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市场毕业论文
浅谈金融市场毕业论文
随着金融的全球化和自由化,资金在不同国家与地区间流动性增强,国际合作日趋密切,相关技术手段趋于成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市场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市场毕业论文范文一:普惠金融市场的发展探究
摘要: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监管体系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普惠金融机构着重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市场准入标准、金融机构经营标准和监督管理准则都需要改善,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普惠金融机构发展的金融监管体系。
关键词:金融市场;公益性
普惠金融体系即不论发展规模、发展进程、社会阶层,能时效性的、全方面的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需求者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普惠金融尤其将目光聚焦在金融不发达地区和小微企业下。2007年,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大家愈发意识到传统的金融发展体系不全面性,无法覆盖金融体系中所有的需求服务。例如,传统金融乐于想大企业伸出橄榄枝,却忽视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普惠金融注重公平平等,面向所有资金需求者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关注可持续性,改善了传统金融体系无法全面覆盖的状况。
1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根据普惠金融发展观念、主要目标对象、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依赖的发展平台等区别,可将中国的普惠金融进程区分为三个时段:公益性小额贷款时段、发展性小微金融时段与全面性普惠金融时段。
1.1公益性小额贷款时段我国的小微借贷最初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小微借贷重要目的的扶持贫困人民,大为是公益目的。在那个时段,资金提供者主要包括我国NGO组织建立的小微借贷组织和国外金融机构参与的小微借贷组织,贷款来源于个人或是机构组织的捐助或是软贷款。
1.2发展性小微金融时段在20世纪末,我国开始了国有控制企业的大规模改革,导致城乡出现大规模的下岗职工,从而出现了个人或是小微金融的资金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小康社会初具规模,从而对金融行业资金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扩大,这就要求普惠金融体系的扩大化、创新化和全面化发展。进入发展性小微金融时段,小微借贷转换以扶贫为主要目的为全面促进小微市场的发展,提升公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大型金融机构例如银行也逐渐开始聚焦小微金融的借贷。
1.3全面性普惠金融时段2005年,中央一号批文指出:有条件的区域,应当积极发展进一步符合偏远地区人民和小微企业的贷款机构组织,从而我国的小微借贷步入了全面性普惠金融时段。就小额借贷公司的历程看,2005年央行提出了发展“只贷不存”的商业模式的小额借贷金融机构,推进了个人资金流向小额借贷市场中。08年之后我国小额借贷金融机构飞跃发展,小额借贷金融机构的数量由2008年的少于500家发展到截止2013年初的6400多家,给近75000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注册资金达5442亿元,借贷规模达6160亿。小额借贷金融机构加速建立,给民营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开辟道路,促进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以贷款资金需求者看,在偏远地区和小微企业中资金需求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所以,在全面性普惠金融阶段,偏远地区金融发展的资金需求、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仍然是广泛关注的问题。到2013年年底,我国的网络用户已经高达6.18亿,移动设备用户也高达5亿,我国网络用户数量无疑是位居世界第一。伴随我国网络和移动设备的飞速扩大,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也推进了用户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扩大,我国金融体系伴随着虚拟网络进行创新性革新。创新性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全面性普惠金融时段的重要发展进程,以虚拟网络为交易平台,是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者能够快捷的享受服务。以虚拟网络为交易平台,可以有效的控制交易成本并避免信息不对称,使得能够覆盖能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者,也能够填补传统金融体系对偏远地区和小微金融的发展不够重视的弊端。
2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2013年11月的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促进普惠金融市场发展”纳入我国金融体系的决定。政策的利好将是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机遇,由此推动普惠金融机构的产生、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这当中包括强调进一步给予农民资产去那里,促进城乡资本公平互换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居民和企业的储蓄率一直飞速上涨且高于其他国家,快速上涨的储蓄率表明我国大量的资金存量。大量的资金存入银行而没有有效的流动起来转换为再投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不能够有效的扩大市场需求,满足个人和企业在资金上的需求。
2.2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挑战首先,我国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周期过长、创新能力较差。普惠金融机构需要比对自身的相对优势量身定做适合资深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体系。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定义已经从小额借贷的领域跨越到集付款、汇款、保险等多种特色服务为一体的领域。尤其在这些年虚拟网络的技术助力下,我国全面性普惠金融体系逐渐表现出互联网、手机等移动设备、第三方支付、互联网P2P借贷等多种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以银行为主体的传统金融体系中仍然占据首要地位,我国普惠金融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创新力还需提高。我国的普惠金融仍旧处于发展初期,整体金融市场竞争环境需要改善、普惠金融发展机制需要健全、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和产品创新需要新突破。由于普惠金融着重面向传统金融机构所没有涉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者,普惠金融和传统金融有着不一样的市场特征。普惠金融的发展多依赖于虚拟的互联网、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技术手段,需要建立新的监督检测模型、加强普惠金融机构自律管理。
3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成效
