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毕业论文
统计学毕业论文
统计学结果是科研报告或科研论文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统计学毕业论文篇一
《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一、学科的发展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分析还是某一行业或企业对自身的发展做出预测与决策,其涉及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而预测和决策都离不开统计分析。社会、企业、民众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统计,且统计数据、统计指标、统计分析方法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和日常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2011年,统计学学科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同时,确定了统计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分别是数理统计学(理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经济学),生物卫生统计学(理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经济学、理学)。袁卫(2011)指出应用统计学专业是一个开放的二级学科,凡是在前四个没有涉及的应用领域,都可以在应用统计学中进行设置,因此,应用统计学专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且其学科性质要求大力推广实践教学[1]。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如何加强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统计计算、数据挖掘等实际操作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二、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困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已有“黑板粉笔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人才培养和教学要求。在已有教学模式中,学生虽然掌握了许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说其真正掌握了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应注重方法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姜钰(2011)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课堂上的案例教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际问题的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毕业论文、校外实习等在内的整个过程[2]。李玉萍(2014)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课堂上实践教学、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校外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3]。
有些应用型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实施效果并不显著,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实践教学体系在设置过程中应该考虑其设置项目的完整性、设置项目之间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与连贯性、实践教学师资的配套性等。如果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在实施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如实践教学项目较少、项目之间存在重复或时间设置顺序错乱、师资不足导致有些实践课程不能正常开设。
(2)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多元化。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负责人可能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讲解或者在实验室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验证分析。实践教学缺乏针对周边或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缺乏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动手操作能力差,缺乏从专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财力、物力保障不足。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专业化实验室,有些院系虽然有实践教学相应课程,但相应的配套实验室并没有建设完成或正常投入使用,这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实践教学如果需要分析周边实际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对外交流学习等,就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而如果相应的资金保障不足将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4)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全面。有些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认识片面,认为实践教学即为验证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将课本上的案例或练习让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简单分析即为实践教学,而忽视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以校企合作推动实践教学,这将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从应用型大学角度出发,分析应用统计学专业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符合社会需求。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其体系设计应该考虑社会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而不能仅停留于理论分析、理论验证等。
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差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个院校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应该根据自身院校特点、所处位置、师资队伍等因素制定带有自身特色而非同质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应互相关联。在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开设实践教学的项目,而且要考虑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将各环节看成彼此相互独立。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因素
1.课程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在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中,可设置实践课程的包括统计学原理、应用回归分析、企业经营统计学、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统计质量控制、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计量经济学、预测与决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等。在开设时间的设置上,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其他课程开设;应用回归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计量经济学开设;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统计质量控制开设;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可能会涉及其他课程知识,其实践环节开设在最后。在课程知识体系的关联上,应用回归分析与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应用回归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与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在借助统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的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同时,实验教学老师需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为了避免验证性实验教学,在开设实验课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理论课与实践课分离。 2.综合实训教学
首先,学生对所学知识需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已掌握几种常用统计软件并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最后,学生能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因此,综合实训教学应开设在大三,并以项目课题、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推动综合实训教学。在设置过程中,综合实训教学需进行模块化,同时,避免不同模块内容同质化,需要指导老师对综合实训教学项目的内容进行精心准备。综合实训教学包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实际经济问题利用所学知识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并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其成果进行汇报;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参加统计建模大赛,在建模大赛的过程中,学生需将实际经济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量化、设定分析指标、构建模型、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经济问题背景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在上述两个基本模块基础之上,指导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衍生,并对综合实训效果进行总结并在后期加以改进。
3.社会实践
除了统计模拟实验室以外,学生还需要到真实的环境中,分析周边热点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实践项目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其实现方式可以多样化,如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去企业调研、去其他院校交流或统计培训、参与校内外市场调查项目的调查与分析等。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同时,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并根据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增强专业技能。
