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类 > 农业建设学术论文范文

农业建设学术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农业建设学术论文范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建设学术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建设学术论文范文篇一

  《 农业建设下农机技术推广体制分析 》

  摘要:农机技术主要指的是农业机械方面的一些必要的操作技术以及使用技术等,其对于现代化农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能够增加农业耕作、农业收成等方面的生产效率。农机技术的推广对于不断发展的农业以及不断增长的人口十分必要,但是现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其不够完善,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使农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农业,完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必不可少。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体制;问题

  尽管农机推广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在农机化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机推广工作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机推广工作是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进一步完善农机推广体制,是保证我国农机化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笔者总结完善农机推广体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农机推广工作重要地位的宣传,为顺利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宣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三是确定农机推广中农民对农机需求的主体地位,是完善农机推广体制的关键;四是构建农机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使得农机技术推广体制趋于完善化;五是增加农机推广财政投入,为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做保证;六是改革农机推广队伍管理体制,提高农机推广工作效率。

  1加大农机推广工作重要地位的宣传,为顺利开展农机推

  广工作奠定基础农机推广工作在农机化工作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开展农机化工作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部分地区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一是农机推广部门本身没有以身作则,工作积极性差,部门整体工作热情不高;二是地方农民对农机推广工作不重视,不配合当地农机推广部门开展工作。所以要加大个别地区的农机推广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工作,从农机推广部门本身做起,农机推广部门要定期开展动员大会,鼓舞大家的热情,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建立规章制度,奖罚分明。在当地要经常举行活动,到农村去调研,了解百姓心声,和百姓交朋友。可以在村里召开现场会、座谈会等,要充分利用好电视、广播以及媒体的舆论作用,广泛宣传,提高农机推广工作在当地重要性认识。大力宣传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不但为以后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做好农机推广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

  2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宣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农机推广工作关系到农户的根本利益,在开展农机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协调与农户之间的关系,方便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和培训等多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机推广方面的优惠政策及法律、法规,尤其要做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宣传贯彻工作,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更要广泛宣传,精心组织,提高工作的透明度。要做好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的宣传工作,先进、适用的新机具只有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民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要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往往还要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这就要求农机推广人员要深入基层,加大对先进、适用新机具的宣传力度。只有将农机技术培训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农机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可以定期举办农民培训班或者结合农机推广开展一些比赛,将先进实用的科技传到农民手中。除了对农民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农机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营造人才的客观条件,提供均等的机会,形成人才竞争,这样才能促进优秀人才的成长。

  3确定农机推广中农民对农机需求的主体地位,是完善农机推广体制的关键

  农民对于农机的需求极为明显,其在农业生产方面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需要接触的农机种类和数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因此,农民在农机需求方面占据着主体地位,在确定这个概念后,农民对于这方面的学习以及运用的热情就会增长,这对于农机的推广会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同时也会使得农民相互之间进行各类新型农机技术的交流以及推广,这能够使得农机技术推广体制得到有利改善。

  4构建农机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使农机技术推广体制趋于完善化

  扩大农机推广信息服务平台的主要方法是对市场需求以及市场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广方式,尽量做到与多元化的市场接轨。掌握关于农机方面有用的信息,及时做好调整,对信息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同时可以使用网络加强与其它机构的联系,以此来扩大其服务平台。这能够增加农机推广的范围,减少相对局限性,从而使得农机技术推广体制趋于完善化。

  5增加农机推广财政投入,为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做保证

  资金不足是导致农机推广无法有效展开的一个最直接原因,这就需要国家对此引起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使得农机推广有效化,从而增加农机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可能性。

  6创新农机推广队伍管理体制,提高农机推广工作效率

  农机推广队伍中存在着一些素质、能力等方面欠缺的问题,这使得农机推广队伍的整体水平降低,为了使农机推广的质量以及水平上升,就需要对农机推广队伍管理体制进行创新。首先要对农机推广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加强其对于农机方面知识的累积。创新工作原则以及录取体制,以公平为主要原则,提出奖罚制度,从而增加整体能力以及水平。

  7结语

  要想实现农机技术推广体制的完善化、实用化,需要对其进行研究以及分析,了解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问题进行剖析,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实际运用起来,从而对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实现预期目标。但现今,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使得这些方案进行缓慢,只有不断的进行探讨研究,才能不断完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

  农业建设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 生态农业建设回顾与发展 》

  摘要:回顾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进程,分析当前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畜禽养殖、农药化肥、白色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污染;农村;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福建省依据农业资源状况,进行高效配置,着力构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协调发展,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进程

