利差管理,难以实现科学的风险控制和操作。与此同时,这种简单粗浅的资金定价,又不能客观的反映真实的信贷供需状况,屏蔽了不同客户群体差异化的信贷需求信息,不利于开发提供新的信贷产品,满足多样化的信贷需求。不利于进一步拓展营运空间,扩大经营规模。三是同一种信贷产品,A社与B社的利率执行标准都不统一,各自为战,主观性、随意性较大。造成内部互斗,不仅丧失了市场竞争合力,还造成了竞争成本的增加。

  (三)利率定价思维和做法形成惯性

  对金融市场风险缺乏敏感使利率风险意识逐渐淡化,即使因利率调整形成利率期限结构错配造成损失,也不会从利率制定方面去寻找原因。当出现利率敏感性缺口时,唯一措施是吸收新增存款填补缺口,易酿成利率风险。缺乏对利率变化趋势的预判,不能依据经济环境变化情况定期对利率风险评估研判,因利率与资金错配带来的市场风险将会更加突出的表现出来。

  三、完善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以反映信贷资金供求关系为着眼点建立利率定价体系

  一是按贷款对象所属行业,贷款期限方式、抵质押物与担保、信用记录、承受能力及其可变现资产等,结合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产业政策、行业景气、产品市场前景等,匡算出各要素权重,加总形成完善的利率形成体系,为科学合理的利率定价提供依据;二是建立权责对等的利率定价权限制度。基层信用社和客户经理处在农村信贷工作的第一线,熟悉客户情况,便于开展事前调查和事中监督,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利率定价过程中作用。三是利率定价要以历史经验数据为参照,将历年的各类贷款规模、利率水平、贷款违约率及违约损失等数据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归类分析。并参考国有商业银行的定价方式和利率水平,参考资金拆借市场与民间借贷等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数据信息。要注重对历史风险数据的价值,使利率制定涵盖相应的贷款风险。四是试行利率定价听证制度,将广泛社会成员对利率的预期引入到利率定价之中,增强利率制定的社会参与度和透明度。优选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成员参与听证,参考他们对利率的意见和建议,修订校正存贷款定价模板,使农村信用社制定的执行利率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

  (二)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要在利率定价机制构建中发挥督导作用

  人民银行要加大窗口指导的力度,从宏观层面适时发布信贷资金定价指引。引导农信社在所属经济区域内,参考总体利率水平和农民客户的实际承受力,建立科学灵活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引导支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从根本上实现科学的信贷资金定价。基层人民银行要加大利率指导工作力度,严密监测农信社利率形成与执行情况。确保贷款利率制定有据,授权有度,执行有序,防止人情利率,主观定价等现象产生。

  (三)为农村信用社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与分担机制

  1.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重点解决农户和涉农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鼓励建立专业涉农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商业性和政策性金融担保机构。大力发展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保险业务,提高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可采取多方投资入股、农民互助合作、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结合、政府扶持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层次的农业、农村、农户的保险与再保险体系,在面临各种灾害时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2.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财政扶持。处于绝对弱势的农村与农业和相对弱势的农村信用社,亟需给于必要的扶持。在利率市场化后,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群体仍分布在比较低效的农业产业。要保证农村金融与农业农村的同步发展,除继续完善目前的涉农贷款财政贴息、担保制度和税收优惠政策外,还要对农业产业和农民给予贴息、担保,用财政手段来引导农村信用社到农村开拓金融服务业务,增加“三农”贷款的积极性。同时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对重大农业产业项目提供有效信贷支持。

  作者:段小萱 单位:辽宁对外经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志刚.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维普收藏《.中国金融》.

  [2]汪柱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与管理《.金融与经济》.

  [3]谭慧敏.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云南财经大学》.

  [4]郭娜.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商情:财经研究》.

  [5]陈彧.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厦门大学》.

  [6]李寿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西南财经大学》.

  [7]张慧平.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研究.《金融经济月刊》,2012(03).

  [8]刘新宇.基于利率市场化分析的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探讨《.复旦大学》.

  [9]张志前《.利率市场化下的理财策略》.

