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3)

时间: 若木620 分享

  马克思关于低层次系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的论述,前面已述及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实际上,更微观层面的再使用即自循环,马克思尤其关注。例如,蒸汽分别在蒸汽机内气缸之间、蒸汽机之间的梯级循环利用和因此形成的节约,在《资本论》中的分析十分细致:实行彻底改革的人都采用了这种蒸汽机。这种蒸汽机有两个汽缸,从锅炉进入其中一个汽缸的蒸汽,由于压力超过大气压力而产生动力,但这种蒸汽不会像以前那样,在活塞的每一个冲程之后跑掉,而是转入另一个容积大约大三倍的低压汽缸中,并且在那里完成进一步的膨胀之后,导入冷凝器中。人们在这种机器上得到的经济效果是,提供一马力,每小时只耗煤3.5磅或4磅,而旧式机器要耗煤12磅到14磅。最近8~10年,人们把高压机和冷凝机结合起来,使高压机用过的蒸汽转入冷凝机,来推动冷凝机,这样做取得了同样的结果。机器内部、机器之间、生产线之间、生产车间之间等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复杂系统的基本单元,其结构与运行是循环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假如一个地区生产企业采用落后的机器设备和管理方式。废水不重复使用也不处理而直接排放,仅靠污水厂处理显然难以维持当地水的健康循环;同样,一座城市的企事业单位、家庭和个人乱扔废弃物,仅靠环卫清理也难以保持市容环境清洁卫生。

  行业内部和不同行业之问“再循环”的资源化利用,马克思同样作了深刻阐述。他认为,化学工业提供了废物利用的最显著的例子。它不仅发现新的方法来利用本工业的废料,而且还利用其他工业的各种各样的废料,例如,把以前几乎毫无用处的煤焦油,变为苯胺染料、茜红染料(茜素),近来甚至把它转化为药品。同样,在制造机车时,每天都有成车皮的铁屑剩下。把铁屑收集起来,再卖给(或赊给)那个向机车制造厂主提供主要原料的制铁厂主。制铁厂主把这些铁屑重新制成铁块,在它们上边加进新的劳动。他以这种形式把这些铁屑送回机车制造厂主手里,这些铁屑便成为产品价值中补充原料的部分。就这样这些铁屑往返于两个厂之间,——当然,不会是同一批铁屑,但总有一定量的铁屑。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不同作物之间、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利用,更具有生态意义。苜蓿等豆科牧草作物具有固氮作用,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与其他作物轮作形成肥力供受关系;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排泄物肥田亦是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因此,马克思曾这样论述农业改良方法:例如,把休闲土地改为播种牧草;大规模地种植甜菜,(在英国)于乔治二世时代开始种植甜菜。从那时起,沙地和无用的荒地变成了种植小麦和大麦的良田。在贫瘠的土地上生产的谷物增加两倍,同时也获得了饲养牛羊的极好的青饲料。实行更合理的轮作,用骨粉作肥料等等。

  生产与消费之间、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再循环”,是循环经济复杂系统中的高层次子系统,是实现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良性循环的关键,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马克思分析认为,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应该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之上。他说,生产排泄物和消费排泄物的利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扩大。总的说来,这种再利用的条件是:这种排泄物必须是大量的,而这只有在大规模的劳动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同时,马克思还明确指出,我们指的是生产的排泄物,即所谓的生产废料再转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就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这种所谓的排泄物就再回到生产从而消费(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循环中。这种高层次循环经济系统不仅支配调节和统领低层次的循环经济系统,而且是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的连接环节,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荣还是矛盾对抗。

  然而,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物质资源循环利用是一种资本追逐的行为。产业革命以来,由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资源循环链的断裂和残缺,英国等先现代化国家频频发生各种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问题。对此,马克思尖锐地指出,人的自然排泄物和破衣碎布等等,是消费排泄物。消费排泄物对农业来说最为重要。在利用这种排泄物方面,资本主义经济浪费很大。例如,在伦敦,450万人的粪便,就没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只好花很多钱来污染泰晤士河。所谓环境破坏是指自然循环系统的破坏和恶化。在关于大工业和农业的论述中,马克思进一步深入阐述了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由于土地生产的有机物被利用后不能归还再使用,形成自然和社会的新陈代谢断裂,大量施用化肥引起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因此马克思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由此看来,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要依靠科技引领支撑和市场机制推动,还需要转换观念、加强宣传教育和法规建设。

  马克思的分析论述及列举实例表明,循环经济的物质资源循环系统是大量“再使用”和“再循环”单元构成的一种复杂性结构的有机整体。物质循环的总目标是节约资源和减少废弃物,而各层次循环的地位作用又有所不同。“3R”原则既是目标又是具体方式、手段和过程;“减量化”是总目标,“再使用”和“再循环”是目标分解的具体实践过程;强调“再使用”是为了“再循环”量的减少和质的提高,“再循环”是“再使用”的继续和范围规模扩大。因此说,马克思视域下的循环经济是小至机器内部自循环、大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巨循环的多层次宽领域的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的复杂性系统。

  综上所述,产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并因此导致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物质循环链的断裂残缺,引发水源空气污染和土壤肥力退化:形成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对此,马克思主张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引领支撑及市场机制推动循环利用物质资源,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同时把避免废弃物产生作为优先目标,通过反复“再使用”,控制生产和消费过程废弃物产生;“再循环”是“再使用”的疏漏补救和过程延续,把低层次物质循环产生的废弃物以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的经营方式进行资源化,实现经济社会循环与自然生态循环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的状态模式是一种多层次嵌套宽领域交联的物质资源循环的复杂性系统,涉及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马克思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认识与总体看法,是超前的科学发展观。21世纪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首选模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马克思的循环经济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51664