  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开始了生态农业试点工作,先后建立了百余个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试点,涵盖山区、丘陵、平原、城郊等类型,实施面积100万hm2,具有福建特色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和技术得到了有效推广。1988年,首次召开的福建省生态农业交流研讨会,证明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从实践探索阶段上升到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福建省加大了生态农业的建设力度,特别是1993年,农业部等七部委局组织成立了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全国开展了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东山县被列入国家生态农业试点县,并以此为重点,全面推动全省生态农业的发展。1998年福建省政府批准了《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纲要》,把连江、长乐等12个县(市)作为首批省级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2000年以来,福建省生态农业的建设开始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稳步发展阶段。2002年福建省正式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制定了《福建省建设生态省总体规划纲要》,并专门印发了《福建省建设生态省生态农业发展专题报告》,通过不断地修改完善,结合福建省实际,于同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03年福建省农业厅主持的《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的探讨与推广》项目,建立了12种类型的主要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并着力于以畜禽养殖污染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2014年以来,在推动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全省生态农业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2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福建省生态农业的深入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农业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向好,但是农业生产因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以及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污染、局部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农灌水质恶化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所造成的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制约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1资源状况脆弱,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2011年福建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2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9.95%。长汀、安溪、宁化、诏安等22个水土流失重点县,水土流失面积达5691.76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65%,流失率达12.58%,治理难度较大[1]。由于茶叶、柚子、柑橘、荔枝、龙眼、枇杷、香蕉等经济作物是福建省的传统主导产业,部分地区盲目追求大面积连片开发,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植物资源多样性,而且还形成新的低产量、负效益的茶果园,直接影响到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同时,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酸雨、冰雹、干旱等)频繁发生,对农业生态环境均能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

  2.2畜禽养殖数量较大,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2014年福建省猪存栏数为1149.35万头,牛存栏数为67.79万头,家禽年末数为10580.46万头[2]。随着福建省畜禽养殖数量及规模的扩大,畜禽养殖场废弃物污染问题日益突显,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首要因子。目前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处理,并且随着养殖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种养分离成为普遍现象,使得畜禽养殖粪便由传统农家肥变成了首要污染物。

  2.3化学投入品增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2014年福建省化肥使用量达到122.61万t,农药使用量达到5.64万t[2]。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福建省增产压力增大,又因耕地面积不足的制约,化肥、农药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化肥、农药利用率普遍较低,各地氮肥利用率平均值仅为30%~35%,农药有效利用率约35%[3]。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多余的氮、磷元素直接流入周边水体,造成局部地区污染风险加大,尤其是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大的设施农业等,极易引起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

  2.4地膜回收利用率低,“白色污染”不容忽视

  据统计,2014年福建省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6.09万t,相比2000年增长了189%[2]。由于地膜等农用塑料薄膜回收利用率很低,长期在农田累积,造成“白色污染”日益加剧。地膜残留不仅影响农田的土壤结构,导致农田的土壤质量降低;还会影响农机作业等问题,最后造成农作物减产。

  2.5垃圾污水随意排放,环境问题日趋严峻

  随着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却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部分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生活垃圾长期无人管理,造成生活垃圾腐臭、滋生细菌,渗出的污水直排,严重污染河道。农村生活污水大都没有经过环保设施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等水体中,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日益严重。

  3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对策措施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要素组合、产业布局、技术运用到经营方式、管理机制、政策扶持等各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针对福建省生态农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3.1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着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大力开展以水、肥、土、路、树、草和绿色防控技术为重点的生态茶园建设,带动县级茶叶企业加大投入,辐射全省建设生态茶园。同时,全面实施以完善果园基础设施、深施有机肥、推广果园覆盖、物化技术为重点的水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生态果茶园建设,增加果茶园的生物多样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果茶园的生态环境。此外,开展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全面落实企业年检、质量抽检、市场监察、风险预警、公告通报、淘汰退出等监管制度,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和规范用标;加大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有效减少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经济损失。

  3.2注重推广现代科技,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为切实解决福建省农业发展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应着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依托科技进步发展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农业。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方面,一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解决由于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肥料流失率高等问题,减少施用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二是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在部分地区重点推进紫云英、蚕(豌)豆等绿肥生产与发展,在粮食主产区推广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三是推广新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品种,重点示范推广粘虫板、诱虫灯等物理防控技术,大幅度减少农药的滥用和乱用,以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3.3强化畜禽污染防治,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

  为切实解决农业生产过程自身带来的污染问题,要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推进污染物资源化利用。一是开展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根据福建省政府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相关政策,按照时限要求全面关闭禁养区生猪养殖场,积极推进可养区生猪养殖场的改造升级,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模式,推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二是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建设。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标准化改造建设项目,安排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实现粪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标准化养殖,稳步推进生猪标准化建设与改造进程,全面促进和提高福建省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水平。三是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有机肥是畜禽粪便循环利用的有效手段,也是主要出路。加大对商品有机肥在生产与推广环节的补助,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鼓励广大农民使用商品有机肥。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发展农村沼气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加强建设户用沼气项目、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建设项目、大中型沼气建设项目和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项目。同时,推广“猪—沼—果(粮、菜、渔等)”生态种养模式,实现种养结合,把废弃物转化成能源和肥料,减少农村燃料、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民收入。

  3.4加强试点示范引导,培育生态建设典型

  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注重拓展功能,加强试点示范引导,培育生态建设典型,为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一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以农业产业为主导的休闲观光农业,弘扬生态农业文化,有效促进农业第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开展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活动,评选推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引导福建省休闲农业规范化发展。二是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按照2013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围绕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等分类创建目标体系,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达到相应的目标要求,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陈哲锋.福建省水土流失地理国情监测研究与应用———以22个重点县为例[J].环境保护科学,2014(5):45-50.

  [2]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福建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3]胡波.脲铵氮肥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J].中国农资,2013(13):25-25.

有关农业建设学术论文范文推荐:

1.农业经济发展学术论文范文

2.农业推广技术标准学术论文范文

3.农业科技论文范文

4.农业毕业论文范文

5.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6.农业科技专科论文范文

171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