4.毕业实习
在大四时,组织学生去金融机构(含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机构等)、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的有关统计岗位实习,实习工作职责如下:
通过毕业实习,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即将开始的工作做好准备。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的保障
实践教学体系对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为了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得以顺利执行,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积极研究实践教学问题,主动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切实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切实做到工学结合,适当安排专业教师去统计局、调查公司等与专业相关单位去实践以保证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用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完善统计实验室的使用功能
统计实验室的功能将对实践教学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功能齐全的统计实验室不仅能保障本科生开设统计学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还能为专业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是承接校外课题及申报科研项目的基础。
(三)教学实习基地多元化
除了与统计局、金融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外,还要与跟专业需求较大的市场调查咨询公司、大型企业加强合作实习基地的意向,作为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多元化可以充分保证学生能深入统计部门、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实践工作中。
统计学毕业论文篇二
《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人才培养 》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指出,高等学校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方法论学科。随着当前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经济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实质性学科不可缺少的分析数据的重要手段。相对其他学科而言,统计学科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教学更应强调统计方法的应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关于学生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则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并对传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
目前已有不少文献对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讨论[1-8],该文结合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来探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1 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
1.1 培养目标
我校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关于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扎实的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科研、教育、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调查分析、经济预测、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2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
(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
(3)了解与社会经济统计、医药卫生统计、生物统计或工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4)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
(5)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和利用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的能力。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1.3 专业特点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本专业既重视数学基础和数理统计基础的培养,又重视培养统计思想及统计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实施数理统计与社会经济统计分类培养。
1.4 统计专业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由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可知统计学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熟练的运用统计软件以及应用统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并且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在专门的统计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如政府统计部门和广泛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的企业、公司等单位实习才可以学习和培养,因此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实践必须在专门的统计实验室或相关的实践部门才可以完成,这就对统计专业的实践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专业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由原来的传统教学逐步向注重方法的应用、注重统计分析上转变,在突出实践性、应用性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如在统计教科书中更多的将方法介绍与相应软件结合起来,注重理论讲解与实践应用的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过去单纯介绍方法、忽视方法应用的弊端,调动学生学习统计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统计学科的发展和统计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对于实践教学环节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教学中部分教师重方法介绍、轻方法应用的现象较普遍;对课程之间的联系认识上不到位,注重对单一方法的介绍,忽视方法之间的联系和系统性。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对单个方法掌握基本到位,对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不足,学习成效不高。具体问题如下:
2.1 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不足
实践是学生了解、学习、应用理论和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条件。但是在目前大部分院校统计学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实践学时所占的学时比重较低,导致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无法全面顺利开展。
2.2 实践教学资源和实习基地匮乏
许多高校缺乏专职的实践指导教师, 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均由理论课老师兼任,且没有专门划拨实习经费,许多实践课程很难落到实处。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实习机会和岗位数量有限,学生缺少直接进人实际岗位实践的机会。由于实习资源和实习基地的缺乏使得学生缺乏系统的实践训练,从而无法培养和提高其应用统计理论和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实践教学中案例教学不突出、学习方法不系统
统计学是方法论学科,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是该学科的核心,也是教学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应把握的主线。案例教学是将方法与应用有机结合的最佳模式,既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能力。目前案例教学在统计学中应用得不够普及和系统,地位不突出,限制了方法的应用。此外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教材,指导老师各行其是,对统计实践缺乏系统的演练。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联系不密切,衔接不够,造成课程开了许多,学生收效不大的现象,既浪费教育资源,也降低了培养质量。
2.4 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统计实践教学是统计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课时应都占一定的比例,有详细的计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实践教学缺乏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科学的管理制度,过程也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有的老师随意调整实践教学的时间,有时集中在期末理论教学全部完成时进行,这种随意性不仅影响实践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不重视动手能力的训练;此外,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和评估也缺乏科学客观、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这都不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高效的进行。
3 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3.1 在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教学课时,突出统计学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