《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调查了当前我国普惠金融机构中,哪些金融机构发展的好、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高、普惠金融机构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调查结果中有5家金融机构表现较好。首先最具有普惠金融机构特色的是民生银行,民生银行作为大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服务方面发展名列前茅;其次是仅此一家获得全牌照的普惠金融机构中国平安,其在开发全面优势展开中小企业借贷的方面独具特色;接着是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其凭借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的普惠金融模式值得学习和实践;接着是用着大规模的互联网贷款平台的宜信和在线下付款独具优势的拉卡拉。李扬在财经论坛中也表现出对虚拟网络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赞赏。他说:虚拟网络相比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首先能够显著的压降资金成本,我们非常高兴的见到,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技术能够有效的被运用其中,偏远地区的居民也开始接受普惠金融的借贷工具。
4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建议
4.1降低市场准入标准,鼓励创新性普惠金融机构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体系,在普惠金融体系下,我们应该尤其注重面向快速成长企业的创新性互联网企业的服务。在越来越依靠创业者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自身素质、所处市场竞争环境的市场中,对上述居民和企业提供借贷是普惠金融机构的优势。所以,金融市场监管者需要鼓励地方建立普惠金融服务机构,从而填补传统金融机构在取得“创业者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自身素质、所处市场竞争环境”等信息方面的不对称。尤其提倡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微企业借贷机构和创新性虚拟网络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对于上述普惠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需要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4.2大力提倡普惠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我国的普惠金融市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非常需要各种形式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发展,同时在保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控制市场风险。金融市场的监管者应当平衡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和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大力提倡金融市场发展模式的创新,创新金融机构的模式、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创新技术监督、技术支持、经营模式等方面。并且,监管机构作为普惠金融创新引领者,应该有效的调配各个政府机构和相对应的金融市场参与者,从而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
4.3完善我国市场信用体系在虚拟网络和普惠金融共同发展的阶段,信用体系的设立还有着多重的困难。首先,我国人民银行的信用体系建立不久,并没有全方位的信息完善,甚至有些信息存在漏洞或不准确;其次,目前相当多的普惠金融机构并没有获得人民银行的征信授权,无法获得企业的征信信息。
4.4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监管体系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普惠金融机构着重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市场准入标准、金融机构经营标准和监督管理准则都需要改善,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普惠金融机构发展的金融监管体系。鼓励各种普惠金融机构公平平等的竞争,加强新型金融市场创新,从而全方位的满足各个阶层的金融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金融市场发展与贸易竞争力:基于中国各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齐俊妍世界经济研究2010-05-25
2、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特征、问题及其成因吴腾华学术研究2008-11-20
金融市场毕业论文范文二:衍生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摘要:加强风险管控。我国衍生金融市场业务尤其是场外业务需要加强风险管控,2015年国务院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时特别提出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关键词:金融市场;发展
在全球衍生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为了适应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完成加入WTO时许下的承诺,开始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其中,不断发展和开拓衍生金融市场金融业务,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和市场自由化进程的重要环节。然而,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金融业务发展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不论从现有的衍生工具场内业务,或是场外业务来讲,在交易品种、参与主体、内部控制、外部风险等多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我国衍生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主要以货币、利率、汇率、股票、股指等为标的物,是从这些标的物中衍生出来的金融衍生产品。本节主要从场内与场外业务出发,综合阐述衍生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1.场内业务发展现状。场内业务又称交易所业务,是指在交易所(一般为证券交易所)首次发行、出售一种衍生金融产品的业务。场内业务具有标准化的特点,流动性强,但很难做到产品设计的灵活性。在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核心就是交易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从2010年推出股指期货后开始逐步发展,目前虽然只有沪深300股指期货、5年期国债期货以及上证50ETF期权三个品种,但中金所的10年期国债期货、上证50和中证500指数期货以及欧元兑美元、澳元兑美元期货已处在仿真交易运行阶段;上交所的上证180ETF期权、中国平安期权、上汽集团期权以及深交所的期权品种也在仿真交易期。2.场外业务发展现状。场外是指通过代销渠道如银行、券商等,金融衍生场外业务是指通过非证券市场的代销渠道进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而我国衍生金融场外业务发展主要以商业银行的衍生金融业务为主。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最大的特点是交易金额大,交易成本低,交易灵活性高。然而,由于商业银行衍生金融业务起步时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市场暂时还不具备能够支撑衍生金融产品发展的要素,这使得我国衍生金融市场产外业务受到一定的挫伤。直至2003年2月5日银监会颁布《金融机构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后,我国商业银行衍生金融业务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我国衍生金融场外业务与国际衍生金融场外业务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衍生金融场外市场业务发展规模仍较小,收入占比比较低,业务品种单一、应用领域还有待开阔,同金融市场业务一样,各地衍生金融市场业务也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