  浅谈利率市场化相关论文范文二:浅谈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2014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临近年底,利率市场化有加速迹象。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国家经济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经营环境的改变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蕴藏机遇。本文结合我国利率化进程,在分析下一步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基础上,重点探讨商业银行的几点应对策略,以供探讨。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与进程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一直贯穿于我国金融市场培育和发展的全过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整体上而言,是采取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和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1996年,央行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形成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1996年,证券交易所市场通过利率招投标等多种方式率先实现国债发行利率市场化。2004年10月,经过多次调整,央行取消贷款上浮封顶,贷款最多下浮到基准利率的0.9倍。2013年7月20日,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个人住房贷款暂不调整),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贷款利率实现市场化。2014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临近年底,利率市场化有加速迹象。11月11日,央行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将存款利率上浮的区间扩大到1.2倍。紧接着,11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其网站上公布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起草的《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存款保险条例制定加速,将为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夯实基础,扫清障碍。2015年6月28日,央行宣布今年以来的第三次降息,辅以《存款保险条例》以及《大额存单暂行管理办法》,与利率市场化相关的制度基础和负债工具创新已基本就绪,标志着距离年内即实现完全利率市场化仅一步之遥。

  二、对利率市场化发展趋势的初步判断

  基于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行进程,初步判断下一步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将包括:一是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完全放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影响到整个银行业的竞争,包括银行的利润空间、产品结构以及市场定位等”(赵锡军2014)。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后,因期限错配会增大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商业银行需要调整经营战略,重新识别和控制银行稳健经营,提高盈利能力。存贷利差在利率市场化全面实现初期将明显收窄,之后随着存贷款利率的逐步企稳而趋向稳定。二是商业银行退出机制日趋完善。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决定着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实现,各商业银行竞争压力增大,会产生优胜劣汰的现象。在现有存款保险制度基础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破产制度、风险处置制度等退出机制将陆续推出,从而加速银行业的商业化整合进程。商业银行市场推出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促进银行业充分有效的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三是市场基准利率体系逐步成熟。目前,我国基准利率体系实际是由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混合而成。利率市场化就要求必须从“双轨”走向“并轨”,使贷款基础利率(LPR)的定价范围和定价可参考功能将伴随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逐步得到提升,同时以基础利率为主导的市场利率体系结构将为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定价、资产结构管理、流动性管理机投资管理提供统一有效的市场定价尺度,这将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定价能力。四是商业银行加快调整业务结构和商业模式。从产品结构而言,为了适应商业模式的变化,商业银行需要进行两方面的调整: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负债成本上升,汇促使投行业务需求上升,导致对公业务投行化;另一方面,交易性银行将成为银行业发展方向,交易过程更契合用户需求,从而实现资金沉淀和运营成本的降低。大资产大负债管理模式逐步推广,服务型收入贡献逐步提升,产品创新持续加快。

  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日益明显,外部监管愈发严格,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从商业银行发展方向、服务模式、产品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1.不断完善定价体系,逐步提高定价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定价管理机制。统一发展战略目标,完善定价授权管理体系,深入推进LPR报价应用,树立市场化定价模式。二是持续完善定价支持体系。推广客户关系定价模型,加强风险计量工具应用,强化管理会计基础功能。三是提升定价数据挖掘能力。完善利率定价监测评价工作机制,加强大数据应用分析,为更好实现成本效益计量和定价决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四是强化定价队伍培养机制。完善定价培训模式,加强定价经验的交流推广,强化定价队伍梯队建设。

  2.大力开展金融创新,积极推动战略转型。一是重视金融产品创新,在当前银行业竞争日渐激烈、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哪家银行能创造性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哪家银行就会快速抢占市场先机,对此,商业银行要从战略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重视产品创新,加快金融产品研发。二是重视对大数据的应用,目前商业银行已经积累了庞大客户群和海量业务数据,需要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开发应用相关资源,对客户资质评价、客户需求发掘、新产品研发和风险预警、风险防范等工作都将大有裨益。三是加快落实收入结构转型。突出中间业务转型重点,加大中间业务产品创新机制,以超前意识着手中间业务的营销和开拓,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四是客户渠道实现同步推进。明确目标并细分市场,实现不同层次客户的差异化发展。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优化渠道布局,推动移动金融转型升级。

  3.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着力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大力培养一批对经济问题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对利率风险基本原理与控制技术掌握娴熟的利率管理专家,逐步培养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利率管理人员队伍。二是全面提高科技服务水平,通过增加科技人员数量、提高科技人员待遇和增加科技资源投入的方式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为传统业务及新兴业务发展注入更多科技元素,提高金融服务生产力。二是重视客户资产管理,加强理财师队伍建设,注重对客户资产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客户需求及时向客户提供有效资产配置计划,让客户及时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真正发挥商业银行客户资产管理专家作用。

  参考文献:

  [1]聂芸: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2]林钰珊:后金融危机时代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1年15期.

浅谈利率市场化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利率市场化论文

2.利率市场化毕业论文

3.利率市场化相关论文

4.有关利率市场化论文

5.中国利率市场化论文

6.利率市场化论文

133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