针对统计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一方面加大各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时,适当减少理论课时,提高实践课时比重,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增加综合实习和集中实习的教学时间。各专业课程中的方法相对是独立的,如何将众多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有效解决具体问题,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培养学生的目标所在。因而除了加大专业课程中的实践课时,还应加强综合性实践的比重。在综合性实习中,为了加强对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模拟统计工作全过程,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加工等进行全过程的演练。特别要注重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处理,学会对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撰写出分析报告。同时应看到,对人才方案做这样的调整,不仅可以在方案中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加强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形成完善的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3.2 加强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编制相关的书籍,建立健全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计算机实验室、专业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更新实验教学设备和手段。组织专业教师、实验员编写和设计实验指导书、教学案例集、教学项目集、模拟训练课题集、习题集、课题设计集、实践教学CAI课件和多媒体课件,切实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制定完整的实习大纲、实习守则、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实习成绩评定办法、学生课外科研奖励办法、学生科研小组和社团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制度、课内实验报告制度等资料,切实加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
3.3 增加课外社会实践训练,强化校外实习作用
统计学的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单纯依靠课堂讲授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因此,必须要走出教室,开辟第二课堂,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
3.3.1 进行问卷设计训练
问卷(或调查表、统计表)是专门为从被调查者那里获得有关某个主题的信息而设计的一组或一系列问题。问卷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们对获取的数据质量有重大影响,也对统计调查机构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产生重要影响。设计出一份高质量的问卷仍然需要设计者的天赋和经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加强对学生问卷设计能力的训练和经验积累,一方面提供大量的实际调查问卷给学生阅读借鉴,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修改问卷,并鼓励学生对一些比较好问卷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进行实际调查。
3.3.2 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社会调查训练等专业实践活动
统计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大多数到政府统计部门或企业、公司等单位进行统计工作,因此在大学期间进行社会调查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为日后的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学院可以和洛阳市统计局及各个区统计局合作,让学生经常参与各统计局、调查队进行的经济普查、工业普查以及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开展的一系列关于旅游、环境等方面的各种社会调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目前的统计工作大部分开始使用新型的仪器设备,学生在培训中对此接受能力较强,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当学生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对专业知识才有着感性认识,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施运用,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学生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有相当大的益处。
3.4 加强统计软件的教学与培训
先进统计软件的使用是对传统统计工作的一个变革,也是学生今后在从事统计工作时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至少一门统计分析软件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统计软件的应用不仅仅包括统计软件的操作过程、程序编写和结果读取,更重要的是数据预处理,以及考虑到问题背景后进行的统计模型的选取,这可以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应用广泛的统计软件有SAS、SPSS、Eviews、R语言等,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一门以上专业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这对未来的工作是极为有益的。
3.5 素质拓展模块
除了专门的实践环节以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和统计专业有关的社会活动和各种学科竞赛,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考取一些职业资格证书,这对于提高统计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重要,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学习也大有裨益。
3.5.1 学科竞赛
大学期间有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统计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SRTP计划等各种学科竞赛和项目,鼓励学生参与这些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协助精神,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学生在这些竞赛中获奖还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获奖证书对于学生考取研究生以及就业有一定的帮助。 3.5.2 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
3.5.2.1 技能训练
充分利用学校统计学专业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以及实习基地的有利资源,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增强服务于社会的本领。
3.5.2.2 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从业认证资格证书和过级考试,展示专业等级水平,扩大就业机会。调查分析师证、统计师证、证券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师证、精算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既可以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还可以通过考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认识的学习和应用。
3.5.2.3 实践创新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结合实际问题,加强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和研究,这就需要实践环节来支持。实践创新结合专业课程,以问题为突破口,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完成研究报告,不断增强综合应用能力。社会实践多样化,可通过多种渠道创造条件开展学生的实践活动,如通过专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热点调查研究,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不仅有一定的针对性,而且还可以申报专门的省级奖项。通过课题方式,开展课题调查研究,了解科研的程序,强化科研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不断适应未来改革发展的需要。
4 实践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实践教学是统计学专业教学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深化知识、验证知识、整合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专业能力和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统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有下面的作用:
(1)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可以提高统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就业增加砝码和资本。
(2)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可以增强统计学专业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掌握处理数据的本领,在时下的大数据时代能有一席之地。
(3)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可以培养强统计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统计学学科的发展和统计理论的应用做出贡献。
(4)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可以培养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统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修养。
(5)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可以增强统计学专业的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应把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以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来构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更好地实现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有关统计学毕业论文推荐:
3.统计学毕业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