(二)发展特点1.交易品种丰富,业务繁多,投资者结构以机构与企业为主。衍生金融业务种类繁多,交易品种丰富,涉及股票、指数、汇率和利率等的期货、期权、互换和远期交易,其中场内交易市场(交易所市场)主要交易期货、期权等标准化合约,场外市场(OTC)市场主要交易互换、远期等非标准化合约。目前,我国投资衍生金融品的个体较少,多为机构或企业为了套期保值而进行投资。2.我国衍生金融业务全球化趋势逐渐明显,交易所竞争力增强,但我国衍生金融业务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论场外市场还是场内市场,吸引更多的交易者进行交易是实现规模效应的主要手段之一,从而带来成本的节约。因此,全球各个交易市场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形成自家的优势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致使衍生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交易所业不例外,我国衍生金融业务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随着我国上海自由贸易区门户对金融行业的开放,我国衍生金融行业也开始追随金融业的步伐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尽管交易量逐渐增多,竞争力有所增强,但不论从监管还是从风险控制方面都还有待提高。
二、我国衍生金融业务存在问题
(一)衍生金融业务普及度低尽管我国衍生金融产品繁多,但衍生金融业务普及度却是极低的。第一,衍生金融知识普及率低,没有接触过衍生金融产品的商户一般情况下对衍生金融市场是完全不了解的,甚至许多投资者在完全不了解衍生金融产品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投资,对衍生金融业务更是一头雾水,这不仅增大了自身投资风险,同时也增强了市场风险。第二,衍生金融业务种类繁多,不易了解。多数衍生金融业务都是从一些金融业务中衍生出来的,很多都是金融业务的创新,种类繁多,新颖,不具备专业知识是很难对其有深刻的认识的。一些衍生金融业务的复杂性也决定了金融衍生业务的普及率低这一特点。
(二)衍生金融市场场内业务发展缓慢与全球衍生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发展相比,我国衍生金融市场场内业务发展缓慢,一方面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使得场内交易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另一方面,场内业务缺乏创新,自主研发的交易产品较为局限。加之,境外市场多内来一直对中国衍生金融市场虎视眈眈,纷纷抢先于中国,上市中国金融品类衍生产品,例如,2006年9月5日,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了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这是全球第一个针对中国A股市场的指数期货合约。境外市场抢先推出我国金融品的衍生产品对我国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从时间上来看,同一时区中后发行同一种衍生产品的,在竞争中就处于不利地位;从监管方面来看,我国监管机构无权管理境外发行衍生金融产品的场内市场,境外发行的国内衍生品由于一些境外市场价格的操作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波及我国证券市场,我国监管机构对这些现象所能采取的监管和补救措施十分有限。
(三)衍生金融市场场外业务纷繁复杂,建设不规范①,缺乏有力的监管机构监督管理衍生金融产品本身是企业用于规避风险所产生的一种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手段,它将市场经济中分散在社会经济每个角落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集中在几个期货、期权市场或互换、远期等场外交易市场上,将风险先集中,再分割,然后消除或重新分配,从而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需求,有助于投资者认识分离各种风险构成和正确定价,使其能根据各种风险的大小和自己的偏好更有效地配置资金,以达到收益和风险的权衡。然而,由于衍生金融市场场外业务纷繁复杂,且缺乏有力的监管机构监督管理,导致有部分投机商家利用衍生金融市场进行投机,这一种行为将衍生金融市场风险无限放大,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重则导致金融危机的出现。我国目前建立有效的衍生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三、结论
1.加强风险管控。我国衍生金融市场业务尤其是场外业务需要加强风险管控,2015年国务院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时特别提出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同时,业内人士认为,指数期货、国债期货、期权以及外汇期货等各产品体系的完善将进一步满足各类市场参与者的风险管理需求。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才能使得衍生金融市场健康稳健的发展。2.以政府为核心,建立多头监管模式。我国可借鉴美国对衍生金融行业的监管模式,即“三级监管体系”的监管模式,政府监管、行业协会自律与交易所自我管理的监管机制。以政府为监管的主导中心,通过三级体制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对衍生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政府机构对衍生金融市场进行监管,行业协会对衍生金融市场进行自律监管,交易所对衍生金融业务交易的监管。结合我国市场现状,目前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监管模式是最有效且实行力最强的手段。3.加强商业银行衍生金融业务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衍生金融业务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而银行业作为金融业中的一个核心行业更容易创新出新的衍生金融业务②衍生金融业务不能仅仅局限于场内业务的发展,在做好场外业务监管的同时,应大力发展以商业银行为主的衍生金融场外业务发展。综上所述,在当前国际金融业不断发展的大势下,我国衍生金融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为了能够尽快与世界接轨,相关行业人员应对衍生金融业务进行研究,认真分析衍生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解决政策,从而更大的推进我国衍生金融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对我国金融业的推进,有效长久的帮助我国整体经济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不完全金融市场、海外资产结构与国际贸易李俊青; 韩其恒经济研究2011-02-20
2、完善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改革方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王国刚; 董裕平金融评论2015-06-10
浅谈金融市场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金融市场论文
2.金融市场相关论文
5.金融证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